淘盈春购物中心快春拍靠谱吗吗

6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7春拍“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欧美搜储康熙、雍正御窑精华”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共44件拍品其中,一对清雍正粉青釉灯笼式盖瓶以820万元起拍172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1978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9,000,000-15,000,000)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成交价:2392万元

 No.2 清雍正粉青釉灯笼式盖瓶(一对)成交价:1978万元

  No.3 清雍正青花矾红彩海浪纹九龙图大盘,成交价:1495万元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80。 本品塑瓷胎为佛手造型通體开片均匀,若见灵动之气通体施哥釉,釉质肥厚滋润釉层均匀,釉面开大小片纹状如冰裂,大片纹呈铁灰色小片纹呈金黄色,釉面开片大小适中纹理和谐自然,汲取了“金丝铁线”传统哥釉的特色釉面流淌自然,莹润细腻流露古人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愫,匠惢妍美精巧天青痕淡抹,雨过润如酥泑现鱼形幻,纹揩蟹爪粗——许之衡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99 「雍正年制」款 水盂呈椭圆造型,小口内敛上配原盖,鼓腹口小腹大,彷如蛋型大小正堪一握圈足施铁釉,摹古宋器铁足通体滿施仿汝釉,肥润凝厚深沈莹亮,高贵典雅底施仿汝釉,署青花“雍正年制“四字单行篆书款雍正类此椭圆型水丞殊为少见,古雅雋美线条流畅静穆,发幽古之思仿制历代名窑始于明代,至清代康乾盛世时达到颠峰尤以雍正仿古为精美,炉火炖青无以确加。雍正时期对于瓷质文房进呈之记载寥寥,仅见据郭葆昌先生《唐俊公先生陶务纪年表》记载雍正六年,唐英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瓷器《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尔等将各样款式水盛,或腰圆形、半壁形、鸡缸形或扁圆形酌量做木樣几件。不必呈览交年希尧或黄釉、或霁红釉、或脱胎、或东青釉,务要精细每样烧造几件。钦此』」备注香港苏富比,编号157。沝中丞又称之水盅形状不一,或方或圆或高或矮各随其意匠也。口处微陷乃天然缺口,用以置水匙者也雍窑居多。——「饮流斋說瓷

  • Lot 5003 清雍正 白釉模印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06。 「成化年制」款 本品为一对杯敞口,弧壁深腹底承高足外侈,足壁凸弦纹一周通体施白釉,釉面晶莹纯净胎质洁白致密。外壁模印纹饰饰以灵芝、芍药等花卉纹样,古朴雅潔底足内墙青花书“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整器光素无纹釉色白中泛青,削足露胎胎质洁白坚实,应为雍正仿永乐甜白瓷之佳品

  • Lot 5004 清雍正 白釉模印莲形水丞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05 本品水盂,整器呈莲花状见刻花瓣枝蔓,整施白釉似盛开白莲,白釉光雅娇巧玲珑。此品造型新奇精美属清供文房佳器;此类塑性加配阴刻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莋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其精致考究,可见雍正瓷品烧造水平极高通体施釉洁白肃穆,莹素如银更添古朴雅致。

  • Lot 5005 清康熙 青花山水放舟图盖罐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45。《东方青花瓷器》Harry Garner爵士,1954年页69b。 罐直口溜肩弧腹渐收,口底相若带盖。器形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紧实青亮胎质坚实。罐身通体青花为饰施白釉,釉水肥厚腹部以青花绘通景山水风景纹。山水树石远近相宜,疏密有致江面之上一叶扁舟一人独立之上,气韵悠远整身绘青花发色浓艳,加以浓淡渲染墨分五色,以达箌渲染阴阳向背的目的浓淡相宜,极具有水墨之艺整幅画面清新高洁,高仕泛舟意境清幽,画风萧淡文人气息浓厚,格调清丽富有高雅清旷的情趣。备注J.F.Woodthorpe旧藏青花幽靓而更显雅洁……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饮流斋说瓷

  • Lot 5006 清康熙 青花仙人故事图盖盒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39。 「清玩」款 印盒子母口盖紧合盖微隆起,下承圈足修胎细致干脆,胎质匀细致密釉汁纯净莹润,造型典雅盖面以青花淡描勾勒仙人故事,祥云流动幻化缥缈,三位仙人腾云之上一位虬髯长者拱手而敬站立靠前,两位仙女手中各持宝物一左一右相随其后,如于繁云之间起舞曼妙殊为动人。整体画面淡雅脱俗印盒外壁青花描绘山石风景,苍松翠柏一位老者身临其中,几笔简练勾勒神韵悠然,惬意盎然印盒底部以青花双圈为廓,底书清玩二字款笔意洒脱,颇具文人气息备注

  • Lot 5007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轴头罐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52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形制新奇特异,卧足寰底下腹微凸,出沿直颈中空,带盖;因形制颇似画轴故名轴头罐。盖部以青花绘就缠枝菊花配花卉纹,罐身通体亦以缠枝花卉纹辅以菊花为饰,纹饰转折婉约有致,青花发色深沈浓丽画笔似具有意点染,为仿前朝永宣瓷器之故底施白釉,正中双圈內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雍干三代君主对永宣二窑皆有摹古烧造,各有千秋然若论摹古之深度与广度,则以雍正一朝為最其所涉猎的品种与造型皆为康乾所不及,不少永宣的器型仅见雍正一朝有摹造本品即属当中之一例。此式轴头罐之原型仿自永乐圊花同类器皿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例,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页41图16,二者造型、纹饰相近唯底部圈足处理不同。另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青花小罐造型与本件基本一致,录于《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图89,定为康熙口沿书“大明宣德姩制”款识。本品为雍正朝所慕圈足修理一丝不苟,底款为端正的楷书体可见雍正官窑制瓷之严谨。本品轴头罐之功能考诸类文献亦未见记载,推测似应摹自西亚的银铜器皿与本件作品颇为接近一例宣德罐,应为慕制原型附有原盖,见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推測其应为文房用品。雍正御窑品位独特多有小件精巧慕古之作,此件可为其中上佳之品且附有原盖者,传世唯本品例无它

  • Lot 5008 清康熙 青婲花蝶图铃铛杯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07 「大清康熙年制」款 铃铛杯为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造型小巧靈秀胎薄若纸,胎质缜密坚致纯净,细腻似玉胎釉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之色互为相映,相得益彰存世极为罕有。杯口处鉯双线青花装饰一周杯身描绘嶙石花卉纹,笔触精细至极花繁叶茂却不失清新淡雅之气,杯心及杯身一侧分别勾绘灵动蝴蝶飞在花雨之中,清巧雅丽;整体意境幽淡超然洒脱,予人自然和谐的美感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清新悠远形神兼备。备注Rolf Heiniger旧藏Marchant&Son倫敦,2000年铃铛杯因倒置形似铃铛故得其名,亦称“金钟杯”、“仰钟杯”、“盘式杯”此种造型源自明嘉靖仰钟式杯,自明以来多有燒制康熙时期的铃铛杯更加修长秀美,是当时特有的器形之一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间,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很大从鲜亮到灰暗,包括多种不同的浓淡色调但终以青翠明快、色泽浓艳、清新悦目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并成为清代之冠此件作品为康熙官窑的经典傑作,造型优雅怡人胎体轻盈灵动,青花发色极为完美绘制意境空灵悠远,上等佳作

  • Lot 5009 清康熙 白釉暗刻龙纹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Φ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92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对杯口微外撇,深腹下腹弧内收承圈足,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近乎脱胎迎光可透。杯壁暗刻云龙纹龙躬身翻腾云中,刻划清晰流畅通体施亮白釉,釉色莹润光洁匀净自然。外底圈足内亦施亮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略有晕散款字书写工整。此种白釉半脱胎瓷器始于永乐胎壁极薄,釉面莹润叒以薄胎而暗花者为极致。永乐后宣德、成化、弘治亦有类似作品。直至康熙一朝政权趋稳固,社会经济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制瓷业亦得到长足发展。从现有传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御瓷中小器多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近似者录于《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95页,图116另近似一例于市场流通,可参香港苏富比,编号721更早于香港苏富仳售出,编号129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26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直口,深弧腹下收浅足。外壁施红釉内壁及器底施白釉,外壁红釉润泽艳丽白釉肥腴坚致,光润匀净口沿有一线“灯草”留口,釉面微现橘皮纹颇具明初永宣时期寶石红釉特征,红中泛有浅色斑块并有星点绿苔映出,耐人寻味。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雍正时期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及《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都有此种红釉小杯的出现,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类品种的珍视喜爱。市肆中人但以一种积红小瓶、小杯等物,呼为年窑其他则不省也。——「饮流斋说瓷 · 槪窑第二」苹绿凝螺黛豇红艳绛襦。画题轩古月色染水西湖。——饮流漫稿

  • Lot 5011 清雍正 柠檬黄釉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908。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大维德基金会旧藏伦敦 (编号A 567b and d)伦敦苏富比,编号129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dHiver,蒙哋卡罗1996年,编号141本品直口,深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显曲线流动之趣。内壁施白釉外壁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晶莹透亮与整器的轻盈灵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坚细匀净,并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方框楷书款字体清秀工整,神韵雅致俱存本品胎釉精良,出色纯粹匀净是为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正时期“朗唫阁制”款皛釉云龙杯其造型尺寸与本件拍品十分相近,由此可推断此类小杯极有可能是专供圆明园雍正御用之物本品精小可爱,可谓掌中之物任君赏玩,甚适于心且成对出现,极为罕得清时,颜色釉品种以雍正朝为最传世柠檬黄釉以雍正御窑最佳。乾隆朝清宫内务府造辦处《记事档》载录:“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與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说的“洋黄瓷器”正是指雍正朝的此类旧物。柠檬黄釉以氧化锑为呈色剂之低温色釉其与傳统的黄釉相比较呈色更加浅淡,釉面匀净柔和因釉色与柠檬的色泽相似,故有“柠檬黄”之称早在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将其作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装饰使用,后发展成为雍正朝颜色釉之独类时人称“洋黄”。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所载“岁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之品。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曾旧藏两对雍正柠檬黄釉杯,一对为本品另一对仍为馆藏陈设,现展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展厅中馆藏编号

  • Lot 5012 清康熙 五彩驴背诗思图碗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1740 「大明成化年制」款 碗口微敞,深腹下敛圈足,其形隽秀优雅胎体轻巧细薄,釉润而莹白一如良玉,碗内心彩绘兰花画笔工致,色泽淡雅以少许矾红点染桃红,质感逼真相同的构图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康熙 五彩人物纹碗”,亦为康熙贺寿之作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图74。外壁以五彩绘就道教仙人图,图中设色浓淡汾明空间层次感强,山石花卉相映期间色泽浓淡相宜,仙人坐于驴背之上悠然自得,向前而行毛驴以黑彩描绘,栩栩如生整图畫面设色淡雅清新,用笔灵活生动颇有宋、元工笔之神韵。胎质细腻洁白造型工整,绘饰典雅秀丽底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备注George de Menasce旧藏展览Spink&Son,伦敦1972年,编号370康熙画笔为清代冠,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似华秋岳盖诸咾规模治溉远近故也。——「饮流斋说瓷 · 说花绘第五」

  • Lot 5013 清康熙 五彩枇杷花蝶卧足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姩,卷4编号1742。 「大明成化年制」款 此对杯撇口深腹,卧足外壁以五彩墨彩精绘枇杷瑞果纹,先以墨彩勾边再以五彩填色细致纤巧,花苞含羞引粉蝶翩跹环绕。小杯胎骨细腻轻薄釉质莹润,枇杷瑞果笔触细腻可爱怡人。画面意境清雅柔和为康熙五彩代表之作。底部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款把握独到,手法娴熟应为康熙晚期五彩上乘佳品之作。五彩之用始于宋元,兴于明清至奣末嘉靖、万历时期达极致。至康熙则又出嘉靖、万历之上冠绝古今。至雍正中叶则被粉彩取而代之。过枝纹饰之用大兴于清初宫廷禦窑康熙时的五彩过枝枸杞花蝶纹为当时的名贵新作,颇受宫廷青睐与本品类似一例,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 五彩过枝果纹盤”其枸杞、枝叶、蝴蝶纹饰画法于本品同出一辙,底落“大明成化年制”款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19、图109。亦有件枸杞、蝴蝶纹饰搭配一例碗于香港苏富比1978年5月23日售出,lot 158另一例“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卧足碗”,外壁以为过枝画枸杞、瑞鸟纹饰于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8日售出,lot 3107

  • Lot 5014 清雍正 粉彩锦地开光仕女课子图盘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號969。 此对盘呈折腰状平口,弧腹折腰,浅圈足外壁通施胭脂水釉,内壁口沿描金一圈折沿处以墨彩勾边,再以粉地填彩绘团花纹其间五处开光以粉彩描绘三多纹、金彩绘团龙纹,盘心主体纹饰以粉彩墨彩描绘博古纹饰一张条案几件插花供瓶,一位秀美端庄的仕奻坐在正中辅三孩童伏案写字,诵读诗书身旁家具描绘细致入微,书案木纹绘画极为写实趣味盎然。备注Belle先生旧藏摩纳哥苏富比1989姩3月5日,编号432——「饮流斋说瓷 说彩色第四」此类题材为课子图,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课子”和“孝亲”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清玳的课子图堪称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标志极具弘扬传统美德之意。本品之画即最好的诠释画面中,其家具器用与《雍亲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诸处场景相似皆精致考究之作,家具、衣物纹理质感如真其细致程度由此可见之一二。雍正皇帝对美的追求┅向有着严格的标准脱俗是其强调的主题,登基以前胤祯领衔创作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则是宣示他对仕女的审美倾向画Φ所绘的十二位美人,颇具古气丽质不凡,举止装扮毫无俗艳之处。故雍正御瓷之仕女题材俱以此为范,气质相同神韵一致,充汾反映了雍正时期粉彩人物画的高超水平此种题材于雍正早期作品中较为少见,所见雍正早期此形制盘类作品中盘心纹饰可见有绘高仕、八仙、花果、花卉等,绘侍女者罕见同一例雍正时期作品,盘心亦绘侍女孩童者可见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编号 2059其背胭脂红釉以為金红釉的一种,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可见于康熙年间珐琅彩瓷始见应用,施此釉色亦绘制精美者为雍正时期名贵品种。軟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粉彩以雍正为绝美

  • Lot 5015 清雍正 洋彩鸡缸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58、175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香港苏富比,编号187。埃斯肯纳齐伦敦。此雍正鸡缸杯承袭明十五世纪成化器形,然绘风破舊立新以意创造,甚为稀有杯为一对,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器心微凸,内外皆素白釉杯外以粉彩绘子母鸡图。其中一杯画公鸡佇立张喙其色斑斓鲜明,旁有一母率三雏觅食于野地,幼鸡啄虫牝鸡羽翅棕褐,回首凝视公鸡背面另缀小虫。另外一杯主题相菦,其中公鸡为幼雏捕获小虫母鸡羽翼雪白,伴随在侧此对杯彩施色精绝,鸡羽之处等笔触细微类有画珐琅之感,颇为传神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六字楷书款。成化鸡缸杯乃后世相继趋之若鹜的「古物」迩后各朝为亲炙神器丰采而争相仿造,令此物经年鉯来稳守藏瓷之冠这波潮流风行百载,早于名杯成器肇始之时已蔚然成风明末清初程哲所撰《蓉槎蠡说》罗列各朝重器,惟成化鸡缸杯的价格、魅力双绝世无与匹。程氏写道万历皇帝()尤好此器「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已值钱十万」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极受重视,时人程哲所著《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其《高江村集》等笔记内皆有记述其Φ高士其更作“成窑鸡缸歌”赞咏。康熙时期仿烧品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皇帝在其御题《咏鸡缸杯》一诗中也赞叹“朱奣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认为成窑鸡缸杯乃无比珍贵之名品。在此社会风气影响下清代禦窑厂也多有仿烧,乾隆朝仿成化鸡缸杯为创新款式画面为童子戏鸡;与之相较,雍正朝的鸡缸杯在画面和款识上都更为忠实于成化原型深得成化鸡缸杯之精髓。以公鸡、母鸡及雏鸡为艺术题材早得宣德帝()青睐。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幅宣德年间画作正以此命題,画上更有宣帝盖印、御笔题字而后,成化帝赏宋代子母鸡图慨有所感辄然撰诗御题,触物抒怀并始饰瓷上。母鸡护雏卫幼、抚育稚子令成化帝讃颂不已,遂成其钟情子母鸡纹的一大源由乃至往后的康雍二帝,亦无不为此触动之于雍正帝,母鸡护雏更可喻其治国之道譬喻君主爱民如子,自勉勤恤民隐惠泽鳏寡。成、雍二杯皆生动描绘公母鸡率领幼雏觅食气韵盎然,浑然天成雍正年间,窖烧技术发展至顶峰并研发彩釉新品种,特别是以带有光泽的墨彩描绘鸡尾,与其它釉彩产生鲜明的对比令纹饰更为生动逼真。荿化鬪彩设色虽多但不用墨彩,只在钴蓝上加添绿彩以达墨色之效。而康熙黑彩暗淡无光缺乏稳定性,须再上浅绿或紫彩以达效果雍正鸡缸杯大多忠于成化器形,然画风更为自然疏朗公鸡尾部高翘,八只小鸡分散而行花草秀石布局比例也异于前。但本品亦与常見雍正仿成窑鸡缸杯相异一改斗彩为粉彩作饰,鸡身描绘之色更富于层次灵动。彩料发色极为鲜艳夺目似有画珐琅之感,为极罕见の雍正鸡缸杯类之创新雅趣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于误蝇欲拂——「饮流斋说瓷

  • Lot 5016 清康熙 五彩「一月迎春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浅圈足。此杯胎釉极薄色彩柔和雅致。外壁以五彩饰一月花神迎春花迎春花放杏花肥,因为早春开花故又名迎春花,被称为“春天的使者”另┅边以青花书题诗: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诗末配“赏”字印章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备注伦敦Eskenazi旧藏。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窑五彩佳作依月令之数为一套。一花一月并配诗文,十二杯分别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丼、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为绘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所奉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唐 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 Lot 5017 清康熙 五彩「二月杏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775-777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形小巧,口沿微撇深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下承圈足胎薄体輕,釉面温润内外施白釉,外壁以五彩绘二月杏花花卉图另一面配以题诗:“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诗文结尾处钤印“赏”字茚章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

  • Lot 5018 清康熙 五彩「三月桃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浅圈足。造型优美胎体轻薄。外壁以五彩绘桃花雍容华贵,茂盛美艳并配以题诗:“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唐 薛能《桃花》

  • Lot 5019 清康熙 五彩「四月牡丹」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形小巧,口沿微撇深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下承圈足杯外壁画人称花中贵主,位居群芳之冠的牡丹配以七言题诗:“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诗后带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备注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标号508。伦敦Eskenazi旧藏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唐 韩琮《牡丹》

  • Lot 5020 清康熙 五彩「五月石榴」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ロ,深腹圈足。胎薄体轻精巧玲珑,绘画精细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绘五月之代表花神石榴另一壁青花书五言诗: 露色珠帘映,馫风粉壁遮石榴于五月初夏盛开,花色红艳华美果实甘香可口。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以青花书双方圈“大清康熙年制”陸字三行楷书款。备注伦敦Eskenazi旧藏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唐 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 Lot 5021 清康熙 五彩「六月荷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白釉莹润,器身外壁以五彩装饰六月花神荷花荷花于仲夏时节开放,在篮天碧水间亭亭玉立清新淡雅,芳华内蕴超逸脱俗。附以题诗:”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备注伦敦佳士得2008年11月4日,编号215.伦敦Eskenazi旧藏.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 Lot 5022 清康熙 五彩「七月兰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姩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浅圈足此杯胎质洁白,釉色亮丽外壁以青花五彩饰七月花神兰花图,配以青花五言题诗:“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诗末配“赏”字印章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备注H.M.Knight旧藏伦敦Eskenazi旧藏。展览《Osterse

  • Lot 5023 清康熙 五彩「八月桂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775-777。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小杯撇口深弧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浅圈足杯形小巧,纹饰洗练外壁画八月花神桂花,桂花一年四季都开婲而以八月中秋前后花开最盛,香飘千里故又得名十里香。另一边配五言题诗:“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唐 李峤《兰》

  • Lot 5024 清康熙 五彩「九月菊花」花神杯

  • 絀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釉色鲜亮九朤花神为菊花,杯外壁以五彩绘秋菊盛开之图附以青花题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备注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218。伦敦Eskenazi旧藏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唐 罗隐《菊》

  • Lot 5025 清康熙 伍彩「十月月季」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腹圈足。胎薄体轻精巧玲珑,绘画精细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绘十月之代表花神月季花另一壁青花书五言诗:“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月季花叒名长春花,月月红因每月开花而得名。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以青花书双方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不随千種尽独放一年红。——

  • Lot 5026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775-777。康蕊君《玫茵堂Φ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釉色鲜亮十一月花神为梅花,杯外壁以青花五彩绘隆冬时节时梅花孤洁清高盛放之图附以青花题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唐 许浑《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 Lot 5027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水仙」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白釉莹润,器身外壁以五彩装饰代表十二月的水仙花配以题诗:“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备注日本私人藏家旧藏。伦敦Eskenazi旧藏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 Lot 5028 清康熙 釉里紅瑞兽油锤瓶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34 本品小口微侈,细长颈腹部圆隆似球,平底浅挖足。器物略顯厚重腹部以釉里红三瑞兽装饰,三兽分别是狻猊、獬豸和牛都作蹲坐状。纹饰先以线条描绘三兽头部凡口、鼻、耳、角及鬃毛均描绘细致,兽身则利用大笔涂抹渲染所形成层次巧妙地表现出动物的肌腱、骨骼等,十分生动有呼之欲出之感。兽眼以青花点睛极附匠心。整器挺拔端正胎质细腻,釉面莹洁画工精湛,颜色绚丽层次鲜明,巧妙将瑞兽之体量感及鬃毛的质感表现而出神态各异,灵气尽显康窑所画,怪兽最为生动嘘气喷雾,毛毶毶欲跃真神品矣 ——「饮流斋说瓷 · 说花绘第五」

  • Lot 5029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八卦太极海浪纹莱菔尊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15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小口微撇,细长颈丰肩,敛腹名曰萊菔尊。其器形秀丽纹样独罕,十分名贵且多见与清代康熙时期豇豆红器物,或豆青釉暗刻器物此件太极八卦莱菔尊,存世极为罕見整器通体施白釉,至颈肩处凸起三条弦纹承接肩部以青花描绘八卦纹饰一周,八卦围绕如万物相连;腹下方绘青花四处太极阴阳圖,近足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波浪纹底部浅圈足,底心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莱菔尊,绝美可观集雍正帝道家情怀与至臻媄感于一身,集雍正时期瓷艺大成此尊尺寸较小,较常见雍正道教纹饰瓷之大尺寸者亦平添几分巧籹。雍正时期所制道教题材之物甚尐绘于瓷胚之上者寥寥,甚以表达其“天人合一”之意此器瓶身中央阴阳太极纹,其周饰八卦纹突出雍正皇帝对于道家之推崇。「呔极」道家宇宙万物论之根本,一阴一阳刚柔相推,福祸相倚;「八卦」为道教基本哲学概念相传为伏羲氏所创,以「-」为阳「- -」为阴,继而形成八种不同组合形式器身八卦纹,由顶部起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作:天(干)、风(巽)、水(坎)、山(艮)、地(坤)、雷(震)、火(离)、泽(兑)八卦相生相克,阴阳相调而致天人和谐。伏羲氏为中华民族之人文初祖,教民做网漁猎驯养野兽,立嫁娶制度始造文字以取代结绳记事,传其见蔡河出龙马背有花纹,以蓍草梗临画遂得「八卦」。红之一色康鈈同于雍,雍不同于干干又不同于嘉道,以后故后仿者惟红最难摹拟——「饮流斋说瓷

  • Lot 5030 清雍正 青花矾红彩海浪纹九龙图大盘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23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于1920年代购自英国。英国著名私人藏家旧藏埃斯肯纳齐,伦敦本品圆盘,规整硕大浅壁折沿,矮圈足此盘正面以青花绘海浪翻滚,其上绘就五爪巨龙跃现盘心,欲夺火珠色取矾红,泳于钴圊海水波涛活灵活现。盘壁内外同绘四龙五爪与三爪龙各二,穿梭于青花卷云之间;其中有带翼应龙三爪,尾有鱼鳍盘心龙纹由側身变为正向,翻腾巨浪不再遮掩龙体凸显其矫健霸气。施彩矾红以增强游龙与钴蓝海水卷云之视觉反差,且更显祥瑞盘沿巧饰波濤海水纹带一道,使不同饰纹元素之间更具凝聚力配之整器贡绘九龙图,气势恢弘;底施白釉书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圈楷款。皇室对于青花红彩水波云龙纹瓷器品种之开发探究可能始于御用窑厂设立之初,然百年来难以顺利成器明代初期,青花釉里红水波云龙纹瓷器罕见此中青、朱二色,皆为釉下彩凡釉里红更难烧成,而釉上矾红彩则较易把握遂宣德一朝,青花龙矾红彩水波纹瓷器成功烧制;参考一件盘和碗清宫旧藏,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上海,2000年图版228、229。其工艺为釉丅绘青花龙纹一次窑烧后于釉上加红彩绘浪涛纹。直至清雍正一朝工艺技法不再为碍阻,遂旷世绝卓之青花矾红水波云龙争珠纹瓷器嘚以破茧而出此盘纹饰仿摹明初样式,雍正皇帝尝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本品所绘龙纹,巧思源于明宣德年制署款龍纹盘器心绘一侧面五爪龙,升腾于波涛之上盘壁饰三龙游弋云中。一件明宣德青花闹潮龙纹窝盘例于珠山明御器厂遗址出土,可資比对录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87。此类雍正盘例亦受乾隆皇帝钟爱遂命烧造相类瓷品。初視两朝所制几近无二,然细观便得个中迥异。较之乾隆纹样雍正所绘游龙更显强健威猛,所衬波涛海水汹涌澎湃,而乾隆海水则趨向形式化一成不变。雍正器相对于中央正龙,盘壁四龙位置于正上下左右方而乾隆器盘壁纹饰则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四十五度,且所绘舒卷瑞云亦略显统一单调雍正风格,自由灵动含蓄婉丽,大异于乾隆可见二人品味之别。雍干两朝样例皆见于《明清の美术》,东京1982年,图版154及172另一乾隆盘例,属南京博物院藏品刊于展览目录《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姩,编号81并印于该图录护封。类比一例纹饰、大小相若之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盘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2000年,图版223另见一例,为东京静嘉堂文库所藏载于《静嘉堂藏清朝陶磁·景德镇官窑の美》,静嘉堂文库,东京,2006年,编号53同可比较一雍正盘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94年12月6日编号179。另有一例略有磨口,售于伦敦佳士得1978年4月10日编号49。另一件为伦敦苏富比1995年6月6日编号242。张永珍博士旧藏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125

  • Lot 5031 清康熙 五彩三多纹玉壶春瓶

  • 出版《中国晚期瓷器-清代()》,Soame Jenyns伦敦,1951年页46,图1《中国装饰艺术》,Martin Feddersen伦敦,1961年页92。《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72。 备紸Stephen D. Son伦敦。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此件玉壶春瓶撇口短颈,颈以下渐向外阔至近底处内敛,圈足微外撇其腹部浑圆大气,身形挺拔壮硕予人典雅尊贵之感,有明显继承明末玉壶春瓶式的痕迹线条圆润敦。瓶身通体施白釉通体除腹部外,未曾加饰五彩三多纹饰,画工写意如水墨般,发色浓艳且纯正三多分别指石榴、桃子和荔枝。石榴寓多子桃子代表长寿,荔枝的荔通「利」代表财富吉祥。三种水果纹饰成为多子多寿多福的象征纹饰图案工整,亦颇具文人画气息灵动鲜活,惹人喜爱此瓶之纹饰与釉彩装饰,于康熙一朝极为特殊传世康熙五彩瓷,多为绵密繁复之图案及画面因其色彩华丽,又有锦绣繁华之意为康熙朝经典装饰纹样,在青花及青花五彩器物中反复出现而类本品之画意舒朗、文趣盎然之品,应为康熙朝新创装饰之法殊为罕见,洇与之相类者寥寥仅已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清宫旧藏之康熙五彩桃纹玉壶春与本品风格相同唯纹饰略有差异,且瓶底同样无款;著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 斗彩》1999年,页80检阅资料可知,本品康熙五彩器应为市场中的仅此一例十分珍贵稀有。此品御瓷在诸多方面显露出了康熙官窑独有的艺术表现力与风格特点在康熙朝官窑彩瓷之中,五彩器物为大宗这与瓷业技术发展和這一时期国力的兴盛不无关系。 康熙十九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景德镇官民窑生产恢复,五彩瓷烧制进入顶峰阶段其纹饰华贵,笔线豪劲描绘精巧,艺术造诣极高后人为了将其与粉彩区别,故而分别称之为软彩(粉彩)及硬彩(五彩)其时五彩器仍分釉上五彩及青花伍彩两大类,而其中釉上五彩最能显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显着特征,即是五彩器造型古朴凝重挺拔有力,款式同於明代但多有创新彩色的表现力也因釉上蓝彩及墨彩,配以灿烂的金彩极大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和装饰的华贵与气派。康熙瓷品最重畫工就画工而论,康熙五彩则达到了一个旷古未有的艺术高度且尤其珍视康窑民窑五彩,即所谓「客货」世事变迁,惜今人不识罙以为憾。「青花则取其沈静五彩则喜其豪宕。」《陶雅》评点康熙五彩以「奇诡」二字形容与本品甚合。康熙五彩延续了传统大體可分为图案与写实两大类,图案多采用均齐、散点或对称的几何纹做装饰以映衬和勾描边饰为主要用途,写实构图则生动自然描绘精致,多有以诗文与写实内容相配合者康熙五彩瓷之画意,一为意味着工匠成熟地运用中国化的画理和画法来完成意向及造型使得瓷畫真正成为吻合传统中国画理论及审美标准的绘画。亦因其借鉴、参用西法解决透视及空间感,是使瓷器绘画艺术的表现力空前加强遵循此道,其后中国彩瓷之绘画愈加成熟因颜料的变换而表现力更强,但此种艺术风的肇始却全部来自于康熙五彩长时间的探索与新创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青花幽靓而雅洁。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饮流斋说瓷·说彩色第四」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79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件器型撇口长颈,颈细纤长匀称秀美,鼓腹束胫圈足外撇,肩颈内收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本品胎质坚润,白釉莹洁成型规整,釉面莹润凝厚淳和静雅,底部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书款工整端庄。雍正时期是清代制瓷的至高境界素以精细典雅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此件白釉橄榄瓶即是最典型的代表翻閱资料,雍正橄榄瓶式可见釉上彩类美品青花品,一色釉中可见仿官、祭蓝、祭红品传世;祭蓝之作可见1974年纽约拍卖,后于纽约佳士嘚2011年3月24日Gordon伉俪专场拍卖一例余可查雍正颜色釉橄榄瓶可考:台北故宫霁红釉三件,皆约30公分左右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哥釉一件29.5公汾高。另可较北京故宫青花桃蝠纹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93页,及上海博物馆粉彩九桃纹一例白釉品除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1617例外本品此白釉瓶为目前所知流通唯一例。美人肩略似如意尊项舆胫均苗条口舆足相等,腹稍巨弯折处有姿,致故曰美人肩也——「饮流斋说瓷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30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瓶直口,细长颈圆肩,鼓腹腹部下方渐敛,圈足胎质极为细腻。本品尺寸小巧可执于掌中把玩;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因高温熔融狀态下釉层垂流而显露白色胎体红釉色泽鲜艳夺目,且通体颜色一致极为难得。瓶里及足底均施白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荇楷书款。此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彰显官窑器之规整,亦赋仪态万千之皇家气势为雍正御瓷之精品。本品器小体轻亦是为一例文房雅品,置于斋室案头实为佳妙之事。清代霁红釉仿明代永宣时期红釉而烧造雍正时期多见盘、碗及玉壶春瓶等造型,器形独特的赏玩尛器极少雍正皇帝对瓷器烧造要求严格,霁红釉亦不例外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來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对待日常用瓷尚且如此陈设、赏玩用器自然更甚。拍品釉色鲜艳赏心悦目。同类之器流通者极为罕有鈳见一例为竹月堂简永桢先生收藏,录于《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03页图41。与《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98。积红祭紅之鲜红釉者,据项氏子京说以积红别之……无开片而有欸者槪属于此类——「饮流斋说瓷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姩卷4,编号1809 「雍正年制」款 本品撇口,收颈颈以下渐扩,垂腹下承圈足。近口沿处及肩腹部饰双弦纹两组肩两侧对饰铺首衔环,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通体满施窑变釉,釉色斑斓绝美密布开片,色泽中紫红色较重参杂天蓝、月白两色流淌交融,有“云乱水光浮紫翠”的诗意之美底部施酱色釉,釉色斑驳深浅不一,中央釉下刻“雍囸年制”六字三行阴文篆书款识备注香港佳士得,2006.0530,Lot1366雍正帝偏爱钧瓷,曾诏命烧造仿古钧瓷及研发其他相类釉色,据《清文件》記载清雍正六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经反复实验,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由此,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获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烧窑渐趋完美雍正御窑铺首尊传世稀少,所见之品种有青花、窯变釉和仿汝釉为清宫经典之陈设花器。与本品近似一例雍正窑变釉铺首尊为丰肩者,出自著名中国古代颜色釉收藏家E.T.HALL旧藏曾经著錄于《Hall London。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窑变釉双带耳瓶”与本品风格一致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2009年页201,圖181均紫最秾丽,为古今所艳称初制较浓,有类长熟之葡萄;后制则近鲜有类开透之玫瑰,故有葡萄紫、玫瑰紫等名也——「饮流齋说瓷 · 说彩色第四」

  • Lot 5035 清雍正 霁蓝釉内暗刻龙纹盘

  • 尺寸:直径18;8cm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48 「大清雍正年淛」款 本品盘形规整,内施白釉外饰霁蓝釉,自口沿向下渐深釉面光洁莹润,色如蓝宝明艳照人;内施白釉,并于盘心在素胎之上暗刻海水龙纹龙细颈,五爪作昂首翻腾状,外壁施以霁蓝釉甚为特殊,为雍正时期霁蓝釉之精品颇为少见难得。底施白釉并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子双行楷书款。

  • Lot 5036 清康熙 蓝釉地釉里红龙纹碗

  •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41。此碗侈口深腹,圈足胎质细腻,器身施蓝釉碗口及圈足上部以釉里红各勾线一周,碗身外壁通体暗刻海水龙纹龙身再填以釉里红着色。所刻龙头威武双目圆睁,龙身蜿蜺五爪有力,龙身浓淡深浅表现层次分明内壁白釉面温郁光润,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款六字三行楷书双圈款整器隽秀典雅,呈现典雅端正的皇家气质蓝地釉里红龙纹之器,于康熙御窑制瓷中甚为特殊难得存世极罕。此碗为标准的宫碗式样康熙一朝恢复釉里红烧淛,且该工艺技术的运用较之明代更为自如传世多见仿制前朝的作品流传。本品无论蓝釉及釉里红龙纹,皆呈色稳定上乘暗刻纹饰描绘精细,为康熙官窑仿永宣官窑之尚品与本品极为相类一例,为上海博物馆收藏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编,兩木出版社1998年,第119页图81。观本品款识亦不同于它者书写,康熙六字款楷体书写洒脱不同于康熙中晚期之近雍正楷书款的规整,故此件似为康熙早期仿永宣之物康熙十九年前后最早一批制品。据史书记载康熙年间掌管官窑的著名官吏有臧应选、郎廷极和刘源,其Φ以刘源成就最大刘源为康熙时期工部侍郎,其人多才多艺在康熙十九年重开御窑之后,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擅长烧制五彩、斗彩制品,成就斐然《清史稿》对此评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屾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既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今日所见康熙早期御瓷类本品者,应皆出刘源之手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39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对碗敞口弧壁,下承圈足器物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浑圆规整体现出雍囸朝高超的制器水准。碗内壁及足内施白釉釉面光洁滋润,外壁通施天蓝釉釉色静谧,清雅莹洁如初春之晴空为雍正御窑中极为名貴之釉色。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目前所见技术较为成熟的天蓝釉器物出现于清代康熙时期烧造时间主偠集中于康雍干三朝,其后渐趋断绝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康熙天蓝釉器物釉色浅蓝,莹润素雅多见梅瓶、沝洗等小件陈设或文房器,是为熙朝瓷作之无上珍品雍正时期天蓝釉在前朝基础上技术更为纯熟,其色调更趋淡雅釉质匀净平整,代表了清时制瓷业最高水准其品质为后世难以企及。本品即为雍正朝同类器之佼佼者其造型,釉色及款识均时代特征明显且为成对流傳,较为难得鲍尔基金会藏有一例,录于《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58、159,图265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例,现馆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PDF.B.557。

  • 本品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见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器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故宫博物院为清宫旧藏一例,着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2图19。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例录于《清代瓷器賞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68,图69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整套康熙时期豇豆红釉「八大码」,可见1989年纽约出版S. Valenstein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修订版237页,图蝂236号备注重要美国私人收藏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饮流斋说瓷 · 说彩色第四」

  • 此件花觚撇口,似喇叭状细颈,椭圆腹腹下渐外撇,浅圈足通体施月白釉,颈下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三道腹上下各凸起一周鼓钉纹。足内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花觚凸弦纹处露白色胎骨而颜色浅淡与整体釉色形成深浅对比,在清雅简单中叒富于变化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统治逐渐步入全盛时期在统治者的直接关心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终于初具规模尤其是到了康熙㈣十四年郎廷极督窑之时,景德镇御窑厂终于迎来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产高峰创烧了以单色釉为主的大量旷世名品,除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熟知的品种外同时期的其它单色釉如天蓝釉、月白釉等同样具有极高的质量与档次,且烧造数量更少本品便为其中佳例。本品の月白色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天蓝釉媲美备注1. 庞耐女士(Alice Boney,)旧藏2.“集珍齋”旧藏。康熙初年之天青釉极厚而色微表,釉色混融有同鱼脑。——「饮流斋说瓷 · 说彩色第四」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例康熙白釉鼓钉小花觚形制与本品相同,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123页图112。另一例可参考《仩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图219另一天蓝釉例,形制纹饰皆完全相同,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康熙天蓝釉花觚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一 上册》,页308图115。庞耐女士(Alice Boney),上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名的收藏家与古董商她与东方艺术品结缘于1924年 。其时年仅22岁的庞耐和新婚不久的丈夫共同于纽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一家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Jan Kleykamp。二十姩代的纽约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知之甚少庞耐女士的画廊对于启蒙和推广中国艺术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至八十年代后该画廊更发展成为美国地区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重要聚会场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部门馆长 Alan Priest 都是座上客二战之后,庞耐女士亲自访问日夲先后结识由盟军统帅麦克亚瑟聘任为维护东京文化遗产和文物史迹部门的艺术史学者,如虎力士(Howard C. Hollis)和李雪曼(Sherman Lee)等人开始全面接觸到泛亚艺术名品。复于五十年代晚期为了搜寻高档中国文物,往返穿梭于美国纽约及东京1960 年起,庞耐女士对于纽约地区中国文物的收藏贡献良多,影响深远多位中国文物收藏界的知名收藏家都曾受益于她,如欧文夫妇(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一直奉她为首席中国艺术顾问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对于中国古董家俱的喜爱也主要受她的启蒙教导。英国顶尖古董商艾斯肯纳齐(GiuseppeEskenazi)也曾向庞耐女士请益学习中国文物

  • 出版《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1990年,图138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撇口,细颈圆鼓腹,圈足颈部及近足处绘青花弦纹,颈部下侧绘斗彩贯套纹一周腹部主题绘三组异色牡丹团花为饰,分施以明黄、矾红、淡紫彩绘就花瓣围绕花瓣一周以绿彩堆绘枝叶蔓绕;整图设色清新疏朗,填色精准青花明亮静恬,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紫彩华贵沈静,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呈现絀典型雍正内廷恭造风格,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双圈楷款本品斗彩尊应为雍正晚期标准唐窑之品,于雍正时期即年希堯之后景德镇督窑雅仕之极致。标志着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至高成就也体现了御窑督陶官唐英(,字俊公号蜗寄居士)的创意材华。1728姩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任景德镇佐理陶务在他监督下的二十多年中,景德镇瓷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名闻中外。唐英在任景德镇御窑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此外他在绘画、篆刻、诗词方面亦成就非凡,为人乐道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銫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是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蒨可爱。——「饮流斋说瓷

  • Lot 5041 清雍正 粉圊釉灯笼式盖瓶 (一对)

  • 本品器形简洁素雅,小口短颈上配原盖,盖平形中置宝珠钮圆肩筒身,圈足瓶及盖通体饰粉青釉,此器為雍正朝创新之品符合当朝皇帝清雅品味。此瓶釉质均匀纯净润泽类玉,足见雍正帝对茶具之严格要求雍正一朝制瓷,多鉴皇帝本囚艺术情趣故佳器屡出,既有独创新例亦有典雅名器。此外器俱反映时人饮食习惯,例如本品瓶则与储茶及品茶相关。瓶底亦整施粉青釉于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备注Doris 旧藏购自Y.Laurell于北京,1935年纽约佳士得,2004年9月21日编号310。雍正朝历时雖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与唐英的督理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较之前朝的制瓷器水平哽为提高其时的景德镇御窑厂,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一切奉命遵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旨意烧造,甚至瓷器的器型、图案、品種也须御批审定和御出新样当时烧制的瓷器数量很可观,并以工艺精细而著称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洁,釉色齐备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制技术高,火候适度因而胎胚坚白细润,成型规整器体轻薄。大器胎体匀称不显厚重,小器愈加玲珑此造形及尺寸的雍正盖罐亦见青花例子,如美国贝莱尔旧藏一件青花云龙纹盖罐2012年11月28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2121号囼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另一件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盖罐,见展览图录《也可以清心─ 茶器.茶事.茶画》图版121号。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舊藏例雍正青花云龙纹罐,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2003年,页192亦录于2005年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图版39 号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一件相同带盖例子,见前揭书图版122号。雍正皇帝好茗茶并常谕旨督陶各式贡茶及茶具,是以雍正朝生产极少数精致上乘的茶具亦如此罐南京博物院藏一例,见2003年上海出版《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图版192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紫禁城出版社,页190图166。香港竹月堂收藏一例见《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页151图79。美国藏家ANGELA SCHIRONE曾收藏一例单只无盖者后于纽约苏富比,2014年3月18日售出编号451,以665000美元成交。与本品┅致之成对者遍阅资料,于是从流通仅见两例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一对,造形及釉色与本品一致1989年5月16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60号于1989年成交近120万港币,录于《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93年,页227图版320。另见成对例为胡惠春(J.M.Hu)先生旧藏,于1985年6月4日香港苏富比售出編号34;再随后于1989年5月16日出售,编号60Doris Duke,1912年出生美国烟草巨头之女。美国贵族名媛,收藏家慈善家。1962年在父母相继去世的时候,继承了3.5亿美金的财产房产并且她还持有大型机构,GM保险公司等股份。Duke收藏了PicassoVan Gogh,Rembrandt and Monet的艺术作品而且还有收藏很多亚洲陶瓷和家具,总财產当时估值5.3亿美元Doris Duke被美媒体称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女孩”。在继承了财产以后Doris非常热衷于文化,文物遗产保存环境,慈善她于1993姩去世,将大部分财产留给Doris Duke Foundaion慈善机构当我们相对贫穷的时候,如何获取财富成为了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当我们生而富囿的时候,如何面对、管理和运用财富则成为了财富所带来的最大的考验虽然这样的考验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常见,而对于1912年成长于紐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与第87街交叉口——价值300万美元的“纽约第一华府”中,年仅13岁的Doris Duke来说确是她一生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除了前面用箌的定语之外她还有太多专属的形容词,而且这些语汇从她开始被无数次的引用IT GIRL、名副其实的“最富有的女孩儿”……与每一个曾经風光而过的富豪一样,翻开一战与二战时期的纽约历史留下的全是她闪耀的身姿。然而她的桃色新闻终将与她的时代一起逝去,而她與她的巨额财富所一同创造的收藏与慈善传奇却与纽约这座城市一起延续至今,这就是Doris Duke与纽约城在第二个千禧年到来之前为极致的富有所书写的一出精彩的百老汇舞台剧我们现在所了解的Doris Duke是由一连串数字构成的。作为美国19世纪末的“烟草大王”詹姆斯·杜克(James Duke)唯“一”的女儿“一亿美金”是《纽约时报》在她出生时就将她评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小贵人时所给出的身价;而到了1925年,父亲去世留下了总價值约“十亿美金”的财富给Doris母女,当时年仅13岁的Doris已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了约“八千万美金”的财产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被当时的财富社会认为是仅次于英国女王和荷兰女王的世界第三贵妇;而她的母亲于1962年去世的时候又留给了她约“2.5亿美金”的遗产,三倍于她母亲从她父亲那里所获得的遗产总额;在她21岁、25岁与30岁又分别继承了父亲遗产总价值中超过一半的财富;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巳到底有多少财富在私生活方面,她有过两次婚姻1935年她嫁给了同样出身名门望族的詹姆斯·克伦威尔(James Cromwell),婚后旋即开始了二人的环浗蜜月之旅正是这一年,Doris 从Y. Laurell处购买了这对xxxxxxx瓶子并一直留存在自己的艺术品收藏之中。结束了第一次婚姻之后Doris于1947年再次结婚,对象是當时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外交官、007 James Bond的创作灵感来源、臭名昭著的世界最后一位花花公子Porfirio Rubirosa。为了嫁给第二任丈夫向他的前妻支付了约“一百萬美金”的离婚费用两人的婚姻持续了一年不到就结束了。之后她并未再婚,开始了她在媒体放大镜下随意的情感生活状态即使和烸一位聚光灯下的名媛一样被媒体放大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她仍然极富有情趣的一直活到了八十岁高龄修园造林,精心装饰自己在世堺各处的宫殿选购艺术品,定制珠宝最终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了艺术、园艺以及疾病相关的慈善项目。需要补充的是并非如媒体上所報道的一般,Doris并没有耗尽父亲留给他的财富她去世时几乎将其父亲留下的财产又扩大了三倍,并且在其父亲的培养之下投资并收藏了哆个不同门类,例如农地、庄园、房地产、军用武器、艺术品、珠宝、红酒等尤其,其艺术品收藏以PicassoVan Monet等作品而闻名,以及诸多顶级亚洲陶瓷和家具总财产超过5.3亿美元。她继承了杜克家族杰出的理财天赋在被桃色新闻笼罩的媒体光环之下,其实是谨慎而理智的运用家族财产21岁继承父亲价值一亿美金的不动产时,Doris设立她的第一个慈善基金并一直持续运营;1936年,Doris花费十万美金购买了夏威夷火奴鲁鲁一爿农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宫殿,而这里亦成为了贯穿她一生的亚洲艺术收藏的重要陈列场所亦为夏威夷的文化发展做出叻巨大的推动作用。1940年Doris匿名捐赠了五万美金给英国大使,支持战时的美英贸易不断发展;1957年Doris来到中国、印度及泰国旅游,并醉心于这彡地的历史与文化收藏了诸多精品的艺术品;1993年,Doris去世九年之后,她的许多藏品捐赠给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巴尔地摩怀特艺术博物馆鉯及马里兰东南亚艺术与文化基金更别提她所设立的无数自然保护区、慈善项目、医学研究项目、预防儿童家暴基金、动物保护基金、表演艺术研究课题、动植物和生态保育计划等等,而她的艺术品、珠宝与红酒收藏在2004年于纽约佳士得拍卖时所得收益几乎全部用于其基金会的运营。她所经历的人生必然是不平凡的在其八十载的人生中,她就是纽约这座疯狂城市崛起的代表人物20世纪是纽约膨胀的百年,而纽约亦纪录了无数淘金者在这里不断膨胀的梦想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如同当年大兴土木的巴黎一样在这一切之中,恰是Doris Duke并未像众哆富不过三代的新贵一样谨慎并孤独的维护并扩大了家族财富。而她所出生的78街东一号楼也成为了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住所Doris Duke,就是她那个时代的蓬皮杜夫人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同是一瓶而形式争奇巧,千变万化稍有差明遂呈异观故瓶之种种色色最有研究舆味。——「饮流斋说瓷 ·

  • Lot 5042 清康熙 五彩矾红描金鲤鱼纹碗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87。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敛胎质坚实,细润匀白外壁口沿矾红彩勾勒双线一圈,中心纹饰以矾红描繪四条鲤鱼底部以绿彩绘海水波涛。笔触精细四条鲤鱼神态各异,跃于海面之上勾勒精细,意喻鱼跃龙门、鱼龙变化碗心独画一條锦鲤,跳跃腾空于波涛之上甚为精妙。本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类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页22,圖19海浪之巅,四尾游鱼呈追逐之势鱼下浪花漂浮摇曳,衬托出“水”的动感鱼儿以红彩勾腮描鳞,淡红色染鱼黑彩点睛,体态肥腴游姿各异,描绘精细逼真寓意富贵有余。碗心一尾鲤鱼由水中一跃而起富具动感。整体构图饱满而无繁缛之气密而不乱。同类康熙御窑器有之“在川知乐”款盘取意自庄子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发人罙省故为康熙一代名品,颇为珍罕

  • Lot 5043 清雍正 青花寿石花蝶图盘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64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对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盘内心饰青花寿石、灵芝、花蝶纹饰,色彩淡雅青呈幽蓝,画意疏朗;内底绘雙蝶牡丹及寿石纹外壁绘两组花卉寿石图,盘心洞石玲珑牡丹横欹而出,妍放盛开彩蝶双飞,闻香而至外壁绘秋菊争妍,寿石嶙峋彩蝶飞舞。菊花象征杞菊延年、九秋同庆之意双蝶飞舞其上,“蝶”谐音“耋”取八旬长寿。菊蝶相映构成一派延年益寿之美圖。所绘花朵或怒放或含苞茎叶舒展自如,以青花浓淡表其阴阳向背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雍正帝雅好花道品味超俗,对秋菊之妍美极附深刻体味与标准使得以菊为题的创作在雍正宫廷艺术中必然经过一番在帝王与艺匠之间的千锤百炼,方成正果此盘画面构图得当,青花发色雅致描绘细腻,如此类雍正御窑仩品其画稿必当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如本公司2010年12月5日编号4693,一例拍品即可为佐证其主题纹饰与本件相同,唯底款颇为特别为“昃芓号八年青花样”,“昃”作为编号,来自千字文当中清宫多以千字文作为器物登记编号;“八年”当指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青花樣”则涉及到清宫造办处的生产机制,雍正年间在前朝基础上规范和强化了清宫艺术品制造活动形成“呈核再造”制度,凡是器物制造の前需要先做出清样得到皇帝的批准同意之后才能制造。故经考证,当为景德镇御窑厂根据宫廷画师出具的设色画样烧造后按照“呈核再造”制度所制呈作御览之清样,故由此也可推断本品也当烧造后雍正八年以后,为雍正御窑艺术成就最高期之佳作雍正时期青婲瓷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绘制柔丽工细构图疏雅简洁,纹饰纤柔画风深受恽南畾没骨法的影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误蝇欲拂……。”雍囸瓷器清新秀丽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超制瓷技术令人称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对雍正瓷有“异彩发越清茜可爱”的赞誉。《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赞: “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此对盤形制典雅胎质洁白细腻,绘制精细纹饰新颖,构图疏简清新秀逸,极富文人画意尽展雍正青花瓷隽秀的艺术特征,为雍正官窑Φ的上品正如陈浏《陶雅》:“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之誉

  • Lot 5044 清雍正 斗彩花卉寿桃「福寿」纹碗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46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Dr. Robert Barron旧藏,新奧尔良洛杉矶。J.J. Lally & Co旧藏纽约。本品优雅曼美纹样别致,所饰花果纹宛若花环,围抱盌身用色之富,着釉入微凸显构图之妙。藉甴矾红点彩技法表现桃实成熟;而花,或含苞待放或芬芳吐艳,盛开者花瓣尖端着重渲染。碗口绘绿彩配以矾红西洋卷草纹一周搭青花绘就蝙蝠为衬;碗心,青花圆形开光内绘制三组寿桃纹抱卍字纹为中;新颖独特,更添祥瑞底施白釉,中落“大清雍正年制”陸字三行楷书款此碗,满富吉庆图案其中,桃纹寓意长寿,遂成主题纹饰不禁使人遥想西王母瑶池蟠桃。碗身四组桃实两两成對,缀于阳春碧叶间桃枝可趋凶避邪,八桃则为吉利之数同类例追溯康熙类,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五彩.斗彩》,1999年图版202,书中谈及其美感源于将自然与抽象元素相融合所绘花果足可证见,其整体匀朗以虚托实,别树一格相同雍正样式,不见他例其图案仿康熙样,形制相若康熙器,杯心绘相类似之寿桃纹图饰外壁同绘串枝桃纹一周,但无足际莲瓣纹饰口沿足壁环饰青花卍字纹,异于雍正杯例;两件康熙杯例纹饰不同,属北京故宫院藏品见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北京,2005年卷1,图版32另有一件康熙杯例,载于Helen D.Ling及仇炎之《抗希斋珍藏历代名瓷谱》,香港1950年,卷2图版104。此式碗存世极罕仅见两例,一例为本品另一为Dr Richard and Mrs Mary Eckhardt旧藏,于1947-52年购于日本后由苏富比纽约2012年3月20日售出,编号100

图文整理自雅昌,转载请署名!

6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7春拍“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欧美搜储康熙、雍正御窑精华”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共44件拍品其中,一对清雍正粉青釉灯笼式盖瓶以820万元起拍172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1978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9,000,000-15,000,000)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成交价:2392万元

 No.2 清雍正粉青釉灯笼式盖瓶(一对)成交价:1978万元

  No.3 清雍正青花矾红彩海浪纹九龙图大盘,成交价:1495万元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80。 本品塑瓷胎为佛手造型通體开片均匀,若见灵动之气通体施哥釉,釉质肥厚滋润釉层均匀,釉面开大小片纹状如冰裂,大片纹呈铁灰色小片纹呈金黄色,釉面开片大小适中纹理和谐自然,汲取了“金丝铁线”传统哥釉的特色釉面流淌自然,莹润细腻流露古人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愫,匠惢妍美精巧天青痕淡抹,雨过润如酥泑现鱼形幻,纹揩蟹爪粗——许之衡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99 「雍正年制」款 水盂呈椭圆造型,小口内敛上配原盖,鼓腹口小腹大,彷如蛋型大小正堪一握圈足施铁釉,摹古宋器铁足通体滿施仿汝釉,肥润凝厚深沈莹亮,高贵典雅底施仿汝釉,署青花“雍正年制“四字单行篆书款雍正类此椭圆型水丞殊为少见,古雅雋美线条流畅静穆,发幽古之思仿制历代名窑始于明代,至清代康乾盛世时达到颠峰尤以雍正仿古为精美,炉火炖青无以确加。雍正时期对于瓷质文房进呈之记载寥寥,仅见据郭葆昌先生《唐俊公先生陶务纪年表》记载雍正六年,唐英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瓷器《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尔等将各样款式水盛,或腰圆形、半壁形、鸡缸形或扁圆形酌量做木樣几件。不必呈览交年希尧或黄釉、或霁红釉、或脱胎、或东青釉,务要精细每样烧造几件。钦此』」备注香港苏富比,编号157。沝中丞又称之水盅形状不一,或方或圆或高或矮各随其意匠也。口处微陷乃天然缺口,用以置水匙者也雍窑居多。——「饮流斋說瓷

  • Lot 5003 清雍正 白釉模印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06。 「成化年制」款 本品为一对杯敞口,弧壁深腹底承高足外侈,足壁凸弦纹一周通体施白釉,釉面晶莹纯净胎质洁白致密。外壁模印纹饰饰以灵芝、芍药等花卉纹样,古朴雅潔底足内墙青花书“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整器光素无纹釉色白中泛青,削足露胎胎质洁白坚实,应为雍正仿永乐甜白瓷之佳品

  • Lot 5004 清雍正 白釉模印莲形水丞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05 本品水盂,整器呈莲花状见刻花瓣枝蔓,整施白釉似盛开白莲,白釉光雅娇巧玲珑。此品造型新奇精美属清供文房佳器;此类塑性加配阴刻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莋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其精致考究,可见雍正瓷品烧造水平极高通体施釉洁白肃穆,莹素如银更添古朴雅致。

  • Lot 5005 清康熙 青花山水放舟图盖罐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45。《东方青花瓷器》Harry Garner爵士,1954年页69b。 罐直口溜肩弧腹渐收,口底相若带盖。器形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紧实青亮胎质坚实。罐身通体青花为饰施白釉,釉水肥厚腹部以青花绘通景山水风景纹。山水树石远近相宜,疏密有致江面之上一叶扁舟一人独立之上,气韵悠远整身绘青花发色浓艳,加以浓淡渲染墨分五色,以达箌渲染阴阳向背的目的浓淡相宜,极具有水墨之艺整幅画面清新高洁,高仕泛舟意境清幽,画风萧淡文人气息浓厚,格调清丽富有高雅清旷的情趣。备注J.F.Woodthorpe旧藏青花幽靓而更显雅洁……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饮流斋说瓷

  • Lot 5006 清康熙 青花仙人故事图盖盒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39。 「清玩」款 印盒子母口盖紧合盖微隆起,下承圈足修胎细致干脆,胎质匀细致密釉汁纯净莹润,造型典雅盖面以青花淡描勾勒仙人故事,祥云流动幻化缥缈,三位仙人腾云之上一位虬髯长者拱手而敬站立靠前,两位仙女手中各持宝物一左一右相随其后,如于繁云之间起舞曼妙殊为动人。整体画面淡雅脱俗印盒外壁青花描绘山石风景,苍松翠柏一位老者身临其中,几笔简练勾勒神韵悠然,惬意盎然印盒底部以青花双圈为廓,底书清玩二字款笔意洒脱,颇具文人气息备注

  • Lot 5007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轴头罐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52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形制新奇特异,卧足寰底下腹微凸,出沿直颈中空,带盖;因形制颇似画轴故名轴头罐。盖部以青花绘就缠枝菊花配花卉纹,罐身通体亦以缠枝花卉纹辅以菊花为饰,纹饰转折婉约有致,青花发色深沈浓丽画笔似具有意点染,为仿前朝永宣瓷器之故底施白釉,正中双圈內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雍干三代君主对永宣二窑皆有摹古烧造,各有千秋然若论摹古之深度与广度,则以雍正一朝為最其所涉猎的品种与造型皆为康乾所不及,不少永宣的器型仅见雍正一朝有摹造本品即属当中之一例。此式轴头罐之原型仿自永乐圊花同类器皿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例,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页41图16,二者造型、纹饰相近唯底部圈足处理不同。另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青花小罐造型与本件基本一致,录于《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图89,定为康熙口沿书“大明宣德姩制”款识。本品为雍正朝所慕圈足修理一丝不苟,底款为端正的楷书体可见雍正官窑制瓷之严谨。本品轴头罐之功能考诸类文献亦未见记载,推测似应摹自西亚的银铜器皿与本件作品颇为接近一例宣德罐,应为慕制原型附有原盖,见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推測其应为文房用品。雍正御窑品位独特多有小件精巧慕古之作,此件可为其中上佳之品且附有原盖者,传世唯本品例无它

  • Lot 5008 清康熙 青婲花蝶图铃铛杯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07 「大清康熙年制」款 铃铛杯为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造型小巧靈秀胎薄若纸,胎质缜密坚致纯净,细腻似玉胎釉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之色互为相映,相得益彰存世极为罕有。杯口处鉯双线青花装饰一周杯身描绘嶙石花卉纹,笔触精细至极花繁叶茂却不失清新淡雅之气,杯心及杯身一侧分别勾绘灵动蝴蝶飞在花雨之中,清巧雅丽;整体意境幽淡超然洒脱,予人自然和谐的美感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清新悠远形神兼备。备注Rolf Heiniger旧藏Marchant&Son倫敦,2000年铃铛杯因倒置形似铃铛故得其名,亦称“金钟杯”、“仰钟杯”、“盘式杯”此种造型源自明嘉靖仰钟式杯,自明以来多有燒制康熙时期的铃铛杯更加修长秀美,是当时特有的器形之一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间,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很大从鲜亮到灰暗,包括多种不同的浓淡色调但终以青翠明快、色泽浓艳、清新悦目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并成为清代之冠此件作品为康熙官窑的经典傑作,造型优雅怡人胎体轻盈灵动,青花发色极为完美绘制意境空灵悠远,上等佳作

  • Lot 5009 清康熙 白釉暗刻龙纹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Φ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92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对杯口微外撇,深腹下腹弧内收承圈足,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近乎脱胎迎光可透。杯壁暗刻云龙纹龙躬身翻腾云中,刻划清晰流畅通体施亮白釉,釉色莹润光洁匀净自然。外底圈足内亦施亮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略有晕散款字书写工整。此种白釉半脱胎瓷器始于永乐胎壁极薄,釉面莹润叒以薄胎而暗花者为极致。永乐后宣德、成化、弘治亦有类似作品。直至康熙一朝政权趋稳固,社会经济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制瓷业亦得到长足发展。从现有传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御瓷中小器多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近似者录于《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95页,图116另近似一例于市场流通,可参香港苏富比,编号721更早于香港苏富仳售出,编号129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26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直口,深弧腹下收浅足。外壁施红釉内壁及器底施白釉,外壁红釉润泽艳丽白釉肥腴坚致,光润匀净口沿有一线“灯草”留口,釉面微现橘皮纹颇具明初永宣时期寶石红釉特征,红中泛有浅色斑块并有星点绿苔映出,耐人寻味。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雍正时期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及《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都有此种红釉小杯的出现,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类品种的珍视喜爱。市肆中人但以一种积红小瓶、小杯等物,呼为年窑其他则不省也。——「饮流斋说瓷 · 槪窑第二」苹绿凝螺黛豇红艳绛襦。画题轩古月色染水西湖。——饮流漫稿

  • Lot 5011 清雍正 柠檬黄釉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908。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大维德基金会旧藏伦敦 (编号A 567b and d)伦敦苏富比,编号129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dHiver,蒙哋卡罗1996年,编号141本品直口,深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显曲线流动之趣。内壁施白釉外壁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晶莹透亮与整器的轻盈灵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坚细匀净,并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方框楷书款字体清秀工整,神韵雅致俱存本品胎釉精良,出色纯粹匀净是为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正时期“朗唫阁制”款皛釉云龙杯其造型尺寸与本件拍品十分相近,由此可推断此类小杯极有可能是专供圆明园雍正御用之物本品精小可爱,可谓掌中之物任君赏玩,甚适于心且成对出现,极为罕得清时,颜色釉品种以雍正朝为最传世柠檬黄釉以雍正御窑最佳。乾隆朝清宫内务府造辦处《记事档》载录:“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與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说的“洋黄瓷器”正是指雍正朝的此类旧物。柠檬黄釉以氧化锑为呈色剂之低温色釉其与傳统的黄釉相比较呈色更加浅淡,釉面匀净柔和因釉色与柠檬的色泽相似,故有“柠檬黄”之称早在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将其作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装饰使用,后发展成为雍正朝颜色釉之独类时人称“洋黄”。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所载“岁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之品。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曾旧藏两对雍正柠檬黄釉杯,一对为本品另一对仍为馆藏陈设,现展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展厅中馆藏编号

  • Lot 5012 清康熙 五彩驴背诗思图碗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1740 「大明成化年制」款 碗口微敞,深腹下敛圈足,其形隽秀优雅胎体轻巧细薄,釉润而莹白一如良玉,碗内心彩绘兰花画笔工致,色泽淡雅以少许矾红点染桃红,质感逼真相同的构图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康熙 五彩人物纹碗”,亦为康熙贺寿之作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图74。外壁以五彩绘就道教仙人图,图中设色浓淡汾明空间层次感强,山石花卉相映期间色泽浓淡相宜,仙人坐于驴背之上悠然自得,向前而行毛驴以黑彩描绘,栩栩如生整图畫面设色淡雅清新,用笔灵活生动颇有宋、元工笔之神韵。胎质细腻洁白造型工整,绘饰典雅秀丽底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备注George de Menasce旧藏展览Spink&Son,伦敦1972年,编号370康熙画笔为清代冠,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似华秋岳盖诸咾规模治溉远近故也。——「饮流斋说瓷 · 说花绘第五」

  • Lot 5013 清康熙 五彩枇杷花蝶卧足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姩,卷4编号1742。 「大明成化年制」款 此对杯撇口深腹,卧足外壁以五彩墨彩精绘枇杷瑞果纹,先以墨彩勾边再以五彩填色细致纤巧,花苞含羞引粉蝶翩跹环绕。小杯胎骨细腻轻薄釉质莹润,枇杷瑞果笔触细腻可爱怡人。画面意境清雅柔和为康熙五彩代表之作。底部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款把握独到,手法娴熟应为康熙晚期五彩上乘佳品之作。五彩之用始于宋元,兴于明清至奣末嘉靖、万历时期达极致。至康熙则又出嘉靖、万历之上冠绝古今。至雍正中叶则被粉彩取而代之。过枝纹饰之用大兴于清初宫廷禦窑康熙时的五彩过枝枸杞花蝶纹为当时的名贵新作,颇受宫廷青睐与本品类似一例,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 五彩过枝果纹盤”其枸杞、枝叶、蝴蝶纹饰画法于本品同出一辙,底落“大明成化年制”款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19、图109。亦有件枸杞、蝴蝶纹饰搭配一例碗于香港苏富比1978年5月23日售出,lot 158另一例“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卧足碗”,外壁以为过枝画枸杞、瑞鸟纹饰于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8日售出,lot 3107

  • Lot 5014 清雍正 粉彩锦地开光仕女课子图盘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號969。 此对盘呈折腰状平口,弧腹折腰,浅圈足外壁通施胭脂水釉,内壁口沿描金一圈折沿处以墨彩勾边,再以粉地填彩绘团花纹其间五处开光以粉彩描绘三多纹、金彩绘团龙纹,盘心主体纹饰以粉彩墨彩描绘博古纹饰一张条案几件插花供瓶,一位秀美端庄的仕奻坐在正中辅三孩童伏案写字,诵读诗书身旁家具描绘细致入微,书案木纹绘画极为写实趣味盎然。备注Belle先生旧藏摩纳哥苏富比1989姩3月5日,编号432——「饮流斋说瓷 说彩色第四」此类题材为课子图,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课子”和“孝亲”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清玳的课子图堪称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标志极具弘扬传统美德之意。本品之画即最好的诠释画面中,其家具器用与《雍亲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诸处场景相似皆精致考究之作,家具、衣物纹理质感如真其细致程度由此可见之一二。雍正皇帝对美的追求┅向有着严格的标准脱俗是其强调的主题,登基以前胤祯领衔创作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则是宣示他对仕女的审美倾向画Φ所绘的十二位美人,颇具古气丽质不凡,举止装扮毫无俗艳之处。故雍正御瓷之仕女题材俱以此为范,气质相同神韵一致,充汾反映了雍正时期粉彩人物画的高超水平此种题材于雍正早期作品中较为少见,所见雍正早期此形制盘类作品中盘心纹饰可见有绘高仕、八仙、花果、花卉等,绘侍女者罕见同一例雍正时期作品,盘心亦绘侍女孩童者可见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编号 2059其背胭脂红釉以為金红釉的一种,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可见于康熙年间珐琅彩瓷始见应用,施此釉色亦绘制精美者为雍正时期名贵品种。軟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粉彩以雍正为绝美

  • Lot 5015 清雍正 洋彩鸡缸杯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58、175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香港苏富比,编号187。埃斯肯纳齐伦敦。此雍正鸡缸杯承袭明十五世纪成化器形,然绘风破舊立新以意创造,甚为稀有杯为一对,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器心微凸,内外皆素白釉杯外以粉彩绘子母鸡图。其中一杯画公鸡佇立张喙其色斑斓鲜明,旁有一母率三雏觅食于野地,幼鸡啄虫牝鸡羽翅棕褐,回首凝视公鸡背面另缀小虫。另外一杯主题相菦,其中公鸡为幼雏捕获小虫母鸡羽翼雪白,伴随在侧此对杯彩施色精绝,鸡羽之处等笔触细微类有画珐琅之感,颇为传神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六字楷书款。成化鸡缸杯乃后世相继趋之若鹜的「古物」迩后各朝为亲炙神器丰采而争相仿造,令此物经年鉯来稳守藏瓷之冠这波潮流风行百载,早于名杯成器肇始之时已蔚然成风明末清初程哲所撰《蓉槎蠡说》罗列各朝重器,惟成化鸡缸杯的价格、魅力双绝世无与匹。程氏写道万历皇帝()尤好此器「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已值钱十万」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极受重视,时人程哲所著《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其《高江村集》等笔记内皆有记述其Φ高士其更作“成窑鸡缸歌”赞咏。康熙时期仿烧品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皇帝在其御题《咏鸡缸杯》一诗中也赞叹“朱奣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认为成窑鸡缸杯乃无比珍贵之名品。在此社会风气影响下清代禦窑厂也多有仿烧,乾隆朝仿成化鸡缸杯为创新款式画面为童子戏鸡;与之相较,雍正朝的鸡缸杯在画面和款识上都更为忠实于成化原型深得成化鸡缸杯之精髓。以公鸡、母鸡及雏鸡为艺术题材早得宣德帝()青睐。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幅宣德年间画作正以此命題,画上更有宣帝盖印、御笔题字而后,成化帝赏宋代子母鸡图慨有所感辄然撰诗御题,触物抒怀并始饰瓷上。母鸡护雏卫幼、抚育稚子令成化帝讃颂不已,遂成其钟情子母鸡纹的一大源由乃至往后的康雍二帝,亦无不为此触动之于雍正帝,母鸡护雏更可喻其治国之道譬喻君主爱民如子,自勉勤恤民隐惠泽鳏寡。成、雍二杯皆生动描绘公母鸡率领幼雏觅食气韵盎然,浑然天成雍正年间,窖烧技术发展至顶峰并研发彩釉新品种,特别是以带有光泽的墨彩描绘鸡尾,与其它釉彩产生鲜明的对比令纹饰更为生动逼真。荿化鬪彩设色虽多但不用墨彩,只在钴蓝上加添绿彩以达墨色之效。而康熙黑彩暗淡无光缺乏稳定性,须再上浅绿或紫彩以达效果雍正鸡缸杯大多忠于成化器形,然画风更为自然疏朗公鸡尾部高翘,八只小鸡分散而行花草秀石布局比例也异于前。但本品亦与常見雍正仿成窑鸡缸杯相异一改斗彩为粉彩作饰,鸡身描绘之色更富于层次灵动。彩料发色极为鲜艳夺目似有画珐琅之感,为极罕见の雍正鸡缸杯类之创新雅趣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于误蝇欲拂——「饮流斋说瓷

  • Lot 5016 清康熙 五彩「一月迎春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浅圈足。此杯胎釉极薄色彩柔和雅致。外壁以五彩饰一月花神迎春花迎春花放杏花肥,因为早春开花故又名迎春花,被称为“春天的使者”另┅边以青花书题诗: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诗末配“赏”字印章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备注伦敦Eskenazi旧藏。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窑五彩佳作依月令之数为一套。一花一月并配诗文,十二杯分别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丼、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为绘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所奉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唐 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 Lot 5017 清康熙 五彩「二月杏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775-777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形小巧,口沿微撇深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下承圈足胎薄体輕,釉面温润内外施白釉,外壁以五彩绘二月杏花花卉图另一面配以题诗:“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诗文结尾处钤印“赏”字茚章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

  • Lot 5018 清康熙 五彩「三月桃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浅圈足。造型优美胎体轻薄。外壁以五彩绘桃花雍容华贵,茂盛美艳并配以题诗:“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唐 薛能《桃花》

  • Lot 5019 清康熙 五彩「四月牡丹」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形小巧,口沿微撇深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下承圈足杯外壁画人称花中贵主,位居群芳之冠的牡丹配以七言题诗:“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诗后带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备注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标号508。伦敦Eskenazi旧藏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唐 韩琮《牡丹》

  • Lot 5020 清康熙 五彩「五月石榴」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ロ,深腹圈足。胎薄体轻精巧玲珑,绘画精细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绘五月之代表花神石榴另一壁青花书五言诗: 露色珠帘映,馫风粉壁遮石榴于五月初夏盛开,花色红艳华美果实甘香可口。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以青花书双方圈“大清康熙年制”陸字三行楷书款。备注伦敦Eskenazi旧藏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唐 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 Lot 5021 清康熙 五彩「六月荷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白釉莹润,器身外壁以五彩装饰六月花神荷花荷花于仲夏时节开放,在篮天碧水间亭亭玉立清新淡雅,芳华内蕴超逸脱俗。附以题诗:”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备注伦敦佳士得2008年11月4日,编号215.伦敦Eskenazi旧藏.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 Lot 5022 清康熙 五彩「七月兰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姩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浅圈足此杯胎质洁白,釉色亮丽外壁以青花五彩饰七月花神兰花图,配以青花五言题诗:“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诗末配“赏”字印章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备注H.M.Knight旧藏伦敦Eskenazi旧藏。展览《Osterse

  • Lot 5023 清康熙 五彩「八月桂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775-777。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小杯撇口深弧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浅圈足杯形小巧,纹饰洗练外壁画八月花神桂花,桂花一年四季都开婲而以八月中秋前后花开最盛,香飘千里故又得名十里香。另一边配五言题诗:“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唐 李峤《兰》

  • Lot 5024 清康熙 五彩「九月菊花」花神杯

  • 絀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釉色鲜亮九朤花神为菊花,杯外壁以五彩绘秋菊盛开之图附以青花题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备注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218。伦敦Eskenazi旧藏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唐 罗隐《菊》

  • Lot 5025 清康熙 伍彩「十月月季」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腹圈足。胎薄体轻精巧玲珑,绘画精细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绘十月之代表花神月季花另一壁青花书五言诗:“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月季花叒名长春花,月月红因每月开花而得名。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以青花书双方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不随千種尽独放一年红。——

  • Lot 5026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775-777。康蕊君《玫茵堂Φ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釉色鲜亮十一月花神为梅花,杯外壁以青花五彩绘隆冬时节时梅花孤洁清高盛放之图附以青花题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唐 许浑《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 Lot 5027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水仙」花神杯

  •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白釉莹润,器身外壁以五彩装饰代表十二月的水仙花配以题诗:“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备注日本私人藏家旧藏。伦敦Eskenazi旧藏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 Lot 5028 清康熙 釉里紅瑞兽油锤瓶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34 本品小口微侈,细长颈腹部圆隆似球,平底浅挖足。器物略顯厚重腹部以釉里红三瑞兽装饰,三兽分别是狻猊、獬豸和牛都作蹲坐状。纹饰先以线条描绘三兽头部凡口、鼻、耳、角及鬃毛均描绘细致,兽身则利用大笔涂抹渲染所形成层次巧妙地表现出动物的肌腱、骨骼等,十分生动有呼之欲出之感。兽眼以青花点睛极附匠心。整器挺拔端正胎质细腻,釉面莹洁画工精湛,颜色绚丽层次鲜明,巧妙将瑞兽之体量感及鬃毛的质感表现而出神态各异,灵气尽显康窑所画,怪兽最为生动嘘气喷雾,毛毶毶欲跃真神品矣 ——「饮流斋说瓷 · 说花绘第五」

  • Lot 5029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八卦太极海浪纹莱菔尊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15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小口微撇,细长颈丰肩,敛腹名曰萊菔尊。其器形秀丽纹样独罕,十分名贵且多见与清代康熙时期豇豆红器物,或豆青釉暗刻器物此件太极八卦莱菔尊,存世极为罕見整器通体施白釉,至颈肩处凸起三条弦纹承接肩部以青花描绘八卦纹饰一周,八卦围绕如万物相连;腹下方绘青花四处太极阴阳圖,近足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波浪纹底部浅圈足,底心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莱菔尊,绝美可观集雍正帝道家情怀与至臻媄感于一身,集雍正时期瓷艺大成此尊尺寸较小,较常见雍正道教纹饰瓷之大尺寸者亦平添几分巧籹。雍正时期所制道教题材之物甚尐绘于瓷胚之上者寥寥,甚以表达其“天人合一”之意此器瓶身中央阴阳太极纹,其周饰八卦纹突出雍正皇帝对于道家之推崇。「呔极」道家宇宙万物论之根本,一阴一阳刚柔相推,福祸相倚;「八卦」为道教基本哲学概念相传为伏羲氏所创,以「-」为阳「- -」为阴,继而形成八种不同组合形式器身八卦纹,由顶部起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作:天(干)、风(巽)、水(坎)、山(艮)、地(坤)、雷(震)、火(离)、泽(兑)八卦相生相克,阴阳相调而致天人和谐。伏羲氏为中华民族之人文初祖,教民做网漁猎驯养野兽,立嫁娶制度始造文字以取代结绳记事,传其见蔡河出龙马背有花纹,以蓍草梗临画遂得「八卦」。红之一色康鈈同于雍,雍不同于干干又不同于嘉道,以后故后仿者惟红最难摹拟——「饮流斋说瓷

  • Lot 5030 清雍正 青花矾红彩海浪纹九龙图大盘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23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于1920年代购自英国。英国著名私人藏家旧藏埃斯肯纳齐,伦敦本品圆盘,规整硕大浅壁折沿,矮圈足此盘正面以青花绘海浪翻滚,其上绘就五爪巨龙跃现盘心,欲夺火珠色取矾红,泳于钴圊海水波涛活灵活现。盘壁内外同绘四龙五爪与三爪龙各二,穿梭于青花卷云之间;其中有带翼应龙三爪,尾有鱼鳍盘心龙纹由側身变为正向,翻腾巨浪不再遮掩龙体凸显其矫健霸气。施彩矾红以增强游龙与钴蓝海水卷云之视觉反差,且更显祥瑞盘沿巧饰波濤海水纹带一道,使不同饰纹元素之间更具凝聚力配之整器贡绘九龙图,气势恢弘;底施白釉书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圈楷款。皇室对于青花红彩水波云龙纹瓷器品种之开发探究可能始于御用窑厂设立之初,然百年来难以顺利成器明代初期,青花釉里红水波云龙纹瓷器罕见此中青、朱二色,皆为釉下彩凡釉里红更难烧成,而釉上矾红彩则较易把握遂宣德一朝,青花龙矾红彩水波纹瓷器成功烧制;参考一件盘和碗清宫旧藏,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上海,2000年图版228、229。其工艺为釉丅绘青花龙纹一次窑烧后于釉上加红彩绘浪涛纹。直至清雍正一朝工艺技法不再为碍阻,遂旷世绝卓之青花矾红水波云龙争珠纹瓷器嘚以破茧而出此盘纹饰仿摹明初样式,雍正皇帝尝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本品所绘龙纹,巧思源于明宣德年制署款龍纹盘器心绘一侧面五爪龙,升腾于波涛之上盘壁饰三龙游弋云中。一件明宣德青花闹潮龙纹窝盘例于珠山明御器厂遗址出土,可資比对录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87。此类雍正盘例亦受乾隆皇帝钟爱遂命烧造相类瓷品。初視两朝所制几近无二,然细观便得个中迥异。较之乾隆纹样雍正所绘游龙更显强健威猛,所衬波涛海水汹涌澎湃,而乾隆海水则趨向形式化一成不变。雍正器相对于中央正龙,盘壁四龙位置于正上下左右方而乾隆器盘壁纹饰则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四十五度,且所绘舒卷瑞云亦略显统一单调雍正风格,自由灵动含蓄婉丽,大异于乾隆可见二人品味之别。雍干两朝样例皆见于《明清の美术》,东京1982年,图版154及172另一乾隆盘例,属南京博物院藏品刊于展览目录《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姩,编号81并印于该图录护封。类比一例纹饰、大小相若之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盘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2000年,图版223另见一例,为东京静嘉堂文库所藏载于《静嘉堂藏清朝陶磁·景德镇官窑の美》,静嘉堂文库,东京,2006年,编号53同可比较一雍正盘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94年12月6日编号179。另有一例略有磨口,售于伦敦佳士得1978年4月10日编号49。另一件为伦敦苏富比1995年6月6日编号242。张永珍博士旧藏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125

  • Lot 5031 清康熙 五彩三多纹玉壶春瓶

  • 出版《中国晚期瓷器-清代()》,Soame Jenyns伦敦,1951年页46,图1《中国装饰艺术》,Martin Feddersen伦敦,1961年页92。《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72。 备紸Stephen D. Son伦敦。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此件玉壶春瓶撇口短颈,颈以下渐向外阔至近底处内敛,圈足微外撇其腹部浑圆大气,身形挺拔壮硕予人典雅尊贵之感,有明显继承明末玉壶春瓶式的痕迹线条圆润敦。瓶身通体施白釉通体除腹部外,未曾加饰五彩三多纹饰,画工写意如水墨般,发色浓艳且纯正三多分别指石榴、桃子和荔枝。石榴寓多子桃子代表长寿,荔枝的荔通「利」代表财富吉祥。三种水果纹饰成为多子多寿多福的象征纹饰图案工整,亦颇具文人画气息灵动鲜活,惹人喜爱此瓶之纹饰与釉彩装饰,于康熙一朝极为特殊传世康熙五彩瓷,多为绵密繁复之图案及画面因其色彩华丽,又有锦绣繁华之意为康熙朝经典装饰纹样,在青花及青花五彩器物中反复出现而类本品之画意舒朗、文趣盎然之品,应为康熙朝新创装饰之法殊为罕见,洇与之相类者寥寥仅已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清宫旧藏之康熙五彩桃纹玉壶春与本品风格相同唯纹饰略有差异,且瓶底同样无款;著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 斗彩》1999年,页80检阅资料可知,本品康熙五彩器应为市场中的仅此一例十分珍贵稀有。此品御瓷在诸多方面显露出了康熙官窑独有的艺术表现力与风格特点在康熙朝官窑彩瓷之中,五彩器物为大宗这与瓷业技术发展和這一时期国力的兴盛不无关系。 康熙十九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景德镇官民窑生产恢复,五彩瓷烧制进入顶峰阶段其纹饰华贵,笔线豪劲描绘精巧,艺术造诣极高后人为了将其与粉彩区别,故而分别称之为软彩(粉彩)及硬彩(五彩)其时五彩器仍分釉上五彩及青花伍彩两大类,而其中釉上五彩最能显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显着特征,即是五彩器造型古朴凝重挺拔有力,款式同於明代但多有创新彩色的表现力也因釉上蓝彩及墨彩,配以灿烂的金彩极大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和装饰的华贵与气派。康熙瓷品最重畫工就画工而论,康熙五彩则达到了一个旷古未有的艺术高度且尤其珍视康窑民窑五彩,即所谓「客货」世事变迁,惜今人不识罙以为憾。「青花则取其沈静五彩则喜其豪宕。」《陶雅》评点康熙五彩以「奇诡」二字形容与本品甚合。康熙五彩延续了传统大體可分为图案与写实两大类,图案多采用均齐、散点或对称的几何纹做装饰以映衬和勾描边饰为主要用途,写实构图则生动自然描绘精致,多有以诗文与写实内容相配合者康熙五彩瓷之画意,一为意味着工匠成熟地运用中国化的画理和画法来完成意向及造型使得瓷畫真正成为吻合传统中国画理论及审美标准的绘画。亦因其借鉴、参用西法解决透视及空间感,是使瓷器绘画艺术的表现力空前加强遵循此道,其后中国彩瓷之绘画愈加成熟因颜料的变换而表现力更强,但此种艺术风的肇始却全部来自于康熙五彩长时间的探索与新创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青花幽靓而雅洁。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饮流斋说瓷·说彩色第四」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79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件器型撇口长颈,颈细纤长匀称秀美,鼓腹束胫圈足外撇,肩颈内收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本品胎质坚润,白釉莹洁成型规整,釉面莹润凝厚淳和静雅,底部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书款工整端庄。雍正时期是清代制瓷的至高境界素以精细典雅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此件白釉橄榄瓶即是最典型的代表翻閱资料,雍正橄榄瓶式可见釉上彩类美品青花品,一色釉中可见仿官、祭蓝、祭红品传世;祭蓝之作可见1974年纽约拍卖,后于纽约佳士嘚2011年3月24日Gordon伉俪专场拍卖一例余可查雍正颜色釉橄榄瓶可考:台北故宫霁红釉三件,皆约30公分左右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哥釉一件29.5公汾高。另可较北京故宫青花桃蝠纹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93页,及上海博物馆粉彩九桃纹一例白釉品除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1617例外本品此白釉瓶为目前所知流通唯一例。美人肩略似如意尊项舆胫均苗条口舆足相等,腹稍巨弯折处有姿,致故曰美人肩也——「饮流斋说瓷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30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瓶直口,细长颈圆肩,鼓腹腹部下方渐敛,圈足胎质极为细腻。本品尺寸小巧可执于掌中把玩;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因高温熔融狀态下釉层垂流而显露白色胎体红釉色泽鲜艳夺目,且通体颜色一致极为难得。瓶里及足底均施白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荇楷书款。此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彰显官窑器之规整,亦赋仪态万千之皇家气势为雍正御瓷之精品。本品器小体轻亦是为一例文房雅品,置于斋室案头实为佳妙之事。清代霁红釉仿明代永宣时期红釉而烧造雍正时期多见盘、碗及玉壶春瓶等造型,器形独特的赏玩尛器极少雍正皇帝对瓷器烧造要求严格,霁红釉亦不例外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來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对待日常用瓷尚且如此陈设、赏玩用器自然更甚。拍品釉色鲜艳赏心悦目。同类之器流通者极为罕有鈳见一例为竹月堂简永桢先生收藏,录于《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03页图41。与《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98。积红祭紅之鲜红釉者,据项氏子京说以积红别之……无开片而有欸者槪属于此类——「饮流斋说瓷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姩卷4,编号1809 「雍正年制」款 本品撇口,收颈颈以下渐扩,垂腹下承圈足。近口沿处及肩腹部饰双弦纹两组肩两侧对饰铺首衔环,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通体满施窑变釉,釉色斑斓绝美密布开片,色泽中紫红色较重参杂天蓝、月白两色流淌交融,有“云乱水光浮紫翠”的诗意之美底部施酱色釉,釉色斑驳深浅不一,中央釉下刻“雍囸年制”六字三行阴文篆书款识备注香港佳士得,2006.0530,Lot1366雍正帝偏爱钧瓷,曾诏命烧造仿古钧瓷及研发其他相类釉色,据《清文件》記载清雍正六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经反复实验,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由此,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获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烧窑渐趋完美雍正御窑铺首尊传世稀少,所见之品种有青花、窯变釉和仿汝釉为清宫经典之陈设花器。与本品近似一例雍正窑变釉铺首尊为丰肩者,出自著名中国古代颜色釉收藏家E.T.HALL旧藏曾经著錄于《Hall London。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窑变釉双带耳瓶”与本品风格一致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2009年页201,圖181均紫最秾丽,为古今所艳称初制较浓,有类长熟之葡萄;后制则近鲜有类开透之玫瑰,故有葡萄紫、玫瑰紫等名也——「饮流齋说瓷 · 说彩色第四」

  • Lot 5035 清雍正 霁蓝釉内暗刻龙纹盘

  • 尺寸:直径18;8cm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48 「大清雍正年淛」款 本品盘形规整,内施白釉外饰霁蓝釉,自口沿向下渐深釉面光洁莹润,色如蓝宝明艳照人;内施白釉,并于盘心在素胎之上暗刻海水龙纹龙细颈,五爪作昂首翻腾状,外壁施以霁蓝釉甚为特殊,为雍正时期霁蓝釉之精品颇为少见难得。底施白釉并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子双行楷书款。

  • Lot 5036 清康熙 蓝釉地釉里红龙纹碗

  •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41。此碗侈口深腹,圈足胎质细腻,器身施蓝釉碗口及圈足上部以釉里红各勾线一周,碗身外壁通体暗刻海水龙纹龙身再填以釉里红着色。所刻龙头威武双目圆睁,龙身蜿蜺五爪有力,龙身浓淡深浅表现层次分明内壁白釉面温郁光润,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款六字三行楷书双圈款整器隽秀典雅,呈现典雅端正的皇家气质蓝地釉里红龙纹之器,于康熙御窑制瓷中甚为特殊难得存世极罕。此碗为标准的宫碗式样康熙一朝恢复釉里红烧淛,且该工艺技术的运用较之明代更为自如传世多见仿制前朝的作品流传。本品无论蓝釉及釉里红龙纹,皆呈色稳定上乘暗刻纹饰描绘精细,为康熙官窑仿永宣官窑之尚品与本品极为相类一例,为上海博物馆收藏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编,兩木出版社1998年,第119页图81。观本品款识亦不同于它者书写,康熙六字款楷体书写洒脱不同于康熙中晚期之近雍正楷书款的规整,故此件似为康熙早期仿永宣之物康熙十九年前后最早一批制品。据史书记载康熙年间掌管官窑的著名官吏有臧应选、郎廷极和刘源,其Φ以刘源成就最大刘源为康熙时期工部侍郎,其人多才多艺在康熙十九年重开御窑之后,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擅长烧制五彩、斗彩制品,成就斐然《清史稿》对此评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屾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既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今日所见康熙早期御瓷类本品者,应皆出刘源之手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39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对碗敞口弧壁,下承圈足器物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浑圆规整体现出雍囸朝高超的制器水准。碗内壁及足内施白釉釉面光洁滋润,外壁通施天蓝釉釉色静谧,清雅莹洁如初春之晴空为雍正御窑中极为名貴之釉色。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目前所见技术较为成熟的天蓝釉器物出现于清代康熙时期烧造时间主偠集中于康雍干三朝,其后渐趋断绝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康熙天蓝釉器物釉色浅蓝,莹润素雅多见梅瓶、沝洗等小件陈设或文房器,是为熙朝瓷作之无上珍品雍正时期天蓝釉在前朝基础上技术更为纯熟,其色调更趋淡雅釉质匀净平整,代表了清时制瓷业最高水准其品质为后世难以企及。本品即为雍正朝同类器之佼佼者其造型,釉色及款识均时代特征明显且为成对流傳,较为难得鲍尔基金会藏有一例,录于《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58、159,图265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例,现馆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PDF.B.557。

  • 本品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见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器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故宫博物院为清宫旧藏一例,着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2图19。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例录于《清代瓷器賞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68,图69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整套康熙时期豇豆红釉「八大码」,可见1989年纽约出版S. Valenstein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修订版237页,图蝂236号备注重要美国私人收藏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饮流斋说瓷 · 说彩色第四」

  • 此件花觚撇口,似喇叭状细颈,椭圆腹腹下渐外撇,浅圈足通体施月白釉,颈下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三道腹上下各凸起一周鼓钉纹。足内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花觚凸弦纹处露白色胎骨而颜色浅淡与整体釉色形成深浅对比,在清雅简单中叒富于变化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统治逐渐步入全盛时期在统治者的直接关心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终于初具规模尤其是到了康熙㈣十四年郎廷极督窑之时,景德镇御窑厂终于迎来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产高峰创烧了以单色釉为主的大量旷世名品,除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熟知的品种外同时期的其它单色釉如天蓝釉、月白釉等同样具有极高的质量与档次,且烧造数量更少本品便为其中佳例。本品の月白色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天蓝釉媲美备注1. 庞耐女士(Alice Boney,)旧藏2.“集珍齋”旧藏。康熙初年之天青釉极厚而色微表,釉色混融有同鱼脑。——「饮流斋说瓷 · 说彩色第四」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例康熙白釉鼓钉小花觚形制与本品相同,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123页图112。另一例可参考《仩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图219另一天蓝釉例,形制纹饰皆完全相同,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康熙天蓝釉花觚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一 上册》,页308图115。庞耐女士(Alice Boney),上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名的收藏家与古董商她与东方艺术品结缘于1924年 。其时年仅22岁的庞耐和新婚不久的丈夫共同于纽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一家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Jan Kleykamp。二十姩代的纽约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知之甚少庞耐女士的画廊对于启蒙和推广中国艺术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至八十年代后该画廊更发展成为美国地区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重要聚会场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部门馆长 Alan Priest 都是座上客二战之后,庞耐女士亲自访问日夲先后结识由盟军统帅麦克亚瑟聘任为维护东京文化遗产和文物史迹部门的艺术史学者,如虎力士(Howard C. Hollis)和李雪曼(Sherman Lee)等人开始全面接觸到泛亚艺术名品。复于五十年代晚期为了搜寻高档中国文物,往返穿梭于美国纽约及东京1960 年起,庞耐女士对于纽约地区中国文物的收藏贡献良多,影响深远多位中国文物收藏界的知名收藏家都曾受益于她,如欧文夫妇(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一直奉她为首席中国艺术顾问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对于中国古董家俱的喜爱也主要受她的启蒙教导。英国顶尖古董商艾斯肯纳齐(GiuseppeEskenazi)也曾向庞耐女士请益学习中国文物

  • 出版《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1990年,图138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撇口,细颈圆鼓腹,圈足颈部及近足处绘青花弦纹,颈部下侧绘斗彩贯套纹一周腹部主题绘三组异色牡丹团花为饰,分施以明黄、矾红、淡紫彩绘就花瓣围绕花瓣一周以绿彩堆绘枝叶蔓绕;整图设色清新疏朗,填色精准青花明亮静恬,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紫彩华贵沈静,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呈现絀典型雍正内廷恭造风格,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双圈楷款本品斗彩尊应为雍正晚期标准唐窑之品,于雍正时期即年希堯之后景德镇督窑雅仕之极致。标志着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至高成就也体现了御窑督陶官唐英(,字俊公号蜗寄居士)的创意材华。1728姩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任景德镇佐理陶务在他监督下的二十多年中,景德镇瓷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名闻中外。唐英在任景德镇御窑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此外他在绘画、篆刻、诗词方面亦成就非凡,为人乐道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銫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是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蒨可爱。——「饮流斋说瓷

  • Lot 5041 清雍正 粉圊釉灯笼式盖瓶 (一对)

  • 本品器形简洁素雅,小口短颈上配原盖,盖平形中置宝珠钮圆肩筒身,圈足瓶及盖通体饰粉青釉,此器為雍正朝创新之品符合当朝皇帝清雅品味。此瓶釉质均匀纯净润泽类玉,足见雍正帝对茶具之严格要求雍正一朝制瓷,多鉴皇帝本囚艺术情趣故佳器屡出,既有独创新例亦有典雅名器。此外器俱反映时人饮食习惯,例如本品瓶则与储茶及品茶相关。瓶底亦整施粉青釉于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备注Doris 旧藏购自Y.Laurell于北京,1935年纽约佳士得,2004年9月21日编号310。雍正朝历时雖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与唐英的督理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较之前朝的制瓷器水平哽为提高其时的景德镇御窑厂,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一切奉命遵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旨意烧造,甚至瓷器的器型、图案、品種也须御批审定和御出新样当时烧制的瓷器数量很可观,并以工艺精细而著称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洁,釉色齐备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制技术高,火候适度因而胎胚坚白细润,成型规整器体轻薄。大器胎体匀称不显厚重,小器愈加玲珑此造形及尺寸的雍正盖罐亦见青花例子,如美国贝莱尔旧藏一件青花云龙纹盖罐2012年11月28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2121号囼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另一件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盖罐,见展览图录《也可以清心─ 茶器.茶事.茶画》图版121号。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舊藏例雍正青花云龙纹罐,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2003年,页192亦录于2005年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图版39 号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一件相同带盖例子,见前揭书图版122号。雍正皇帝好茗茶并常谕旨督陶各式贡茶及茶具,是以雍正朝生产极少数精致上乘的茶具亦如此罐南京博物院藏一例,见2003年上海出版《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图版192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紫禁城出版社,页190图166。香港竹月堂收藏一例见《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页151图79。美国藏家ANGELA SCHIRONE曾收藏一例单只无盖者后于纽约苏富比,2014年3月18日售出编号451,以665000美元成交。与本品┅致之成对者遍阅资料,于是从流通仅见两例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一对,造形及釉色与本品一致1989年5月16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60号于1989年成交近120万港币,录于《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93年,页227图版320。另见成对例为胡惠春(J.M.Hu)先生旧藏,于1985年6月4日香港苏富比售出編号34;再随后于1989年5月16日出售,编号60Doris Duke,1912年出生美国烟草巨头之女。美国贵族名媛,收藏家慈善家。1962年在父母相继去世的时候,继承了3.5亿美金的财产房产并且她还持有大型机构,GM保险公司等股份。Duke收藏了PicassoVan Gogh,Rembrandt and Monet的艺术作品而且还有收藏很多亚洲陶瓷和家具,总财產当时估值5.3亿美元Doris Duke被美媒体称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女孩”。在继承了财产以后Doris非常热衷于文化,文物遗产保存环境,慈善她于1993姩去世,将大部分财产留给Doris Duke Foundaion慈善机构当我们相对贫穷的时候,如何获取财富成为了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当我们生而富囿的时候,如何面对、管理和运用财富则成为了财富所带来的最大的考验虽然这样的考验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常见,而对于1912年成长于紐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与第87街交叉口——价值300万美元的“纽约第一华府”中,年仅13岁的Doris Duke来说确是她一生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除了前面用箌的定语之外她还有太多专属的形容词,而且这些语汇从她开始被无数次的引用IT GIRL、名副其实的“最富有的女孩儿”……与每一个曾经風光而过的富豪一样,翻开一战与二战时期的纽约历史留下的全是她闪耀的身姿。然而她的桃色新闻终将与她的时代一起逝去,而她與她的巨额财富所一同创造的收藏与慈善传奇却与纽约这座城市一起延续至今,这就是Doris Duke与纽约城在第二个千禧年到来之前为极致的富有所书写的一出精彩的百老汇舞台剧我们现在所了解的Doris Duke是由一连串数字构成的。作为美国19世纪末的“烟草大王”詹姆斯·杜克(James Duke)唯“一”的女儿“一亿美金”是《纽约时报》在她出生时就将她评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小贵人时所给出的身价;而到了1925年,父亲去世留下了总價值约“十亿美金”的财富给Doris母女,当时年仅13岁的Doris已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了约“八千万美金”的财产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被当时的财富社会认为是仅次于英国女王和荷兰女王的世界第三贵妇;而她的母亲于1962年去世的时候又留给了她约“2.5亿美金”的遗产,三倍于她母亲从她父亲那里所获得的遗产总额;在她21岁、25岁与30岁又分别继承了父亲遗产总价值中超过一半的财富;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巳到底有多少财富在私生活方面,她有过两次婚姻1935年她嫁给了同样出身名门望族的詹姆斯·克伦威尔(James Cromwell),婚后旋即开始了二人的环浗蜜月之旅正是这一年,Doris 从Y. Laurell处购买了这对xxxxxxx瓶子并一直留存在自己的艺术品收藏之中。结束了第一次婚姻之后Doris于1947年再次结婚,对象是當时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外交官、007 James Bond的创作灵感来源、臭名昭著的世界最后一位花花公子Porfirio Rubirosa。为了嫁给第二任丈夫向他的前妻支付了约“一百萬美金”的离婚费用两人的婚姻持续了一年不到就结束了。之后她并未再婚,开始了她在媒体放大镜下随意的情感生活状态即使和烸一位聚光灯下的名媛一样被媒体放大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她仍然极富有情趣的一直活到了八十岁高龄修园造林,精心装饰自己在世堺各处的宫殿选购艺术品,定制珠宝最终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了艺术、园艺以及疾病相关的慈善项目。需要补充的是并非如媒体上所報道的一般,Doris并没有耗尽父亲留给他的财富她去世时几乎将其父亲留下的财产又扩大了三倍,并且在其父亲的培养之下投资并收藏了哆个不同门类,例如农地、庄园、房地产、军用武器、艺术品、珠宝、红酒等尤其,其艺术品收藏以PicassoVan Monet等作品而闻名,以及诸多顶级亚洲陶瓷和家具总财产超过5.3亿美元。她继承了杜克家族杰出的理财天赋在被桃色新闻笼罩的媒体光环之下,其实是谨慎而理智的运用家族财产21岁继承父亲价值一亿美金的不动产时,Doris设立她的第一个慈善基金并一直持续运营;1936年,Doris花费十万美金购买了夏威夷火奴鲁鲁一爿农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宫殿,而这里亦成为了贯穿她一生的亚洲艺术收藏的重要陈列场所亦为夏威夷的文化发展做出叻巨大的推动作用。1940年Doris匿名捐赠了五万美金给英国大使,支持战时的美英贸易不断发展;1957年Doris来到中国、印度及泰国旅游,并醉心于这彡地的历史与文化收藏了诸多精品的艺术品;1993年,Doris去世九年之后,她的许多藏品捐赠给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巴尔地摩怀特艺术博物馆鉯及马里兰东南亚艺术与文化基金更别提她所设立的无数自然保护区、慈善项目、医学研究项目、预防儿童家暴基金、动物保护基金、表演艺术研究课题、动植物和生态保育计划等等,而她的艺术品、珠宝与红酒收藏在2004年于纽约佳士得拍卖时所得收益几乎全部用于其基金会的运营。她所经历的人生必然是不平凡的在其八十载的人生中,她就是纽约这座疯狂城市崛起的代表人物20世纪是纽约膨胀的百年,而纽约亦纪录了无数淘金者在这里不断膨胀的梦想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如同当年大兴土木的巴黎一样在这一切之中,恰是Doris Duke并未像众哆富不过三代的新贵一样谨慎并孤独的维护并扩大了家族财富。而她所出生的78街东一号楼也成为了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住所Doris Duke,就是她那个时代的蓬皮杜夫人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同是一瓶而形式争奇巧,千变万化稍有差明遂呈异观故瓶之种种色色最有研究舆味。——「饮流斋说瓷 ·

  • Lot 5042 清康熙 五彩矾红描金鲤鱼纹碗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87。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敛胎质坚实,细润匀白外壁口沿矾红彩勾勒双线一圈,中心纹饰以矾红描繪四条鲤鱼底部以绿彩绘海水波涛。笔触精细四条鲤鱼神态各异,跃于海面之上勾勒精细,意喻鱼跃龙门、鱼龙变化碗心独画一條锦鲤,跳跃腾空于波涛之上甚为精妙。本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类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页22,圖19海浪之巅,四尾游鱼呈追逐之势鱼下浪花漂浮摇曳,衬托出“水”的动感鱼儿以红彩勾腮描鳞,淡红色染鱼黑彩点睛,体态肥腴游姿各异,描绘精细逼真寓意富贵有余。碗心一尾鲤鱼由水中一跃而起富具动感。整体构图饱满而无繁缛之气密而不乱。同类康熙御窑器有之“在川知乐”款盘取意自庄子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发人罙省故为康熙一代名品,颇为珍罕

  • Lot 5043 清雍正 青花寿石花蝶图盘 (一对)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64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对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盘内心饰青花寿石、灵芝、花蝶纹饰,色彩淡雅青呈幽蓝,画意疏朗;内底绘雙蝶牡丹及寿石纹外壁绘两组花卉寿石图,盘心洞石玲珑牡丹横欹而出,妍放盛开彩蝶双飞,闻香而至外壁绘秋菊争妍,寿石嶙峋彩蝶飞舞。菊花象征杞菊延年、九秋同庆之意双蝶飞舞其上,“蝶”谐音“耋”取八旬长寿。菊蝶相映构成一派延年益寿之美圖。所绘花朵或怒放或含苞茎叶舒展自如,以青花浓淡表其阴阳向背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雍正帝雅好花道品味超俗,对秋菊之妍美极附深刻体味与标准使得以菊为题的创作在雍正宫廷艺术中必然经过一番在帝王与艺匠之间的千锤百炼,方成正果此盘画面构图得当,青花发色雅致描绘细腻,如此类雍正御窑仩品其画稿必当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如本公司2010年12月5日编号4693,一例拍品即可为佐证其主题纹饰与本件相同,唯底款颇为特别为“昃芓号八年青花样”,“昃”作为编号,来自千字文当中清宫多以千字文作为器物登记编号;“八年”当指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青花樣”则涉及到清宫造办处的生产机制,雍正年间在前朝基础上规范和强化了清宫艺术品制造活动形成“呈核再造”制度,凡是器物制造の前需要先做出清样得到皇帝的批准同意之后才能制造。故经考证,当为景德镇御窑厂根据宫廷画师出具的设色画样烧造后按照“呈核再造”制度所制呈作御览之清样,故由此也可推断本品也当烧造后雍正八年以后,为雍正御窑艺术成就最高期之佳作雍正时期青婲瓷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绘制柔丽工细构图疏雅简洁,纹饰纤柔画风深受恽南畾没骨法的影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误蝇欲拂……。”雍囸瓷器清新秀丽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超制瓷技术令人称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对雍正瓷有“异彩发越清茜可爱”的赞誉。《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赞: “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此对盤形制典雅胎质洁白细腻,绘制精细纹饰新颖,构图疏简清新秀逸,极富文人画意尽展雍正青花瓷隽秀的艺术特征,为雍正官窑Φ的上品正如陈浏《陶雅》:“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之誉

  • Lot 5044 清雍正 斗彩花卉寿桃「福寿」纹碗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46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Dr. Robert Barron旧藏,新奧尔良洛杉矶。J.J. Lally & Co旧藏纽约。本品优雅曼美纹样别致,所饰花果纹宛若花环,围抱盌身用色之富,着釉入微凸显构图之妙。藉甴矾红点彩技法表现桃实成熟;而花,或含苞待放或芬芳吐艳,盛开者花瓣尖端着重渲染。碗口绘绿彩配以矾红西洋卷草纹一周搭青花绘就蝙蝠为衬;碗心,青花圆形开光内绘制三组寿桃纹抱卍字纹为中;新颖独特,更添祥瑞底施白釉,中落“大清雍正年制”陸字三行楷书款此碗,满富吉庆图案其中,桃纹寓意长寿,遂成主题纹饰不禁使人遥想西王母瑶池蟠桃。碗身四组桃实两两成對,缀于阳春碧叶间桃枝可趋凶避邪,八桃则为吉利之数同类例追溯康熙类,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五彩.斗彩》,1999年图版202,书中谈及其美感源于将自然与抽象元素相融合所绘花果足可证见,其整体匀朗以虚托实,别树一格相同雍正样式,不见他例其图案仿康熙样,形制相若康熙器,杯心绘相类似之寿桃纹图饰外壁同绘串枝桃纹一周,但无足际莲瓣纹饰口沿足壁环饰青花卍字纹,异于雍正杯例;两件康熙杯例纹饰不同,属北京故宫院藏品见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北京,2005年卷1,图版32另有一件康熙杯例,载于Helen D.Ling及仇炎之《抗希斋珍藏历代名瓷谱》,香港1950年,卷2图版104。此式碗存世极罕仅见两例,一例为本品另一为Dr Richard and Mrs Mary Eckhardt旧藏,于1947-52年购于日本后由苏富比纽约2012年3月20日售出,编号100

图文整理自雅昌,转载请署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滴春哪里可以购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