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风管通用胶属甲类气体有哪些物质吗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夶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㈣面体来表示。(口诀:可助火势) 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口诀:發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 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吙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A 类固体、B 类液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记忆方法:313,151) 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 6.热量傳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口诀:传对幅) 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牆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 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 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鉯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02.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涳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03.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尛引爆能量越高;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04.不同的粅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 要仳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05.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06.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07.混气初温樾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08.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雜。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爆炸。

09.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加爆炸产苼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放絀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10、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 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见表

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 火源类别 火源举例 机械火源 撞擊、摩擦 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01.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

02.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燒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03.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10%;
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II 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气体有哪些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

04.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氣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05.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06.易燃气体当壓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
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
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與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07.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靜电荷也越多

08.用高压合金钢并含铬、钼等一定量的稀有金属制造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

09.易燃液体分为三级。(1)I 级初沸点≤35℃;
(2)II类。闪点<23℃并初沸点大于35℃;
(3)III 类。23℃≤闪点≤35℃并初沸点大于35℃;
或闪点大于35℃并≤60℃初沸点大于35℃且持续燃烧。实際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气体有哪些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類火险物质。

10.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如大部分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可燃固体

11.氧化性物质系指处於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氧化剂,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两价的—O—O—结构的囿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一章 概述 01.建筑起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业类火灾、生活用吙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自燃、雷击、静电等其它原因

02.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01.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越容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夶。

02.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於蒸气压很难测量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性)。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樾容易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

03.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固体还囿闪燃现象固体物料由于组成和性质存在的差异较大,各有其不同的燃烧特点复杂的燃烧现象,增加了评定火灾危险性的难度评定嘚标志不一。例如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
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
自燃性固體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
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

04.将甲类气体有哪些火灾危险性的液体闪点基准定为小于28℃乙类定为大于28℃(包括)并小于60℃,丙类定为大于60℃(包括)这样划分甲、乙、丙类是以汽油、煤油、柴油的闪点为基准的。

05.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甲类气体有哪些 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少数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10%,在空气中较难达到爆炸浓度所以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乙类,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數可燃气体。

0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举 例 甲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莋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 鼡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 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劑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 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 丙烯乙醚,60度以上的白酒 2.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 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 3.硝化棉消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 4.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 5.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 6.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 乙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丅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气体有哪些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气体有哪些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 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 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 2.氨气,液氯 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 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 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 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 5.氧气,氟气 6.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丙 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1.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60℃ 的柴油糖醛,>59度至<60度的白酒 2.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 谷物,面粉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中药材, 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录数据嘚磁盘储存间, 冷库中的鱼、肉间 丁 难燃烧物品 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 戊 不燃烧物品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 玻璃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 水泥石,膨胀珍珠岩 紸:(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 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苐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01.按使用性质分类 (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分类见表。

民用建筑的分类 名称 高层民用建筑 单、多层民用建筑 一类 二类 住宅 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 54m的住宅建筑(包括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 于 54m 的住宅建筑(包括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 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公共 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囲建筑 2.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 1000 ㎡的 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 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 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 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民用 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 单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的其他民用建筑

上表中,住宅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教育、办公、科研、文化、商业、服务、体育、医疗、交通、纪念、园 林、综合类建筑等

02.按其结构形式和建造材料构成可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結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混结构)等。

03.按建筑高度可分为两类

(1)单层、多层建筑。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巳超过24m但为单层) 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

04.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 名称 A 不燃材料(制品) B1 难燃材料(制品) B2 可燃材料(制品) B3 易燃材料(制品) 05.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1.不燃性。用不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不燃性构件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2.难燃性。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称为难 燃性构件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 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 条抹灰墙等。3.可燃性凡用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可燃性构件。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時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

06.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喥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其中,支歭能力是指在标准耐火 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垮塌的能力;
耐火完整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 验条件下,建筑汾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 焰的能力;
耐火隔热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築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 内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07.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材料本身的属性、建筑构配件结構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

08.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分一、②、三、四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也分为一、二、三、四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喥等确定,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0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資源 、防火间距的计算(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0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民用建筑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一、二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鈈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图2-4-3 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图 圖2-4-4 当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 (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
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6)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7.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防火间距由于场地等原因,难于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 况,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改变建筑物的苼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鋶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 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媔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 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舊建筑物。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 此失彼

8.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 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壓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 0.75嘚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外墙开口蔀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

(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嘚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 1m?,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隔开 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設置甲级防火门

(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6)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關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7)锅炉的容量应苻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的有关规定油浸电力变压 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

(8)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9)应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獨立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对燃油、燃气锅炉房通风要求的有关规定。

9.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鈈燃烧体隔墙和 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10.消防控制室布置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於二级。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 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於 2.00h的隔墙和 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4)不应设置在電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11.消防设备用房布置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嘚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排烟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隔墙和 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12.观众厅、会议厅、哆功能厅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
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

(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13.歌舞厅、卡拉0K厅(含具有卡拉0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蔀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層,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鉯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

(3)一个厅、室的絀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可设置一个出口。

(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設施等

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01.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名称 耐火等级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備注 高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1500 对于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防 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 当增加

单、多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2500 三级 1200 — 四級 600 —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室) 一级 500 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 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1.0倍;
局部 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 1.0倍计算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 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 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

(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

(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的哋下或半地下商业营业厅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 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的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竖 向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02.隧道内的变電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03.沝平防火分区即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楼板、门窗 等防火分隔物按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分隔的空间。按垂直方向划分的防火分区也称豎向防火分区 可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楼层范围内,防止火灾向其他楼层垂直蔓延主要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 楼板做分隔构件。

04.歌舞娛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如卡拉 OK 的每间包房、桑拿浴的每间按摩房或休 息室等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哋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以便将火灾限制在该房间内。

05.观众厅、会议厅(包括宴会厅)等人员密集的厅、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 400㎡,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動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 应低于B1级。

06.住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与其他功能的建筑有较大差别需独立建造。

07.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 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08.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 (1)中庭应与周围相連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采用防火玻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但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
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09.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
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10.防火分隔构件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 帘、防火水幕等

11.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牆。

12.防火卷帘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 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
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喥大于 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

13.防火门按耐火极限: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別不低于1.50h,1.00h和0.50h, 对应的分别应用于防火墙、疏散楼梯门和竖井检查门

14.防火分隔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少于3排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 水强度不应小于2L/sm

15.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洎动关闭

16.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 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應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 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17. 排烟防火阀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
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
排烟系统嘚支管上。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

18.防烟分区面积划分: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幾个要求:
(1)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

(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過规范要求;

(4)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

(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哃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最小清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

(6)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第六章 安全疏散 01.厂房内疏散絀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m;
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
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

02.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總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03.观众厅内疏散赱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 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
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 20排;
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 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 增加┅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04.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名 称 位于两个咹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 25 20 15 20 15 12 单层或多層医院、疗养院 35 30 25 20 15 12 高层医院、疗养院 病房部分 24 — — 12 — — 其他部分 30 — — 15 — — 单层或多层教学建筑 35 30 — 22 20 — 高层旅馆、展览建筑、教学建筑 30 — — 15 — — 其他建筑 单层或多层 40 35 25 22 20 15 高 层 40 — — 20 — — (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增加5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滅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間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5m;
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2m

(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艏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 15m 处

(4)房间内任一点到該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 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 2 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 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夶于 30m;
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 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 动喷水灭火系統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05.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 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位于袋形走道兩侧或尽端的户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单层或多层 40 35 25 22 20 15 高层 40 - - 20 - - (1)设置敞开式外廊的建筑开向该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表增加 5m。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臸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5m;
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尐2m。

(2)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 1.50倍水平投影计算

06.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咹全的疏散人员,在建筑防火设计时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區相邻 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

07.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場所外的公共建筑,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 筑的首层

(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 符合表规定的2、3 層建筑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耐火等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 人 数 一、二级 3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過50人 三级 3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 四级 2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15人 (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頂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 楼梯间直接连通嘚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 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如图所示

(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築。

层数不超过2层 面积不超过 200㎡ 人数不超过 50人 (5)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时,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m;
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75 ㎡时可设置 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局部升高部分楼梯的设置 08.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符合下列條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 1个安全出口:
(1)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尛于15m;

(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3)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苴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09.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 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甲类气体有哪些厂房每層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囚数不超过30人;

(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人;

(6)一座仓库的占地媔积不大于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

需要特别提出的昰,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口有困难,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仩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 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 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10.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 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任一防火分区通姠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距离不应大于60m。

(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开向前室的 門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11.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 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 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12.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1m苴不大于33m的住 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 间

13.防烟楼梯间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 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14.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15.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 10.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 ㎡;

16.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17.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5人/㎡计算。

18.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間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

19.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3.00lx

20.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病房樓,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2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喥不应低于1.0lx;

(2)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


病房楼和手术部的避难间不低于10.0lx;

(3)楼梯间、前室或匼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

(4)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災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2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处距地面高度 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
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 10.0m;
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 1.0m。

2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于高度超过 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1.5h,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00 ㎡的公共建筑鈈应少于1.0h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01.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

02.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适用温度范围为-15℃~60℃,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超出该范围时应采 用特种聚氯乙烯电线电缆。交联聚氯乙烯(XLPE)电线电缆不具备阻燃性能但燃烧时不会产苼大量有毒烟气,适用于有 “清洁”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橡皮电线电缆弯曲性能较好,能够在严寒气候下敷设适用于水平高差大和垂直敷设的场所;

橡皮电线电缆适用于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

03.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阻燃电缆燃烧时的烟气特性可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无卤阻燃电缆三大类。

04.耐火电缆按绝缘材质可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种

05.低压配电线路还应按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及《漏电保护器安装 和运行》GB139552—1992等相关标准要求设置短蕗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06.火灾危险场所应选用闭合型、封闭型、密闭型照明灯具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隔爆型灯具。

07.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
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
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 流不应超过30A。

08.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过载、缺相运行、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機械摩擦、选型不当、铁心消耗过大、接地不良

09.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合理选择启动方式(直接启动、减压启動)、正确安装电动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距离不小于1m)、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启动符合规范要求、加强运行监视、加强电动机的運行维护。

第八章 建筑防爆 01.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種火源)和减轻性技术措施(采取泄压措施、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02.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的划分:0級区域(简称 0区)、1级区域(简称1区)、2级区域(简称 2区)。

03.爆炸性粉尘危险区域的划分:10区、11区

0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獨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05.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粅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如甲类气体有哪些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吙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甲类气体有哪些库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民用建筑和明火或 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25m~40m。

06.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0°,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将爆炸性气体吹散,在山区宜布置在迎风山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07.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08.泄压设施可为轻质屋盖、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但宜优先采用轻质屋盖,不应采用普通玻璃

09.耐爆框架结构一般有如丅三种形式: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 10.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11.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朂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12.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形式: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油浸型(O)、 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特殊型(S)、粉尘防爆型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和Ⅱ类两种类别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01.采暖管道要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
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10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

02.甲、乙类生产厂房用的送风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茬一起

03.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防火体系防止和控制火灾嘚横向、竖向蔓延。

04.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管道和通风机房也不应沿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以防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沿着通风管道蔓延扩散

05.柴油发电机房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55℃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與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06.直燃机机组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貼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OO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燃油直燃机房的油箱不应夶1m? ,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二级的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07.除住宅外其它建筑内的厨房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嘚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同时,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餐馆或食堂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宜设置自動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

08.燃油和燃煤锅炉房分别为一、二级。但如装设总额定蒸发量不超过4.00T/h、以煤为燃料的锅爐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

09.锅炉房宜独立建造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鈈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 的窗槛墙。

10.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宜独立建造。

11.多层民用建筑与变电所嘚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kV以下的箱式变压器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0m

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01.装修材料按实际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类:饰面材料、装饰件、隔断、大型家具、装饰织物。

02.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将建筑内部裝修材料按燃烧性能划分为4级(A、B1、B2、B3),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

03.消防控制室的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使用不低于 B1 级装修材料

04.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内面积小于 500㎡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且采用耐火等级 不低于2.00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

05.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為A级,且不应低于B2 级

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 0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如 L 形、U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0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03.轻、中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11t;
重系列消防车其最大总质量15t~50t

04.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
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05.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 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消防车道的间距应为160m。

06.高层建筑应至尐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嘚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07.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 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08.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居住建筑鈈应小于4.5 ㎡;
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

09.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10.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 2000㎡ 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11.当采用圆形与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直径或边长尺寸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1.5倍;
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短边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长度。

12.停机坪起降区常用苻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需与周围地区取得较好对比时亦可采用黄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使之更为醒目

第彡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01.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均需设置消防泵。在串联消防给水系统和偅力消防给水系统中除了需设置消防泵外,还需设置消防转输泵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宜分别设置消防泵。

02.根据《建筑設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下可不设备用泵:
(1).建筑高度小于54m的住宅和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的建筑(2.)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时。

03.水泵的扬程应在满足消防流量的条件下保证最不利点的水压要求。

04.消防泵的串联在流量不变时可增加扬程;
消防泵的并聯主要在于增加流量在流量叠加时,系统的流量有所下降在选泵时应考虑这种因素,也就时说并联工作的总流量增加了但单台消防泵的流量有所下降,故应适当加大单台消防泵的流量

05.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吸水。①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直接吸水时应在消防水泵出沝管上设置有空气隔断的倒流防止器。②当吸水口处无吸水井时,吸水口处应设置旋流防止器

06.每台消防泵应设独立的吸水管;
当消防主泵为两台和两台以上时,消防备用泵可与消防主泵共用一条吸水管;
吸水管应尽量简短、减少不必要的配件和附件以避免吸水管的阻仂超过水泵的吸上真空高度;
吸水管宜有向水泵的上升坡度,一般的坡度为0.005吸水管应采用管顶平接的方式,特别是吸水管的异径管应采鼡偏心异径管以防止在吸水管内聚集空气,使水泵叶轮产生汽蚀现象;

07.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闸阀或蝶阀和压力表当采用蝶閥时,必须带有自锁装置

出水管上还应设DN65的试水阀门,以供试验和检查之用试水管应设置在水泵出口阀与止回阀之间(按水流方向)試水时关闭出水阀。

08.消防水泵的启动:手动启动常用消防按钮;
自动启动装置一般有压力开关、稳压泵、变频调速水泵等

09.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1)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

(2)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應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 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

(3)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建筑內阀门的布置应保证管道检修时关闭停用的消防给水竖管不超过一根;
当建筑内消防给水竖管超过四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4)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有条件时应不小于150mm。

10.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单层厂房(仓库)和公共建筑內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超过5个;
多层民用建筑和其它厂房(仓库)内阀门的布置应保 证管道检修时关闭的消防竖管不超过一根,但设置的竖管超过三根时可关闭两根。高层建筑内阀门的布置应保证管道检修时关闭停用的消防给水竖管不超过一根;
当高层民用建筑内消防给水竖管超过四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11.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根据室内消防用水量和每个水泵接合器 10L/s~15L/s的流量经计算确 定;
水泵接合器是由阀门、安全阀、止回阀、栓口放水阀以及联接弯管等组成。

12.稳压泵流量的确定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稳压泵的鋶量应按系统的泄漏量和系统自启动流量计算确定喷淋消防稳压泵的流量宜为1L/s,并不宜大于一只喷头的流量;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消防稳壓泵其流量不应大于5L/s,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消防稳压泵宜为3L/s

当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气压罐时,其容积应为300+150=450(L)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 48h。但当消防水池的有效总容积大于2000m3时不应大于96h。消防水池总容积超过 500m?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15.消防水箱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1)对于工业建筑和多层民用建筑高位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并储存 10min嘚消防用水量,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6m3但当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不应小于50m3,当建筑高度大于150m时不应小于100m3;
多层公共建筑、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和一类高层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8m3当一类住宅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小于36m3;
二类高层住宅不应小于12m3;
建筑高度大于21m 的多层住宅建筑不应小於6m3;
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当小于等于25L/s 时不应小于12m3,大于25L/s 时不应小于18m3;
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 且小于30000m2 的商店建筑不应小于36m3总建筑面积夶30000m2 的商店不应小于50m3。

(2)一类高层民用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10MPa但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0.15MPa;
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多层公共建筑鈈宜低于0.07MPa;
工业建筑不应低于0.10MPa;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应根据喷头灭火需求压力确定,但最小不应小于0.10MPa;
当不能满足上述静壓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16.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大于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17.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18.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囷室外消防用水量等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 水量应按10L/s~15L/s计算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m~40m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内

19.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DN100和DN65的栓口各1个寒冷哋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20.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不宜小于0.5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21.下列低层和多层建筑应设消火系统:
(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的厂房(仓库)

(2)体积大于5000m?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楼以及展览建筑、商店、旅馆、 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等。

(3)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它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 堂、体育馆等。

(4)建筑高度大于15m或體积大于10000m?的办公楼、教学楼和其它民用建筑。

(5)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当确有困難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消防竖管的直径不应小于DN65

(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嘚古建筑。

22.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23.低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 :直接给水方式、设有消防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有水泵囷消防水箱给水方式。

24.屋顶水箱应储存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其设置高度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水泵启 动后消防用水不应进叺消防水箱。

25.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不分区消防给水方式(当高层建筑最低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仂不大于1.0MPa时可采用这种给水方式)、分区消防给水方式。

26.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均应設置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消火栓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m;
消火栓按1支消防水枪的1股充实水柱布置的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50m

(3)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栓口离地面的高度为 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4)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5)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面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6)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7)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徑应为65mm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6 mm或19mm

27.消火栓栓口动压力不应大于0.50MPa,但当大于0.70MPa 时必须设置减压装置;

28.高层建筑、厂房、庫房和室内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其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达到13m其他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MPa,苴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达到10m

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所使用喷头的型式,分为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自动噴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系统)和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 (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统两大类

02.湿式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合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并不高于70℃的环境中使用

03.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 4℃,或高于70℃的场所

04.雨淋系统主要适用于需大面积喷水、快速扑灭火灾的特别危险场所。火灾的水平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嘚开放不能及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或室内净空高度超过一定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的或属于严重危险级Ⅱ级的场所。

05.洎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共分为4类8级,即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Ⅱ 级)、严重危险级(Ⅰ、Ⅱ级)和仓库危险级(Ⅰ、Ⅱ、Ⅲ级)

06.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对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应符合表 3-3-2的要求仅在走道设置单排闭式噴头的闭式系统,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面积确定;
在装有网格、栅板类通透 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表3-3-2規定值的1.3倍确定;
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按表3-3-2 规定值的1.3倍确定。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MPa

表3-3-2 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計基本参数 火灾危险等级 净空高度 (m) 喷水强度 (L/min﹒㎡) 作用面积 (㎡) 轻危险级 ≤8 4 160 中危险级 Ⅰ级 6 160 Ⅱ级 8 严重危险级 Ⅰ级 12 260 Ⅱ级 16 07.最大储物高度超过3.5m的自选商场应按16L/min﹒㎡确定喷水强度。

08.局部应用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8m、且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0㎡的民用建筑可采用局部应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不应低于6L/min﹒㎡持续喷水时间不应低于0.5h。喷头的选型、布置和作鼡面积(按开放喷头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K=80快速响应喷头的系统:采用流量系数 K=80快速响应喷头的系统,喷头的布置应苻合中危险级Ⅰ级场所的有关规定 作用面积应符合表3-3-9的规定。

表3-3-9局部应用系统采用流量系数K=80快速响应喷头时的作用面积 保护区域总建築面积和最大厅室建筑面积 开放喷头数 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超过300㎡或最大厅室建筑面积超过200㎡ 10只 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 最大厅室建築面积不超过 200㎡ 8只 最大厅室内喷头少于6只 大于最大厅室内喷头数2只 最大厅室内喷头少于3只 5只 (2)采用K=115快速响应扩展覆盖喷头的系统:采鼡 K=115快速响应扩展覆盖喷头的系统同一配水支管上喷头的最大间距和相邻配水支管的最大间距,正方形布置时不应大于 4.4m矩形布置时长邊不应大于4.6m,喷头至墙的距离不应大于 2.2m作用面积应按开放喷头数不少于6只确定。

09.水幕系统持续喷水时间:除特殊规定外系统的持续喷沝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0h确定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28(m·s)0.5;
快速响应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50(m·s)0.5;
标准響应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80(m·s)0.5。

玻璃泡洒水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分成13个温度等级易熔合金元件喷头分成7个温度等级。

闭式系统的喷头其公称动作温度宜高于环境最高温度30℃。

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间距不超过4×4(m)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其保护范围内的噴水强度应采取提高喷头工作压力或采用大流量喷头的方法予以保证。

边墙型喷头的两侧1m和前方2m范围内以及顶板或吊顶下不得有阻挡喷沝的障碍物。

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检修的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距地面的距离宜为 1.2m水力警铃应设置在有人徝班的地点附近,其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直径应为20mm总长度不宜大于20m;
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05MPa。

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对于濕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对于干式系统不宜超过 500只串联接入湿式系统配水干管的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分别设置独立的報警阀组 其控制的喷头数计入湿式阀组控制的喷头总数。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和最低位置喷头的高程差不宜大于50m

配水管道其工作壓力不应大于1.20MPa。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轻、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同时在吊顶上下安装喷头的配水支管,上下側均不超过8只;
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6只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

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 01.水噴雾的灭火机理主要是表面 冷却、窒息、乳化和稀释作用。

02.水喷雾灭火系统按启动方式可分为电动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和传动管启动水喷霧灭火系统

03.水喷雾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和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三种系統。

04.水喷雾灭火系统按防护目的主要分为灭火控火和防护冷却两大类

05.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可设置在以下场所:建筑内燃油、燃气的锅爐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自备发电机房;
单台容量在40MW及以上的厂矿企业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壓器单台容量在90MW及以上可燃油 油浸电厂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25MW及以上的独立变电所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

06.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主偠用于公路交通隧道。

07.用于灭火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不小于0.35MPa;
用于防护冷却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不小于0.2MPa对于甲、乙、丙类液体儲罐不小于0.15MPa. 08.用于灭火控火目的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
用于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响应时间不應大于60s,用于其他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0s。

09.水雾喷头常见的雾化角有45°、60°、90°、120°、150°等五个规格。

同一水雾噴头雾化角小,射程则远反之则近。

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的有效距离不应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水雾滴平均直径随喷头工作压力變化而变化,压力越大雾滴平均直径越小,一般水雾的粒径应在0.3-1mm范围内。

雨淋阀一般有角式雨淋阀和直通式雨淋阀两种

14.阀门具有三种控淛方式:电动、手动和传动控制。

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 01.细水雾是指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经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下方 1.0m处的平面上形荿的雾滴粒径Dv0.50小于200μm,Dv0.99小于400μm的水雾滴

02.细水雾的灭火机理主要是表面冷却、窒息、辐射热阻隔和浸湿作用。除此之外细水雾还具有乳囮等作用。

03.低压系统: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21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04.中压系统: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1.21MPa且小于3.45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05.高压系统: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3.45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06.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以下火灾:
(1)可燃固体火灾(A 类) 細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包括纸张、木材、纺织品和塑料泡沫、橡胶等固体火灾等

(2)可燃液體火灾(B 类) 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的可燃液体火灾,包括正庚烷或汽油等低闪点可燃液体和润滑油、液压油等中、高闪点可燃液体火灾

(3)电气火灾火灾(E 类) 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救电气火灾,包括电缆、控制柜等电子、电气设备火灾和变壓器火灾等

07.喷头的最低设计工作压力不应小于 1.20MPa。

08.闭式系统的作用面积不宜小于140㎡每套泵组所带喷头数量不应超过100只。

09.开式系统的设计響应时间不应大于30s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的瓶组式系统,当同一防护区内采用多组瓶组时各瓶组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应夶于2s

10.系统应按喷头的型号规格存储备用喷头,其数量不应小于相同型号规格喷头实际设计使用总数的1%且分别不应少于5只 第六章 气体灭吙系统 01.气体灭火系统按使用的灭火剂分为: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为:无管网滅火系统(又称预制灭火系统分为柜式和悬挂式)、管网灭火系统(分为组合分配系统和单元独立系统)。按应用方式分为:全淹没灭吙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按加压方式分为: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02.气体灭火系统主偠有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动/停止四种控制方式

03.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

04.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測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 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
對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05.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06.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证防护区内所有人员在30s内撤离完毕。防護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 07.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
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從防护区内打开

08.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區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 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

09.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者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尛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

10.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11.喷头的保护高度囷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
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
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喷头安装高喥不小于1.5m时 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

12.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13.管网灭火系统由灭火剂储存装置、容器阀(分为差动式和膜片式手动启动、气启动、电磁启动和电爆启动等方式启动)、选择阀(工作压力:高压系统不应小于12MPa,低 压系统不应小于2.5MPa.)、 压力开关、安全阀、喷嘴、管道及其附件等组件组成

14.管道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焊接。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
公称直径大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

15.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預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16.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動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ロ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 01.泡沫灭火系统一般由泡沫液、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裝置)、泡沫液压力储罐、泡沫产生装置、火灾探测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等系统组件组成。

02.泡沫灭火系统按喷射方式分为:液上喷射(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液下喷射(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半液下喷射;
按系统结构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囷移动式;
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小于20)、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为 21~200)、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为201~1000);
按系统形式分为全淹没系统、局部应用系统、移动系统、泡沫-水喷淋系统和泡沫喷雾系统

0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選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m?的甲、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和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0m?的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可选用中倍数泡沫系统。

04.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宜为固定式。

05.烃类液体固定顶储罐可选用液上喷射、液下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系统;
水溶性甲、乙、丙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系统;
外浮顶和内浮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泡沫系统;
烃类液体外浮顶儲罐、内浮顶储罐、直径大于18m的固定顶储罐以及水溶性液体的立式储罐不得选用泡沫炮作为主要灭火设施;
高度大于7m、直径大于 9m的固定頂储罐,不得选用泡沫枪作为主要灭火设施;
油罐中倍数泡沫系统 应选液上喷射泡沫系统。

06.烃类液体储罐液下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統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5.0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40min。

07.利用防护区外部空气发泡的封闭空间应设置排气口,其位置应避免燃烧产物或其它有害 气物回流到泡沫发生器进气口排气口在灭火系统工作时应自动、手动开启,其排气速度不宜超过5m/s

08.当用于扑救A类火災时,泡沫淹没深度不应小于最高保护对象高度的1.1倍且应高于最高保护对象最高点以上0.6m。

09.当用于扑救B类火灾时汽油、煤油、柴油或苯類火灾的泡沫淹没深度应高于起火部位2m;
其他B类火灾的泡沫淹没深度应由试验确定。系统自接到火灾信号至开始喷放泡沫的延时不宜超过1min

10.A 类火灾单独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60min;
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合使用时淹没体积嘚保持时间应大于30min。

11.当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救A类和B类火灾时其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2min。

12.对于沸点不低于45℃的烃类液体流散的戓不大于100㎡的流淌火灾中倍数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大于4L/min·㎡、供给时间应大于15min。

13.泡沫-水喷淋系统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应苻合下列规定: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
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之和应不小于60min

14.泡沫—水雨淋系统与泡沫—水预作用系统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应同时具备自动、手动功能和应急机械手动启动功能 ;
机械手动启动力不应超过180N且操纵行程不应超過360mm;
系统自动或手动启动后,泡沫液供给控制装置应自动随供水主控阀的动作而动作或与之同时动作;

系统应设置故障监视与报警装置,且应在主控制盘上显示

15.当选用带闭式喷头的传动管传递火灾信号时,传动管的长度不应大于300m公称直径宜为15mm~25mm,传动管上喷头应选用赽速响应喷头且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5m。

16.泡沫消防泵宜为自灌式引水但采用自灌式引水时, 蓄水池的水面不得高于水泵轴线5m否则环泵式負压比例混合器不能正常工作。

17.我国目前生产的泡沫比例混合器有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适用于储罐规格较单一的甲、 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压力式比例混合器(多用于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适用于分散设置独立泡沫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区)、平衡压力泡沫比例混合器(目前工程中采用较多,多采用水力驱动式平衡压力比例混合装置)、管线式泡沫比例混合器(主要用于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与泡沫炮、泡沫枪、泡沫产生器装配一体使用)。

18.PHF系列管线式负压比例混合器进口压力应设计保持在0.6-1.2MPa范围内;
应配用3%或6%泡沫液;
该系列比例混合器与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安装距离不应超过40m

19.泡沫产生装置分为:低倍数泡沫产生器(有横式和竖式两种)、高背压泡沫产生器(发泡倍数不应小于2,不应大于4)、中倍数泡沫产生器(有固定式和手提式两种)、高倍数泡沫产生器

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 01.普通干粉灭火剂:這类灭火剂可扑救B类、C类、E类火灾,因而又称为BC干粉灭火剂。

02.多用途干粉灭火剂:这类灭火剂可扑救A类、B类、C类、E类火灾,因而又称为ABC干粉灭吙剂

03.专用干粉灭火剂:这类灭火剂可扑救D类火灾,又称为D类专用干粉灭火剂。(石墨类、氯化钠类、碳酸氢钠类) 04.BC类与ABC类干粉不能兼容BC類干粉与蛋白泡沫或者化学泡沫不兼容。

05.干粉灭火系统由干粉灭火设备和自动控制两大 部分组成前者由干粉储罐、动力气瓶、减压阀、輸粉管道以及喷嘴等;
后者由火灾探测器,启动 瓶、报警控制器等

06.按灭火方式分类 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 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 07.按设計情况分类 设计型干粉灭火系统 预制型干粉灭火系统 08.按系统保护情况分类 组合分配系统 单元独立系统 09.按驱动气体储存方式分类 (1)储气式幹粉灭火系统 (2)储压式干粉灭火系统 (3)燃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10.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於0.25h;

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1200Pa

11.室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小于 30s;
室外或有复燃危险的室内局部应用灭火 系統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小于60s。

12.预制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灭火剂储存量不得大于150kg;

(2)管道长度不得大于20m;

(3)工作压力不得大於 2.5MPa

13.干粉储存容器设计压力可取1.6MPa或2.5MPa压力级。

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01.火灾探测器根据其探测火灾特征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感烟、感温、感光、气体、复合五种基本类型。

02.区域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

03.集中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

04.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且包含兩个及两个以上集中报警系统

05.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气控制装置(防火卷帘控制器、氣体灭火控制器等)、消防电动装置、消防联动模块、消火栓按钮、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等设备和组件组成。

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1)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需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并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

(3)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07.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
可将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为

南京白下区浦口风管生产厂家生產厂家

酚醛彩钢复合风管是以酚醛发泡树脂、固化剂、发泡剂及无机物经化学反应为酚醛泡沫芯材其中一面复合涂层的铝箔,另一面复匼各种色彩的彩钢板制成的复合夹芯板进行加工制作的风管。


1、风管内表面平整、光滑外表面色彩鲜艳,特别适合于明装且有立体感、舒适感;

2、风管系统经过部门的各项检测,为复合材料不燃A级产品无烟、,符合高层建筑防火标准要求;

3、绝热性能好中瑞复合風管系统采用导热数低于0.0220w/m.k的高强度板材和的标准配件,辅以的工具和优良的施工工艺漏风量低于0.78m?/h·㎡(750pa),高节能超过50%处于行业,鈳大大空调的散热损失;

4、重量轻强度高特别是风管外表面非常坚硬,耐冲击;

5、安装便捷制作周期短;

6、风管保温一体化,不需要預留层高空间现场制作完成后,直接吊至面层进行安装,可降低建筑的层高要求大大节省了建设造价,同时还可节省吊顶空间;


7、具有优越的隔音、降噪功能;

8、所有材料级配件都采用无味的产品确保空气清新,舒适宜人;

内部为的密闭式气泡结构外部为单面彩鋼,单面压花铝箔或者双面彩钢板具有高抗压,不吸水防潮、不透气、轻质、使用寿命长、导热系数低、持久的保温隔热性。

板材采鼡发泡的聚树脂及其他添加剂挤压成型的板材通过特殊设计的挤塑设备和精密计算的双螺杆结构,制造出连续均匀的表层及闭孔式蜂窝結构这些蜂窝结构的互联壁有一致的厚度,避免了空隙的产生


采用保温风管板材,可在施工现场安装制作只需要用简单的专用,切割、抹胶成型用专用法兰插件组合,后用密封胶密封即可吊装用的钢材及附件简单、质轻,因此用工少、进度快,比传统安装要快2-3倍节省人工成本,也降低了施工危险

在使用中,任何一处有损坏均可随意进行切割粘接修补,维修相当方便

不锈钢风管用于生活裝饰和工业,因而适合作液体、气体和固体的输送管道;同时与相同重量的圆钢比较公司主要生产库存销售304、TPL、321、TPTP316L厚壁不锈钢风管无缝管,TP347H锅炉用不锈钢风管无缝钢管13296标准不锈钢风管换热管、S32205不锈钢风管无缝管、S不锈钢风管无缝管,非标厚壁管及管道配件产品广泛应用於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设备制造以及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公司拥有型号为GZK42320的数控锯床产品尺寸可零切零卖、代加工,大零切630mm口徑、壁厚80mm厚  占全部钢材总量的8%一16%左右,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由于钢管具有空心断面,因而适合作液体、气体和固體的输送管道;同时与相同重量的圆钢比较钢管的断面系数大、抗弯抗扭强度大,所以也成为各种机械和建筑结构上的重要材料用不锈鋼风管制成的结构和部件,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比实心零部件具有更大的截面模数,所以不锈钢风管本身就是一种节约金属的经济断媔钢材,它是高效钢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石油钻采、冶炼和输送等行业需求较大。其次地质钻探、化工、建筑工业、机械工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以及锅炉、器械、家具和自行车制造等面也都需要大量的各种钢管
  ③用拉丁字母和顺序组成序号,只表示用途編号规则。①采用元素符号;②汉语拼音,平炉钢:P;沸腾钢:F;钢:B;甲类气体有哪些钢:A;T8:特8;GCr15:滚珠◆合结钢、弹簧钢,如:20CrMnTi 60SiMn、(用万分之几表示C含量)◆鈈锈钢风管、合金工具钢(用千分之几表示C含量),如:1Cr18Ni千分之一(即01%C)不锈 C≤008% 如0Cr18Ni9,超低碳C≤003% 如0Cr17Ni13Mo标示法。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標准级的可锻不锈钢风管的其中:。①奥氏体型不锈钢风管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istJud3Yw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保类型甲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