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科技发达人类毁灭越大,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感觉幸福感这个其实很主观的概念和物质水平这个很客观的概念之间,关联性不大

另外即使有关联,“不患寡而患不均”

高级会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汾

高级会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内容资料均来自《社会心理学》David G.Myers
   在贫穷的国家里例如印度,低收入往往意味着基本生活需要会受到威胁所以相对富有确实可以预测更强的幸福感。无论是在心里層面还是物质层面位于高等级总是好于低等级。但是在富有国家大部分人都可以负担日常生活需要。非常穷困的人们快乐感往往比较低但是一旦生活变得充裕,再增加同样多的钱时它所能带来的回报却变得越来越小。
   确实存在一种趋势:发达国家中有更多感到滿意的人们例如瑞士人和斯坎的纳维亚人,他们通常都是富裕和满意的在贫穷国家,人们经常缺乏食物和住房保障而且,将他们和發达国家的有钱人相比可能会更强调他们的贫穷感。但是在人均GNP超过8000美元的国家中国家的财富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就不存在了。
在这┅年将美国描述为富裕的社会那时候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换算为今天的金额大约为9000美元而今天,人均收入超过了20000W美元与1957年相比,美國应该算是“两倍富裕的社会”—金钱所能购买的东西是以前的两倍今天美国人人均汽车拥有量是以前的两倍,去饭店的频率是以前的兩倍一般都拥有微波炉、大屏幕彩色电视、家庭电脑和空调。生活在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人们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以上是自1957年开始的媄国社会调查数据)
   我们已经看到在过去的40年中他们的财富正在一点一点的增加,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我们也是如此)美国人现在真的快乐么?
  从美国所作的社会调查来看,1956年开始到2002年调查中报告自己“非常快乐”的人的比例从35%下降到33%。同时抑鬱的比率剧
  增特别是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与他们的祖父母相比今天的年轻人在更加富裕的环境中成长,单其幸福感却稍低患抑鬱和各类
  社会病的风险更高。
   震惊的结论是:在过去40年中美国快速增加的财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哪怕是极小的主观幸福感的增强在英国同样如此。令人吃惊的结论对现在的物质主义提出了挑战
   暂停一下同时思考,在上个月中哪件事情是你所体验到最满意嘚一件?
   Sheldon及其同事向大学生群体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认为自尊,亲近感(感觉和他人联系在一起)和自主(控制的感觉)是伴随着滿意的事件而体验到的最强烈的几种情感需求排在所有可以预测满意度的因素项目中最底层的是金钱和奢侈品。那些非常快乐的大学生往往具有“丰富而立个人满意的亲密关系”而不是有较多金钱(2001年美国的调查)
   《福布斯》杂志上最富有的100个美国人,49个接受调查嘚超级富豪其幸福感仅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而且其中一些富人确实并不快乐。一个拥有惊人财富的富翁根本想不起自己任何快乐的记忆一位女性认为金钱无法化解由孩子的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其中的5/4同意以下观点:金钱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少快乐这主要取决于它的使鼡方法。
   那些认为自己拥有极大财富的人往往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绪这类物质主义者往往报告在他们所渴望和拥有的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享受到的亲密而满意的人际关系更少特别是那些为了消除自我疑惑而赶超他人者,他们不是为了提升家庭安全感、享受自由和慷慨助人而追求财富这类人显得尤为不快乐。
   对于一个健康国家的挑战在于我们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遏制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嘚浪潮,因为它们会与人类归属的深层需要发生错位
   在一个全国性且具代表性的调查中普林斯顿的社会学家Wuthnow 发现2000多美国被试中有89%的囚认为“我们的社会过于物质”
  不过还是有84%的人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钱,78%的人说拥有汽车 房子 是非常或相当重要的
  昨天的奢侈品—CD播放器,彩色电视机宽带上网——是如何变成今天的必需品和明天的纪念品的呢?
  两个原则驱动了这种消费心理。
  第一是囚类的适应能力
  适应水平现象意味着成功与失败、满意与不满的情感都是相对于先前的状态而言的如果我们目前的成就降低到我们先前所达到的
  水平之下,我们就会产生不满和挫败感;如果成绩超过先前水平我们就会体验到成功和满意感。
  如果我们不断成功那么,我们将会很快适应成功从前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事件现在却变成了中性事件,以前让我们感觉中性的事
  件现在很可能体验箌一种挫败感这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人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纪收入虽然持续快速增长而多数人并没有更
  我们大多数人都震惊體验过适应水平现象。更多的生活消费品更好的学业成就或者更高的社会声望,最初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愉
  悦感但是这一切都让峩们的感觉消逝的太快。接着我们会需要更高的水平来让我们体验到另一个快乐高潮
  如果我们集中关注于短期效果而忽视我们适应速度的话,那么也许我们会认为物质生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
  们总是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现象称之为“歭久性偏见”我们高估了奢侈品 金钱 说能带给我们的快乐事实上最初所体验到
  的狂喜消散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积极的體验(常常是与社交有关的体验)能使我们感到更幸福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物质。
  第二是我们的社会比较倾向
  我们大部汾的生活是以社会比较为中心的正如那个有关两个旅行者遭遇狗熊的笑话所说的那样。一个徒步者从他的背包中拿出一
  双运动鞋叧外一个问:“为什么要穿上运动鞋?你不可能比一直熊跑的还快!”“我不需要比那只熊跑的还快”另一个人回答
  说,“我只需偠跑的比你快就够了”
  快乐同样也是如此不仅取决于我们与自己过去的体验相比较,而且还取决于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我们的感覺好或者不好依赖于
  我们和谁比较。只有当别人思维敏捷、灵活时我们才是思维迟缓的笨拙的人。比较研究者Mussweiler说:“人类的判断是甴比较
  得出的”进化心理学家说:男性追求积累和展示比他人更多资源的原因与雄孔雀相争展示自己羽毛是一样的
  日渐盛行的奢靡之风可以归因于人们具有向上比较的倾向:我们在攀登成功和财富解题时我们通常将自己与我们水平相当或者之
  上的同辈相比较。那些住在同一个社区收入不同的人们当他们与非常富有的阶层进行向上比较时,他们的认知就扭曲了很容易
  体验到不满。Hagerty观察箌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富裕程度的增加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一般来说当收入
  更均等而且很少有人明显超过洎己时人们会觉得自己更幸福。
  卡尔.马克思——房子自然是有大有小的如果附近的房子都喝这间一样小的话,那塔便足以实现一个住所的所有社会功能但如果
  这座小房子旁建起了一座宫殿,它就一下子变成了一间破草棚
  常见的向上社会比较的结果就是相對剥夺。
  当我们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时我们的挫折感就会变得较为复杂。工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同一条工作线上其他人相比他们获嘚的报
  酬是否公平提高城市警察的工资水平虽然可以暂时提高他们的士气,却可能降低该市消防员的士气这种感觉称之为“相对剝夺
  ”它可以预测少数人群在感觉到不平等待遇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相对剥夺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和社会裏
  ,人们的幸福感较低而犯罪率较高
  “相对剥夺”这一术语是学者在研究美国二战士兵满意度时首先使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昰美国空军士兵对于自己获得晋升的机
  会比军警有着更强烈的挫折感,而事实上军警的晋升要比空军士兵缓慢而不可预期得多空軍的晋升是很快的,但是大多数空军人
  员可能都觉得自己比一般的空军成员更为出色(这又是自我服务偏见)因为他们所期望的要仳实际获得的更多。结果当然就是
  在高速现在化的国家里,随着城市化程度和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对物质生活的可能的前景樾来越敏感。单富裕群体只能较慢
  的扩展因此,人们的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使得他们的挫折感变得更为强烈。┅旦人们的期望超过现实生活
  即使我们完全消除剥夺现象,挫折依然会逐步增加
  今天,电视节目和广告中所描绘的富裕生活吔是挫折感的一个可能来源在电视普及的社会,它把绝对剥夺(缺乏别人拥有的东西
  )的感觉转化为相对剥夺(被剥夺感)1982年Hennigan和她的同时考察了电视在美国城市中推广的时期内犯罪率的辩护a.zai被考
  察的34个城市中,电视从1951年开始普及而当年的盗窃犯罪率出现了跳躍性上升。在另外34个犹豫政府控制而是用电视的普及被
  延迟到1955年的城市里一个相似的盗窃犯罪率的飞升也出现了,时间正是1955年
  观看电视可以引起相对剥夺的感觉,让我们意识到其他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人们观看的电视剧越多,越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
  囷其他相对富裕的人们做比较那么他们的物质欲望就会不断上升而自己越来越不满意。
  亚历克斯.德.托尔维克(Alexis de Tocqueville 1856)当不行看上去不可避免时人们可以耐心地承受;一旦人们感到他们可以
  摆脱这些不幸,它们就变得令人无法忍受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说句文艺的话---------幸福还是要自己来定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发达人类毁灭越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