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看淋巴瘤病专业的医院?

  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

深圳市治疗淋巴结核价格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最优秀的医生往往汇聚在为数不多的几十家顶级医院,而且各家医院擅长的领域也不相同。

我们根据权威机构的评价制作了这份导医报告,包含了常见的22个科室,细分到100种常见疾病,哪些医院看得最好,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建议收藏、转发,以备不时之需。

主要疾病: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囊肾病、肾结石

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9.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要疾病:尿路结石、肾上腺疾病、肾移植、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等

7.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8.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10.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疾病:肝炎、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道发热、寄生虫病等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

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6.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要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1.中国医科院血液病医院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4.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浙大医学院附属一院

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要疾病:脑梗塞、癫痫、头痛、帕金森、头晕、脑出血、抑郁症、失眠、脑血栓、老年痴呆等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上海瑞金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

主要疾病:脑外伤、脑肿瘤、三叉神经痛、脑膜瘤、垂体腺瘤、胶质瘤

5.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6.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要疾病:抑郁、焦虑、强迫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多动症、心理干预、成瘾戒治

2.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3.湖南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9.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主要疾病:骨折、颈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疾病,人工关节置换,断肢再植,关节软骨损伤,骨肿瘤

主要疾病: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硬皮病、真菌病、顽固性湿疹、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皮肌炎、大疱病等

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

5.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0.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疾病:感染性肺炎、脑膜炎、智力发育障碍、腹泻、支气管哮喘、急性贫血、性早熟、癫痫等

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3.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8.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主要疾病: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6.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10.中国医科大盛京医院

主要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尿崩症、矮小症、性发育异常、代谢性骨病等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4.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要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肿瘤、眼外伤、角膜病、屈光不正、小儿斜视与弱势等

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

5.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9.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0.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主要疾病:牙颌畸形、牙痛、口腔颌面部肿瘤、龋齿、牙髓炎、牙周炎、阻生齿、牙周病、口腔溃疡、牙体病等

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3.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4.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6.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10.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主要疾病:人工耳蜗植入、耳硬化、人工听觉技术、耳肿瘤、鼻咽癌、耳聋、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西安西京医院、湖南湘雅医院

主要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

主要疾病: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

1.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

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要疾病:肠胃炎、胃肠肿瘤、胰腺炎、胰腺癌、胆石症、肝硬化、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5.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要疾病:甲状腺疾病、肝脏移植、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胰腺炎、胃穿孔、肠梗阻、阑尾炎等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0.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主要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咳嗽、呼吸系统感染、肺部肿瘤

1.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复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要疾病:肾肿瘤、肾结石、膀胱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结石、肾上腺肿瘤

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6.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7.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8.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主要疾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肌病、心脏外伤、心律失常等

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8.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主要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炎、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缺血

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深圳大学总医院住院部12楼,东侧是血液肿瘤科血液病区。一条走廊贯穿整个病区,从西到东115步,从东走到西还是115步。

走廊两侧的病房里,几乎没有轻症病人。多数人患的是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走廊大多数时候静悄悄的。每天早上护士查房,算是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了。


深圳的天气开始回暖,阳光从窗户外挤进了病房,护士长梅俊辉身后跟着一群年轻姑娘,穿梭在病床之间。

年轻的小护士们俏皮活泼,走到法国病人的门前,低声嘀咕着“Bonjour”的读法。门推开,一群女孩冲着法国人叽叽喳喳地讲“Bonjour”(法语:你好),门里的法国人一下子被逗乐了。

钟玲蜷曲在病床上,侧腹部有插管,她只能歪着躺下。一个小护士亲昵地在她腹部摸了下,“肚子大了”。难受得皱眉咧嘴的钟玲,忍不住笑了,她拍了护士一下,还不忘回嘴,“我喝水喝多了嘛”。

一切看起来都是轻松的,大家像谈论感冒一样,讲着自己的白细胞、血小板、化疗,甚至骨髓移植……

“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有希望”

“你昨天考试100分喔”,梅俊辉冲着72岁的老人竖拇指。

老人刚开始第一阶段的化疗。伴随着化疗,便秘、腹胀,听力受损依次出现,最折磨他的是脊椎疼痛,躺在床上难以入睡。

整个病区里,没有人能形容化疗带来的痛苦,网上的描述在他们看来并不准确。“浑身没有一处不难受,这种难受没法类比,一般人这辈子,都不会经历那种程度的难受,最好也不要经历”。


疾病带来的恐惧、痛苦和无助,让彼此的年龄界限变得模糊。

梅俊辉交代工作时讲话干净利落。到了病床前,她语速明显放缓,每句话后面几乎都要带上语气词,像个哄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哎呀,我们把你吵醒啦”,“病号服小了呀”,“这个现在还不能吃啊”……

40多岁的女病人晃着年轻医生李洁颖的手臂,撒娇一样地央求她“能不能别用那种化疗药”。

中年男病人想吃冰棍,家里人死活不同意,病人闹着一定要吃。争到血液肿瘤科副主任王立新这里,王立新说“给他吃”。作为医生,可控范围内他想尽量放得宽些,“心理的调控,也是我们治疗的一部分”。


钟玲是没办法把自己当小孩子的。

她在12楼血液病区呆了一年,一个人做检查、一个人治疗,自己给自己签字。“她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人”,在王立新接触过的病人中,这也算少见的。

母亲在江西老家开个小卖部,帮钟玲拉扯着儿子,没有钱也没有精力过来陪护。丈夫虽然在深圳打工,但能做的就是帮她租个单间,其他的事情,钟玲也不指望了。

3年前确诊恶性淋巴瘤后,钟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三夜,想到了寻死。再想想不到一岁的儿子,还是算了。

这三年钟玲辗转在江西、北京、深圳的医院,治疗过程很是坎坷。ICU进了好几趟,昏迷几天的状况也有几次。一次钟玲在ICU昏迷了4天,晕晕沉沉地听见母亲喊,“儿子还没养大呢,别想让我替你养”。她猛地睁开眼,把床边的母亲吓了一跳,她已经在准备钟玲的后事了。

刚开始她还是想死,结果扛过了第一年,又扛过了第二年。第二年她的心态变了,“算了,老天让你走你就得走,不让你走你走也走不掉,这一次次我不都挺过来了。”



钟玲的病情不算乐观。 在上一家医院医生已经无计可施,最后建议她到深大总医院碰碰运气,“于力教授在那里”。

深大总医院血液肿瘤科的确实力不俗,科室负责人于力是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曾担任301医院血液科主任,在业内赫赫有名。病区里不少病人,都是慕名从外地赶来的。

淋巴瘤分为侵袭性淋巴瘤与惰性淋巴瘤,去年到深大总院就医时,钟玲的淋巴瘤病理才诊断出为惰性。

前两年的治疗不尽人意——化疗做了一次又一次,身体伤得不轻,钱花光了,苦头吃尽,病情更重了。

她的肿瘤不太容易对付,现在 身体底子也差,不化疗不行,小剂量的化疗一上来,高烧,血项严重地往下掉,“医生头疼,我也头疼,可是天不遂人愿,这个身体就这个德行。”

对医生来说,这也是癌症治疗相当无奈的地方。“从这个点到那个点有很多条路径,年龄差不多,病症相同的两个人,这套治疗方案对一个有用,对另一个可能就没作用。”

钟玲手臂上插着针头,斜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下床都费力。手边的两部手机屏幕上,却闪现着网游画面。她在做游戏代练,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至少能填饱肚皮。

为了治病,水滴筹筹过了,亲戚朋友借过了。 医生们知道钟玲的情况,药物紧挑着医保目录内的开,可住院怎么着都得花钱,“只能厚着脸皮问舅舅借,他的条件好一些”。

每天,她会拣状态不错的时候,跟母亲和儿子视频。“能保住我一条命,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还有希望,我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走,最起码今天要活得好好的”。

小宏想过很多种未来。生病这种糟糕的事情,他也想过。

最糟糕的状况来了,其他那些美好的憧憬,都只能暂时搁置起来。

小宏16岁,是病区里最小的病人,去年3月底,他查出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到现在已经治疗了9个多月。


跟小宏一个病房的,是前一天刚进来的老先生,淋巴瘤,要进行第四期的化疗。

从查出淋巴瘤到现在,老先生没为自己流过一滴泪,活到76岁,他觉得够本了。提起隔壁床这个16岁的孩子,平躺在床上输液的老先生,泪水从眼角淌到了太阳穴,“十五六岁,多年轻啊”。

老爷子退休前是大学老师,跟学生打了几十年交道,眼睛里都是蹦蹦跳跳的半大小子。他知道小宏这个年纪,可闹腾的事情多了去了。

住进来不过一天,听着小宏跟母亲张一芹的对话,老爷子心里难受了一次又一次。张一芹心里的愁苦,老人家也看得七七八八。

张一芹每天都在发愁。儿子的某项指标掉了她发愁,孩子的营养她发愁,下一步的医药费她愁……

得病之前,丈夫在深圳上班,张一芹带着两个儿子在惠州生活。没有深圳少儿医保,小宏治病只能报销45%。家里该借的钱都借了,为了赚钱,丈夫一天打两份工。

有段时间,看着张一芹发愁,小宏跟她念叨“要不别治了”,她听了更难受,“治得好为啥不治,砸锅卖铁卖房子,也要给你治”。

病情逐渐康复,小宏也常开解张一芹,“我病快好了,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嘛”。

孩子越懂事,上了年纪的人听了越不是滋味。


下午6点多,吃完了母亲从食堂打来的饭,小宏想到楼下转转,张一芹没同意,“你就在走廊里走一走”。

病区里能下床走动的病人,都算状况不错的。头顶只剩下几根稀稀拉拉短发的老太太,处于化疗阶段。大半个脸被青紫色瘀斑覆盖的中年男人A,骨髓移植成功了,正在度过排异阶段。

一位比A大不了多少的病人,还躺在床上等待配型,他的病床被透明帘子围了起来,对于免疫力太低的患者,这也是防范的办法。

病人们免疫力低,也容易血小板低,任何一样降低,都让人提心吊胆。像血小板,太低就容易内出血。严重的时候,儿子咳嗽、打喷嚏,做妈妈的心得提到嗓子眼,这也可能引发内出血。

小宏化疗做到了第七个疗程,恢复得一直都不错。即便这样,吹吹风感冒了,不小心摔一跤,那可都是要命的事情。

下楼转转,有时候也是件奢侈的事情。

住的时间久了,病人之间也熟悉起来。能走动的,会跑到卧床的病人那儿聊几句。护士一般不会让他们逗留太久,“免疫力太低了,容易感染”。

护士们也能理解,病人之间需要相互的支撑。大家境遇各不相同, 在某个点上又是同气连枝的。一个人病情好转了,整个病区的人心里都会轻快些。相反,谁病重了或谁离开了,对其他人都是或大或小的打击。

每个病人都清楚,康复出院,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医学都救不了自己,通往未来的路,可能就是死亡。

年长的人试着接受生命的无常,年轻的人仍然满怀未来的向往。


能走动的时候,叶子会来看看钟玲。几个月前,叶子查出了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几乎不需要什么过渡,她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结果。

山崩地陷,7年前就经历过了。那时她50岁出头,查出了胰腺癌,这病被称为“癌症之王”,五年存活率只有3%到5%。

花了好几个月接受事实,中间的折磨忽略不计,她能扛过去已算是奇迹。2016年,她又查出了红斑狼疮,这是由治疗胰腺癌的药物引起的,“顾得了那头,顾不了这头”。

3年前她开始信佛,对生死也看开了,“我尽力了,能坚持多久是我的命,我说了不算,活着我就好好陪家人”。

想得这么明白,还是会有满心大乱的时候。前些日子,叶子在家附近的医院输血小板,看着老医院人来人往,乱糟糟急冲冲的,房子设施也陈旧。没来由地,她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

母亲90多岁了, 儿子今年才读大二,丈夫这7年为她的病忙前忙后,头发全白了。叶子不怕死,可放不下他们。


20多岁的年轻人做完了第八期的化疗,身体康复得差不多了。查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前,他在互联网大厂里重复着996的节奏。出院后,他打算离开深圳,回老家找份工作,“在这儿,你只能被大环境推着往前赶”。

生病的消息,他只告诉了家人和紧要的朋友,“以后还要生活、工作,不希望因为这病,受什么影响”。

整个病区里,他跟小宏聊得最多,大多数时候都是他讲小宏听,“他什么都懂”。两人得的病差不多,治疗过程都相当顺利,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幸运的。

小宏跟张一芹商量,想9月份回学校读书。跟他同一级的学生都已经升了高中,他学习成绩不错,打算考当地最好的高中。

“这还要看医生怎么说”,张一芹没敢松口。

以前张一芹也望子成龙,现在她什么都不想了。那么多孩子没读好书,不也照样生活,儿子平平安安地,以后找个小工作也可以。

相比张一芹的愁楚,小宏倒是一幅看得开的样子。“化疗难不难受”, “还好吧”;“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病”, “还好吧”;“在病房里闷不闷” ,“还好吧”……

少年人有少年人的骄傲,一个又一个“还好吧”之间,还是会流露些心思,“这病五年生存率挺高的,五年之后就不好说了”。

5年后,他也才21岁。

张一芹很愿意跟病区里的人相处。患者也好,家属也好,大家同病相怜,讲的都是打气的话。 医护人员也让她有安全感,“特别尽责、细致,有耐心”,对于饱受煎熬的病人和家属来说,这一点,也是莫大的安慰。

那些让人难受的事情,谁都不会轻易提起。人人都清楚,夜深人静时的崩溃、绝望与痛苦,但凡有谁戳开了一条缝,全部都会跟着眼泪奔涌出来。

天亮了,没有人想重温那些,往前看,是唯一的选择。

备注:应受访者要求,叶子、张一芹为化名。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巴瘤样丘疹病20年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