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的面瘫该怎么办?

1、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写的医疗体操专著()

2、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俞穴是()

3、属于肾经的腧穴是()

A、后溪B.太溪C、阳溪D、阳谷E、阴谷

4、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是()

B、四白C.历兑D、承泣E、下关

6、治疗上肢感觉异常应该选择的头穴线是()

A. 顶颞前斜线上1.5 B、顶颞前斜线中2.5 C、顶颞后斜线上1. 5 D、顶颞后斜线中2 .5 E、顶颞后斜线后2. 5

7、造成失语症语言障碍的原因的是()

C、听觉器官损害引起的言语障碍

E、先天或幼年疾病导致的学习困难造成语言功能缺陷

8、急性疼痛一般多用()

9、不是周围性面瘫常见的后遗症有()

10、揺法时关节的运动特点是()

11、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侧伏坐位E、俯伏坐位

针刺头顶、后头、项背、肩部的俞穴应选择的体位是()

针刺侧头、面颊、颈侧、耳部的俞穴应选择的体位是()

12、A、太冲B、廉泉C、下关D、合谷E、太阳

面瘫后遗症,眉毛抬不上去,脸肌肉僵硬

我是怀孕7个月是得的面瘫,现在32个月了,现在是右侧脸部肌肉僵硬,请问还有治好的可能了吗?我是吉林省梅河口的

1.逍遥散(柴胡10 当归15 白芍15 炒白术15 茯苓30 生甘草6 薄荷3(后下) 生姜8)

症见:腹痛便溏;月经不调、经前乳胀;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2.温胆汤(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竹茹 枳实)

主治:胆虚痰热所致的失眠心悸

症见:心悸失眠;恶心;口苦口腻;苔腻;脉滑。加藿香、厚朴、桂枝、神曲可治疗胃痛、腹胀及早期冠心病(痰浊阻滞者)症见:胸腹痞闷,胀气隐痛,纳谷不香,呕吐痰水;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3.半夏泻心汤(黄连 黄芩 半夏 干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

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

4.加味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芪 枳实 白术 当归 柴胡 升麻 陈皮 砂仁 白蔻仁 甘草)

主治:胃脘痛、痞满(胃下垂、胃炎、子宫脱垂);虚淋(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泄泻(肠易激综合征);肌痿证(重症肌无力)膏淋(乳糜尿);气虚眩晕(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胸痹(冠心病、肺气肿、呼吸窘迫综合症);虚热证(肿瘤化疗、放疗后感染)虚劳证(免疫功能低下、疲劳综合症)

症见:寒热恶风、微自汗;时有烘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者。

5.生姜泻心汤(生姜 甘草 党参 干姜 黄芩 半夏 黄连)

主治: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郁滞及妊娠恶阻。

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呕吐或者频繁噫气、肠鸣或上腹有振水声,舌红苔白或微黄而腻滑、脉弦微数。

6.四逆散(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凡气滞胀痛或肝木犯脾胃,胆府失疏(含胰腺病)脉弦者所致的胁痛、胃痛、郁证、泄泻、胸痛、瘿瘤妇科病皆可用之。

加减:黄疸、谷丙转氨酶高加茵陈、虎杖、蒲公英;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大黄;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加姜汁炒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胸胁脘腹疼痛加郁金、元胡、川芎,香附;慢性泄泻加陈皮、防风、白术;颈部瘿瘤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贝母。

7.葛根汤(葛根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9.二陈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乌梅 生姜)

主治:湿痰咳嗽、痰饮、胃痛,慢性结肠炎等。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舌苔白润、脉滑。

加减:有热加黄芩,黄连、栀子;有寒加干姜、桂枝;有饮加麻黄、干姜、桂枝等。

10.三仁汤(杏仁 滑石 通草、白蔻仁 淡竹叶 厚朴 薏苡仁半夏)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有效方。

主治:湿热内蕴之证;水肿、湿痹、乙肝等湿阻气滞之证

症见:身热有汗不解,头痛身疼而地热,苔白腻,脉濡数。临床治疗尿路感染见寒热表证不解者效佳。。

11.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主治: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12.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治疗:急性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病、角膜炎、精囊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盘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属于肝经实热、肝经湿热下注者都可以加减失用。

症见:口苦、目赤、胁肋疼痛、小便涩痛、局部红肿痒痛、排泄物粘稠浑浊臭秽,舌红苔黄或黄腻者。

13.菖蒲合欢汤(节菖蒲 合欢皮 柴胡 半夏 远志 当归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瓜子金)

主治:精神障碍所致的各种病症,尤其是失眠有一定疗效。

症见:精神错落、幻听幻觉、顽固性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

14.升陷汤(黄芪 知母 柴胡 桔梗 升麻)

主治:大气下陷所致的许多病证,如哮喘、脱肛、短气、抽动秽语综合症等。

症见:气短喜俯不能仰,音低、小腹气坠、舌胖淡、脉大无力等。

15.痛泻要方(焦白术 炒白芍 防风 陈皮)

主治:凡肝旺乘脾、脾虚不健而见肠鸣腹痛,痛则腹泻、泻后痛缓、时作时止、时轻时重,使用本方疗效较好。

加减:腹痛厉害加倍白芍、加炙甘草,缓急止痛;腹中寒冷疼痛加吴茱萸、干姜;肛门坠胀、利下不畅属肺气不宣者加桔梗;属脾气虚下陷者加木香,行气消滞止痛;脾阳虚加理中汤;五更泻合四神丸补脾益肾;久泄虚滑加米壳、诃子涩肠止泻。

16.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全瓜蒌 薤白 桂枝 半夏 陈皮 丹参 川芎 焦山楂 茯苓 失笑散 佛手)

主治:胸痹;胃痛;不寐、胁痛。症见:舌淡红或淡白、苔白腻,脉细或涩或结代;胸痛彻背、面唇青紫。

17.心悸伴见尿频效果显著:(免煎中药:袋)

石菖蒲6郁金8桑螵蛸8益智仁10乌药8远志8当归8白术8茯苓8菟丝子8半夏6陈皮6焦山楂6黄连6苦参6葛根6

因离婚心绪不佳,郁郁寡欢,导致心悸、失眠六个月,干咳、身痒一周。

百合麦冬琥珀夜交藤桑叶肉桂党参五味子熟地黄连生麦芽珍珠母浮萍蝉蜕忍冬藤酸枣仁合欢花龙齿茯神

19.高血压病(肝阳上亢)

【主要症状】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大或滑数。

【首选方药】黄栀天麻钩藤饮(自拟方)

黄芩15g栀子20g天麻30g(先煎)钩藤20g(后下)

牛膝20g代赭石30g(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阴虚加生地20g、麦冬15g、玄参30g。

2)肝郁者牡丹皮15g、柴胡15g。

3)湿热者加龙胆草20g、车前子20g。

4)便秘加大黄6g、瓜蒌仁15g。

5)虚烦不寐加酸枣仁20g、竹茹15g、夜交藤30g。

6)目赤加桑叶15g、菊花15g、夏枯草15g。

7)头部及肢体震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8)肢体麻木加地龙15g、赤芍20g、豨莶草20g。

9)胸膈瞒闷、呕恶不思食加胆南星10g、僵蚕10g。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心绪平和、不可劳累。

【禁忌人群】寒痰及脾胃虚寒、气血不足、阴虚火旺者禁用。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

【不良反应】因药物苦寒或矿石药物难消易致脾胃虚弱。胆南星炮制不好,口服可出现口舌麻木等反应。

【药物毒性解救】生姜30克、防风30克、甘草15克含漱内服解胆南星毒。

20.冠心病(气阴两虚、夹痰夹瘀)

【主要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五心烦热、头痛眩晕咽干口渴,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瘀点或瘀斑,脉细数或结代。

【首选方药】金丹生脉饮(自拟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胸部刺痛,加檀香6g、五灵脂15g。

2)眠差加酸枣仁20g、夜交藤30g。

3)头痛、眩晕(脑缺血)加当归20g、川芎6g。

4)五心烦热加旱莲草20g、女贞子20g、牡丹皮20g。

5)心悸气短加炙甘草6~30g、仙鹤草15g。

6)腰膝酸软加桑寄生15~30g、山萸肉20g。

7)胸闷加瓜蒌10g、薤白10g。

2)本品不宜与含蔾芦、皂荚或其制剂的药物配伍使用。

3)服药时不宜喝茶,吃萝卜。

1)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忌服。

21.抑郁症(肝郁脾虚)

【主要症状】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失眠多梦,两胁胀痛,倦怠懒言,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首选方药】越鞠丸加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加减运用】失眠合欢皮10g、夜交藤30g;闷闷不乐加萱草花10g、玫瑰花10g;食欲不振加炙鸡内金6g、焦山楂10g;胸胁刺痛加丹参10g、赤芍10g胀痛加佛手15g郁金10g;夜卧烦躁不安加淡豆豉30g、淮小麦30g、大枣7枚。

【注意事项】此病重在疏导,服药同时建议积极的心理治疗。

【禁忌人群】药物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半夏炮制不当可出现中毒或过敏反应。

【药物毒性解救】生姜15g绿豆30g熬水喝。

【主要症状】口眼歪斜,眩晕欲倒,头重脚轻,面部麻木作胀,头部沉重,身困乏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首选方药】当归15g川芎15g 天麻30g钩藤20g全蝎10g蜈蚣2条夜交藤30g白芷15g柴胡15g僵蚕15g重楼15g白屈菜15g,一付为面,每服3g,日三次口服。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清淡,不要吃生风动火酿痰之品。

1)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患者禁用。

2)过敏体质患者禁用、孕妇禁用。

3)本方不适用于肝气郁结型、气血亏虚型面神经麻痹患者。

【不良反应】全蝎、蜈蚣、僵蚕均有毒,过量服用或炮制不佳,或过敏体质,极易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

【药物毒性解救】金银花30g,半边莲9g,土茯苓、绿豆各15g,甘草9g,水煎服。

【主要症状】猝然头晕脑转,如坐舟船,耳鸣重听,呕恶频作,胸闷气短,口粘多涎,苔白腻,脉滑。

【首选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加减运用】发作前耳后钝痛、耳周灼热者加丹参15g、赤芍15g;头晕头痛,眼球震颤者加天麻20g、钩藤20g;如日久不愈见心悸心烦,口苦咽干,苔转黄腻,脉滑数,上方去桂枝,加胆南星10g、竹茹15g;失眠加琥珀6g、远志15g,呕心呕吐加苏梗10g、旋复花10g。

【注意事项】发作期应该低盐饮食,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精神剌激,禁烟酒。

【禁忌人群】中医辨证属阴虚,津液不足者禁用。

【不良反应】姜半夏、胆南星可引起中毒反应。

【药物毒性解救】绿豆30g甘草15g生姜水15g熬水喝。

治法    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益肾健脾

桃仁12克, 丹参15克, 白术15克, 珍珠母30克, 酸枣仁12克,龙骨20克,水牛角30克(先煎) 淮山15克,金樱子10克, 枳壳10克。

25.面神经炎(“面瘫”)

羌活12克, 防风12克, 白芷10克, 黄芪25克, 川芎12克, 广地龙12克, 僵蚕9克, 鸡血藤30克,胆南星4克,没药9克。

(1)痰浊阻塞者,胆南星改为9克, 加白芥子10克,

(2)久痛难愈,加红花9克, 毛冬青25克, 桃仁15克,

(3)偏寒者,加桂枝10克, 细辛5克,

(4)热邪盛,加连翘15克, 黄芩12克, 生地20克。

治法    平肝熄风,养血柔肝,祛风止痛

杭白芍20克, 白蒺藜10克, 白僵蚕10克, 白芷9克, 当归12克, 生地10克,黄芪20克, 川芎10克,丹参15克,毛冬青25克, 甘草10克, 石决明20克, 细辛6克。

(1)恶寒而无汗者,加麻黄9克,

(2)面肌抽者,加法夏10克, 胆南星8克, 天麻12克,

(3)血虚者,加鸡血藤30克, 何首乌25克,

(4)气虚者,加党参30克, 黄精20克。

桑寄生15克, 秦艽18克, 当归12克, 黄芪25克, 牛膝15克, 独活12克, 乳香9克, 砂仁8克,小茴香6克,云苓15克,知母12克, 苍术12克。 

(3)夜尿多者,加淫羊藿15克,  狗脊18克。

28.蛛网膜下腔出血(“真头痛”)

治法    平肝降火,凉血止血,养阴潜阳

天麻12克, 龙胆草12克, 大黄(后下)12克, 虎杖25克, 生地30克,石决明30克,白芍15克,旱莲草15克, 茜草根15克,益母草30克。 

(1)高烧者加知母15克, 生石膏30克, 紫雪丹1支冲服

(3)抽搐者,加广地龙12克, 安脑丸1只(口服)

(4)昏迷者,灌服安宫牛黄丸1粒

(5)虚脱加人参12克, 熟附子9克。

29.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黄芪50克, 党参20克, 天麻12克, 全蝎6克, 丹参18克, 当归12克, 鸡血藤20克,白芍15克, 生地30克,云苓15克,苍术12克, 橘红9克。

(1)痰满阻塞者加胆南星12克, 天竺黄12克,

(2)痰浊内闭加石菖蒲12克, 郁金15克,

(3)肝阳亢盛加羚羊骨15克(先煎) 夏枯草15克, 钩藤15克,

(4)出现虚脱者加人参12克, 熟附子9克,

(5)阴液亏耗者加西洋参15克(炖服) 麦冬15克, 知母15克。

治法   平肝熄风,豁痰开窍,安神解痉

茯神40克, 天竺黄15克, 远志肉30克, 旋覆花20克, 石菖蒲15克, 胆南星8克, 郁金20克,地龙10克,龙骨18克,白芍15克, 丹参12克, 青礞石18克。

(1)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2克,

(2)不省人事者,加安宫牛黄丸1粒

(3)血虚者,加首乌30克, 当归12克,

(4)失眠者,加酸枣仁20克,精神分裂症。

治法   理气解郁,豁痰开窍,活血化瘀

郁金18克, 莪术12克, 木香8克,桃仁12克, 菖蒲8克,百合10克, 法夏10克,合欢皮18克, 生牡蛎18克, 川朴10克, 夜交藤15克, 白芍9克,五味子8克, 女贞子15克,熟地12克, 川芎10克。 

党参18克, 黄芪20克, 川芎6克, 法夏10克, 龙骨15克, 紫石英15克(先煎) 枸杞子15克, 酸枣仁15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 远志9克。

(1)失眠健忘者,加五味子10克, 菖蒲15克, 

(2)情绪易激动,加白芍12克, 香附10克,

(3)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15克, 葛根12克,

(4)气机不畅顺之眩晕,加路路通10克, 姜黄9克,

(5)咽喉干燥,加山豆根12克, 木蝴蝶9克, 玄参10克。

32.癔病(歇斯底里症)(“脏躁症”)

治法    养血安神,行气开郁,化瘀散结

白芍15克, 龙骨20克, 牡蛎30克, 法夏9克, 海藻18克, 陈皮8克, 石菖蒲10克,当归10克, 川芎9克,郁金12克,砂仁10克, 葛根15克, 桑白皮12克, 枸杞子12克。

钩藤15克, 菊花12克, 白芍15克, 川芎8克, 香附9克, 党参18克, 黄芪18克, 法夏10克,羌活9克,防风12克,山萸肉15克, 山药18克, 丹皮12克。 

(1)头剧痛,加红花10克, 丹参15克, 赤芍12克,

(2)眩晕者,加天麻15克, 珍珠母20克,

(3)失眠者,加酸枣仁15克, 茯神15克,合欢皮12克,

(4)血气虚者,加太子参25克, 熟地25克。

丹参18克, 玄参15克, 麦冬12克, 生地18克, 石菖蒲10克, 川芎15克,当归18克, 黄精18克,牛膝10克,姜黄10克, 枸杞子18克, 夏枯草18克。

(1)肢体麻木,加鸡血藤30克,

(2)腰膝酸痛,加杜仲18克, 川断15克,

(3)四肢颤动不定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 龙齿30克(先煎)

(4)失眠者,加酸枣仁18克, 远志9克,

(5)抽搐者,加全蝎9克, 广地龙12克。

35.老人性痴呆症(脑萎缩)

治法    补肾健脑,补血气,祛瘀化痰

丹参15克, 当归12克, 法夏10克, 山楂10克, 淫羊藿15克, 山萸肉 15克, 党参20克,黄芪30克,白芍12克,五味子10克, 石菖蒲10克, 麦冬9克, 枸杞子10克, 远志9克, 泽泻12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得面瘫能自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