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有什么分类吗?

相信很多家长对黄疸等疾病都不陌生吧!因为是这种疾病的主要高发人群,孩子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常常会表现为皮肤发黄,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对这种疾病进行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介绍一下中医对黄疸的分类。

黄疸的中医分型有哪几类?

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便血,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理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保肝治疗为主,供给充分的热量及维生素。禁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早用药、足疗程,一般10~14天,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给药治疗,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注意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纠正缺氧、贫血、水肿和心力衰竭等。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总结的中医对黄疸的分类,如果有家长想要通过中医对孩子进行治疗的话,首先就要根据孩子的发病症状确定孩子的患病类型,这样才能进行对症抓药,在对孩子进行治疗的过程,家长还要对这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做好防治,避免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对于新生儿的降临都是非常高兴的。但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就会令父母担心了。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其实,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做父母的还是希望黄疸快点消退,以放下这颗悬着的心。那么,新生儿黄疸怎么退得快呢?

一、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有哪些?

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开始出现,7—10天到达最高峰,2周后可以消退。生理性黄疸一般只有皮肤、眼睛发黄的症状,除此之外宝宝基本上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偶尔会出现吃奶稍差的情况。在临床上,60%-70%的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可以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黄疸:通常出现的比较早,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并且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染黄,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出现黄染。如果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桔黄或金黄色,而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时间长达2~3周仍不见好转,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重复出现。病理性黄疸,通常还会伴随精神差、不愿意吃奶等病理性症状,甚至有一些原发病的表现。

二、新生儿黄疸怎么退得快?

1、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采用光照疗法,而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首先,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其次,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并且,这个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2、根据黄疸的病因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如微生物制剂、中成药、血浆置换等,上述治疗方案需要经过专业医生指导方可进行规律治疗。药物治疗对于黄疸有一定作用,但是有些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腹泻。如果新生儿服药之后出现腹泻,且黄疸不见转好,那就应该停止服药。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什么疾病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及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低下引起的,这是正常发育过程的的现象,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早开奶,促进排便对促进胆红素代谢有好处。但有些严重的黄疸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从而带来神经系统及视听损害,也有些黄疸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因此正确认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非常重要,以便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发生。

二、新生儿黄疸有哪些分类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到出生第七天时,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现象呢?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三、新生儿黄疸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新生儿黄疸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二、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三、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

  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新生儿黄疸按语: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四、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措施有哪些

  (1)孕妇禁用药物。

  孕妇,特别是分娩期者慎用或禁用对肝脏毒性的药物如氯丙嗪和促进胆红素与血浆蛋白分离的药物如苯甲酸钠*等。

  (2)药物诱导酶的应用。

  治疗量的*可激活肝脏药酶活性,促进血中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所以有主张分娩前2周给于待产妇*,按3O毫克~120毫克/公斤,以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但这种预防用药可激活其它非特殊性肝微粒体酶系,导致胎儿发育期内环境的改变,可能弊大于利。

  光可促进胆红素分解,临床上采用20O尺烛光的300纳米~600纳米波长的光谱,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4)促进结合和排泄。

  琼脂可稳定胆红素于水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并有轻泻作用,阻止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新生儿内服琼脂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胆红素的排泄,较用活性炭和消胆胺为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疸的分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