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蟾做管带是什么花几年


·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在校期间荣获文明小使者称号,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曾多次参与集团业务处理,并获得其管理层高度赏识。


201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中国美协会员新闻 发布时间: 18:02:28 人气:897
张平子(美术创作)、艾国(美术创作)、崔剑峰(美术创作)、桂小虎(美术创作)、莫沁杰(美术创作)、李宽(美术创作)、姜元(美术创作)、史彦青(美术创作)、谢刚(美术创作)、王晓卉(美术创作)、王云亮(理论研究)、夏佩珊(美术创作)、杨军(美术创作)、王菽一(美术创作)、罗青(美术创作)、赵健峰(美术创作)、王世伟(美术创作)、张玉祥(美术创作)、张维国(组织管理)、武怀义(新闻出版)、刘俊刚(组织管理)、丁谊(组织管理)、康宁(组织管理)、任梦龙(专业教育)、毕冠良(美术创作)、陈铁军(新闻出版)、申卉芪(美术创作)、李海峰(新闻出版)、赵景岩(组织管理)、周璐(组织管理)、陈亚莲(美术创作)(共31人)

张小凡(美术创作)、李娇(美术创作)、姚丽彬(美术创作)、吕培桓(美术创作)、赵铁军(美术创作)、聂瑞辰(理论研究)、沈世铎(美术创作)、纪伟(理论研究)、李娜(理论研究)、李维立(专业教育)、魏瑞江(专业教育)、陈毓生(理论研究)、周茂生(专业教育)、孙国喜(组织管理)、陈学文(理论研究)、马凤林(理论研究)、蔡长奎(组织管理)、卢永琇(组织管理)、姚广厚(组织管理)、董振智(理论研究)、孙伯涛(组织管理)、马明(组织管理)(共22人)

万征(美术创作)、徐欣(美术创作)、王腾(美术创作)、任广强(美术创作)、侯峻山(美术创作)、牛刚(美术创作)、牛文霞(美术创作)、孙鸿庚(美术创作)、孔祥前(美术创作)、何立新(美术创作)、彭岩(美术创作)、庞宝金(美术创作)、段炼(美术创作)、谢素琼(美术创作)、庞建平(美术创作)、李朝阳(美术创作)、李皎(美术创作)、张爱学(美术创作)、刘景凤(美术创作)、刘春龙(美术创作)、璩诗岭(美术创作)、苏薇(美术创作)、刘朝辉(美术创作)、韩海峰(美术创作)、王觅(美术创作)、马志丰(组织管理)、邹永新(专业教育)、张艺嘉(美术创作)、王英钢(组织管理)、陈凤壬(美术创作)、褚大伟(组织管理)、祁向阳(组织管理)、赵志强(理论研究)、刘少宁(美术创作)、郑春华(美术创作)、李振华(组织管理)(共36人)

杨晓星(美术创作)、王定锁(美术创作)、张建文(美术创作)、韩毓轶(美术创作)、刘宁生(美术创作)、安新鲜(理论研究)(共6人)

贾楠(美术创作)、付建东(美术创作)、王茹(美术创作)、马媛(美术创作)、胡日查(美术创作)、石钧(专业教育)、乌日娜(美术创作)、尹星(组织管理)、杜克勤(组织管理)、要红霞(美术创作)、杨杰(美术创作)、靳文艺(组织管理)(共12人)

李哲坤(美术创作)、史广信(美术创作)、顾振军(美术创作)、关宏臣(美术创作)、李志强(美术创作)、鲁世锋(美术创作)、张立杰(美术创作)、刘煜哲(美术创作)、张世清(美术创作)、甄萍(美术创作)、孔玲(美术创作)、毕学军(美术创作)、杨珍玉(美术创作)、董学深(美术创作)、贲绍勇(美术创作)、史维静(美术创作)、安国生(美术创作)、解勇(理论研究)、邢鹏翥(专业教育)、唐晓丽(美术创作)(共20人)

吕波(美术创作)、卢永鑫(美术创作)、姜兆兰(美术创作)、仉荣斌(美术创作)、曲鸽(美术创作)、刘治龙(美术创作)、丁焕(专业教育)、张桂玲(专业教育)、刘玉平(美术创作)、陈希文(美术创作)、金哲奉(专业教育)、杨峰(新闻出版)、史国娟(美术创作)(共13人)

蔡醒善(美术创作)、崔柏涛(美术创作)、刘芳(美术创作)、王芸(美术创作)、薛长杰(美术创作)、杨浩峰(美术创作)、赵玉莲(美术创作)、周泗(美术创作)、刘彩霞(美术创作)、张春孝(美术创作)、王彪(美术创作)、吴国言(美术创作)、徐俊东(理论研究)、李复兴(组管理)、王巍(美术创作)(共15人)

魏安(美术创作)、陶加祥(美术创作)、张小勇(美术创作)、李刚(美术创作)、王慧(美术创作)、宋丹青(美术创作)、惠菲(美术创作)、卢沛(美术创作)、杨晨曦(美术创作)、刘克成(专业教育)、杨志(美术创作)、张世民(美术创作)、杨霜林(组织管理)、李敏(组织管理)(共14人)

南长龙(美术创作)、赵青章(美术创作)、李林(美术创作)、郝彩凤(美术创作)、杨永刚(美术创作)、郭向雷(美术创作)、颉永宇(美术创作)、马米娜(美术创作)、白恩平(美术创作)、陈则恕(专业教育)、吴荣鉴(美术创作)、吴弘(组织管理)、关晋文(美术创作)、毛志成(组织管理)、李建军(组织管理)、潘义奎(组织管理)(共16人)

安静波(美术创作)、马桦(美术创作)、胡小敏(美术创作)、张振极(美术创作)、王维德(美术创作)、雍进成(组织管理)(共6人)

张建青(美术创作)、涂涛(美术创作)、祁慧玲(组织管理)(共3人)

陈亮(美术创作)、徐永明(组织管理)、王金凯(美术创作)、张力源(美术创作)、彭召胜(美术创作)、高连成(美术创作)伊力夏提·吐尔逊(美术创作)、娜乌拉·加汗(美术创作)(共8人)

马贵先(美术创作)、陈十田(组织管理)(共2人)

王维新(美术创作)、张健(美术创作)、朱希(美术创作)、胡宏海(美术创作)、罗曼(美术创作)、叶芃(美术创作)、朱佳艺(美术创作)、冯玮(美术创作)、许德民(美术创作)、冯光夏(美术创作)、李亮之(理论研究)、王海松(专业教育)、
沈默(组织管理)、王琪森(理论研究)(共14人)

尹锡贵(美术创作)、吴云之(美术创作)、孙敬(美术创作)、宋义文(美术创作)、葛慧(美术创作)、田根承(美术创作)、徐青巍(美术创作)、孙小光(美术创作)、王勇(美术创作)、刘扬(美术创作)、张瑞平(美术创作)、管君章(美术创作)、朱佑华(美术创作)、柳涛(美术创作)、李晓东(美术创作)、段孝敏(美术创作)、杨德君(美术创作)、张东升(美术创作)、郭云龙(美术创作)、朱艳艳(美术创作)、吕进成(美术创作)、王桂香(美术创作)、陈伟(美术创作)、夏迅(美术创作)、付元东(美术创作)、梁永(美术创作)、牟丕芳(美术创作)、张建新(美术创作)、张鹏(美术创作)、刘国卿(美术创作)、张宗凤(美术创作)、郝周明(美术创作)、杜源吉(美术创作)、田月邦(美术创作)、吴淑强(美术创作)、卢洪祥(美术创作)、房军(美术创作)、郭华卫(美术创作)、王正闽(美术创作)、苏鼎(美术创作)、朱琳博(美术创作)、宋海永(美术创作)、马昭银(美术创作)、任敬彬(美术创作)、王汉东(美术创作)、邹光平(美术创作)、单永进(美术创作)、李世刚(美术创作)、李世东(美术创作)、王刚(美术创作)、朱敏(美术创作)、李世安(美术创作)、殷维国(美术创作)、林琳(美术创作)、罗文媛(理论研究)、韩勇(理论研究)、张宪平(理论研究)、朱文松(理论研究)、宋玉(美术创作)、李宗利(美术创作)、徐淑利(美术创作)、孙良利(美术创作)、岳先平(美术创作)、胡永奇(美术创作)、王海磊(美术创作)、李雪松(美术创作)、郑宏海(美术创作)、钱青霞(美术创作)、宋力(美术创作)、华国良(美术创作)、宋兆钦(美术创作)、何树林(组织管理)、陈健(美术创作)、岳海涛(美术创作)、王建国(组织管理)、孟传柱(专业教育)、王辉亮(美术创作)、王祖江(专业教育)、尹沂明(组织管理)、任勤林(组织管理)、李大山(专业教育)、赵浦田(组织管理)、毛同恺(新闻出版)、刘步蟾(美术创作)、何茂峰(组织管理)、刘长青(美术创作)、赵小琴(美术创作)王寿石(王宗亮)(美术创作)(共88人)

王鉴非(美术创作)、翟明帅(美术创作)、孙胜银(美术创作)、尹悟铭(美术创作)、谭鸿遐(美术创作)、钱兆峰(美术创作)、沈军(美术创作)、李云飞(美术创作)、梁弘(美术创作)、赵方方(美术创作)、孙仕荣(美术创作)、张书青(美术创作)、丁明(美术创作)、郑小珊(美术创作)、周晓东(美术创作)、李国平(美术创作)、邹蕴芳(美术创作)、刘婷(美术创作)、曹春辉(美术创作)、承庆(美术创作)、尹霄(理论研究)、邢少兰(美术创作)、蔡萌萌(美术创作)、李安源(理论研究)、周燕弟(理论研究)、马晓翔(理论研究)、姜西(组织管理)、黄戈(理论研究)、曹梅(美术创作)、汤洪泉(美术创作)、张省(美术创作)、吴继涛(组织管理)、封钰(理论研究)、陈剑平(美术创作)、于国成(美术创作)、楚小庆(专业教育)、毛国强(美术创作)、张美根(张漫)(美术创作)(共38人)

陈光龙(美术创作)、谢天叙(美术创作)、林彬(美术创作)、楼友刚(美术创作)、陈国毅(美术创作)、金丰群(美术创作)、陈向东(美术创作)、张佐(美术创作)、吴敏(美术创作)、李永光(美术创作)、李致臣(美术创作)、吴琼文(美术创作)、蔡栋(美术创作)、计林涛(美术创作)、郭艺(美术创作)、陆景林(理论研究)、潘欣信(新闻出版)、孙佩梁(组织管理)、黄智程(美术创作)、梅子明(组织管理)、王海燕(专业教育)(共21人)

徐豪(美术创作)、朱德义(美术创作)、丁华(美术创作)、孙跃宏(美术创作)、陈怀碧(美术创作)、张永生(美术创作)、王晓珞(美术创作)、陈双侠(美术创作)、白启忠(美术创作)、潘勇(美术创作)、金杰(美术创作)、鲁刚(美术创作)、叶浓(美术创作)、马新梅(美术创作)、李玲(组织管理)、倪华(组织管理)、徐龙洋(美术创作)、吴德椿(美术创作)、鲁世萍(美术创作)、王经华(美术创作)、赵怀禹(组织管理)、江大才(新闻出版)、乔森(美术创作)、刘辉(美术创作)、郑虹(美术创作)、关奇(美术创作)、鲍古风(美术创作)、汪友农(组织管理)、张道新(组织管理)、杨震(组织管理)、吕士民(组织管理)、臧玉华(组织管理)\张此潜(张慈前)(组织管理)(共33人)

陈忠林(美术创作)、蓝威(美术创作)、夏利华(美术创作)、程凌云(美术创作)、门龙朋(美术创作)、唐珂(美术创作)、叶青(理论研究)、张义宾(美术创作)、黎墨(美术创作)、季跃鹏(美术创作)、孙晓晨(美术创作)、方国兴(组织管理)、平德威(组织管理)、朱金宇(新闻出版)(共14人)

施福长(美术创作)、吴春宝(美术创作)、胡杰彬(美术创作)、林有光(美术创作)、廖益茂(美术创作)、尤俊杰(美术创作)、沈少伯(美术创作)、朱世章(美术创作)、林艺阳(美术创作)、林木炎(美术创作)、吴其生(美术创作)、沈彤(美术创作)、高一花(美术创作)、许志挺(美术创作)、苏佑辉(美术创作)、张杏夫(美术创作)、张新仁(美术创作)、陈惠扬(美术创作)、李晓伟(美术创作)、何万太(美术创作)、俞飞(美术创作)、章锐(美术创作)、卢清(美术创作)、杨天军(美术创作)、马婉玉(美术创作)、蓝世明(美术创作)、范朝红(美术创作)、孙德明(理论研究)、林公翔(理论研究)、胡迈儿(组织管理)、吴秋雨(组织管理)、肖峻(萧峻)(美术创作)(共32人)

刘秋阳(美术创作)、王毛子(美术创作)、吴文杰(美术创作)、周垚光(美术创作)、谢争杰(美术创作)、姚来义(美术创作)、王长水(美术创作)、李金朵(美术创作)、代礼胜(美术创作)、朱玉生(美术创作)、刘牧青(美术创作)、王根喜(美术创作)、陈迪(美术创作)、马刚(美术创作)、梁志超(美术创作)、陈克(理论研究)、宋荣欣(理论研究)、谢先莹(理论研究)、冉献东(美术创作)、王根成(美术创作)、王保成(美术创作)、刘建伟(美术创作)、刘殿卿(美术创作)、刑素引(美术创作)、李巍松(理论研究)、陈国创(美术创作)、张本平(组织管理)、魏贺君(理论研究)、徐勤军(组织管理)(共29人)

傅树清(美术创作)、龙国平(美术创作)、王顺华(美术创作)、肖传斌(美术创作)、袁诚(美术创作)、周祖银(美术, 创作)、董军(美术创作)、徐庆雄(美术创作)、许明康(组织管理)、杨明(美术创作)、余建明(美术创作)、向东文(专业教育)、吴解放(美术创作)、杨金卯(美术创作)、向极鄢(组织管理)、潘直亮(组织管理)、李发山(组织管理)、张如学(美术创作)、肖继时(肖继石)(美术创作)、卢家平(芦家平)(美术创作)(共20人)

谭建明(美术创作)、刘习文(美术创作)、雷林(美术创作)、程建军(美术创作)、蒋少鹏(美术创作)、周宗岱(美术创作)、杨崇南(美术创作)、谭长德(组织管理)、孙建林(美术创作)、齐由来(组织管理)、聂峰(美术创作)、吴建陵(美术创作)(共12人)

陈飞清(美术创作)、黄德华(美术创作)、杨国强(美术创作)、胡江(美术创作)、孟新迎(美术创作)、宋陆京(美术创作)、谢应云(美术创作)、姚海峰(美术创作)、郑来喜(美术创作)、王梁益(美术创作)、文军波(美术创作)、王粤飞(美术创作)、陈川(美术创作)、袁炽彬(美术创作)、王克海(美术创作)、门建成(美术创作)、刘龙耀(美术创作)、冯肇友(美术创作)、邱敏君(美术创作)、刘玲(美术创作)、王东彪(美术创作)、王永才(美术创作)、何文中(美术创作)、何冠醒(美术创作)、蔡金花(美术创作)、曾海亮(美术创作)、朱文元(美术创作)、刘旺超(美术创作)、郭梅焕(美术创作)、张亮(美术创作)、利有成(美术创作)、袁赤峰(美术创作)、梁永顺(美术创作)、张温帙(美术创作)、彭石根(美术创作)、文祯非(美术创作)、林文思(美术创作)、赵金秋(美术创作)、彭小杭(美术创作)、张振江(美术创作)、刘西省(美术创作)、李豪(美术创作)、谢曙光(美术创作)、周广能(美术创作)、, 吴正斌(美术创作)、王绍强(专业教育)、陈天(美术创作)、顾亦鸣(美术创作)、廖华强(新闻出版)、孔燕生(孔森)(美术创作)、游联标(游洋)(美术创作)(共51人)

梁惠统(美术创作)、梁冰(美术创作)、廖有才(美术创作)、龙剑(美术创作)、梁业健(美术创作)、荣小松(美术创作)、何光(美术创作)、周国泉(美术创作)、庞凌宇(美术创作)、韦智文(美术创作)、柳风(美术创作)、梁朝水(美术创作)、蓝学会(美术创作)、潘义禄(美术创作)、黄业元(美术创作)(共15人)

程继军(美术创作)、张艳杰(美术创作)、吴明儒(美术创作)、林超(美术创作)、马震全(美术创作)(共5人)

刘晓曦(美术创作)、葛冰(美术创作)、黄山(美术创作)、何东(美术创作)、曹国洪(美术创作)、刘明孝(美术创作)、游宇(美术创作)、黄耘(专业教育)、杜春兰(专业教育)、符宗荣(理论研究)、蒋维青(理论研究)(共11人)

邓远清(美术创作)、陈野平(美术创作)、穆晋国(美术创作)、印洪(美术创作)、吴仕华(美术创作)、邬林(美术创作)、罗其鑫(美术创作)、莫逆(美术创作)、彭懋先(美术创作)、童昌信(新闻出版)、陈仕彬(组织管理)(共11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具体年月日是最好的……谢谢了!... 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具体年月日是最好的……谢谢了!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1894年~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民族英雄邓世昌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创(管带邓世昌)。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高千穗” 野村贞 mm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mm速射炮4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mm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mm速射炮1
“严岛” 横尾道昱 mm1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mm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170mm2
“扶桑” 新井有贡 mm2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305mm4
“致远” 邓世昌 mm2
“靖远” 叶祖珪 mm2
“济远” 方伯谦 mm2
“超勇” 黄建勋 mm2
“扬威” 林履中 mm2
“广甲” 吴敬荣 mm2
“广丙” 程璧光 mm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镇远”轰得不知去向,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佑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推荐于 · 专注解决生活中的小技巧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比如和西方列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

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颊,险些丢了性命,象征着他身份的黄马褂被横流的鲜血染红。最终,因为这颗子弹,李鸿章替大清王朝减免了一亿两白银。

但是,这位已经62岁的老者依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李鸿章离开日本时候发誓,终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后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不得不在日本转船,但是已经花甲之年的李鸿章坚持不登岸,在两条船之间支起的舢板颤颤巍巍地走了过去。

他再也不想面对这片屈辱之地,这是他的坚持。

可是甲午一战让李鸿章奋斗半生的事业都化为飞灰,生生打断了中国国运再次好转的契机。马关的墨迹未干,李鸿章已经挂上了“李二先生是汉奸”的骂名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毛泽东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袁世凯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蒋廷黻评李鸿章:“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8]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10]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人们在评述李鸿章功过是非的同时,逐步注意到了他的书法艺术,通过其存世的大量墨迹,我们看到了他书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养颇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诣甚深的晚清书法家。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望云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但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指挥失当、极力妥协,战后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的《马关条约》等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的主要卖国贼之一。

对李鸿章错误的反面批判

李鸿章身后曾经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评价以至于在课本中和电视剧中被塑造成卖国贼汉奸卑微的形象等,所谓的历史事实是由于后来的时代需求,而不断的被发掘和阐释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任何人都要时代和环境的约束和限制,评价历史人物一定放到特定的时期去看待,如果以现代的人观点来看,那么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本文中的观点难免有偏颇之处。



推荐于 ·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孙文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1896年,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民众对李访美反响热烈是因为“都想一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们所辖子民的总和还多”国宾礼遇“不仅表明了他个人的崇高尊严,同时也表明了大清帝国的伟大。”[31]
1896年,李鸿章访俄,俄罗斯帝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评论对李鸿章的印象时说:“我认为李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当然他是中国人,没受过一点欧洲教育,但受过高深的中国教育,而主要的是他有一副出色的健全的头脑,善于清晰地思考。正因为如此,他在中国历史上,在治理中国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这就不足为奇了。当时治理中华帝国的实际上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与守旧的清流派翁同和长期不和。翁同和曾出上联“宰相合肥天下瘦”讥讽李鸿章,被李以下联“司农常熟世间荒”回击。
1895年因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省籍的士绅打算拥清抗日,爆发了乙未战争,随即败于日本。台湾客家大老丘逢甲在乙未战争后写下一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其中前两句意在讽刺李鸿章。
张伯驹曾著有《红毹纪梦诗注》一书,回忆自7岁以来,70年间所经历过的菊坛史料,吟哦成诗199首收录其内。诗中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招致民间物议沸腾。当年在北京唱苏昆曲的,有一个饰演丑角的名演员刘赶三,一日在舞台上演戏时,就敢公开嘲骂李鸿章,冒出一句另加的台词:“拔去三眼花翎!”恰遇李鸿章的侄子也在场看戏,听后大怒,立即上台打了刘赶三好几个耳光,经人劝阻方罢。刘赶三遭此侮辱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抑郁在心,不久竟因而弃世。时人就此事而作联嘲讽曰:“赶三一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由于“赶三一死”和“李二先生”有些对不上,经过辗转相传后,就变成了杨三。另有说法曰,刘赶三小名“羊三儿”,故讹传为“杨三”。也有说法是“杨三”指的是,苏州籍的名丑杨鸣玉。
清朝和法国的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放弃对越宗主权,左宗棠评价李鸿章是:“对清朝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为了遏制左宗棠的势力,亟言“白银更胜白米,钱根即是命根”[35],所以“排左必先除胡”,同时也因为胡雪岩在洋务上和他竞争,决心打击大商人胡雪岩,并在胡雪岩因为要从外资和买办资本手里夺回生丝定价权而极大占用资金时,利用权势暂扣应该付给胡雪岩的中法战争饷银,并散布胡雪岩资金链断裂消息,引发挤兑,胡雪岩因此倒闭。
李鸿章访问德国,会见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问他:“你当了一辈子的中国宰相,告诉我,你有什么足以自傲的政绩?”李鸿章就说,他怎样领导军队剿灭了太平天国和造反的捻匪。据梁启超记述,俾斯麦听了通过翻译告诉李鸿章:“真的是很崇高啊!不过,我们欧洲人却认为,打仗要战胜外族人才是功劳;国内自相残杀来保持一国的稳定,我们欧洲人不拿出来谈。”[36]
传闻李鸿章在见了俾斯麦后,曾得意地说有人称他是“东方的俾斯麦”,但俾斯麦听后,却微笑回答可没有人说他是“欧洲的李鸿章”。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居位之高之久,却乃使庞然硕大之支那降为二等国。”“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


· 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是些小爱好

清朝时,李鸿章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之前有没有收回扣?(回扣是西方贯用的贿赂手法,暗中回扣给代表之人让他让利),尤其是不平等条约《中法越南条约》,但李鸿章的巨额财富说不清,道不明。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曾串通日本间谍。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子弹入骨,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后来跟俄国签1896年《中俄密约》时,沙皇以300万卢布贿赂李鸿章。最后只付50万卢布 ,从收买合作关系变为打赏了,因为清朝已经不值得尊重了。李鸿章气愤难耐,临签约时,拒绝与俄方签约。损国怎能不损己,不平等到了自身利益和尊严时,方知后悔。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钱到那里去了?军火采购也存在严重问题,李鸿章亲戚包办军火采购,炮弹质量问题很大,根本就不能用来发炮。在甲午战争正式爆发前严重错判局势。看看北洋陆军豪无气节,未打争先恐后逃亡,致使北洋海军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北洋陆军跟北洋海军比,有天壤之别,不说就知道谁之错。窃钩者诛,

问题是,李鸿章成立北洋水师处心积虑,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私家军,那算什么功劳?那只能算掠夺他人之功,那懂得珍惜水师成立之不易,没有亲身经历,那知道培养水师人才之辛酸。北洋水师一步到位,班底全部来自福州船政,除了水师提督(总司令)丁汝昌之外,他本身海军知识和管理一片空白。国内舰船也是来自福州船政造船厂,李鸿章不过是借用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功劳,来标榜自己洋务的成就而已。不要忘了,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李鸿章本身没有知耻近乎勇的隐忍,没有与时俱进的触角,更没有为宰相的胸襟,显而易见是,争权夺利,诿过于人,粉饰洋务,粉饰贪赃,这些才是李鸿章的真能力。否则北洋水师怎么可能全军覆没。除了私心之外,中国随便任何一位庸碌之才也不可能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是有才,因其私心过重成了低劣之才,连庸碌之才也不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待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