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喝茶叶水有什么影响血液透析喝什么茶对磷升高没有影响?

本报记者 吴雪琴 通讯员 庄碰霞 连雪娥

  据统计,中国约10.8%的人口罹患慢性肾脏疾病,且慢性肾脏疾病死亡总人数从1990年的6.3万人增至2013年的15.5万人,明显加重了国家医疗系统和财政资源的负担。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研究结果显示,血磷每升高1毫克/分升,死亡风险升高18%,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10%。

  福建省惠安县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郑子楷表示,积极控制高磷血症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饮食限磷是第一步,也是降磷的基础,需要患者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及医从性,以便早日把血磷降低至合理目标。

  郑子楷介绍,血磷主要是指血中的无机磷。正常人体血磷浓度相对稳定,在0.81—1.45毫摩尔/升之间。当血清磷浓度超1.45毫摩尔/升时,即可诊断为高磷血症。

  一些尿毒症患者虽然进行了规律透析,但仍然会引起高磷血症。郑子楷解释称,食物是磷的主要来源,每餐都会有一定量的磷被人体吸收。由于血液透析次数有限,腹膜透析清除磷的能力也有限,因此不能充分排出被人体吸收的磷,最终使血磷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高磷血症的发生。因此,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做到低磷饮食,在高磷血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要。

  透析患者如何合理地进行低磷饮食?郑子楷表示,磷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食物中的蛋白质是血磷的主要来源,磷摄入量通常与蛋白质摄入量及种类密切相关,限制磷摄入往往也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透析患者由于在清除毒素和水分的同时还会丢失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又是人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如果为了降低磷摄入而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营养不良所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因此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建议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1.0—1.2克/千克。所以要尽量选择相对含磷少或磷吸收率低的蛋白食物,建议透析患者每日饮食磷摄入量控制在800—1000毫克。

  郑子楷说,饮食限磷是指在摄入合理的蛋白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磷的摄入。因此,要衡量食物是否低磷,除了比较磷的含量,还要比较蛋白质的含量,相应的衡量指标就是磷/蛋白比值,它表示食物每含有1克蛋白质所含有磷的量,因此为了平衡透析患者对磷和蛋白质的摄入,就需要选择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

  特别需要限制摄入含有大量磷酸盐添加剂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中的磷通常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不与蛋白质结合,90%的无机磷可被肠道吸收。食品添加剂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磷是食物制品中防腐剂和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通常以磷酸盐形式存在,极容易被肠道吸收。常见的含有无机磷的食物包括饮料(磷酸盐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饮料中)、加工过的肉制品、速食品、快餐、速溶食品、谷物、奶酪以及冷冻的烘烤产品等。

  郑子楷提醒,除了正确选择食物,尿毒症患者还可以结合一些烹饪降磷技巧,进一步减少食物中磷的摄入。比如,煮鸡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黄;用水煮制肉类,只吃肉,不喝汤;捞米饭等。

  郑子楷,福建省惠安县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泉州市肾脏病透析移植学会委员,泉州市肾脏医学会委员。擅长肾内科的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病变、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

一提到尿毒症,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之与透析联系起来。尿毒症与透析,就像两个形影不离的恶魔,无时无刻不让患者胆战心惊。

尿毒症是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的病情一旦进入尿毒症的阶段,就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治疗是目前肾脏替代疗法的首选,它能清楚体内大部分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对人体的影响。但是,血液透析并不是万能的,它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影响透析治疗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正确认识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血液透析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对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有哪些?

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头痛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异常,如迟钝、癫痫甚至昏迷等。常见于血液透析前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过高的患者。这与透析过程中血浆中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溶质被快速清除有关。

空气栓塞是由一定的空气进入血管内并与血液混合,呈泡沫状体液到达右心及肺动脉,阻碍血液,导致心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内瘘功能失效或感染

长期规律透析,血管反复被穿刺,以出现血管壁疤痕反复增生,从而使血管狭窄、变脆、变薄,甚至出现动脉瘤、静脉炎等影响透析效果。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出现瘘管感染。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管通路穿刺处可能会出现出血,这是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剂使用不当导致。

一旦透析,则需要长期规律进行,这有可能使得患者的工作未能如期进行,因长时间需要定期到医院报到,从而减少与外界交流时间,导致很多患者会出现性格的改变。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控制并发症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远期死亡率。那么该怎样去控制并发症呢?

1、加强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坚持完成每次设定的透析时间及每周的透析计划,不可怠慢。

2、定期检查各相关指标:定期进行心血管、电解质等各项指标的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病积极按照透析医生制定的方案控制指标。

3、加强对内瘘或导管的护理:应定期检查穿刺部位,及时发现感染病处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通道”。

4、饮食调理: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尤为突出,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食物应多样化,饮食宜清淡。避免海鲜、干果、水果、可乐、包装食品等易导致并发症发生的食品。

5、保持乐观的心态:家人应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融入社会工作,多参与各种团体活动,与他人多交流,保持乐观的心态。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俗话说“久病成医”,对于尿毒症长期血透患者而言尤其如此,肌酐、离子、血红蛋白每项指标都得注意。但在骨科医生眼中,透析患者尤其要注意骨骼并发症,为什么肾病透析患者骨头这么脆弱?怎么才能预防?

为什么肾病透析患者骨头这么脆弱?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肾功一旦出现问题,人的骨骼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医学中,肾功不良导致的骨骼病变又称为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这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对于慢性肾衰患者而言,由于此时肾脏功能已经完全丧失,需要长期血透维持生命,更容易出现肾性骨病。

导致肾性骨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血磷潴留,血钙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代谢障碍导致的骨盐沉着障碍、肠钙吸收减少;代谢性酸中毒导致骨钙盐溶解;铝中毒引起骨形成和矿化抑制等,这些原因都会使人体内钙质逐渐流失,吸收不足,不仅会引起骨骼脆性增加、骨质疏松,还会出现骨痛、骨变形等症状。肾性骨病的疼痛常逐渐出现,好发于下半身负重大关节部位(腰,背,髋,膝关节),由于骨强度不足,疼痛常会在运动或受压时突然加重,出现走路摇晃甚至不能起床;骨骼畸形可表现为脊柱压缩性骨折、胸廓变形、驼背等;轻微外伤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脆性骨折。

肾衰透析患者骨头断了能手术吗?

尿毒症患者长时间血液透析后骨头常常会变得脆弱,受外伤后很容易出现骨折,这种情况可以手术么?当然可以。最近就遇到了一名类似患者,患者因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衰竭,透析6年,在家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这种骨折很容易导致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骨折愈合几率渺茫,因此家属决定手术。手术过程很顺利,只不过术后患者一直迷迷糊糊,跟没睡醒一样,直到第二天透析之后,才精神起来。因此对于肾衰透析患者而言,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丧失,麻醉药物很大程度要依靠透析排出体外,术后很可能需要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一段时间。肾衰透析并不能算做手术禁忌症。

怎么才能预防肾性骨病?

首先,预防肾性骨病应注意早期治疗,不要等到出现骨骼畸形、骨痛或者骨折等晚期症状时才开始治疗,因为此时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第二,肾性骨病一般需要终生服药,在吃药期间需要注意检测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PTH)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变化需要及时调整药量,一般采用碳酸钙等钙剂升高血钙浓度,同时服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来帮助降低血磷,还需要服用维生素d来防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第三,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尽量摄入高钙低磷的食物,含钙高的食物常见的有牛奶、豆制品、海虾等;含磷高的食物常见的有动物瘦肉,蛋黄,海带、紫菜、核桃、榛子、花生、开心果等。肾性骨病早期接受药物治疗后,大多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

据统计,慢性肾脏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已高达10. 8%。因此,在治疗肾病同时,骨骼健康同样不能忽视!

原创不易,获得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欢迎点赞关注。

长期透析的并发症,具体如下:1、贫血:每次透析时会损失一定量的红细胞,以及透析时需要反复地抽血,另外促红素的缺乏、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长期透析的病人贫血。因此应该给病人补充铁剂和促红素,必要时还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纠正贫血的症状;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需要注意限制血磷的摄入,另外补充钙剂,必要时可以手术切除增大甲状旁腺;3、营养不良:长期透析的病人由于透析的影响,以及本身是炎性的状态,另外尿毒素对胃肠道系统、消化系统的影响,可导致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4、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是长期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之一。

无法正常排泄,致使血管钙化,常见的内瘘硬化、主动脉钙化、脑血管弹性降低。易出现内瘘失功、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磷降低,使得血液中钙增加,而血液中的钙主要来自于骨骼。使得骨骼变得易脆性,出现骨质疏松、骨折、骨痛、骨骼变形。

钙磷代谢紊乱,同时还可以导致PTH升高,PTH升高,对骨骼的破坏进一步加重。

有研究显示,血液中钙、磷、PTH三者均不达标的死亡率在48_54%之间,两者不达标在32%,单项不达标为16%,所以控制钙磷代谢是控制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降低远期死亡率。

肾脏因丧失功能,使得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进而使得红细胞减少,引起贫血。若贫血未及时纠正,将会累及其他脏器。引起结构变化,如贫血性心脏病。

因肾脏损伤,体内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以及各代谢废物在体内累积。使得血液渗透压升高,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引起脑卒中、心脏病变等病变。使人致残、致死。

因长期规律透析需要使用抗凝剂,易导致血小板减少,使血液凝血功能下降,易导致各脏器出血。

5.长期规律透析,血管反复穿刺,易出现血管壁瘢痕反复增生,血管变脆、变薄。出现动脉瘤、静脉炎等。导管类透析还容易出现导管感染。

因肾脏损伤,嘌呤产生的废物——尿酸。无法及时排出。出现尿酸偏高,并逐渐在关节处结晶,形成痛风石。虽然透析可以清除尿酸,但透析后仍然会升高。

若透析开始后,未工作,减少与外界的交流,部分病人会出现性格的改变。

其中第一点的并发症在远期是最为明显。曾经有个患者透析28年了,各骨骼变形很明显。常诉关节疼痛。所以各位透析的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服药。控制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以延缓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随着医学的发展,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并发症,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尿毒症患者,除了肾移植,只能选择透析。透析没办法完全替代自身肾脏功能,所以时间久了,有些并发症无法避免。

1.早期可能只有一些胃肠道的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口中有尿素味等等,这些情况通过充分透析大部分能够缓解。

2.精神及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失眠,晚期可能有嗜睡昏迷等。充分透析可缓解一部分,失眠严重可口服安眠药。

3.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尿毒症心包炎。控制血压,平时注意控制体重增长。

4.肾性贫血,可补充促红素,叶酸,铁剂,避免出血。

5.代谢性酸中毒,可口服碳酸氢钠片,严重可点滴输液。

6.电解质紊乱。常见有低钙高磷,高钾。可口服钙片,降磷药,避免高钾饮食。

7.肾性骨病。避免钙磷代谢紊乱,控制继发性甲旁亢。

其实并发症远远不止这些,不能只关注一个点,需要全面评估后综合治疗。大部分并发症可预防或者延缓进展。平时多复查,在早期控制对预后影响很大。希望能给你们帮助。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尿毒症血透知识哦。

尿毒症会导致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它有可能导致消化道胃肠道的一些并发症,比如说消化不良,或者说消化道出血都是有可能的;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比如说高血压、尿毒症心肌病,尿毒症心包炎等等一些疾病;尿毒症会导致血液系统的改变,比如说贫血,三系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都减低的情况;还有尿毒症会导致骨骼肌肉运动系统的改变、骨矿物质代谢紊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骨病,让病人发生严重的骨松,更加容易病理性骨折等等。尿毒症,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的损伤,有一些尿毒症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发生癫痫等等一些表现,还有一些病人会发生严重的皮肤瘙痒,可能跟神经系统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些并发症,比如说病人一些皮肤的改变、内分泌系统的改变,比如说男性病人发生溢乳,这都有可能是尿毒症的并发症之一,及时早期的进行恰当的尿毒症干预治疗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唯一途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毒症喝茶叶水有什么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