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愈自己童年缺爱的人有哪些表现童年?

对爱有执念,大抵是为了寻找童年缺失的爱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青春年少时,我们以为爱情就应该轰轰烈烈、要死要活,甚至把阿信的“死了,都要爱”捧在手心当真理。记得上大学期间,睡在上铺的女生得知自己暗恋多年的师兄喜欢上了别人,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差点没从窗户跳下去。

那时候,我们碰到爱情就晕头转向、智商全无,往往把爱情当头等大事,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全部,恨不得掏心掏肺,为所爱之人卖血、卖肾。

摆脱“痴情”的桎梏,先爱己,再爱人

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过犹不及。

我们可以对一个男人痴情,对一段感情付出真心,但不能过分,因为过分就意味着我们要投入更多时间、情感和精力,在受到伤害时往往也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如果强烈到无法耐受的程度,便可以摧毁一个人。

或许,我们应该意识到当自己痴迷于一个男人、一段感情时,这背后的动力不是爱,而是恐惧。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害怕被忽视、被否认、被抛弃,所以我们宁可在关系中“受苦”也不愿意告别这段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独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忘记了爱自己。

然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也给不出真正的爱,她给出的充其量也只是爱的替代品。

亦舒曾说过:“能够说得出的委屈便不算是委屈,能够被抢走的爱人便不算是爱人。”

滚滚红尘,人间情爱,身为女人总是要吃一些分分合合、痴痴念念的苦。但是一份爱情带给我们的伤痛和美好,都只属于曾经。只有当我们鼓起勇气去面对童年的伤痛,治愈自己,才能不贪念那泥淖中的一点温暖,学会真正爱自己。

心理大师弗洛姆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那就意味着那种感情根本不是爱。”

过分痴情的爱不是爱,真正的爱应该先“悦己”、再“悦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放下执念、摆脱桎梏的能力,从此不再为爱所伤、为情所困,学会真正的爱与被爱。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缺爱的人,很害怕孤单,渴望着有人能陪伴自己,渴望亲情、友情、爱情。但是做出的行为,又时常让自己孤单。会有讨好型人格,会怕自己不完美。

“缺爱”的人,时常会有的表现,掩饰不了:

尽管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朋友或同事在一边聊天,你却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垂着眼眸听着耳机里播放的音乐。

对周围的喧闹和打闹毫不理会,好似将世界与自己逐开。

不喜欢“回家”经常在外

比起旅游或许你会更喜欢出差,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工作狂魔。当每次同事都一脸诧异地,用疑问的眼神看着你时。

你也只是温柔的说趁年轻,想好好发展事业。殊不知是你害怕回家。空落落的房子没有一丝人气,每次一回到家面对的只有空荡的客厅。

吃饭时也是一个人的餐桌,其实你也不想每次都出门在外。可是自己一个人的感觉真的太孤独了,没有一个人的家不叫家,只是一座房子。

你习惯了去讨好每一个人。别人稍微对你好一点,很容易马上就被感动到。

相信在你的眼里,尽管懂事的让人心痛。但总感觉没有多少人,愿意将你的懂事看在眼里。

你害怕人家不经意间的皱眉,你担心别人看到的,永远是你不完美的一面。

如果你是一个缺爱的人,希望你活的洒脱一点,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别太累。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长总觉得为孩子付出很多,但仅仅给予生活的照料、学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可能在无意中,您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说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而这些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首先对照一下你家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

1.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2.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

4.朋友或家人会抱怨ta冷漠疏远

6.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7.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8.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9.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10.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如果以上项目超过5条都符合ta的情况,做父母的就要警觉了!很有可能ta经历过情感忽视。情感忽视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容易导致很多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小鱼(化名)是一名初一女生,因情绪低落、回避社交、厌学、沉迷手机(尤其是游戏)等问题前来就诊。在父母眼中,小鱼现在整天离不开手机,也不愿和别人沟通,不愿上学还脾气暴躁,他们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才好。

初见小鱼时,她表示不清楚自己为何这样,在几次心理治疗之后,小鱼向治疗师打开心扉,慢慢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心理治疗师徐克兰医生发现小鱼是个非常自卑的孩子,而她的这种自卑感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忽视。

一方面在和姐姐的比较中被父母忽视。小鱼的姐姐就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备受父母和亲戚的关注。在姐姐的光环下,小鱼成了家中常常被忽视的那个孩子。

另一方面,在受到伤害时被父母忽视。小学时父母离婚,即将迈入青春期的小鱼刚好遇到人际问题,每当她遇到困难向父母求助时,父母总说她做的不对,一句安慰的话都没给过。

小鱼说,正是因为父母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陪在身边,所以现在不需要他们了。

怎样做让孩子感觉被“看见”?

父母应重视亲子关系沟通,善于倾听并及时表达、分享情感,鼓励孩子传递内心真实想法和情绪体验。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周围发生的趣事,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喜欢和他分享和他沟通的。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不要马上驳斥他,可以坐下来先听一听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而你能为他做什么。有时候孩子其实只是需要爸爸妈妈认同他的想法,真正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直接帮助孩子做决定或者什么都不做,这都是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意识。父母应理解孩子面对问题时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但仍要相信孩子本身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已经因被忽视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建议尽快来医院就诊,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修复亲子关系,针对孩子认知、情绪、行为各方面的情况选择有效的策略。

心理咨询专科组长,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佛山市心理协会常务理事,第八期中德精神分析3年连续培训班学员,第二期中美家庭治疗3年连续培训班学员

1.焦虑症、抑郁症、失眠障碍。

2.产后抑郁症,孕期失眠,更年期失眠。

3.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失眠障碍。

4.婚姻、家庭治疗与咨询。

从事心理咨询专业十余年,对心理咨询具有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受训经历。

1.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心理辅导及咨询。

2. 孕产妇失眠、产后抑郁症的心理辅导及咨询。

3.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及沙盘治疗。

4. 婚姻、家庭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心理学硕士

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孕产妇心理咨询与治疗。


来源:心理科 徐克兰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缺爱的人有哪些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