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我们建群又没有半天团建可以干什么么为什么会被封?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出了当年十个最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其中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入选了。从名字上看,这个遗址不过是奇台县半截沟镇麻高良村的一个普通遗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遗址,隐藏了汉朝一个著名的悲情英雄耿恭的故事。汉朝最大的对手是北方草原的匈奴人,汉朝的创始人刘邦曾经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来依靠陈平的计策,贿赂单于的妻子阏氏,才让刘邦脱离了危险。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卫青、霍去病击败了匈奴大军,然后汉武帝又让张骞出使西域,一直到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的时候,汉朝才对匈奴取得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于是就在乌垒城、也就是就今天的新疆轮台县设置了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是汉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如果有军事动乱,还要发兵征讨。但是后来西汉逐渐衰落了,没有力量设置西域都护。西汉灭亡、东汉兴起,大将窦固、窦宪两次再度击败匈奴,重新设置了西域都护,第一任东汉西域都护就是著名的将领班超,在西域都护下面还设置了很多官员辅佐他,其中管理屯田的官员叫做戊己校尉,第一任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耿恭。在耿恭当戊己校尉的时候,西域的军事局面仍然不太稳定,匈奴军队力量还很强大。有一次匈奴派两万人围住了耿恭驻守的金满城,当时守军只有几百人。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之下,耿恭开始琢磨计谋,他放出话说,汉朝的弓箭是有天神祝福的,一旦被射中就会遭到天神的惩罚,然后偷偷把毒药涂在了箭头上。当匈奴攻城的时候,毒箭射中了匈奴的士兵之后毒性发作,匈奴士兵感到特别疼痛就开始哀嚎,搞得匈奴军心神不宁。恰好当天晚上风雨大作,耿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偷袭了匈奴军营,几次三番的变故,让匈奴将领真以为耿恭有天神相助,于是率军就逃跑了。天亮了之后,耿恭开始思考长久的对策,他认为金满城不利于防守,就带领士兵转移到更为险要的疏勒城。疏勒城是一座军事要塞,修在了一处突出的山嘴上,南北长三百八十米,东西宽两百八十米,总面积大概有十一万平方米。要塞的旁边有河流经过东南两个方向是山崖峭壁,西北两个方向啊修建有城墙、城门楼、角楼、马面、护城、壕沟这些坚固的守城设施,城墙上还反复涂抹了草拌泥和白灰用来加固。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疏勒城是一个非常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疏勒城遗址鸟瞰后来果不其然,匈奴人率领大军围困住了疏勒城,强攻几次没有攻克之后,匈奴人也用了计策,截断了城中的水源。耿恭只好带领士兵们在城里挖地找水,一度挖地十五丈都找不到。就在大家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耿恭祈祷上天,一铲子终于挖出了泉水解了大家的渴,这就是成语“耿恭拜井”的故事,还命名了中国象棋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残局杀招。疏勒城西北角楼遗址耿恭守疏勒城守了多长时间呢?多半年,在这半年里粮食吃完了,匈奴人就开始招降,但是耿恭拒绝了,不过肚子饿怎么办呢?开始煮铠甲和弓弩上的皮革充饥。就在这个时候,雪上加霜的剧情发生了,汉朝皇帝汉明帝去世了,在国丧当口要不要派军队救援耿恭?在东汉的朝堂上,大臣们的意见不统一,然后展开了争论,最后支持救援耿恭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新继位的汉章帝,组织了七千精锐发兵救援。疏勒城遗址出土的骨质箭头这支救援军队经历了暴雪、敌袭等重重的阻碍,最终在一个肃杀的夜晚抵达了疏勒城。当城门打开的一刹那,会师的两支汉军拥抱在一起痛哭不已,因为实在是太难了。到了这个时候,耿恭率领的守城军队就只剩下二十六个人了。两军会师之后,耿恭开始向玉门关撤退,当他到达玉门关的时候,这二十六个人只活下来一半儿,十三个人。刚才我们所说的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历史故事。今天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努力,考古专家们找到了当年耿恭坚守的疏勒城遗址,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考古队员在清理疏勒遗址的瓦片耿恭回到中原以后,中郎将郑众向皇帝上书,为这十三名勇士请功,他写到:“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中国的新青年都能有这样的精神,才不辜负我们的先贤,才不辜负我们的先贤,才对得起事业和国家的重托。(本文图片转引自微信公众号“文博中国”和“文博在线平台”)搬运一些近年关于木器和木制品的发现,因为考古材料中保存下来比较难,一旦有还是很重要的1.云南江川甘棠箐遗址出土了一批木制工具,距今约30万年。其中大多数工具可能是古人类用于开发植物资源的挖掘棒而非用来狩猎,推测用来挖掘古湖边缘的水生植物根茎,因为经过残留物分析,一些工具富含块茎植物的淀粉粒。300,000-year-old wooden tools from Gantangqing, southwest China热点跟踪——江川甘棠箐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遗址地处古抚仙湖山间凹地,地层为湖滨沼泽相沉积。地层堆积显示湖水有间歇性涨落,古人类随着湖水的进退而迁移,遗留的文化遗物和动、植物化石等被迅速覆盖掩埋。相对湿润的埋藏环境以及粘土等细颗粒物沉积,起到了很好的隔绝空气,防止氧化作用,使遗址的有机质遗物得以很好地保存。木制品的发现填补了旧石器时代国内研究空白。关于饱水木器的保护,可参考:http://www.ynkgs.cn/view/ynkgPC/1/27/view/1319.html2.浙江义乌桥头遗址距今约8300-7800年。遗址海拔-3~-8米,埋深距现地表5~10米,上覆海相沉积饱水淤泥。出土有加工程度不一的木器,包括用于安装石斧的菜刀形木柄、木矛形器、用于安装石锛的“7”字形木柄、点种棒、双尖头木棍、无尖头木棍、刻槽带销钉木板、木桨、棒槌形木器、等;还有不少芦苇(芒草)编织物(席子、篮子、筐子、背篓等)。 ▲出土木器(多为与石斧组装使用的木工工具)▲木桨出土情形,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用于近海航行划船的木桨。▲用芦苇或竹子编制的篮筐图文出自:新发现
余姚井头山遗址—跨越8000年,看井头山人如何生活中国海洋文化八千年的见证——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这个遗址也发现了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虽然只是看着很不起眼的黑色涂层残迹,但经过分析确定是人工漆,意义重大:The earliest lacquerwares of China were discovered at Jingtoushan sit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3.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发现一处属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木结构房子,编号F63,建筑面积达420平方米,加外围回廊达600余平方米,距今约4700年。是目前国内已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清晰的木构建筑,也填补了中国史前建筑史的空白一鸣惊人!湖南鸡叫城遗址考古发现距今4700年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木结构建筑基础F63已揭示的主体建筑开间在4间以上,除西室外,其余开间分前后两进。发掘显示,F63的建造方式是先在主体建筑外墙与隔墙开挖基槽,在基槽内放置长木板作为垫板。所有长木板均放置在基槽偏外侧,部分木板间和木板一侧有用于固定的木楔。隔墙基槽较外墙窄,深度也略浅,底部同样垫长木板。除长木板外,基槽内还有一些短垫板。木板最长的长度近8米,宽度多在0.43米左右,厚度多在0.1米左右。木板上再立木柱,木柱极为考究:以直径约0.5米的半圆形大木柱为主体,间以长方形小木柱,并在转角处以四分之一圆木作为转承,以保持外立面的平整。木柱与垫板间未见榫卯,但木柱上除位于西南转角位置的木柱为一个穿孔以外,其余木柱两侧都有约45°的斜穿孔。图片出处见水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封群太频繁怎么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