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上道路交通道路事故救助基金肋支金怎么办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没有找到想要的分类?
您的位置: &
交通事故救助金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一)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1 救助基金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的一项新制度。这项制度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制度的补充,旨在保证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不能按照交强险制度和侵权人得到赔偿时,可以通过救助基金的救助,获得及时抢救或者适当补偿。建立这项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制度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关爱和救助,是一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
  (一)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二)地方政府按照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缴纳营业税数额给予的财政补助;
  (三)对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
  (四)救助基金孳息;
  (五)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
  (六)社会捐款;
  (七)其他资金。
3  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的基本程序:需要救助基金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垫付通知和医疗机构垫付尚未结算抢救费用的申请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垫付要求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将相关费用划入医疗机构账户。需要强调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
 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的基本程序:需要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的,由受害人亲属凭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尸体处理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明向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垫付申请。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收到丧葬费用垫付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后,对符合垫付要求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按照有关标准垫付丧葬费用,并书面告知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无主或者无法确认身份的遗体,由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一)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办法》依据上述规定,对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抢救费用作了进一步明确:救助基金一般垫付受害人自接受抢救之时起72小时内的抢救费用,特殊情况下超过72小时的抢救费用由医疗机构书面说明理由。具体应当按照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核算。抢救费用,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时,医疗机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对生命体征不平稳和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产生生命危险,或者导致残疾、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导致病程明显延长的受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办法》明确:丧葬费用,是指丧葬所必需的遗体运送、停放、冷藏、火化的服务费用。具体费用应当按照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确定。
  《办法》明确:受害人,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除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
最近更新:
专业律师解答
这个需要了解具体情况了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为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电话...可以诉讼解决。需要通话详谈。。。。。。。。。。。你好,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法律规定范围的财产,...
热门专题推荐
根据您的需求选择服务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进行阅读文章后咨询律师用户与律师的沟通效率可提35.7% !
全国交通事故律师查找江苏法院网
当前位置 &&>>
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
www. 来源:江苏法院网&&作者:赵颖颖&&更新时间: 17:17:2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私人购买力的增长,使机动车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数不断上升。2004 年5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条第1款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不再以提交公安机关制作的调解书、调解终结书为前提,调解不再是提起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造成诉讼案件激增,给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该类案件执行难度较大,目前已经成为法院工作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或者说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执行案件的特点、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并针对该类案件存在的赔偿不能的情况,提出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的构想,希望能够引起各级立法、行政机关和上级法院的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一、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概述
(一)该类案件的特点
1、执行标的额大。2008年笔者所在的法院受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421件,其中经当事人申请进入执行程序的76件,占1333件执行案件的5.7%,总申请执行标的783.5万元,平均个案执行标的达10.3万元,标的额在15万元以上的案件42件,占该类执行案件的55.3%。
2、执行难度大。2008年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执行案件,以自动履行、和解方式结案的只有22件,只占该类执行案件总数的29%;通过强制执行方式获赔的39件,只占该类执行案件总数的51.3%;其余案件因当事人无履行能力不得不中止执行。
3、异地执行多。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执行人有30%左右在外地,居住地很多不稳定,跨区域性和流动性大,委托执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案件需要执行人员异地奔波。
4、易引发信访。人民法院在执行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在穷尽与案件相适应的执行措施后,如果被执行人暂无财产或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只能中止或终结执行。执行不能,就好将比一个已经死亡的病人送到医院,最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将其救活一样。对于执行不能的案件,人民法院按理说是没有任何责任的,但往往是这类案件,很可能涉及弱势群体,当事人往往素质不高,对法院工作不理解,因权益得不到兑现而心理失衡,迁怒于法院和社会,导致申请执行人多次上访,缠访,甚至做出静坐、游行、示威、以自杀相威胁等过激行为,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损害了法院的形象,也牵制了法院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如:执行申请人王某、印某与被申请人仪征市某公司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申请人印某由于高位截瘫,急需医疗费用,案件执行人穷尽措施查找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一直下落不明,根本无法执行。期间,印某被其夫送至法院,在法院办公室起居达一个多月,严重影响工作秩序。此后,权利人多次赴京上访,还扬言在天安门广场自焚。
(二)执行难的原因
1、被执行人下落难找、财产状况难查。一方面,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执行人大多是安徽来仪征运砂石的个体运输户,住所地无迹可寻而居住地又很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收入不稳定且一般是现金及时结算运费,一旦造成交通事故往往肇事者扔下车辆就逃匿。另一方面,有些被执行人即使有履行能力,为了逃避巨额赔款也常常采取躲、逃的方式,逃避债务的履行。
2、赔偿金额高,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差。随着国家规定的赔偿标准的提高,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标的金额也大幅提高,使被执行人的偿还能力相对降低。一是被执行人中个人占较大比重,特别是农村居民,因大多数农民年收入只有几千元,通过贷款购车跑运输后,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履行高额赔偿款。如耿某与厉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根据法院判决,被告厉某应赔偿原告耿某近56万元。由于此案执行标的较大,加之被执行人厉某早就下落不明,且夫妻离婚,无可供执行财产。耿某父母将将二级伤残的耿某先后多次送至一审法院和省高院,并声称:&你们法院判我们那么多钱,就应该立即给我们那么钱&。一审法院分管副院长两次带人到省法院接送耿某回家,最近又将赖在一审法院不走的耿某安顿在招待所,并请护工照料其日常生活,同时指派干警轮流值班,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3、由于当事人的原因,造成难以理赔。一是很多肇事车主贪图便宜,不买保险或不足额买保险,或者保险过期没有及时续保,一旦出现事故便无法通过保险理赔。二是一些被执行人通过按歇贷款所购买的车辆,发生事故后,法院变卖的车款必须先行偿付银行贷款,经常是不够偿付或偿付贷款后所剩无几。三是一些肇事车辆是无牌车、套牌车、报废车等,发生事故后更是难以执行。
4、事故处理衔接不足,车辆处置困难。一是由于受害人接受治疗或法律知识的缺乏,未能及时申请法院对被交警部门查扣的车辆采取保全措施,致车辆在查扣期满后被车主转移或变卖。二是即使采取了保全措施,但由于交通事故从发生到交警部门处理,再到诉讼,最后执行,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车辆往往因存放时间过长受损严重,在评估、拍卖过程中,很难将车辆拍卖或变卖掉。三是是由于肇事车辆由于在停车场停放时间太长导致存车费过高,经常出现无法将事故车辆提走的情况。
二、解决该类案件执行难的现行对策
1、强化源头管理。很多交通事故是驾驶人员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交警部门应依法从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超速、不按规定行驶、违章超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加大吊、扣驾照力度,辅助严厉的经济处罚。严把车辆检验关,加强对上路车辆的检测,严禁报废车辆、无牌无证车辆和带病车辆上路行驶。加大对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也是从源头上解决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的良药。
2、加强与交警部门协作。交警部门是事故发生后首先介入案件的机关,法院通过加强与交警部门的协作,可以事先控制可执行财物,减少受害方的损失。首先,交警部门在对肇事车辆采取扣押措施时,一并提醒受害人及时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其次,在交警部门处理环节责令肇事方提供身份证明、事故车辆实际车主及联系方式等相关情况,并责令肇事者交纳足额的事故保证金。再次,调整扣车费用,减少车辆长期停放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方的权益。
3、加大诉讼保全力度。当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法院要及时告知受害人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接受受害人要求先予执行的请求,保证被害人及时得到治疗,也可缓解今后执行压力。
4、完善保险理赔机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受害方以保险请求权人的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方承担理赔责任,法院可追加保险公司为被告,促使保险公司配合理赔,以利于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目前,江苏已经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规定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方承担理赔责任。
5、解决好车辆未办过户手续的转让、买卖、挂靠的赔偿责任问题。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数额大,而车主的赔偿责任认定尤为重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车辆买卖未办理过户,由实际车主而不是名义车主承担责任。有些被告恶意规避法律,将车辆过户给没有责任承担能力的人,致使法院的判决难以执行到位。而且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经常要到车籍地进行调查,有时还难以查清谁是真正的车主。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应当从严掌握车辆私下买卖的行为,尽量应认定车辆行驶证上的车主承担责任,便于执行中将车辆作价清偿。
6、充分运用执行调解机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双方对立情绪较大,尤其是受害方怨恨心理较重,给法院调解增加了难度,但一旦调解成功,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较强。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当事人进行执行和解,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疏导,平抚受害方的激动情绪,对肇事方要向其详细解释法律规定,指明其责任过错,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尽一切可能争取和解。
7、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灵活执行。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特殊性,单纯地加大执行力度往往事倍功半,所以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执行方式,有效的执行措施。如对没有经济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可说服其亲友帮助执行,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分期赔偿。对有一定经济履行能力但思想上摇摆不定的被执行人,应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让其自动履行。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义务、恶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则坚决采取强制措施,多方面查找财产线索,敦促其履行义务。被执行人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加大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司法救助力度。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的损害。在人民法院审理和执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经常看到手脚残废的申请人。当发生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时,申请执行人无法得到足够的赔偿,生活陷入困境,不少人由于缺医少药,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有一些案件中的肇事者也因事故造成了身体伤害,生活难以自理,更谈不上赔偿受害者。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对受害人获得司法救助和执行救助作了相关规定,但前者仅指法院对生活困难当事人的诉讼费用的缓、减、免;后者指案件在强制执行中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当前确无履行能力,致使案件不能执行,而申请执行人无经济来源,生活极度困难时,给其一定的款项以解决生活急需。司法救助和执行救助的条件严格,救助的范围狭窄,救助资金来源无保障且发放额度较小,对被救助者而言可谓杯水车薪,难以满足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的需要。为此,应进一步放宽救助范围,加大救助力度,扩宽救助基金的来源渠道,对经济确实困难的受害人,及时给予司法救助,防止因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济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三、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即国家应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用于解决肇事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肇事后逃逸或抢救费用超出交强险的医疗费用赔偿限额等特殊情形下,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抢救费、丧葬费垫付等社会问题。根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从交强险保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救助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负责制定。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既是对受害人的及时保护,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这一规定对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机动车主无经济赔偿能力或机动车驾驶人逃逸等情况而遭遇伤、残、死的受害人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救苦难受害人于水火之中的一项民生政策。
四、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构想
《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5年之多,但国务院至今尚未出台《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使得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法律条款成为一纸空文。由于《救助办法》迟迟未予出台,致使地方对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救助等无法操作。笔者认为,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既然《交通安全法》规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在国务院《救助办法》出台前,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或者政法委员会牵头成立由法院、公安、财政、民政、保险等职能部门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委员会,通过强制支付保险、财政拨付、社会捐赠等形式,设立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对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但无力自救的受害人进行救济,防止由于受害人得不到极时的救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
1、救助基金性质。社会救助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救济,也不是执行垫付,而是司法参与的债权提前实现和司法指引的必要帮助。但这样的救助仅仅是救急而不是救穷,只有生活确有困难或生存确有危机的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才能够获得一定救急范围内的债权提前实现的权利,而不是物质帮助权。救助体现的是司法的关怀和司法宽容而非司法职能延伸。申请人获得救助后,与救助金额等额债权即行转移。既可能是全部转移也可能是部分转移,债权债务并不因救助而消灭。
2、救助对象和条件。救助对象:只能是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受害人(必须是自然人)。救助条件:(1)只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件;(2)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暂无履行能力致使先行给付不能或者案件执行不能;(3)受害人无经济来源,生活极度困难,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4)急需一定的资金治疗或解决其生活困境。
3、基金来源。(1)保费收入提成。由保险公司从交强险保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2)财政拨付。由政府编入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50万元;(3)彩票发行收益。由民政部门从福利彩票发行收益中拨付专项资金;(4)有偿发放车牌。由公安机关车管部门将一些社会公众追求的热点号牌、吉祥号牌实行有偿发放,所得资金全部纳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5)执行收益。法院执行款存款利息和执行当事人的捐赠;(6)接受社会捐赠等。
4、机构设置与管理。(1)救助基金决策机构。救助基金决策机构主要负责指救助基金发放决策。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或者政法委员会牵头成立由法院、公安、民政、保险等职能部门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委员会,该委员会是救助决策机构。笔者认为,该委员会设置在政法委为宜,因为政法委方便协调法院、公安、民政等政法各部门。(2)救助实施机构。救助实施机构主要负责救助的实施。救助基金的具体管理应该设在民政机关,即民政局是救助基金的管理机构,为了便于基金和受让债权的统一管理,救助基金和受让债权由民政部门统一负责为宜。
5、使用原则和程序。(1)使用原则为:严格审批,按需使用,因案制宜,动态管理。(2)使用程序。A、申请人申请。申请人申请时需提交救助基金申请书、身份证明、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所在基层组织出具的证明权利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困难的材料、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委员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B、审核。受害人向交警部门申请救助基金的,仅限于急需的医疗费用,具体可由事故处理科承办人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交警部门领导审查后提交事故赔偿委员会讨论决定。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救助基金的,可由执行案件承办法官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执行局领导审查后提交事故赔偿委员会讨论决定。C、民政部门实施。经事故赔偿委员会审批后,通知申请人到救助基金管理部门领款。申请人持事故赔偿委员会批准文书到民政部门领取救急基金时,同时与民政部门签订债权转移协议,书面承诺放弃与其所接受救助基金金额相应的赔偿款,由执行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取得代位追偿权。无论在诉前还是诉后,民政部门均需要将救急基金的发放情况报人民法院备案。D、受害人申请次数。同一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当事人无论是向交警部门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救助基金的申请,一般只能申请一次,受害人提出二次申请的,申请审查部门应驳回申请。但是,如果不对受害人进行二次救助,将危及其生命的,由法院院长审批后提交事故赔偿委员会讨论决定。
6、救助额度。在诉前阶段,受害人申请救助额不得超过赔偿义务方根据责任认定应承担受害人医疗费的份额。在执行阶段,法律文书确定权利人的受偿额在5万元以下的,救助额度可在50%-100%之间酌情决定;执行标的在5万-10万元之间的,救助额度最高不得超执行标的的50%;执行标的在10万-30万元之间的,救助额度最高不得超执行标的的30%;执行标的在30万元以上的,救助额度最高不得超执行标的的20%。
7、追偿。权利人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应获得的赔偿金如果已由社会救助基金全部或者部分支付,人民法院可终结或中止执行程序。但一旦被执行人日后有了履行能力,应立即启动执行程序,对被执行人继续追偿,执行到位的部分,人民法院应将已发放的救助基金款优先扣回,以保证社会救助基金的正常运行。
现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公平、公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生机、朝气蓬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由于肇事者逃匿或者无履行能力,导致受害人因得不到经济赔偿而无力救治,生活陷入绝境。这些受害人在无助、绝望的同时,往往会心理失衡,抱怨&世上无公道&、&社会不公平&,因此有可能实施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行为。设立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是对现有社会救助制度的补充,是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为解决民生疾苦,对交通事故受害群体进行特殊保护的一项有力举措,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对受害人提供必要的救助,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为最终实现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基本条件,能够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亲民、利民的执政形象,彰显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司法的人文关怀,有效地缓解当前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的状况,解决由交通事故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减少社会对抗,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仪征市人民法院
[返回首页]关于印发林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来源:市政府办 &&时间: 17:50:17&&浏览
林政办〔号
林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林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林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已经林州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日    
林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管理,对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令第56号)和《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救助基金的设立、筹集、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省管高速公路发生的除外)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  第三条 救助基金实行统一政策、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第四条 市政府设立救助基金,成立由财政、公安、卫生、农机、审计、地税、法院等部门组成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研究救助基金运作,审定救助基金主管部门提交的重要议题和有关事项。  救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基金办履行以下职责:(一)指导、监督和检查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完善救助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二)受理、审核垫付申请,并依法垫付;(三)依法追偿垫付款;(四)其他管理救助基金的职责。  第五条 林州市财政局为救助基金主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检查救助基金的筹集、使用情况。  第六条 林州市农机局负责协助基金办向涉及农业机械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七条 林州市卫生局负责监督医疗机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及时抢救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及依法申请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
第二章 救助基金的筹集
  第八条 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一)交强险保险费按比例提取;(二)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缴纳营业税收入;(三)对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四)救助基金孳息;(五)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六)小型客车号牌拍卖所得资金;(七)社会捐款;(八)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九)其他资金。  第九条 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应当将对未按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收入单独缴入国库。  市财政局应当根据当年预算,在每季度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罚款全额划转至救助基金财政专户。
第三章 救助基金的垫付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一)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应当依法由救助基金垫付受害人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由基金办及时垫付。  救助基金垫付受害人自接受抢救之时起72小时内的抢救费用。特殊情况下超过72小时的抢救费用的垫付由承担救助任务的医疗机构书面说明理由。具体应当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核算。垫付额度每人次最高不得超过2万元。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  第十一条 发生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需要救助基金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基金办,并告知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在抢救受害人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对尚未结算的抢救费用,可以向市基金办提出垫付申请,并提供有关抢救费用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基金办收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垫付通知和医疗机构垫付尚未结算抢救费用的申请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和市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书面告知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和医疗机构:(一)是否属于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救助基金垫付情形;(二)抢救费用是否真实、合理;(三)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内容。  经审核符合垫付规定的,基金办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费用划入医疗机构账户;不符合垫付规定的,不予垫付并向医疗机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同意申请人垫付丧葬费用的,基金办应当自发出同意垫付通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准的基本殡葬费用收费标准、将要或已经产生的费用明细或需垫付的最高不超过全省上一年度职工6个月月平均工资标准总额核定丧葬费用。  第十五条 基金办在接到事故处理部门出具的《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通知书》后,两个工作日内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基金办应当书面告知公安局交警大队不予垫付的理由。基金办决定受理的,公安局交警大队及时通知需垫付部门或人员办理垫付手续。办理程序与手续比照上述申请人办理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抢救费、丧葬费垫付后,基金办应当及时制作垫付通知书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及时出具收款凭证。  第十七条 为核实救助基金的申请、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基金办可查阅、摘抄、复印交通事故案卷宗及医疗机构、殡葬机构、保险公司费用台账、交通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庭、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及其家庭收入情况等。  第十八条 基金办根据本办法垫付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后,应当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  发生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情形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待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侦破后,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应当及时通知基金办。  有关单位、受害人或者其继承人有义务协助基金办进行追偿。  第十九条 提出垫付申请时,申请人应当且必须承诺从责任方或通过其他保险等方式获得赔偿的,该部分款项优先偿还救助基金所垫付费用。  第二十条 基金办收到申请人出具的收款凭证后,应向公安局交警大队、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保险人、其它医疗保险人、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等发出《追偿协助函》。  《追偿协助函》需载明事故简要情况、垫付情况以及需追偿款项,追偿收入转作救助基金。  第二十一条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建立专家库,基金办与医疗机构就垫付抢救费用问题发生争议时,由专家组审核、裁定。专家审核过程中实行回避制度。对本级专家组的审核、裁定有异议的由上一级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复查。  第二十二条 发生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之一需要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的,由受害人亲属凭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出具的《尸体处理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明向基金办提出书面垫付申请。  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没有请求损害赔偿权利人或者无法确定权利人的,其遗体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由基金办代行赔偿请求权,其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由基金办代管及代行赔偿请求权。未知名死者死亡赔偿金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年龄按法医鉴定的死者年龄计算。  两年后无死者的损害赔偿权利人认领的,损害赔偿款纳入救助基金特设专户,作为救助基金的来源核算。  第二十三条 基金办收到丧葬费用垫付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后,对符合垫付要求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按照有关标准垫付丧葬费用,并书面告知处理该道路交通事故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对不符合垫付要求的,不予垫付,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基金办对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的垫付申请进行审核时,可以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殡葬机构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核实情况,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救助基金管理监督
  第二十五条 基金办应当向社会公布其电话、地址、联系人等信息。  第二十六条 基金办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员费用、办公费用、委托代理费用、诉讼费用、强制执行费用和其他追偿费用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局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安排,不得在救助基金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 救助基金在市公安局设立救助基金收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基金办按照国家有关银行账户管理规定设立救助基金支出账户。救助基金规模应每年保持在50万元,年初列入财政预算,年终结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结存的救助基金仅限于银行存款,不得用作担保、抵押、借贷和对外投资。  第二十八条 救助基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户管理,并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基金办收到缴纳和捐赠的救助资金,应及时出具省财政厅监制的财政票据。  第二十九条 基金办依法保管救助基金的财务档案和有关材料;定期对垫付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进行清理审核,对已追偿的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进行冲销。  对确实无法追偿的费用,由基金办出具报告,按财务管理规定予以核销。  第三十条 基金办于每年2月1日前向市财政局和上级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报送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年度工作报告应当包括救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审计报告以及人员变动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 基金办应当如实报告救助基金业务事项,不得有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第三十二条 基金办应将年度工作报告在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三十三条 基金办变更或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审计、清算,剩余资产上缴市财政。  第三十四条 基金办应当依法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提供虚假抢救费用证明的,由市卫生局给予警告,并对直接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救助基金主管部门对基金办及其负责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受理、审核救助基金垫付申请并进行垫付的;(二)提供虚假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三)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使用救助基金的;(四)拒绝或者妨碍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七条 在救助基金管理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受害人,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除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抢救费用,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时,医疗机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对生命体征不平稳和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产生生命危险,或者导致残疾、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导致病程明显延长的受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四十条 本办法所称丧葬费用,是指遗体丧葬所必需的运送、停放、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费用。丧葬费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可参照适用本办法。  拖拉机在田间、场院等道路外作业、转移发生的事故,市农机局接到报案、处理后,如需要救助的,由市农机局负责通知基金办垫付事故受害人的抢救费用,并协助救助基金办向涉及事故的责任人追偿。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部委网站导航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人口计生委
新闻出版总署
安全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预防腐败局
省内政府网站导航
郑州市政府
安阳市政府
新乡市政府
洛阳市政府
漯河市政府
开封市政府
平顶山市政府
商丘市政府
信阳市政府
南阳市政府
鹤壁市政府
三门峡市政府
周口市政府
驻马店市政府
焦作市政府
许昌市政府
安阳地区网站导航
中国殷商网
网易新闻站
新浪网新闻
中央电视台
中华网新闻
河南国防教育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