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顺庆区工商局政府后面的加什么公园

索 引 号:/2014/00
分类:土地利用规划
发布机构:未知
发文日期: 17:03
名  称:四川省南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接上文
& & & & 文景观保护的规划和有关要求。规划期间,不得占用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该逐步停止,非核心区且具有游览条件的区域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
第二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一、县级指标控制
& & & & &根据土地利用分区的调控方向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资源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等因素,分别确定各县(市、区)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等约束性指标,以及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等预期性指标,强化县级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调控职责。
& & & & 本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严格执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要严格落实,不得擅自降低或突破,预期性指标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力争实现。
& & & & 各县(市、区)要在市级规划指导下,积极配合国家、省和市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切实落实所属区域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搞好市级规划的空间落实和用地政策的相互衔接,促进形成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秩序。
二、重点保障
& & & & 县(市、区)规划应在相关控制指标范围内,优先保障南充市城区(嘉陵区、顺庆区与高坪区)、阆中市等市中心城区的发展用地,以及南部、仪陇、营山、蓬安、西充等县城发展用地;优先保障实施确定的基本农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矿用地复垦等重大工程;优先保障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用地。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 & & & 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合理布局交通、水利和能源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同时为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实行差别化管理,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和原则,结合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将全市范围内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 & & & 1、允许建设区
& & & & 允许建设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市、镇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包括现状和规划的城镇村、工矿用地。本区的发展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分布于市中心城区、阆中市中心城区、南部县县城、西充县县城、蓬安县城、营山县城、仪陇县城以及省市重点工业集中区、乡镇等建设用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给城镇发展及重点项目以最大的发展便利。面积1157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28%。
& & & &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 & & & 2 、有条件建设区
& & & & 有条件建设区是在不突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可以用于允许建设区布局调整的区域,其重点是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重点保障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需要。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面积106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85%。
& & & & 对有条件建设区内的建设用地布局要结合城市、城镇的总体规划依法使用,利用调控指标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转移的指标,以保证规划期内不可预见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对有条件建设区内布局的一般耕地,要严格依法使用。
& & & & 3、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面积718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76%。
& & & & 南充市禁止建设区主要为升钟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阆中枸溪河自然湿地保护区、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型水库、河流、水源涵养地以及主要的人文景观保护地等。
本区的土地主要用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保护,不得擅自转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荒芜、污染区内土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执行。
& & & & 4、限制建设区
& & & & 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区域,是城、镇、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组团之间的生态用地,面积10496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4.11%。
& & & &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限制城、镇、中心村新增建设,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合理布局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对已知布局线路走向,在项目清单名录中,已预留用地规模的,未来布局需局部调整的视为符合规划。
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第一节&发展定位
& & & & &南充市的中心城区(嘉陵区、顺庆区、高坪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内力争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中国西部新兴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商贸物流、科教文卫、商贸及产业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山水人文生态并蓄的和谐宜居城市。
第二节&空间布局
& & & & 南充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以山、城、江自然格局为基础,形成沿嘉陵江水系发展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即:&一核一心、三环五轴、六园四带&。&一核&即一个城市核心:由顺庆旧城区、高坪江东片区、嘉陵主城区共同构建&拥江主城区&;&一心&即一个城市绿心:以嘉陵江中坝为绿心,形成以生态、休闲为主体的城市绿心;&三环&即三条城市环线:内环为围绕旧城顺庆区和南门坝滨江路的核心内环线,中环为以小龙电航桥、南充市区上中坝嘉陵江大桥及西山环路组成的城市中环线,串联城市主要组团功能区,外环即以环城公路和高速公路围合而成的大外环线沟通城市外围生产、产业环;&五轴&即两条东进轴,三条南北拓展轴;&六园四带&即利用城市内、外部自然山水环境资源,全面开展城市绿化;六园即城区和城郊的六个风景区和公园,四带即绕城高速公路、滨江大道、江东大道和西河绿化带。
& & & & 规划期内将本着&&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战略思想,重点打造潆溪&荆溪片区、小龙&龙门片区、青莲&老君片区、嘉陵都尉&西兴片区、文峰&河西片区等城市和工业新兴片区。
第三节&发展方向
& & & & 规划期内将共筑以&&拥江主城&,嘉陵江沿江平坝区具有优良的土地储备,是南充市重要的城市形象开敞展示区域、是城市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期内城区将南北方向扩展,城市南、北部将分别建立以天然气化工为主和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的新城模式,共同形成&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和&北部新城&为特色的三城同构、紧凑城市的发展模式。
第四节&用地规模及分区管制
& & & & 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80万人,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将达到6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用地86.28平方米;到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达到100万人,则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97.8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用地97.82平方米。
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为580.74平方公里。包括城区现状、灾后重建用地、规划新增城市用地、城区部分水域、河流、公园、绿地等永久性生态用地、组团间生态用地等。涵盖的乡镇有:中城街道办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西南街道办事处、东南街道办事处、舞凤镇、华凤镇、新建镇、潆溪镇、搬署镇、荆溪乡、复兴乡、白塔街道办事处、清溪街道办事处、都京镇、小龙镇、龙门镇、螺西乡、东观镇、青莲镇、青居镇、青松乡、小佛乡、老君镇、永安镇、火花街道办事处、文峰镇、李渡镇、木老乡、八角乡、大树乡、河西乡、羊口乡。
& & & &1、允许建设用地区
规划期内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区域,涵盖现有城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其他城镇、工矿、中心村、风景旅游用地等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不包括作为永久性生态用地的河流、部分滩涂、公园。在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下,规划确定2020年中心城区允许建设用地规模为9782公顷,新增城市用地3574公顷。
其中顺庆区3955公顷,新增城市建设用地843公顷,占用耕地503公顷;高坪区2503公顷,其中新增城市建设用地801公顷,占用耕地543公顷;嘉陵区3324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930公顷(包括石化园1100公顷),占用耕地1121公顷。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 & & & 2、有条件建设用地区
为增强规划弹性,根据南充市发展情况,选择交通区位突出、辐射能力强、经济发展条件好且适宜建设的地方设置设定城市扩展边界,区内为有条件建设区。扩展边界范围:东北部扩展区至小龙-龙门片区,东至青松-青莲-老君片区;南部扩展区至文峰-河西片区,西南至嘉陵都尉&西兴片区,西北至潆溪-荆溪片区。
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前提下,区内土地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全市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建用地。南充市城区有条件建设区规模达5060公顷,其中顺庆区1279公顷,高坪区为1487公顷,嘉陵区2294公顷(含石化园1320公顷)。
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 & & &3、限制建设区
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区域,是城、镇、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组团之间的生态用地,面积为40768公顷,其中顺庆区10081公顷,高坪区为17471公顷,嘉陵区13216公顷,主要包括林地、耕地(含基本农田)等类型。
& & & &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可以细分为农业用地区、村庄工矿限制发展区、村庄工矿整理区等;区内禁止城、镇、中心村新增建设,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合理布局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对已知布局线路走向,在项目清单名录中,已预留用地规模的,未来布局需局部调整的视为符合规划。
& & & & 4、禁止建设用地区
以城区和城郊的六个风景区和公园为主体,完善沿河风光、绕城高速公路、滨江大道、江东大道和西河绿化带等城建基础设施,突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城市的地位,构筑人文、生态并蓄的山水和谐宜居城市。禁止在本区内进行各项建设与土地开发活动。规划期内,南充城区划定生态用地面积2464公顷。其中顺庆区1003公顷,高坪区为159公顷,嘉陵区1302公顷。
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项目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重点工程
& & & & 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促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为保障粮食安全做贡献。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域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选择耕地比重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乡镇,逐步建设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第二节&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一、交通运输工程
& & & & 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 & & &规划期内,实施36个省市重点工程,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6个,新增建设用地588公顷;市级重点项目20个。
& & & &1、公路
& & & &重点建设南部至巴中南部高速公路、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广元至南充界高速公路、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等4个省级重点高速公路项目,恢复受损的省道101中江至南部阆中界、国道212广元至苍溪至南部界公路,同时开展南充外环公路、南充-绵阳公路、重庆-巴中公路、南充-泸州高公路、南充市文峰石化园两桥一路、东西干道、文峰大道、顺庆至蓬安公路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 & & &2、铁路项目
& & & 兰渝铁路南充段、达成铁路扩能改造等省级重点项目以及市级项目华蓥-南充铁路、南充市区轻轨的建设。
& & & &3、机场项目。南充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工程及附属设施项目。
& & & &4、航道码头交通枢纽10个。完善南充市公路、铁路枢纽工程,打造西部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嘉陵江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形成水陆空连运的交通枢纽。
二、水利设施工程
& & & &规划期内,重点实施以下水利工程:
& & & &1、大型水利项目:武引二期灌区、升钟灌区二期、亭子口灌区、罐子坝灌区;
& & & &2、中型水利项目:解元水库、九龙滩水库、赵子河水库、李子沟水库、双叉河水库、云台水库、金鸡沟水库、龙滩子水库、油坊沟水库、三元水库扩建工程、九龙水库、永丰水库等;
& & & &3、其他水利项目:小型水库、嘉陵江干流南充段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水文设施、水产养殖。
三、能源建设工程
& & & &规划期内,共有5个重点能源项目。
& & & 1、天然气开发
& & &规划期间,重点开展龙岗气田开发,龙岗-德阳段输气管道、川东北-川西输气管道、中石油中卫-贵阳管道联络线工程的建设。
& & & 2、核电
规划期间,重点开展四川三坝核电站的建设。
四、旅游设施工程
& & & &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重点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项目等。重点开展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设。
第三节&重点民生用地工程
& & & &&&农村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户用沼气池45万口,积极推进城镇沼气净化和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沼气污水处理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
& & & &&&农村饮水安全及红层找水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地区饮用水中含氟量重度超标、含砷量超标、含盐量严重超标、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等问题。有效解决红层区缺水群众饮用水困难,在全市红层丘陵区全面实施红层找水打井工程,解决10万户、40万余人饮水困难。
& & & & &&农村公益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含办公用房),农村计生站、卫生院、学校建设,各乡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福利院建设。
& & & & &&城镇公益工程。城市、区县政府驻地镇及相关集镇垃圾处理场(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以及供水设施及管网建设等。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
第四节&重点土地生态建设工程
& & & & &&天然林保护工程。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制,创新护林机制,完善护林网络,强化林地、林木管理,搞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全力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按照规划设计采取封、育、造多种方式,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加强抚育、更新工作,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天然林质量,实施南充市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20万亩,年管护面积560万亩。
& & & & &&退耕还林巩固工程。退耕还林本着生态优先和&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严格兑现政策,及时颁发林权证,抓好荒山绿化栽植,强化管护,严把工程设计、实施、检查和指导关,近期退耕还林巩固工程预计投资7288万元,确保退耕还林成效。
& & & & &&&绿色通道工程。抓好成南高速公路、南广高速公路、成达铁路、兰渝铁路、国道212和318线、省道南前线、塘巴线及嘉陵江流域、溪河两岸、主干渠两旁及升钟库区、&四荒&及林中隙地等应绿化地段的造林绿化,将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堤坝沿线绿化的工程统筹规划,同步建设。
& & & & &&&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抓好城郊结合部绿化和城周主要交通干线视线范围内的山头绿化,以此带动各县环城绿化和小集镇绿化,加强公共绿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方式,抓好薄弱地段造林绿化。
& & & & &&&湿地保护工程。加强对嘉陵江流域的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力争到2010年全市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立阆中枸溪河升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水葫芦综合治理,建立升钟水库500亩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动植物,防治水葫芦生态入侵,同时在嘉陵江南充境内流域建立小型湿地保护区14处。
& & & &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小型自然保护区工程。以滚雪球方式加快小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逐步由重点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向所有物种的全面保护转变,由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在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划定鹭鸟保护区范围,建设保护设施。
& & & & &&水土保持工程。以分区治理为特色,以高效治理、全方位开发为主体,以建设精品样板工程为重点,形成多功能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4800平方公里。
& & & & &&生态村创建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工程,建设45个环境优美乡镇,90个生态村。
第九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措施
第一节&合理保护利用农用地
& & & &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利用农用地,不断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
& & & &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 & & &1、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划期内,全市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毁等减少耕地控制在5366公顷以内,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不低于7055公顷,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43700公顷。
& & & & 规划近期,全市因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毁等减少耕地控制在866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低于2900公顷,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48200公顷。
& & & & 2、严格控制耕地流失
& & & &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建设项目选址与规模,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剥离并留存耕作层,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6500公顷以内。其中,&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2700公顷以内。
& & & & 3、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 & & & 统筹考虑农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责任,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得破坏耕作层。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建设
& & & & 1、科学调整和划定基本农田
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和划定。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基本农田大稳定小调整。保持现有基本农田总体布局基本稳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定对现有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和划定。各县(市、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不低于土地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前提下,根据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所需占用的基本农田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二是保护优质高产良田和集中连片耕地。参照南充市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优先将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和成片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劣质、零星分布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三是保持全市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393700公顷,质量不低于原有质量等级。四是考虑到部分独立选址项目可能占用基本农田,全市多划定3606.5公顷基本农田,使相关项目建设不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
& & & & 2、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审查,严禁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依照法律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挖塘养鱼、畜禽养殖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占地等各种土地利用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对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实行备案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动态监测和巡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定期通报制度。
& & & &3、稳步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沃土工程等,全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三、&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 & & & 改造现有园地,建设优质林果、茶叶生产基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到2020年,园地面积为47767公顷。严格保护林地资源,稳步增加林地面积,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实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林业种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到2020年,林地面积为356221公顷。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减少田坎等农业设施用地;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集约化的畜禽和水产养殖区。
四、&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 & & & 1、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工程和生物等措施,使本辖区内的土地得到全方位地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与复垦工作,缩并自然村庄,加快中心村、集镇和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平整土地,降低田埂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基地;多渠道引进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为南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的现代化南充作贡献,为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规划期内,南充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共新增耕地7055公顷。
& & & & (1)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将是市域耕地补充的主要方式,包括耕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整理主要应结合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则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增减挂钩工程,以整理潜力较大的&空心村&治理和城区附近农村居民点整理为重点。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共补充耕地6215公顷。
& & & & (2)土地开发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耕地补充的重要方式。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660公顷。土地开发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 & & & (3)土地复垦
市域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采后工矿废弃地较多,土地复垦潜力较大。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180公顷。
& & & & 2、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 & & & 根据南充市地域经济环境状况,土地资源潜力、土地类型和社会经济调减,以及实施土地整合整治的潜力等,将全市分为五个土地整理力开发复垦重点区域:
& & & & &&建设用地整理区。包括南充市中心城区、阆中城区、各县城所在地、重点场镇发展控制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实施区域。
& & & & &&土地开发区。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的开发荒山荒草、河滩地等其他用地资源。各个区县均有分布。重点在阆中市、仪陇县、蓬安西安、升钟水库附近。
& & & & &&农地整理区。以农用地整理为主的区域,是南充市最主要的土地整治类型。
& & & & 北部低山农地整理区,主要包括北部的阆中、仪陇,西充等。
& & & & 东南部丘陵土地整理区。主要包括营山、蓬安、高坪等区县。
& & & & 西南部丘陵农地整理区。主要包括西充县、嘉陵区。
& & & & &&&中部浅丘土地综合整治区。包括了南部、顺庆、蓬安、仪陇的部分地区,主要以农地整理、农房整理和土地开发为主。
& & & & &&土地复垦区。南充市土地复垦区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县,包括仪陇、阆中、营山、南部等。
& & & & 3、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
& & & (1)技术措施
& & & & 土地综合整治活动涉及多部门、多权属主体的利益,并且资金投入量大,在每一项目实施前均应多方协调和征询,听取专家建议和公众意见,进行可行性分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等,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实行业主负责制与政府督查制。
& & & & (2)管理措施
& & & & 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期间,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巡回检查制度、备案制度、联合办案制度以及重大土地违法、信访案件会审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农村土地使 & & & & & 用权流转制度;明确后期管护制度,层层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目标和职责,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奖惩机制,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工作与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相挂钩。
& & & & (3)资金措施
& & & & &抢抓机遇,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土地整治资金主渠道投入;建立地方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及土地开发和复垦、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市场化。
第二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 & & &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明确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 & & & 到201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10平方米/人;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05平方米/人。
& & & & 到2010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降到156.00平方米/人以内;到2020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降到150.00平方米/人以内。
规划期间,各类新增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执行国家最新颁布的行业用地标准。
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 & & & &1、严把建设用地供给闸门
& & & & & 严格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建设项目没有用地指标不予供地。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39200公顷和147100公顷以内。规划期内,全市农用地转用不超过1050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6500公顷。其中:规划近期全市农用地转用不超过360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2700公顷。
& & & & &2、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采用3S等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对违法建设用地,严格依法查处。
三、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 & & & &1、开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 & & &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明确集约利用方式和目标。未来各项建设要优先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 & & & &2、积极引导复垦使用废弃地
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土地,应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第三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 & & & & 坚持土地开发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从源头上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逐步改善和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 & & & & 对各生态区保护总的指导思想是:严格按各区域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空间管制,构建全市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 & & & &对各类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进行严格保护。禁止在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文化遗产从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在嘉陵江、升钟水库等生态敏感区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不破坏区域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保障生态建设用地需求。规划期内通过荒坡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建设用地绿化等多途径安排生态建设用地。
二、构建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模式
& & & & 1、北部低山深丘区土地利用模式
该区位于南充市的北部,为剑门山支脉和大巴山余脉低山深丘区,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生态、人文景观资源,适宜种植速生丰产林、竹类、药材、干果和柑果等特产经济林果,但同时也存在干旱的自然灾后严重,嘉陵江支流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现象。
& & &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应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经济林果业、开发生态景观旅游优势资源为主,采取&生态林业-特产林果-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土地利用模式。以剑门山支脉和大巴山余脉在区域内形成的低山为重点,保护大型陆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山林资源,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级别和类型的保护网络,逐步形成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体系,对长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意义重大。
& & & & 2、中部中丘区土地利用模式
该区位于南充市域西部,地形地貌以中丘为主;丘顶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水土流失较重,植被覆盖率比北部低区低;农牧业相对发达,设施农业、特色种养殖业、现代农业相对发达。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一,采取农-林-果-牧生态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建立粮-林果-牧生态农业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第二,在此基础上,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业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三,应同时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力度,实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此外,加大土地整理的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 & & & 3、&南部浅丘带坝区土地利用模式
& & & & 该区主要是南充市主城区。地貌以浅丘带坝为主,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土层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该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发达,复垦指数高;环境污染较轻;水能资源丰富。
& & &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主要采用&高效农业&观光旅游-新村建设&土地利用模式。统筹规划城郊新村,居民点外围规划高效农业用地,建立&名、特、优&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挖掘自然资源与历史形成的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川北民间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充分利用嘉陵江便利的水上交通和沿岸的自然风光,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农村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城市湿地,加强城市大气、噪声、光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 & & & 4、沿江城市生态环境区土地利用模式
该区主要是嘉陵江沿岸各乡镇,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城市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欠缺,嘉陵江部分地段及少数支流水质污染较重,面源污染严重。
& & &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一: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合理布局城镇功能,营造生态绿地,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战略思路,合理开发滩涂地,建设沿江生态屏障防护林带,保护城市湿地,完善水利和水保设施,提高防洪、泄洪能力。第二: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基地和以天然气为主的基础原料生产基地,发展食品、制药等产业、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壮大发展水电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沼气等新型生物质能。第三:防治水环境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 & & &在用地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可能造成环境重大影响的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不予供地;
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预防引发生态环境问题。依据《规划》编制土地整治专项规划,通过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防止开发整理不当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 & & & &到2010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工业企业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基本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20年,基本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南充市走上经济发达、城乡繁荣、区域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 & & & &1、建立政府领导规划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并列入政府领导的任期目标,如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耕地保有量、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作为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 & & & &2、建立每年度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规划的基本农田、耕地保护目标列入政府领导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
& & & & &3、切实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盘活存量土地,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及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指标实行严格的分年度计划管理;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按分期实现的原则将主要规划目标分阶段纳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
& & & &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与土地利用规划许可证制度,规范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将项目用地规划审核前置。
& & & & &2、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本规划是编制用地计划和审批用地的依据,对非农建设使用耕地实行规划许可并建立预报审批制度。
& & & & &3、完善规划修改和调整机制。组织专家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法组织听证,并向社会公示。
& & & & &4、建立建设用地弹性管理机制。为提高规划对未来变化的适应性,应建立规划的弹性机制:一是对中心城区用地,在规划有条件区的控制范围内,只要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规模内,中心城区内部用地布局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二是对独立工矿用地,在控制用地规模的前提下,项目选址布局可以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确定;三是对重点基础设施等独立选址项目建设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在划定基本农田时,考虑独立选址项目用地规模,适当多划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使相关项目建设不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四是设立规划修编的条件指标,允许规划实施进展快的地方,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规划方案的修改和调整。
& & & & & 5、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察,建立长效督察机制。结合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成立规划实施行政督察小组,对全市各级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节&加强规划实施的经济后盾
& & & & &1、完善落实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发挥土地供应市场调节机制。
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市场竞争、价格调控机制和土地占用的成本约束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 & & & &2、制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优惠政策。
& & & &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实行现有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优惠政策,鼓励现有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改造,积极探索通过&建新拆旧&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周转使用建设用地的新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 & & 3、落实耕地质量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加大对耕地的财政补贴力度,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健全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
& & & & 1、建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调查和土地统计制度,利用&3S&技术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为规划实施和监督提供有力依据和保障。
& & & & 2、建立一套符合南充市实际的实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参照原定规划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措施,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第五节&完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 & & & 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格审定各专项规划的用地布局与规模。各部门规划、专项规划的土地利用必须服从本规划确定的用地指标和总体布局。
第六节&夯实规划实施的社会基础
& & & & &广泛宣传,让社会各阶层了解本轮规划严峻的用地形势,全社会形成集约用地意识,各行各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 & & & 建立专家咨询评议制度。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库,利用专家资源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请专家参与编制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就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增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 & & & &建立规划编制与实施公众参与和公示制度,公开规划内容、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有关要求,公开土地管理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公开按规划审批和审查用地的结果。让社会各界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重要性,自觉遵守、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规划编制与调整的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南充市各社会阶层群众的心声;对大规模土地开发项目和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项目实行听证会。
附表一&南充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年)
规划基期年
规划近期目标年
(2010年)
规划目标年(2020年)
总量指标(单位:公顷&万亩&)
一、耕地保有量
443700&&&&&666&
二、基本农田面积
三、园地面积
四、林地面积
五、牧草地面积
六、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七、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八、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九、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
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附表二&&南充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单位:公顷、%
其他农用地 
建制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自然保留地 
附表三&南充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年)
单位:公顷、%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占总面积比例
占总面积比例
其他农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11918(其中阆中2136)
建制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水利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自然保留地
附表四&&南充市各区(市、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
&&&&&&&&&&&&&&&&&&&&&&&&&&&&&&&&&&&&&&&&&单位:公顷
规划基期年耕地面积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规划近期目标年(2010年)
规划目标年(2020年)
附表五&&南充市各区(市、县)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指标
单位:公顷
附表六&&南充市各区(市、县)建设用地指标表
单位:公顷
规划基期年(2005年)
规划近期目标年(2010年)
规划目标年(2020年)
建设用地总规模
建设用地总规模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附表七&南充市各区(市、县)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表
单位:公顷
年新增建设用地
年补充耕地
年新增建设用地
年补充耕地
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
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
注:嘉陵区的指标里面包括市级石化园,公顷,公顷,以及移民安置100公顷,位于嘉陵区曲水镇。
附表八&&南充市各区(市、县)新增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单位:公顷
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义务量)
其中:土地开发
南充市总计
&&&&&&&&&&&&&&&&&&&&&&&&&&&&&&&&&&&&&&&&&&&&&&&&&&&&&&&&&&&&&&&&&&&&&&&&&&&&&&&&&&&&&&&&&&
附表九&南充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涉及县(区)
其中占用耕地
南部至巴中高速公路
仪陇、南部、西充
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
西充、南部
广元至南充界高速公路
顺庆、西充、南部、阆中
灾后重建项目
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
高坪、蓬安、营山
省道101中江至南部阆中界
南部、阆中
灾后重建项目
国道212广元至苍溪至南部界
南部、阆中
灾后重建项目
南充外环公路
高坪、嘉陵、顺庆
南充-绵阳公路
嘉陵区、西充县
重庆-巴中公路
营山、仪陇
南充-泸州公路
南充市文峰石化园两桥一路、东西干道、文峰大道
嘉陵区、高坪
顺庆至蓬安公路
顺庆、蓬安
G318线里坝至长乐公路
嘉陵、高坪
G212南充至广安公路
S204蓬安至营山公路
蓬安、营山
S203长乐至胜观公路
阆中、南部、顺庆、高坪、嘉陵
灾后重建项目
达成铁路扩能改造
嘉陵、顺庆、高坪、蓬安、营山
华蓥-南充铁路
南充市区轻轨
高坪、嘉陵、顺庆
南充机场及附属设施
南充港集装箱一期工程
500吨级泊位3个,20万TEU/年
南充港旅游客运码头
嘉陵江凤仪航电枢纽
Ⅳ级航道24公里
顺庆、高坪
嘉陵江沙溪航电枢纽
渠化Ⅳ级航道21公里
嘉陵江库区航道整治
南充港口建设
顺庆、高坪、阆中、南部、仪陇、蓬安
嘉陵江高等级航道整治
南充港河西化工专用码头
其他交通用地
南充客运站等综合客运枢纽
南充小龙集装箱货运站等综合货运(物流)枢纽
成南高速南充站搬迁
龙门客运站
城北公路货运站
高坪客运站
江东物流中心
武引二期灌区
设计灌面101.53万亩
南部、西充
升钟二期灌区
设计灌面72.81万亩
西充、嘉陵、顺庆
亭子口灌区
设计灌面292.14万亩
阆中、南部、营山蓬安
罐子坝供水
设计灌面212.4万亩
解元水库(兴蜀一期)
九龙潭水库
赵子河水库
油房沟水库
全省已成灌区配套工程
双叉河水库
高坪龙门镇
李子沟水库
仪陇二道乡
金鸡沟水库
营山老林镇
龙滩子水库
营山增产镇野马乡
蓬安开元乡
四川三坝核电站
400-600万千瓦,其中一期工程200万千瓦
灾后重建项目
龙岗气田开发
新建产能200亿立方米/年
仪陇、营山
龙岗-德阳段输气管道
仪陇、南部、阆中
川东北-川西输气管道
仪陇、阆中
灾后重建项目
中石油中卫-贵阳管道联络线工程
阆中、南部、西充、顺庆、高坪
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
南充至自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高坪区、嘉陵区
仪陇帅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仪陇、蓬安、高坪
南充市殡礼馆
注:南充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
附表十&&南充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单位:公顷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附表十一&&南充市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单位:公顷\%
规划基期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上级规划下达目标年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规划目标年区县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多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调入基本农田
调出基本农田
南充市总计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没有了
主办:南充市国土资源局 承办:南充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6蜀 ICP备
号&&& 浏览量:今日
本月424129
本年424129
Copyright@ by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页,建议使用分辨率 ,Internet Explorer 6.0或以上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