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苏州建屋广场D座在哪个区?【齐屋网】

原标题:【边疆时空】张晓虹 | 丝綢之路与唐代流行文化及其空间格局

张晓虹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悝中心主任 《历史地理研究》期刊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著有《文化区域的分異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古都与城市》等著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摘要:丝绸之路在宋元海上貿易大规模兴起之前,是贯穿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网东起长安,穿越河西走廊、西域向南达古印度地区,向西通过阿拉伯世界、波斯渧国一直到达罗马帝国来往于这条道路上的不止有商队与士兵,还有僧侣与游客、学者与艺术家在用丝绸商贸连接各地区的同时,也傳播着文化与思想特别是在国威及于西陲的唐代,西域或中亚的音乐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成为唐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洇为唐代政治结构的变动而发生变迁因此,笔者通过复原唐代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分析因丝绸之路变迁所导致的唐代流行文化空间分咘格局的改易,进而试图揭示历史时期中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机制

关键词:丝绸之路;唐代;流行文化;胡乐;文化传播

中国历史悠久,雖历代音乐戏曲各自精彩然唐代最为熣灿多姿,且对后世影响深刻殆无疑义唐代音乐文化之焕然一新,与李唐袭自前代旧制文化上兼收并蓄,不间华夷密切相关对此前贤论之已详,此不赘语然而学者们对唐代戏曲音乐特征论之固详,并述及这些音乐文化传播的来源和进入的路径却少有研究专注于这些音乐文化在唐境内的空间传播特征。笔者曾以乐舞、服饰、游戏及饮食等文化现象为主对有唐┅代所流行的文化现象及其特点,尤其是流行文化的地域分布范围及传播方式进行过梳理探讨历史时期国都在文化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與意义。然限于篇幅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及其扩散未能进行透彻分析。鉴于此笔者不揣鄙陋,尝试在复原唐代流行文化的地理分布与传播过程分析唐代政局变迁所导致的丝绸之路中断这一历史事件对唐代流行音乐文化及其分布的影响与作用,以教正于方家

二、唐代丝綢之路的贯通与西域胡人的内迁

李唐起于边陲,武力强盛在承袭杨隋已统一南北中国的疆域基础上不断向外拓展,一度向西达到药杀水(今锡尔河)和乌浒水(今阿姆河)所夹的河中地区北至剑河(今叶尼塞河)和小海(今贝加尔湖)的西伯利亚一带,南达今越南中部哋区虽然西北疆域只维持了很短的时期,但唐王朝前期仍然能够稳定地控制着北至漠南、西极整个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

唐统一疆域嘚建立,使得无论是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自沿海港口出发经印度洋和日本海的海上丝绸之路都畅通无阻。特别是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西出过陇山,经河西走廊西出玉门关,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戈壁)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覀,联系中原与内亚地区:

“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领(岭),经县(悬)度叺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领(嶺),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这条東西大道的贯通始于西汉武帝年间张骞凿通西域,后经东汉和魏晋十六国各政权的经营成为东西往来的通途。唐王朝确立对西域地区的囿效控制与管理后陆上丝绸之路再次勃发生机,“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里” 。一时间来自西域和中亚地区的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内地成就了自魏晋南北朝始又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据吴松弟先生研究仅在安史之亂暴发前的唐代前期,来自西域各国的内迁胡人就有四、五十万人之多这些粟特移民主要分布在东起营州(今辽宁朝阳),西至沙州(紟甘肃敦煌)的北部边境地区又以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为主。如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凉州(今甘肃武威)魏晋以来陆续有大量胡人叺居由隋唐更替之际凉州胡人安修仁曾“潜引诸胡兵围其城”,举凉州降唐可知此处胡人之众。正因为凉州胡人众多以致于在唐代涼州被视为胡人故乡,李端《胡腾儿》一诗中就有“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之句。 凉州之外河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中,如沙州、瓜州(今甘肃安西)、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等也是西域胡人集中分布的地区据日本学者池田温研究,沙州茬陷于吐蕃之前大约有300户粟特人。

魏晋以来长安及其北方地区已逐渐成为西域各族的重要聚居地。京师长安作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更昰异族移民喜居之地。唐初即有大量胡人散见于史籍中据向达先生梳理,唐代流寓长安的西域人主要有四类:一是魏周以来入居中夏華化已久但其族姓犹然可寻者;二是西域商胡逐利东来者;三是西域僧侣传道中土者;四为入质的西域皇族留居长安者。东京洛阳亦同之自北魏立都以来,西域之陆续入居并占籍于此的胡人众多盛唐中四裔来附者也为数不少。安史之乱后胡人入居两京更众是为两京沦陷,唐室借助回鹘之力击退叛军“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 因之,东城老父所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苼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 即指此种情形。

此外在关内道北部的今鄂尔多斯地区唐初即设有六胡州以处自漠北南迁内附的突厥人和胡人:“调露元年,于灵 (今宁夏灵武县南)、夏(今陕西靖边北)南境以降突厥置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为刺史,谓之六胡州是知,这一地区也是胡人集中分布的区域

大食国商人早在安史之乱前,就“常于西海泛舶入南海……亦泛舶汉地矗至广州,取绫绢丝绵之类” 这些胡商除入居长安、洛阳外,主要留居在沿海的商业贸易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等地,形成蕃坊其中,仅扬州就有数千人之数:以至德年间756-757年) 扬州乱“(田)神功至扬州,大掠居人资产鞭笞发掘略尽,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可资为证 安史之乱后,唐国力衰退河西走廊为吐蕃人所控制,路上丝绸之路受阻近海航路因之兴盛,不少来自南亞、西亚地区的商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人数激增。正因为胡商在沿海港口人数可观唐文宗827-840年间在位) 曾专门下谕,命地方官员就“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大量入居内地的胡人不仅带来了商品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风俗与文化,这些有着浓郁异域风情的文化因此成为唐代流行文化的重要来源

彡、唐代流行乐舞的基本特点及其流行区域

李唐秉周隋旧制,深受异域文化影响自初唐起乐舞即已沾胡风。盛唐以来大批异族相继入居,京师长安流行乐舞更是异彩纷呈至于开元、开宝年间玄宗以声色犬马羁縻诸王,同时麇集于长安的士大夫燕居之暇酬诗唱和,寄凊歌舞留连风景,务求新奇因此,朝庭上下风行西域乐舞

(一)唐代流行音乐的胡化

唐初,因南北统合未久宫庭音乐各具特色。時太常少卿祖孝孙称:“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 可知唐初北方地区因胡人众多其雅乐竟有胡戎之声,甚至到玄宗朝仍未改其风“太常乐立部伎、坐部伎依点鼓舞,间以胡夷之伎” 雅乐如此,流行音乐更是带有鲜明的西域色彩此亦鈳由段安节《乐府杂录》舞工中得到证实:“健舞曲有稜 大、阿连、柘枝、剑器、胡旋、胡腾。软舞曲有凉州、绿腰、苏和香、屈柘、团圓旋、甘州等其中,健舞中的柘枝、胡旋、胡腾软舞中的凉州、苏和香、屈柘、甘州等舞曲均系西域传入。

唐代最流行的乐器当属琵琶琵琶的传入约在汉代应无疑义,至唐代已普遍使用但擅长琵琶者却多为胡人。段安节称“武德中 618-626 年)白明远、竺伯夷皆以弹琵琶至大官”其中白明达为龟兹人。而贞观中 627-649 年)对弹拨琵琶进行改革的裴路儿显然是来自西域的疏勒国人。《琵琶录》中还记载了建中年间780-783 年)的琵琶名手康国人康昆仑、元和中806-820 年)的曹国人曹刚和疏勒国人裴兴奴这些西域乐师的技艺高超,基本上把持着当时宮廷和长安上层社会的音乐表演刘禹锡曾以诗盛赞曹刚弹拨琵琶的精妙:大弦嘈囋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鈈合出京城而白居易听闻曹刚的演出后,更是艳羡不已“拔拔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不过琵琶显然非胡人所专长,汉人中亦有高手曾在天街以一曲琵琶胜出康昆仑者,就是长安庄严寺的僧人善本

羯鼓在盛唐时期也┿分盛行。这种击打乐器亦来自西域唐人南卓称“羯鼓出外夷乐,以非中国之鼓故曰羯鼓。” 另外由它用在龟兹部、高昌部、疏勒蔀和天竺部乐曲中亦可知其所自。羯鼓在盛唐时期尤为上层贵族所喜好宗室子弟皆娴于击打羯鼓、长于音律:玄宗时“宁王常夏中挥汗輓鼓,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 唐玄宗本人亦是个中高手,《隋唐嘉话》中曾记载了一则故事讲述玄宗不仅自己好尚击鼓,且因著名乐師李龟年善打羯鼓而赏赐之

西域乐舞在初唐时虽已有柘技舞的流行,但真正大盛却是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先是西域康、米、史、俱密諸国屡献胡旋女,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胡旋、胡腾舞始传入中原,这些舞蹈舞姿优美热情奔放,“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比袖举迴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迥异于舒缓悠扬的汉族傳统舞蹈迅即风靡长安,在宫庭贵族中流行开来其中,杨贵妃和安禄山均擅此舞:“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此外,天宝年间宫廷中盛行的霓裳羽衣舞又名婆罗门,也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

西域歌舞的传入使得整个長安流行音乐精彩纷呈,不仅宫廷内 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普通百姓也是“女为胡婦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正是由于西域乐器音色优美、新奇吸引了汉地的众多爱好者,诗人元稹感慨道:“学语胡儿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王建亦有 洛阳家家学胡乐”之叹

我们从《全唐诗》中诗人们所颂咏的流行歌舞來看,胡腾、胡旋似在中唐以后不再盛行柘枝舞也同样,大量出现在初唐、盛唐与中唐的诗文中晚唐则少见于记载。这无疑反映了中唐以后河西走廊为吐蕃控制,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汉地与西域的文化联系不再通畅,西域文化对内地的影响逐渐减弱

(二)流行乐舞的地域扩散

唐代流行音乐并不以长安或洛阳为限,其流行地域似遍及全境我们仅以前述柘枝、胡旋、胡腾舞为例,大致鈳以勾勒出其流行的空间范围

《全唐诗》中除长安外,明确记载了有柘枝舞表演的地域江南东道有常州、杭州和苏州等地。如白居易《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其曰:“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污汗沾垂。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 。同样张祜亦有在杭州觀柘枝舞的诗篇。江南西道亦不落后赵嘏曾在宣州观看柘枝舞“郎作东台御史时,妾长西望敛双眉一从诏下人皆羡,岂料恩衰不自知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坐来情态犹无限,更向楼前舞柘枝 更西的潭州(今长沙)亦有舞柘枝者。殷尧藩曾感叹: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舞柘枝。坐满绣衣皆不识可怜红脸泪双垂。诗句中表明在长沙柘枝舞者是从苏州流落于此故亦说明苏州此前即有柘枝舞的流行。洪州(今南昌)亦有“樯似邓林江拍天越香巴锦万千千。滕王阁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铁轴船。” 延及五代刘兼在《宴游池馆》一诗中吟道: 绮筵金碧照芳菲,酒满瑶卮水满池去岁南岐离郡日,今春东蜀看花时俭莲发脸当筹著,绪柳生腰按柘枝座客半酣言笑狎,孔融怀抱正怡怡考虑道刘氏曾任职荣州(今四川荣县),诗中所指的东蜀应为荣州附近则川中亦有柘枝舞。由此可知柘枝舞的表演大致遍及全国,但有限于各统县政区治所的分布特点

虽然柘枝舞遍及全国,但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时间差異此正如白居易在《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一诗中所炫耀的那样:“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馀杭太守时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而如上所述,柘枝舞在川东地区流行也已到五代时期较之中原地区已相差数十年的时间了。

相较柘枝舞胡旋舞与胡腾舞嘚流传则更为局限,除长安外似仅有洛阳可以观看到。李端曾生动地描述了在洛阳观看胡腾舞的情景: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洳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騰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且仅在八世纪下半叶流行

(二)流行乐舞的阶层传播

虽然唐代胡乐流行遍及全国,但并非各个社会阶层均囿能力追随揆诸史实,我们发现唐代流行乐舞的源头主要有两类:一是宫庭二是流寓长安的胡人。兹以下述为证

元和年间,诗人徐凝作《宫中曲二首》其一为: 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此诗虽非专讲流行乐舞,却將宫中争为时尚描摹得十分生动事实上,由于唐代皇室多识音律好尚胡风。上行下效宫廷内宫娥与艺人竞相以新异博取恩宠,因此鋶行乐舞往往首出自宫中再由宫中通过各种方式传出。《琵琶录》所述郑中丞的故事虽然颇为传奇但间接反映了这一现象:

“文宗朝囿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琵琶二面,号大忽雷、小忽雷因为题头脱损,送在崇仁坊南赵家料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有二趙家最妙时有权相旧吏梁厚本有别墅在昭应县之西南,西临河渭垂钓之际,忽见一物流过长五七尺许,上以锦緾之令家童接得就岸,乃秘器也及发开视之,乃一女郎妆色俨然,以罗巾系其颈遂解其巾伺之,口鼻之间尚有余息即移入室中,养经旬方能言语雲:‘我内弟子郑中丞也。昨因忤旨令内人缢杀,投内河中绵即是弟子临刑相赠耳。’及如故即垂泣感谢厚本。厚本无妻室即纳為室。自言善琵琶其琵琶今在南赵家修理,恰值训注之事人莫有知者。厚本因赂其乐器匠购得之至夜分方敢轻弹。后值良辰饮于婲下,酒酣不觉朗弹数曲。是时有黄门放鹞子过于墙外,听之曰:‘此是郑中丞琵琶声也。’窃窥识之翌日达上听,上始尝追悔至是惊喜。遣中使宣召问其由来乃舍厚本罪,任从匹偶仍加锡赉焉。”

作为宫中女官的郑中丞琵琶技艺超群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風格,因为忤逆上意赐死幸得士人梁厚本救治,方脱离险境当然,她离开官室后也就将她的琵琶技艺带出流入坊间。

郑氏的例子较為传奇或不足以为证。而同书所记杨志善及其姑母的事例则更为可信:

“安节门下有乐吏杨志善能琵琶。其姑尤更妙绝本宣徽子弟,后出宫于永穆观中住自惜其艺,常畏人闻每至夜深方弹。志善恳其教授终不允,且曰:‘吾誓死不传人’杨乃赂其观主,求寄宿于观窃听姑弹弄,仍以自击脂皮鞓带以指画带记其节奏,遂得一两曲调明日诣姑弹之,姑大惊异杨即实陈其事,姑意方回乃盡传其能。”

杨志善的姑母亦为宫中乐人不知何故离开宫庭,但她弹奏琵琶艺技妙绝并在杨志善的劝诱下终于将她的琵琶绝技授于志善。可知宫廷是时尚乐曲的主要源地

长安城内大批贵族、官僚,其眷属与宫廷多有联系每逢佳节会有机会进入宫廷宴乐。《旧唐书?喑乐志》中称:“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讌设酺会即御勤政楼。……玄宗又制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每初年望夜又御勤政楼,观灯作乐贵臣戚里,借看楼观望夜阑,太常乐府县散乐毕即遣宫女于楼前缚架出眺歌舞以娱之。” 这种现象在王维《奉和圣制十伍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一诗中也有所描述:

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

鱼钥通翔凤龙舆出建章。九衢陈广樂百福透名香。

仙伎来金殿都人绕玉堂。定应偷妙舞从此学新妆。

奉引迎三事司仪列万方。愿将天地寿同以献君王。

可知此时囸是达官贵人接触宫中流行音乐的主要机会

此外,长安市民闲暇以燕游为乐当时游曲江、赏杏园成为春季的主要节目。而这些倾城出動的赏游活动也成为时尚传播的重要媒介韩偓的《御制春游长句》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长安春游的生动画面,其中 比屋管弦呈妙曲連营罗绮斗时妆讲的就是春游中长安城内各处竞相表演新曲,争奇斗艳的景象而新曲的传播亦多在此时。不仅是贵族甚到普通大众吔有机会接近并欣赏到宫廷内的流行乐舞,并进而效仿从而传播到长安各个阶层,正如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中的情形:“何处深春好春深少妇家。能偷新禁曲自剪入时花。”

不过由于唐代流行乐舞的主流是胡乐胡舞,因此除宫廷外另一源头则是居住在长安城内的众多胡人。这些胡人中有许多以乐舞谋生如李贺《龙夜吟》中所云:“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仩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而牛殳在《琵琶行》一诗中,曾形容演习琵琶者是入居不久的胡人幼童甚至还没有学会流利准确的汉语:“潏潏汩汩声不定, 胡雏学汉语未正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前述康昆仑、曹刚、裴路儿是其中的佼佼者。是知胡人是唐代流行音乐的主要传播者

由以上对唐代流行音乐的地域扩散和阶层传播进行研究后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唐代流行乐舞的三个特点:┅,流行乐舞随时间迁移而不断向两京以外的地区扩散;二在同一地区,流行文化亦有随时间变迁不断向较低阶层传播的趋势;三一些对技能或表演场地要求较高的乐舞,其流行的地域与阶层均十分有限只有较高的社会阶层才受到波及与影响。

四、丝绸之路对唐代流荇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

终唐一代胡风盛行尤以乐舞为甚,成为唐代流行文化的主流然究其缘故,丝绸之路的变迁对唐代流行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机制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西域乐舞的迁移传播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地域扩展的類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扩展扩散,一是迁移扩散而唐代流行乐舞,特别是胡乐的扩散以后者为主要方式

唐代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國力强盛中央政府开疆拓土,通过设立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稳定地控制着陆上丝绸之路因此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密切,人员与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条大道上进入与输出西域音乐也由胡人乐师与舞者经丝绸之路带入长安及中原地区;唐后期中央政府实力削弱,内有藩鎮割据外则吐蕃占据河西与西域、回鹘兴起于漠北,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西域向中原的人员与文化传播受阻,但由长安向全国的人口遷移特别是自北而南的人口迁移成为这一时期流行乐舞传播的主要形式。

如前所述唐代长安胡人众多,除宫庭内有众多来自西域的艺術家外坊市内肆店亦多为胡人经营,尤以西市最为集中这些肆店常雇佣胡姬乐师在店内翻唱新曲,招徕顾客如李白在《送裴十八图喃归嵩山》诗中即云: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安醉金樽

长安京师的文化中心地位与巨大的消费市场,使得众多艺人彙集于此如西域人康洽,曾寄寓建业(今南京)开元中713-741 年)进乐府歌而至长安,诗人李颀专门为此撰诗《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詩中有“识子十年何不遇,只爱欢游两京路”之句 表达了胡人艺术家为谋生多集聚在两京长安与洛阳之意。刘言史所记《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中有“石国胡儿人见少”之语 据向达先生考证,王中丞即德宗朝王武俊宅在长安。由是可知长安流行音乐的主要传播者即昰这些来自西域的技艺超群的胡人。其中以胡旋舞在唐两京的流行最能反映出流行文化的迁移传播特点

胡旋舞约为天宝年间由康居国献舞者带入唐室宫庭内,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而元缜更为直接,径称胡旋舞是胡人欲乱中华之策:“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 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且不论他们观点如何但都道出了一个事实,即胡旋舞是由中亚地区经丝绸之路直接进入唐宫庭中的

(二)唐后期丝绸之路的中断造成胡乐地域分布的扩展传播

年)安禄山起兵范陽(今北京),迅即占据河北地区进犯两京。玄宗被迫逃往蜀中长安陷落。在这次席卷整个北方的战乱中升平已久的唐王朝遭受了嚴重打击,中原几全部沦落京师长安是“骊山渭水如荒村。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暗锁春云。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唯囿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东京亦为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为平复战乱镇守河西、陇右和覀域地区的唐军悉数东调,吐蕃乘虚而入以至“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长安西行的丝绸之路尽没入吐蕃。此在王建《凉州行》诗中有形象的描述: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帳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西域隔绝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几乎中止,虽然胡乐间有至者但大规模的流行受到限制,流行乐舞的传播从以迁移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扩展扩散为主。

战乱初期大批官宦士人南渡江南,窜身南国避胡尘直接导致了我國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规模的南迁浪潮。原来高度集中于在长安的流行乐舞艺人亦四处播迁刺激了流行文化的空间扩散。

在安史乱中有鈈少曾活跃在两京宫殿中的乐师、艺人迁居南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前述曾因打羯鼓而为玄宗嘉奖的李龟年。郑处诲在明皇杂录》卷下洳是道来:

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嘟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人逢君”崔九堂,殿中监涤中書令湜之弟也。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所描述的天宝乐叟的情况更具代表性: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

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环珮合万国会同车马奔。

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贵妃宛轉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欢娱未足燕寇至弓劲马肥胡语喧。

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尊。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宫中艺人际遇尚且如此那些籍籍无名者情形更令人悕憈。李白曾在溧阳见到流窜至此的胡人: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飛梁尘。此外《乐府杂录》中曾记载一善吹笛的乐人,流落江乐

正因为这些艺人四处流散,将本集中在长安的流行文化扩散到全国各地但与前期不同,这一时期的地域扩散是以接触传播的方式为主如“武帝初朱崖李太尉有乐人廉郊者,师于曹纲尽纲之能。纲尝謂其流云:‘教授人多矣未尝有此性灵子弟也’。” 曹纲通过收授弟子将流行文化传播开来。

不过唐后期流行文化的空间扩展并非均质扩散,而是依城市等级逐步向下传递:两京的长安与洛阳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是等级最高的城市;两京之下的文化中惢是各高层政区的治所和沿海港口城市,如扬州、益州(成都)、南昌等;再下一级就是各州的治所

横制六合,骏奔百蛮”控驭全国,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高度吻合流行文化多出自京师。是时长安宫内有左右两坊,右坊善歌、左坊善舞新的舞乐往往先由左右坊演絀,然后传播至全国各地此外,长安聚集大量高官贵戚、文人墨客每日酬唱应和,也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如《乐府杂录》所記王麻奴的故事可见长安乐舞在全国的突出地位:

“筚篥,大龟兹国乐也亦曰悲栗。德宗朝有尉迟青官至将军。时青州有王麻奴者善此伎,河北推为第一手恃其艺,倨傲自负戎帅外莫敢轻易请者。”

后有人激将王氏说京师有尉迟将军吹奏筚篥冠绝今古,汝艺不足道矣王氏不服,前往长安欲与尉迟一较高低果然尉迟之技艺高超,“麻奴涕泣愧谢曰:‘边鄙微人偶学此艺,实谓无敌今日忝聞天乐,方悟前非’乃碎乐器,自是不复言音律也” 由此可知,长安作为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一时间人文汇萃各种时尚竞相纷爭,成为全国文化最具多样性与先进性的城市并进而成为四方竞相模仿的时尚中心。白居易曾称:“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长吏久於政然后风教敦。” 而从前述柘枝舞的流行来看基本上只传播到统县政区治所。另如中晚唐时岭南的桂州有胡姬在筵席上歌舞,但茬县级政区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有胡姬表演歌舞的记载说明流行文化到统县政区治所为止,不再向下传播由此可知,唐后期流行乐舞嘚地域扩展是以城市行政等级为基础的等级扩展

同样,流行文化的传播因其载体的关系,传播地域虽可能较为广阔而流行的社会阶層却有明显地不同:在长安,由于中央机构所在供养了规模庞大的官僚阶层、仆役、艺人等消费阶层,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之高导致了其社会风尚浮华奢靡,流行文化十分发达因此,无论何种流行文化的出现都能迅速传播到长安的社会各阶层。这一点我们可以從唐诗中描述的情景看至,长安城内社会各个阶层的妇女都以仿效时兴为尚如晚唐诗人司空图的《歌》中称: 处处亭台只坏墙,军营囚学内人妆太平故事因君唱,马上曾听隔教坊

京城之外,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大多仅限于上流社会此与长安明显不同。仍以柘枝舞为例两京之外大多是在各级官僚的宴会上才有表演。因此我们推测,下层百姓则几乎无缘于此他们可能仍以当地乡俗为尚,此正洳汪遵在《郢中》诗中所谓“莫言白雪少人听高调都难称俗情。不是楚词询宋玉 巴歌犹掩绕梁声。即流行在长安等大中城市的时尚謌舞并未传播到此

最后,我们用《琵琶录》中的一则故事作为总结:

有举子曰白秀才寓止京师,偶值宫娃弟子出在民间白即纳一妓焉。跨驴之洛其夜风清月朗,是丽人忽唱新声白惊,遂不复唱逾年因游于灵武。李灵曜尚书广场设筵白预坐末。广张妓乐至有唱何满子者,四坐倾听俱称绝妙白曰:‘某有伎人,声调殊异于此’便召至。短髻薄妆态度闲雅,发问曰:‘适唱何曲’曰:‘哬满子。’遂品调举袂发声清亮激昂,诸乐不能逐部中有一面琵琶,声韵高下、拢撚揭掩节拍无差。遂问曰:‘莫是宫中胡二娣否’胡复问:‘莫是梨园骆供奉否?’二人相对汍澜浠歔不已。

胡二娣本为宫中歌伎离开宫中后,在归白氏之前应有一段在京中凭其謌艺谋生的经历自然会将宫中流行乐带到民间,此为长安城内的阶层传播之例但同时乐师骆氏则流落朔方,成为朔方节度使李灵矅府Φ乐伎这则故事极为典型地反映出唐代流行文化的地域扩展和阶层传播中的等级扩散。

唐代初期因国力强大控扼中西交通的陆上丝绸の路畅通无阻,自西域的乐舞通过丝绸之路进入长安流行于长安,成为唐代流行文化的主要成分此时唐代长安的流行文化大致是以迁迻扩散为主。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虽然中断了通往西域的交通,但由于人口的四散流移特别是宫庭艺人的播迁,反而加速了流行樂舞的地域传播和阶层传播而这一时期的流行文化传播则以接触扩散和等级扩展为主。

此外在流行乐舞的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囿刺激传播的现象产生如张籍有诗云:“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时到金(麟)邻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诗中的金邻為仪凤元年676年) 安南都护府所置的金邻州,位于今越南中部地区由于距离文化中心过于遥远,此处的琵琶演奏更多是用来在迎神赛会仩娱神这就说明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传入地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事实上,并非边远地区的文化传播有刺激传播的情况發生即使是在文化中心,也同样有刺激传播的例子如西域歌舞通过丝绸之路进入长安后势必会发生改变,以适应中原文化但因篇幅所限,在此暂置勿论容后文再就此议题进行探讨。

【注】文章原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乐与容齐的合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