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调查多少生活费才够花"之争可以休矣

澎湃新闻客户端
澎湃特约评论员 王昱
&“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年新生入校前都会掀起场大讨论。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提出“每月1200元”的标准激起女儿强烈反抗,消息经媒体发酵后,“大学生每月1200元够花吗?”引发热议。网友对此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说至少3000才够者有之,说800足矣者也不罕见。乍一看评论区里争得厉害,但细一观察就会发现这场讨论基本是鸡同鸭讲——出身普通家庭、在三线城市上学,和出身中产阶层、在一线都市上学,对“够”的理解完全不同。如果无视家庭经济条件、自幼成长环境及已有的消费习惯、学校所在区域、时代发展水平,单纯去回答“够不够”既无意义,也不负责。而如果把上述各项纳入考量,则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能给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够与不够,是个因人而异的相对概念,弹性空间极大,不适宜作为一个公共议题去讨论。即便刨除奢侈享受,只讨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可能达成数额上的共识,人们对“最基本”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之所以觉得该为这种争论画上休止符,除了上述思量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月多少钱才够花”的议题设置是暗含了一个错误逻辑——“钱是可以够花的”,至于能不能达到“够”的水平,就要看金额大小了。这会给消费观尚且稚嫩的大学生传递一种误导:“我现在生活费不够花,是因为它太少了,如果能多一些,就够花了。”如果对人性稍稍知悉一些,就会明白“够花就行”这种知足心态是非常理想化的。不知满足的本性、递进的欲望、不断抬高的期待,决定了钱从来没有够花的时候。所以,“生活费多少才够花”从根源上说就是个无法回答的伪问题,标准线会节节攀升,更没必要为此在网上徒劳地浪费口水。对于大学生而言,从独立支配生活费的那天起,“如何用有限的钱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光是四年的事,它是贯穿一生的经济命题。因此,在数额口水战背后,真正亟待解决的是大学生财商培养的问题。在这个语境下,死盯着总额不放的眼光太狭隘,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大学生一个月花多少钱”,而是“每一笔钱都用在何处”,是否会平衡各项开支、是否会理性取舍。否则,就可能出现看似每个月花得很少,却有“为了买新衣服不吃饭、为了参加聚餐少买书”等价值序列颠倒的畸形消费观,隐于可观的金额下难以察觉。“多少钱才够”式的讨论,意在划定一个界限,为茫然的家长提供一个决策依据。我倒想劝劝这些父母,与其陷在各执一词的网络口水里,不如趁送新生的契机考察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下食堂的基本价位、观望下校园周围的消费水平再做决定,总比在家想当然地提出一个标准来得靠谱。
责任编辑:姚秋韵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9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之争可以休矣
.cn   来源:
澎湃新闻&& 09:16
  &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年新生入校前都会掀起场大讨论。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提出&每月1200元&的标准激起女儿强烈反抗,消息经媒体发酵后,&大学生每月1200元够花吗?&引发热议。
  网友对此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说至少3000才够者有之,说800足矣者也不罕见。乍一看评论区里争得厉害,但细一观察就会发现这场讨论基本是鸡同鸭讲&&出身普通家庭、在三线城市上学,和出身中产阶层、在一线都市上学,对&够&的理解完全不同。如果无视家庭经济条件、自幼成长环境及已有的消费习惯、学校所在区域、时代发展水平,单纯去回答&够不够&既无意义,也不负责。而如果把上述各项纳入考量,则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能给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够与不够,是个因人而异的相对概念,弹性空间极大,不适宜作为一个公共议题去讨论。即便刨除奢侈享受,只讨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可能达成数额上的共识,人们对&最基本&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之所以觉得该为这种争论画上休止符,除了上述思量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月多少钱才够花&的议题设置是暗含了一个错误逻辑&&&钱是可以够花的&,至于能不能达到&够&的水平,就要看金额大小了。这会给消费观尚且稚嫩的大学生传递一种误导:&我现在生活费不够花,是因为它太少了,如果能多一些,就够花了。&&
  如果对人性稍稍知悉一些,就会明白&够花就行&这种知足心态是非常理想化的。不知满足的本性、递进的欲望、不断抬高的期待,决定了钱从来没有够花的时候。所以,&生活费多少才够花&从根源上说就是个无法回答的伪问题,标准线会节节攀升,更没必要为此在网上徒劳地浪费口水。
  对于大学生而言,从独立支配生活费的那天起,&如何用有限的钱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光是四年的事,它是贯穿一生的经济命题。因此,在数额口水战背后,真正亟待解决的是大学生财商培养的问题。
  在这个语境下,死盯着总额不放的眼光太狭隘,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大学生一个月花多少钱&,而是&每一笔钱都用在何处&,是否会平衡各项开支、是否会理性取舍。否则,就可能出现看似每个月花得很少,却有&为了买新衣服不吃饭、为了参加聚餐少买书&等价值序列颠倒的畸形消费观,隐于可观的金额下难以察觉。
  &多少钱才够&式的讨论,意在划定一个界限,为茫然的家长提供一个决策依据。我倒想劝劝这些父母,与其陷在各执一词的网络口水里,不如趁送新生的契机考察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下食堂的基本价位、观望下校园周围的消费水平再做决定,总比在家想当然地提出一个标准来得
相关新闻:想问问大概一个月多少生活费够花的···【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667贴子:
想问问大概一个月多少生活费够花的···收藏
我是男生 吃的比较多 现在不知道大概要多少生活费 我不吃零食的 就是喜欢上网 但可能家里会让我拿电脑去 所以现在想问问各位大概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版面抢排中,安全,快速的绿色通道.
应用吧活动,
我一个月花500块左右,你的1000块应该够用了吧
一学期能花两万自己算
正常来说,一般人都是,
至少,至少1000
一个月八百
反正花在车费上都三四百了
我吃零食又上网,每餐有肉,一个月一千还剩一两百
马来西亚「百年名校」招中专/高中毕业生「1年5万」「3年本科/1年硕士」「教育部认可」马来西亚 3+1本硕连读「1年5万」「中文授课/确保毕业」「工薪家庭也能留学」
去做兼职吧,吃四两的话,包吃
不经常去玩的话1000够了。
1000差不多 基本
我只打算1000
上网之后就不会那么规律了。
一个月1000
。                                            ————你能说出桔子是什么味道吗?如果你说是酸的,可柠檬更酸啊。如果你说是甜的,大白兔比它更甜呢。如果你说是酸酸甜甜的,AD钙奶也是酸酸甜甜的呀。所以你只能说桔子是桔子味的,那么我喜欢你也是因为你。”   
看见你的ID就想向你靠拢,大四十的学长
因人而异啦
有些人几百块得了
有些人没有上千过不了
3楼一定没对象
。                                            ————你能说出桔子是什么味道吗?如果你说是酸的,可柠檬更酸啊。如果你说是甜的,大白兔比它更甜呢。如果你说是酸酸甜甜的,AD钙奶也是酸酸甜甜的呀。所以你只能说桔子是桔子味的,那么我喜欢你也是因为你。”   
看你的个人习惯咯,有的几百就可以过,有的一千多,有的几千,然而我的事800
最好备一千,有多了
一般来讲一千够用了,约会的一千多点。
1500表示没够用过。。。
一学期7000才刚刚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之争可以休矣
“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年新生入校前都会掀起场大讨论。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提出“每月1200元”的标准激起女儿强烈反抗,消息经媒体发酵后,“大学生每月1200元够花吗?”引发热议。网友对此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说至少3000才够者有之,说800足矣者也不罕见。乍一看评论区里争得厉害,但细一观察就会发现这场讨论基本是鸡同鸭讲——出身普通家庭、在三线城市上学,和出身中产阶层、在一线都市上学,对“够”的理解完全不同。如果无视家庭经济条件、自幼成长环境及已有的消费习惯、学校所在区域、时代发展水平,单纯去回答“够不够”既无意义,也不负责。而如果把上述各项纳入考量,则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能给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够与不够,是个因人而异的相对概念,弹性空间极大,不适宜作为一个公共议题去讨论。即便刨除奢侈享受,只讨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可能达成数额上的共识,人们对“最基本”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之所以觉得该为这种争论画上休止符,除了上述思量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月多少钱才够花”的议题设置是暗含了一个错误逻辑——“钱是可以够花的”,至于能不能达到“够”的水平,就要看金额大小了。这会给消费观尚且稚嫩的大学生传递一种误导:“我现在生活费不够花,是因为它太少了,如果能多一些,就够花了。”如果对人性稍稍知悉一些,就会明白“够花就行”这种知足心态是非常理想化的。不知满足的本性、递进的欲望、不断抬高的期待,决定了钱从来没有够花的时候。所以,“生活费多少才够花”从根源上说就是个无法回答的伪问题,标准线会节节攀升,更没必要为此在网上徒劳地浪费口水。对于大学生而言,从独立支配生活费的那天起,“如何用有限的钱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光是四年的事,它是贯穿一生的经济命题。因此,在数额口水战背后,真正亟待解决的是大学生财商培养的问题。在这个语境下,死盯着总额不放的眼光太狭隘,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大学生一个月花多少钱”,而是“每一笔钱都用在何处”,是否会平衡各项开支、是否会理性取舍。否则,就可能出现看似每个月花得很少,却有“为了买新衣服不吃饭、为了参加聚餐少买书”等价值序列颠倒的畸形消费观,隐于可观的金额下难以察觉。“多少钱才够”式的讨论,意在划定一个界限,为茫然的家长提供一个决策依据。我倒想劝劝这些父母,与其陷在各执一词的网络口水里,不如趁送新生的契机考察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下食堂的基本价位、观望下校园周围的消费水平再做决定,总比在家想当然地提出一个标准来得靠谱。我的教育通行证 >
||||||||||
||||||||||
                           
 日 16:41 日 16:41 日 16:40 日 16:39 日 16:39 日 16:36 日 11:12 日 11:10 日 11:07 日 11:00 日 10:59 日 10:35 日 10:33 日 10:32 日 10:31 日 10:22 日 17:28 日 17:27 日 17:26 日 17:25 日 17:25 日 17:24 日 17:23 日 16:33 日 16:32 日 16:30 日 16:29 日 11:28 日 11:27 日 11:27 日 11:26 日 11:25 日 10:07 日 10:06 日 10:05 日 10:04 日 10:03 日 10:12 日 10:11 日 10:10
< 上一页1...
& 2001 - 2014 版权所有:中原区教育信息网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176号 电话:4 传真:9 邮编:450007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支持:郑州索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调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