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风景名胜区樟木的杨梅园,谁知道联系方式吗?

主营项目:
白水洞旅游
采购事项:
新邵县白水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未发布采购事项。
基本信息:
信息主体未进行实名认证,且长久未登录。展示信息可能过期或有误。
网友印象:
生日福利 32工作快乐 37假日聚餐 2加班工资 8
地理位置:
你是不是在找
同地同业推荐:
相关搜索推荐:新邵县_新邵县门票_新邵县好玩吗_在途旅行网新邵县白水洞126户贫困户春节前将乔迁新居
新邵县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图。
新邵县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红网时刻12月14日讯(邵阳分站记者 戴瑾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新邵县严塘镇充分利用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便捷的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把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切实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该项民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80%,今年底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126户贫困户春节前可以入住。”在新邵严塘镇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现场,严塘镇党委书记何冀湘介绍。
  对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搬迁后的生计问题。贫困户入住后,门面将以较低的租金租给贫困户用来发展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等旅游服务产业,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得富”的目标。
  新邵严塘镇杨柳村的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2016年正式启动,安置点毗邻3A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洞景区。该项目占地80亩,共建安置房33栋126 套,其中含1层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后续产业的门面。目前完成投资5195万元,将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共409人。该项目今年8月完成了分房工作,10月完成“交钥匙”工程。截至目前,主体已经完成,道路建设基本成型,水电全部入户,部分贫困户正在购买装修材料准备装修,春节前大部分贫困户能够在安置点度过新春。
( 09:31:52) ( 09:31:35) ( 00:03:06) ( 09:57:24)严塘镇介绍_湖南邵阳新邵县严塘镇地名网
湖南邵阳新邵县严塘镇
地名:严塘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430522长途区号:0739 邮政编码:422000车牌号码:湘E行政级别:镇辖区面积:121.3平方公里 严塘镇相关网站:??????????????????
  严塘镇位于县城之北,距县城7公里;交通便利,207国道穿境而过。全镇辖47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3个林果场,534个村(居)民小组51600人,其中农业人49858人。 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02亩,其中水田22505亩。
全镇以丘陵地带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盛产烤烟、百合、西瓜、生姜、玉竹、水果玉米,其中陡岭烟叶乃明朝宫廷贡品。近年来,严塘镇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粮猪型经济经营状况,转化为现代综合型经济经营,全镇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已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目前,已建好三大农产品加工公司,分别是年产值250万元的富华饲料厂,年产值300万元的大米加工厂,年产值500万元的药材力口工厂。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2003年建成以陡岭村为中心的1000亩烤烟基地;以湖城村为中心的500亩水果玉米基地,以刘文村为中心的2000亩西瓜基地,以阳水村为中心的2000亩精品水果基地,以下渔村为中心的1000亩药材基地, 以严塘村为中心的年出栏牲猪3万头、仔猪15.6万头的牲猪基地。
严塘是有色金属之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钨、金、银、铜、铁、锡、石灰岩等。其中,优质石灰岩储量1.1亿吨,居全市之最,锡、金储量也相当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镇党委、政府提出“工业强镇”的口号,采取“工业带动, 民营突破”的发展思路,创造了一个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使民营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3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320户,从业人员1080人, 民营企业82家,从业人员855人,截止10月份, 实现工业总产值32400万元,税收收入156万元。现全镇已拥有水泥膨胀剂、
  石灰石、中巴车等拳头工业产品。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白水洞、梦云洞、资江小三峡等。白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旅游区,其核心景区在严塘镇白水洞村,距县城10公里,距邵阳市区20公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 现有景点480多处, 一级景点30处,省、市重点保护文物8处。 白水洞因两山回环夹峙,中多飞瀑流溪,群峰叠翠,水泻如银而得名,早在明代, 白水洞就是湘中旅游胜地,文人墨客纷来沓至,多有赞咏。清朝文人杨太灏著有《白水洞游记》,李厚培著有《白水洞集胜纪》,盛传于世。.  [感谢网友"环保地板"分享此内容。]
    介绍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湘中新邵县境内,核心景区在严塘镇白水村。早在明代,白水洞就是湘中的旅游胜地,文人墨客纷来沓至,多有赞咏。清人杨太灏著有《白水洞游记》、李厚培著有《白水洞纪胜集》。白水洞风景名胜……
严塘镇区划 121 京果居委会
121 花屋居委会
220 大坝村
220 小源村
220 邮亭村
220 马何村
220 十字村
122 湖城村
122 塘里村
121 严塘村
121 绿阳村
122 刘文村
220 杨塘村
220 岩门村
220 下渔村
220 肖家村
220 野居村
220 戴家村
220 上石村
220 下石村
220 油匠村
220 坳背村
220 陡岭村
220 黄家村
220 新塘村
220 花亭子村
220 烟竹村
220 峡江村
220 阳水村
220 泉塘村
220 曾家村
220 杨柳村
220 洞口村
220 白水村
220 高桥村
220 夏家村
220 龙塘村
220 玳坪村
220 樟木村
220 园艺村
220 石峡村
220 湾里村
220 溪口村
220 江口村
220 小庙村
220 汪家村
220 清溪村
220 川岩村
220 杞树村
220 新邵县苗圃生活区
还有1个地名与严塘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严塘镇面积相当:
区划: ? ? ?
???新邵县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铿锵前行-----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第10版:专题
| 标题导航 |
&&&&灵韵资江&&大美新邵
&&&&邵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周迎春(前排左二)、新邵县委书记阳晓华(前排左三)考察城市建设。
&&&&新邵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历贤(前排左四)调研社区建设。
&&&&新邵县城鸟瞰
&&&&湖南之心——新邵寸石镇
&&&&日月同辉映资江&&&&(本版图片均由新邵县委宣传部提供)
&&&&戴勤&肖山河&隆清泉&陈程&&&&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三城同创”方兴未艾,全域旅游不断提速,文化惠民好戏连台,脱贫攻坚号角嘹亮……初冬的新邵大地,处处发展热潮汹涌。&&&&新邵是湖南地理位置中心县。近五年来,该县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前进,“大美湖南之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去年,新邵县生产总值达到127.2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10.9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84元。五年中,该县被成功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先进单位等荣誉。&&&&&&项目建设年年上台阶&&&&走进新邵县湘商产业园大坪石背垅片区,湘中汇商硅谷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项目2015年9月动工以来,累计开工面积约25万平方米,引进各类企业52家,完成招商面积163380平方米。”产业园开发建设单位新邵东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力翔介绍,这一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项目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届时将成为邵阳高端产业聚集的地标性建筑群。&&&&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邵县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近五年,新邵县共安排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余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1.8%。去年,该县争取到位各类资金16亿元,引进重点项目35个、其中上亿元项目2个,到位内资126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969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0.92亿元,同比增长7.5%。&&&&在打造立体交通网络方面,新邵硕果累累。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并在坪上镇设立邵阳北站;衡邵、娄新、邵坪、安邵高速建成通车并连接成网,设置落地互通7个、连接线5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5公里,居邵阳市第一位;二广高速新邵西收费站、L5连接线、邵阳西连接线、寸石互通建成通车。目前,新邵以高铁为龙头、高速为骨架、国省干道为动脉的区域交通枢纽已经形成,成为全省交通最便捷的县(市)之一。&&&&在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新邵共兴建标准化厂房39万平方米,入园企业66家,园区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平台。湘中汇商硅谷产业园荣获“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称号。巢暖好引凤,近年来,新邵共新引进投资规模较大项目152个,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9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实际利用内资313.5亿元。&&&&同时,农业、第三产业、城乡建设等项目多点开花。“生态立县”树起品牌,完成造林3.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7%,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基地35.16万亩,获“全国林下经济基地示范县”“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示范县”称号。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并驾齐驱”,去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33%,陈家坊镇、坪上镇还成功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共改造棚户区3800户、农村危房14295户,建设公租房1879套,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主体工程完工。&&&&&&&旅游兴起处处皆风景&&&&新邵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白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三大“国字号”景区,“海底世界”“天河瀑布”“白水峡谷”3处四级旅游资源单体,以及46处三级旅游资源单体。同时,便利的交通为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保障。&&&&立足旅游发展优势,新邵把全域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大龙头产业来抓。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新邵县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并且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聘请了浙江远见公司、湖南山地旅游设计公司、湖南农大专家等规划团队编制出全域旅游规划。&&&&在此基础上,新邵积极构建“一核一环三线四区多点”旅游新格局。即以打造生态旅游县城为“一核”;串联县内主要旅游资源,打造坪上-清水-凤凰谷-白水洞-白水峡谷-大新玫瑰小镇-资江风光带-酿溪-雀塘-太芝庙-岳坪峰-潭溪-寸石-坪上的旅游大环线为“一环”;打造G207(酿溪、严塘、坪上)、S217(新田铺、巨口铺、龙溪铺、大新等)、S244(雀塘、陈家坊、潭府、太芝庙等)三条旅游景观带为“三线”;白水洞国家风景名胜区(白水洞、白云岩、资江小三峡)、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坪上高铁新城四大重点景区建设为“四区”;通过旅游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将白水村、清水村等一批具有独特乡俗的地方打造成为省级旅游名片,加快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努力构建全景新邵。&&&&新邵县还注重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3个中国传统村落,24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及创意农业项目。&&&&给力举措推进了新邵全域旅游大放异彩。2016年,该县共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和15%。&&&&&&&文化舞台天天不落幕&&&&不管是星月高悬的夜晚,还是霞光初照的清晨,在新邵县城资江沿岸的公园广场,随处可见一群群男女老少,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其乐融融。如今,一处处文化阵地,已成为一个个群众乐享文化生活、一年四季天天不落幕的大舞台。&&&&新邵县坚持把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建成了遍布城乡的文化阵地,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013年,该县投资40余万元精心打造了县美术馆;2016年,启动了8个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并已通过省市验收;今年,将再建村(社区)文化广场示范点133个。几年来,还先后建设了资江风光带、赛双清休闲广场等一批景致优美、环境和谐、功能合理的休闲娱乐场所。此外,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651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更新了设备,651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和“户户通”惠民工程全面开通。&&&&搭好台好唱戏。新邵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政治活动等时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先后成功举办县第十二届赛双清艺术节和第三、四届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还每年开展“送戏下乡”3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7800多场次,开展“送书下乡”活动4次以上、送书1万余册。花鼓小戏《结穷亲》讲述了扶贫帮困的精彩故事,主题接地气,演出聚人气,一举夺得省、市“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金奖。&&&&为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新邵将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15个乡镇文化站全面对外免费开放。美术馆每周一至周六全天免费开放,去年共举办美术、书法笔会8次,举办培训班2期,共接待参观群众2万余人次;文化馆开设了声乐、舞蹈、器乐、书法、美术等11个免费培训班,培训学员逾万人次;图书馆长期致力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在县城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室1家、电子阅览室及多媒体阅览室各1个,均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去年共接待读者6.7万人次;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年接待人次达15万以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2014年新邵成功将“孙氏正骨术”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脱贫攻坚仗仗奏凯歌&&&&“脱了贫更要努力,现在村里发展旅游,游客越来越多,我要抓住机遇争取早日致富。”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荷花农庄“庄主”曾战胜每天忙并快乐着。他曾经是白水洞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接受精准帮扶办起了农庄,每年能挣2万多元,去年一举甩掉“贫困帽”。&&&&白水洞村党支部书记曾庆武介绍,省司法厅驻白水洞村扶贫工作队和新邵县、严塘镇党委、政府,以及村支“两委”班子,精准发力挖穷根,在村里建设总投资1802万元的月亮湖生态农林产业园,带领村民们逐渐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好路子。今年底,白水洞村所有贫困户将实现脱贫,从而退出贫困村行列。&&&&新邵县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湖南省扶贫工作大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来抓,将勇毅笃行的扶贫精神化为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扎实行动,带领广大贫困群众摘穷帽、奔富路。&&&&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新邵创新扶贫资源动员、驻村帮扶、常态化督查考核等机制,激发出工作活力。其中通过创新驻村帮扶机制,实施“一拖一”“一帮四”制度,&2016年以来,共安排134个帮扶责任单位43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127个贫困村、57个非贫困村,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脱贫攻坚关键靠发展产业。”为了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新邵县确定了重点扶贫产业、特色扶贫产业、旅游扶贫产业、电商扶贫产业等七大扶贫产业,并安排2.5亿元资金进行扶持。在重点扶贫产业方面,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发展油茶3500亩、猕猴桃3000亩、黑土猪4810头,惠及全县126个村4041个贫困户。在特色扶贫产业方面,小额信贷资金到位1.4亿元,助推了以中药材、玫瑰花、富硒果蔬、生猪养殖为主导的“一村多品”“多户一品”“一户一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勤耕硕果丰。近五年,新邵共稳定脱贫近10万人,奏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强音。&&&&&从严治党时时保清廉&&&&新邵县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从严治党打出“组合拳”。&&&&&“只有责任到位,管党才是真管,治党才能真严。”新邵县委出台了《县级领导同志联系指导乡镇工作主要职责》,并与全县29名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逐一签订责任状,确保了“指导员”责任落到实处。随之,建立党政领导联村、一般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压实了乡镇干部“管理员”责任。另外,严格落实村干部“服务员”责任。&&&&为了建强干部队伍,新邵在县、乡、村三级层面建章立制,严抓干部作风。县级层面,出台《新邵县整治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问责办法》,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整治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去年来发出作风通报18期,通报单位61个、干部职工126人次,给予党政纪处分36人,组织处理12人。乡镇层面,制定了《新邵县乡镇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职责、日常管理、作风建设、监督管理、考察考核、责任追究作出了明确规定。村级层面,制定了《新邵县整治村干部作风突出问题若干规定》,从严明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财经制度、议事决策程序和强化日常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矛盾排查调处、考核奖惩等方面对村干部的日常行为作出了严格规定。党员队伍管理层面,严把党员“入口”、畅通党员“出口”、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四轮齐驱”;2013年以来,1500余名在职党员全部进社区报到,建立党小组154个,为社区居民解决大小问题2000余件。&&&&为了夯实基层“堡垒”,新邵狠抓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村干部基本报酬每年提升10%以上。今年,该县继续发力,建设集便民服务设施、文体活动设施、农业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和党建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409个,建设乡镇“小套房”767套、改造乡镇“五小设施”13个,在已建成9个美好社区的基础上再建16个。&&&&从严治党使新邵党员干部队伍清廉蔚然成风,活力显著增强,干事热情高涨,全县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资江岸边,龙山脚下,大美新邵铿锵前行,续写着繁荣发展、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锦绣篇章。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