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有谁知道这几天徐州到宿州到徐州多远的大巴怎么都停运了,夹沟去宿州到徐州多远怎么走呀

宿州夹沟到徐州泉山区玉带大道有多远_百度知道
宿州夹沟到徐州泉山区玉带大道有多远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驾车路线:全程约49.0公里起点:宿州市夹沟镇委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0米,稍向左转进入烟汕线2.沿烟汕线行驶30.0公里,左转进入烟汕线3.沿烟汕线行驶3.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北京南路4.沿北京南路行驶2.8公里,直行进入北京北路5.徐州市内驾车方案1) 沿北京北路行驶5.7公里,朝萧县方向,左后方转弯进入三环南路2) 沿三环南路行驶6.6公里,过玉带河桥,调头进入三环南路3) 沿三环南路行驶470米,到达终点终点:玉带大道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8宿州十大旅游景点_最新宿州旅游景点排名
云游玩·宿州攻略
宿州十大旅游景点
  宿州全域旅游必玩景点有哪些,根据旅游景区等级及其旅行者网友关注度等,小编为您梳理出宿州十大旅游景点排名及其游玩攻略(景点排名仅供参考),包括自驾车线路查询、乘车怎么去,景区电话、地址、门票、开放时间等游玩信息。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皇藏峪,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萧县境内,公园分为“皇藏峪”“天门寺”两大景区,皇藏峪绿荫如盖,古木参天。
1、皇藏峪景区等级:AAAA级;
2、皇藏峪参考门票价格:皇藏峪+天门寺全票80元;皇藏峪60元;
3、皇藏峪开放时间:07:30~18:00;
4、皇藏峪景区电话:;
5、皇藏峪景区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南30公里处
6、皇藏峪景区怎么去?
A.乘车路线:萧县北站→…
灵璧奇石文化园位于宿州市灵璧县城西南的汴水之滨,占地300多亩,园区以徽派建筑为主的主题文化园,园内名贵树种、别致的回廊、曲桥、古亭等相映成趣。
1、宿州奇石文化园景区等级:AAAA级;
2、宿州奇石文化园参考门票价格:30元;
3、宿州奇石文化园电话:;
4、宿州奇石文化园开放时间:08:00--18:00;
5、宿州奇石文化园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凤山南路
6、宿州奇石文化园怎么走
①合肥自驾车路…
国家地质公园
磬云山,山美,石灵,水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为国家地质公园。因盛产灵璧奇石而名扬中外,它以独特的地质科考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成为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的胜地。
1、磬云山景区等级:AAAA级;;
2、磬云山门票价格:免费;
3、磬云山开放时间:全天;
4、磬云山景区电话:;
5、磬云山景区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东。
6、磬云山景区怎么去?
磬云山地质公园是灵璧石的主产地,神秘秀丽,坐落在灵璧县渔沟镇,…
宿州虞姬文化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灵城东部,园内建有虞姬展示区、虞姬享堂、虞姬文化广场、霸王展示区、霸王享堂、亲水平台、虞姬故事长廊、唐河水上景观等。
1、虞姬文化园景区等级:AAAA级;
2、虞姬文化园参考门票价格:40元;
3、虞姬文化园开放时间:8:00-17:00;
4、虞姬文化园电话:;
5、虞姬文化园地址: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城东虞姬村。
6、虞姬文化园怎么走?
虞姬文化园自驾车路线:
①合肥自驾车路线…
安徽灵璧农业观光示范园,即灵璧农业博览园,或称灵璧县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位于灵璧三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1、灵璧农业博览园景区等级:AAAA级;
2、灵璧农业博览园参考门票价格:免费;
4、灵璧农业博览园开放时间:08:00-17:00;
3、灵璧农业博览园电话:;
5、灵璧农业博览园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三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6、灵璧农业博览园怎么走
钟馗酒文化博物馆,座落在灵壁县经济开发区内,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马头墙、庭院回廊钟馗堂、楼台亭阁耸立、小桥流水人家,怪石林立,绿树成荫
1、钟馗文化园景区等级:AAA级;
2、钟馗文化园景区门票价格:免费;
3、钟馗文化园景区开放时间:全天;
4、钟馗文化园景区景区电话:;
5、钟馗文化园景区景区地址:安徽省灵壁县经济开发区内。
6、钟馗文化园景区怎么去?
自驾车可根据如下自驾路线图…
省级风景名胜区
宿州市五柳龙泉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宿州市市区北约30公里的夹沟镇,处于徐州、淮北、宿州三市的中心,总面积35平方公里。这里以“山青、水秀、洞奇、泉灵、稻香” 而闻名。
1、五柳龙泉湖景区等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2、五柳龙泉湖门票价格:30元;
3、五柳龙泉湖开放时间:07:00-18:00;
4、五柳龙泉湖景区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
5、五柳龙泉湖景区怎么去?
A.乘车路线:游客可先乘坐火车抵达宿州,后在市运站可乘坐班车直达大五柳…
省级文保单位
涉故台上有古柏数株,台东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余米,曰:“龙眼井”,为寺庙遗存。涉故台上存有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民国29年四块碑记。
1、涉故台景区等级: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涉故台门票:18元;
3、涉故台开放时间:9:00-17:00;
4、涉故台地址:安徽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
5、涉故台地址怎么去?
从210乡道乘公交车118路直达
自驾车可根据如下自驾路线图,查询"涉故台村"导航前往…
宿城环城公园景色优美的环城公园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新建的东环公园、南环公园、西环公园、北环公园等6处休闲景点和新增设的草皮、绿篱、树木与原景点完美结合。
如今的环城公园,环城河水碧波荡漾,两岸芳草青青,绿树成荫,亭台假山长廊点缀其间。
宿城环城公园景色优美的环城公园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成为广大市民休…
探花府尚存房屋58间,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等装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
探花府原有房屋81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林探花府府门前空场树立旗杆4根,高11米左右,旗杆座分列大门两侧。
林探花府主体建筑四进院落,明三暗五式,主体建筑的西部还有三进侧院建筑。
主体建筑后面原设有花园和养鱼池,花园左侧有练武场,陈设有各式武器,可供参观。
宿州主题游推荐当前位置: >>
【发现埇桥系列】朱陈村考——夹沟镇草场村即为古朱陈
作者:yqnews  来源:埇桥新闻网    创建时间:日
   白居易长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徐州辖区某地的特殊村风、村貌,对后世影响颇大。《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中提到贾政看信,上有:&金陵契好,桑梓情深。&&仰蒙雅爱,许结朱陈。&字样,这里的&朱陈&已成为婚姻的代名词。
  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朱陈村&现在究竟在何处?这确是一个难解之谜。从2006年至2009年,我费了三年时间,四方查访,在诸多的&朱陈&中,寻找白居易的落脚处。现将查访情况记述于后。
  一、白居易在长诗中所勾划的朱陈村特征
  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都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辩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丁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墓,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诗的头两句是&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指出诗中村名叫&朱陈&,地属于唐代徐州管辖的&古丰县&。该村距县城&百余里&。它的自然环境是:&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地处距县城百里的某地山区,不止是一般有山的村庄,而且是&山深&地区。此地如何查访呢?我们知道,丰县全县平原没有山,难道&山深&之说的白居易虚构?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先从丰县查起。
  二、访丰县赵庄镇朱陈村(朱庄、陈庄)
  日,应丰县张峰、马兴无之邀,驱车前往朱陈村访问。从县城到县城西北的赵庄镇约二十五华里,再从镇政府到朱陈村约十华里,有条省拨款修建的水泥路相通。由于他们事先已作安排,该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朱知建(1970年生),早在村头路口等候了。朱知建36岁,他带我们拜访了该村朱氏族长朱慕喜(1919年生),这位88岁的老人头脑清醒,让他的孙子拿来了1989年重修的三大卷《朱氏族谱》给我们看。打开封面,扉页上印有&永陈堂&三个大字。
  该谱序言中说,远在汉朝已有朱陈村。但是自汉至唐、宋、元、明各代,谱中空白,没有反映出人物和传递系统,族谱中仅清代人物。近九世为:&泰、钦、典、敦、体、慕、知、公、逊&。朱慕喜以上有五代人。从配偶姓氏来看,与陈姓婚配甚少。
  知建书记又补充介绍说:目前朱村共有朱姓60多户,220口人;陈村共有陈姓80多户,224口人,外姓人仅有刘、韩、平、薛几家,是近些年中增加的,而外姓人也是朱姓或陈姓的女婿或外孙。
  该村四周平原,远近无山,&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情景在这里不可能存在。
  都穆()《南濠诗话》:朱陈村在(丰)&县东南一百里。&(《徐州府志&古迹考》1031页)。明隆庆三年(1569)版《丰县志》:&朱陈村&县治东南百余里&&。
  县东南百余里与县西北三十里方向相反,记载与现实有出入。
  今人汉风《彭城十记》中有《寻访朱陈村》一文,来访者寻求到&陈村北面农田里一块古代石碑&正面文字为&明代始祖朱公之墓&,刻碑时间为&清同治九年三月&&&即公元1870年3月。该文作者写道&这块仅存的朱村遗物对于朱村来说是很重要的文物。&
  但也正因为这块石碑,却反证了该村朱姓始祖是明代某年从外地迁此定居,明以前此处无朱姓。
  该村没有古树,古建筑,没有古代传说,《族谱》中也没有提及白居易长诗事。白居易笔下的朱陈村究竟在何处?在寻访者面前仍是一片烟雾。
  三、访萧县白土镇朱陈村(朱圩子、陈庄)
  我在丰县朱陈村访问后,写了一篇《访丰县朱陈村》,发表在《徐文化研究》杂志上,此文传至萧县,为县民政局干部黄世华看到,他说:&朱陈村在萧县,有苏轼的诗注为证。&
  经查《三苏全书》(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八册第51页,内有《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
  (自注:朱陈村在徐州萧县)
  劝农曾放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
  县吏催钱夜打门。
  第二首第一句的注文是苏轼自注,不是编者加的。据黄世华介绍,朱陈村就在萧县东南部的白土镇。再从萧县地图上看,白土镇确有朱圩子、陈庄。
  经和世化商定,日上午8时去白土镇,并约请且博物馆馆长苏肇平先生同访。汽车在村中泥泞小路上缓缓而行。过了陈庄,我们来到后朱圩,几经周折,找到了老人朱德亮,他1927年生。据他介绍,后朱圩共有60多户,包产时量地分地时人口有297人,现在应是300多人了。绝大多数姓朱。正在谈话之时,世华接到司机电话:村长回来了。我们结束了谈话,由苏馆长为我和朱德亮拍张照片便离开了朱家。
  村长陈履侠女士,娘家在陈庄,1957年生,她冒雨去邻家找来了两卷本《朱氏族谱》。陈村长介绍说:&今日朱陈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由北向南依次为陈庄、后朱圩、前朱圩、南山。共有七个生产队,陈庄一个队,后朱圩两个队,前朱圩(含南山)四个队,前朱圩四个生产队就有三个队居民为朱姓,一个队居民是杂姓。后朱圩两个队大都为朱姓,外姓只有李、薛二姓,也是朱家亲戚。全村居民均以农为业。
  据《族谱》,此村朱姓的堂号为&新息堂&,他们是东汉新息侯朱浮的后代。其世系为:&士、俊、绍、铭、玉、汉、其、德、以、克、永、世。&闲谈之间,村长的丈夫回来了,他是本村学校的教师,名朱德建,1956年生。这一户便是朱陈联姻的例证。
  朱圩子和陈庄两村相连,又有汽车代步,几分钟后,我们便到了陈庄。陈村陈颜启老人1926年生,是该村陈姓中年龄最长的人。他教了四十四年书,据说还会作诗。他向来访者介绍说:陈庄陈姓堂号是&德聚堂&。谱系为:&佳、殿、庆、彦、履、文、明、世、修、善、恒、昌、尊、经、崇、儒、绍、俊、佑、良、孝、慈、仁、让、家、齐、国、强、咸、成、统、绪、延、祖、繁、祥。&共36世。
  陈庄七十多户,分地时301人,外姓只有王姓一户,孙姓一户,其余户全姓陈。孙、王两姓也是陈姓的亲戚。
  陈彦启为该谱中第四世,说明修谱在清末民初。谱中没有提到白居易长诗,村民中也没有古代传说。该村没有任何反映历史的文物,没有古碑、古墓、古树、古建筑。虽属山区,但距西部山脚至少有五华里,距北部&杏园村&,约七华里,是&劝家曾入杏花村&的地方吗?
  四、访宿州夹沟镇朱陈村(草场村)
  去年(2008)冬,萧县民政局黄世华转来了夹沟镇的朱陈村(草场)的材料,我看了以后,决心再去草场村作一次访问。
  草场村是紧靠萧县东南边境的一个小山村,现属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地处深山,环境清幽,物草丰美。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镇里,村民到镇里赶集,天不亮离家,翻山越岭,山高路险,从集上回来,已是万家灯火,因为交通不便,大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去年年初上级拨了200万元,修建了一条从镇上通往村里的10.6公里的水泥盘山路,进村出村都方便得多了。
  日,我和几位诗友,在寻访了苻离集白居易少年时代的遗迹后,驱车前往草场村。汽车从夹沟镇向西北驶去,迎面是高大的陡峭山,那里山高266米至284米。
  草场村,四面环山,几乎与外界隔绝,白居易长诗《朱陈村》对该村环境描写与实地对照非常相似:&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只是近年来家家安装了自来水,用不着到山沟里打水了。
  汽车在村头停下,三、五位村里中老年人围了上来,十分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村里路口有两棵古槐,两树之间约有二十米,树干要数人合围,村人叫它&唐槐&,反正是有千年树龄了,树干已空,但树枝茂盛,两棵古树足以证明小山村的沧桑。村人说,树南边是古代的寨门,现在山寨没有了。树北有一住户,主人已经八十五岁了,尚健壮。我们向前和他攀谈,几个中青年也偎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这个村的历史和现状:
  草场村在唐宋时叫朱陈村,也叫杏花村,村中两大姓,朱姓和陈姓,明初燕王朱棣北征时,发现这个地方适于屯兵,带着军队在这里驻扎下来,积草屯粮,朱陈村成了燕王的草料场,两大姓被迫外迁,朱陈村也易名为&草场村&了。后来有家武姓迁此定居,繁衍至今。现在全村共有150户,700余口人,几乎全是武氏家族。全村共有三个生产队,该自然村属镇头寺行政村领导,村负责人叫武家收,四十八岁,是那位八十五岁的老人武宜良的侄孙。武氏在世者辈数最长者为&仁&字辈,以下是:宜、仲、家、升、用、克&&。外姓只有两家:一是黄吉军,二是李德海,都是武家的外孙。
  路通了,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的小楼不断涌现,发了财的农民脸上不时露出笑容。该村从山区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栽植樱桃、杏、油桃、柿子、石榴等,挂果面积已达3000多亩,仅果树单项收入,去年人均达3000元。村民向来访者说,五月的樱桃漫山遍野,颗颗樱桃鲜嫩欲滴。这里樱桃,不洒农药、不施肥,纯生态绿色果品,樱桃遍布在山间不同的高度上,好看得很,你们到五月再来吧!
  这里人对白居易总是充满怀念之情的,从宿州提供资料看,白居易在苻离先后生活了22年。从已发现的几个朱陈村来看,只有草场村的自然环境最符合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的描写,只是现在村里已没有朱、陈姓了。山还是&深山&,民风还是纯朴的,来访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访临沂罗庄区朱陈村
  除徐州周边地区外,山东临沂市西南有个朱陈村,最初我是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展示的战役地图上看到的。在访问了草场村后,于日,邀几位诗友又访问了临沂市罗庄区的朱陈村(该村自古至今村名都叫朱陈村)
  临沂罗庄朱陈村历史最久,人口最多,但朱、陈二姓甚少。它与城市街道连成一体,村落形状已失,看不到山川,看不到农田,其外貌与丰、萧、宿三处朱陈村完全不同。
  我们找到了朱陈一村会计孙广才,他热情地接待我们并赠送一本《朱阿&&一个沂蒙古镇的历史素描》一书,对我们了解该村历史提供了帮助。
  据孙会计介绍,现在临沂罗庄的朱陈村由五个行政村组成:
  朱陈一村(北村)共有700余户2500余人。全村周姓为多。负责人:周锦江。
  朱陈二村(西村)共有700余户,3000余人,该村杂姓,间有朱姓、陈姓,负责人:董玉彩。
  朱陈三村(西南村)共700余户,2800余人。孙姓多,间有朱姓、陈姓,负责人:孙广东。
  朱陈四村(东南村)共有600余户,2100余人,该村杂姓。负责人:王建东。
  朱陈五村(东村)共有1000余户,3000余余人,周姓为多,负责人:周济峰。
  我们访问了一位陈姓族人陈贵荣,他介绍说,该村陈氏为南北朝时江南陈朝后代,明朝从浙江迁来,不知堂号,他为迁来后第十四世。他说该村也叫&杏花村&&&这点和萧、宿朱陈村相同。
  据《临沂市志》:&朱陈为春秋时建村&。可见此村相当古老,村西的朱陈古瓷窑遗址,说明这里从西晋、南北朝就有了烧制瓷器的历史。
  现在的朱陈村,有常住居民约一万五千余人,有孙、周、李、董、张、石、王、邓诸姓,朱陈二姓已非今之大姓,千余年来,战争、灾荒、族群矛盾已使各族群众分化、流动,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
  临沂朱陈村,从地理上说绝不可能是白居易笔下的朱陈村,那么去临沂朱陈村还有什么意义呢?
  临沂朱陈村和萧县朱圩子、陈庄的共同点是都有瓷土,都曾以烧窑为生,这就为朱陈二姓的迁徙提供思考的线索。
  六、从白居易走过的路探寻唐朱陈村所在地
  &&访唐流沟寺
  自从临沂朱陈村访问归来后,对白居易诗中的朱陈村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在探寻上陷入了僵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于是选择了一条走白居易走过的路来进一步探索唐代朱陈村的所在地。因此决定,从白居易多次去过的流沟寺查起。
  白居易有两首写流沟的七言绝句,其一为:
  乱后过流沟寺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九月徐州新战,指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死后,留守郑通诚和士兵对立激发兵变,郑通诚被杀事。其二为:
  题流沟寺古松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苻离镇志》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白居易由杭州回洛阳,经流沟寺赋此。
  由以上两首来看,白居易在社会动乱时期他来流沟寺避乱,加入世外桃源;在正常年月,他路过此地时也要来寺观看,可见他对流沟寺的重视,或者说他来此寺还不止两次吧!
  这个流沟寺是怎样一所庙呢?现从夹沟镇政府秘书曹彬给我们提供的《镇志》(草稿)上看:唐代的流沟寺,现名&大龙泉寺&,或叫&镇头寺&。其寺的&烟寺晨钟&,为宿州八景之一,在镇头村西北山脚下,清代诗人李心锐的《宿州八景》诗之六《烟寺晨钟》有云:&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秋烟。塔影浮空界,钟声度晓天。&大雄宝殿前有一株古银杏树,植于唐贞观二年(628)寺中暗泉流入寺左侧的月牙池,此泉名珍珠泉,又名龙泉。泉水甘冽,可供寺外数百亩稻田灌溉之用。其重稻米明代即为贡米。1960年全国农业博览会,1977年广州交易会,此米得金奖。正因为如此,该寺所在地的镇头村(一大行政村,下辖吴庄、张庄、曹楼、老山口、丘村、半山里等六村,2009年1月,原独立的草场村对被划入,总计七个自然村)受益,&皖北小天府&也由此而得名。
  日,我们一行五人访问了流沟寺,住寺僧人广成法师接待了我们。(广成,67岁,俗姓朱,萧县白土镇黄庄人)。
  广成领我们参观院内碑刻,其中有一横卧院中的石碑,是该寺的重修碑记,同行的徐向中老师,在大学里是学历史的,对古碑尤有兴趣,他俯下身,抠干字上的淤土,只见碑上刻着&大明国直隶凤阳府宿州城北闵子乡新丰集徐王陵西镇头村龙泉禅寺&&天启甲子(1624年)立。
  碑文有&新丰集&三字,证明该地当时属新丰集,隋以前属&新丰县&。
  当我们离开流沟寺向东一华里张庄遇一位干过水利工程的丁家亮先生,当问及镇头寺村与各地距离时,丁先生道,流沟寺距草场仅一山之隔,流沟寺在山东麓,草场村在山西麓,两地相距仅四华里,现同属一个行政村,有新修的一条盘山水泥路可通。听此消息,心中一亮。流沟寺距草场村太近了!白居易多次来流沟寺,顺便去看看朱陈村不是举步之劳吗?难道眼前的朱陈村不访,却要到几十里以外,甚至几百里以外去访吗?可以肯定地讲,白居易诗中的朱陈村,就是今天的草场村。
  但是草场村还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查实,为此,我们决定立即再访草场村。
  七、再访草场村
  午饭后我们驱车来到草场村,村长武家收接待我们,他邀请了村中最年长的老太太武宜云(87岁)计划生育干部夏元玲,又访问了小学校长武升锦,查阅了《村志》,请他们介绍了村容村貌。
  1、草场村在唐宋时村名朱陈村,又名杏花村。南寨门内两株相距约二十米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据《村志》记载:以前朱陈两姓互为婚姻,为示婚盟,特在寨门内左右槙两株槐树,表示婚姻永固与山河同在。(树下结盟,以树为证,此习俗古已有之。《左传&鲁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指春秋时鲁隐公与莒子于莒县浮来山古银杏树下结盟的故事。)
  2、明初燕王征北在夹沟皇垫湖一带养兵十二载,朱陈村被征用为燕王军队的草料场,朱陈二姓被迫全部迁出,请来燕王之母马皇后(孝慈皇后,新丰集人)之表舅武忠一家来此看管草料,从此&朱陈村&改名为&草场村&,朱陈二家走后,此村便成了武家的天下。
  至于朱、陈二姓迁至何处,已无人知晓。
  3、村中两棵大树在南寨门里,从南寨门到北寨门有一百余米。南门前,原来无住家户,是较平坦一块南北一百米,东西一百米的空地,上面野生杂草和灌木丛,近些年来,人口增多,逐渐形成居民区。此处应是当年燕王的草料场所在地。
  4、草场村远说四面环山,近说三面环山。东南紧靠村庄的山叫陡峭山,山势甚险。东北叫鹰嘴山,再偏北叫爬山。南面是十里长山套,南接大五柳、钓鱼台山,西面是卧牛山。向北较空旷,但北十里便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皇藏峪风景区。
  5、村西有黑龙潭,汛期泉水甚旺。另有岗子泉,四季水较稳定,村北有水库一座,满足村中浇灌。现在居民已安装自来水,不再吃山沟中的水了。
  6、本村居民烧饭,以前全部是上山砍柴,近年改用煤气或煤球。改革开放给村民带来福祉。
  7、本村北水库西岸,有古橡树林,甚为高大,其中一棵腰围2.2米,一棵腰围2.7米。
  八、由&新丰县&到&古丰县&之变
  为什么白居易笔下的朱陈村如此难寻呢?这是因为:
  一、寻访人把寻访蘲沛县以西的丰县之内,只有沛西丰县的版图上寻找,不知道历史上还有个徐州以南的&新丰县&,不知道在徐属各县中,曾经有过两个丰县。
  二、寻访人总是把寻访目标锁定在至今仍有朱陈二姓共居的村庄中,不曾想到有朱陈二姓的村庄不见得就是白居易笔下的朱陈村,而朱陈二姓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集体迁移的。
  《苻离镇志》的《历史沿革》一节有:&东魏武定六年(548)设睢南郡,领斛城、新丰二县。随开皇三年(583)废&。这就是说,到了隋代&新丰县&建制已撤消,其地归县苻离,苻离县直属徐州。&新丰县&便成了历史,&新丰县&成了&古丰县&。称&徐州古丰县&的&古&,正是为了有别于当时仍称丰县的位于沛县西的&今丰县&。而朱陈村隋以前属&新丰县&所辖,新丰既废,自然成了&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了。&百余里&是个约数,按今日计程,从苻离到草场只有66华里,从草场到徐州市区80华里。
  有的材料上说,白居易的外祖母陈氏死于&丰县官舍&,实际上是死于苻离官舍,方才葬于&睢南古原&,后来迁葬于陕西的。
  九、结论
  考白居易一生,在苻离集生活了22年,除去外地外,在本地活动路线只限于从家(苻离)到父亲任所(徐州)一线,从作品中反映出的地名是苻离集、流沟寺、朱陈村、燕子楼四地,他没有到过与沛县相邻的丰县。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白居易长诗《朱陈村》中的朱陈村原址就是今日的夹沟镇草场村。此地隋以前属&新丰县&,唐代属苻离县,而宋代,从苏东坡的诗注中得知此地曾隶属过萧县,之后一直归宿县了。虽然此地至今朱姓和陈姓现在一户也没有,他们迁至何处,今人全然不知。不过,古代家族集体迁徙的事也时有发生,像临沂朱陈村人口扩展,他姓增多,朱陈二姓为寻求生存和发展,迁至徐州周围地区也是很有可能的。而草场村原朱陈二姓迁至萧、丰一带也是很有可能的。(黄新铭)
&& (编者按:作者系徐州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知名诗人、书画家,现已80高龄,多年来为考证朱陈村,不辞劳苦,奔波跋涉,实地考察,查阅史料,反复论证,进而认定现在的夹沟镇草场村即为古朱陈。这一成果,不仅对徐州和宿州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内文化界也是一项重大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规划徐州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