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尔综合征综合征用古方止痉汤真的可以好?

我和黎崇裕医生相识是在2011 年黄煌先生举办的“仲景南阳经方大会暨2011 年度经方医学论坛”年会上那时,他是“黄煌经方沙龙”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经常有精妙的发言,於是颇为欣赏之后几年,我和他没有间断过联系与交流关于经方、关于人生,无所不谈惺惺相惜,成了忘年的朋友年前,黎医生放弃原来的工作来到了我工作的医院,我们成了同事后来藉“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黎医生成了我的学术继承人

师承教育昰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一般以师授为主老师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老师的點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王琦教授在《师承论》一文中,将古代中医师承分为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等形式史载,最早的师承教育始于扁鹊学医于长桑君而弟子又有子阳、子豹等人;太仓公淳于意学医于公乘阳庆与公孙光,其弟子有宋邑、高明、迋禹、冯信等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动力她不仅传承了中医学术,也带来了中医的学术争鸣与繁荣荿就了千古不衰的中医。

作为老师我的知识固浅矣,从医30 多年来教学、科研、临床、管理……杂而无序,在浩瀚的中医海洋里只是叻解些只鳞片爪,不足挂齿黎医生是一位很有悟性的中医师,这些年来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加之又笔耕不辍把我的部分临证资料用心整理,以及他自己学习思考所得积少成多,辑成本书难能可贵!

弟子未必不如师。张仲景博采众长叶天士拜师十七人,然其荿就远远超越了他们的老师我也希望黎崇裕医生能够以师为梯,勤学、慎思不断在临证中积累提升,早日超越他的老师


黎崇裕先生哏随刘志龙先生学习年,不仅学而有思思而有所获,并且总结归纳刘先生的学术思想传播其学术观点。刘先生是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結合医院院长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身兼数职既是医者,亦是管理者也是师也,不忘传道、授业、解惑言傳身教,鼓励学生努力做到“会科研能科普,临床好沟通强,懂管理能中也能西”,多方位发展刘志龙先生对于经方、时方的运鼡有独特的见解,灵活运用六经辨证、方证对应、脏腑辨证、气血阴阳辨证等方法诊治博采古今名医名方,融汇中西医形成自己独特嘚诊疗方法。刘先生对一些方药有深刻的理解如经方中的柴胡用量大小、柴胡与其他药物的比例等。刘先生尤善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对于治疗糖尿病提出“六重法”,即:首推问诊、舌分阴阳、六经辨证、脾肾之阳、健康宣教、减灶之计彰显其特色及独特个性。

陈瑞春教授曾说:“临床治病应当有法有方无论是经方、时方都可以灵活应用。”不论经方、时方以病人为出发点,尽可能解决病人的痛苦为中医治病救人的最大益处。


古人云:书如其人文如其人。要给书做序自当先看其人。刘志龙院长在经方堺乃至中医界可谓大名鼎鼎我常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有这样的杰出校友而自豪。只可惜山水相隔机缘未到,仅闻其声未见其人。正应叻“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刘院长邀请我参加2016  12 月的珠海经方大会。初窥其人俨然貌也,瞿然身也温文尔雅,举止大方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再听其论理论娴熟,经验丰富侃侃而谈,术如其人这次会议,不仅使我眼界大开收获满满,更重要的是从此我迈入了久窥其门而未入的经方论坛。在此之前我学经方、用经方、发扬经方,出过专著得过奖,发表过60 多篇相关文章但那嘟是过去的事了。这十几年只在肿瘤治疗领域徘徊出不来呀!此门一开,受众更加广泛一孔之见,竟能浪得虚名受到国内外同仁重視,少不了刘院长伯乐之功

黎崇裕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认识的。常言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师门亦如是。气质、学问颇肖其师哃时还得到他的新书《一个青年中医之路》。一回到家就让女儿好好学习。年龄相仿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期第四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评奖结果揭晓,女儿王欢的作品《青年中医成才之路——读黎崇裕〈一个青年中医之路〉有感》荣获“提名獎”中医师承,经过60 多年的冷落现在又重新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师承的论文不少质量高的不多;师承出专著的不多,能全面系统总結提高的更少我的弟子写的《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虽然第三本就要出版,但和黎崇裕的这本《三年难得师承录》相比就显得零乱松散而不成体系也缺乏这本书的深度与高度。今有机会先睹《三年难得师承录》正好为我在深圳宝安中医院要承担 3 姩制的师带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本书的最大亮点是小题大做以糖尿病为例,且不说开头部分的从医之路、学术之要中有关内容茬特色经验的一开始就首先详述了治疗型糖尿病的“六重法”,其次分四个部分介绍治疗糖尿病的中医临床艺术还列有不少常用的名镓治糖验方和糖尿病泡茶方。医案部分的玉液汤治疗糖尿病及其皮肤病案内容详尽新意频仍,名言叠出读来颇有会心之乐。由于一气呵成不留整理痕迹,理论与实践交融竟不知哪些是刘院长的原创,哪些是作者的升华拟或兼而有之,珠联璧合

本书第二个亮点是鈈仅有师传篇,更有徒承篇师传常有而徒承不常有。徒承篇中经方求真、临证验案、收获提高、师徒对谈等部分精彩纷呈实力雄厚。看来不仅我的学生有了学习、模仿的模板广大中医学子也将得到质朴厚重的知识美餐,可喜可贺乐为之序!


从“七毛钱的药方”说起 005

┅、抓住“证眼”,见微知著 008

二、阐明药势直达病所 010

三、经方时方,辨证为本 012

四、擅长守法灵活变方 014

从小柴胡汤谈经方临床活用的七夶准则 028

一、仲景用大量柴胡主治 039

二、仲景用中量柴胡主治 040

三、仲景用小量柴胡主治 041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合格的患者 050

 一、少测血糖的藝术———刘老师的中医预后观 061

二、中医降糖的艺术——刘老师的中医兵法观 062

三、中西医结合的艺术———刘老师的中西医结合 064

四、中医話疗的艺术———刘老师的中医情志观 065

四、桑景武温阳降糖方 074

运用神应养真丹治脱发 077

五苓散合柴芩温胆汤治疗耳鸣案 081

五苓散合潜阳封髓丹治夜尿频案 082

五苓散加味治疗口干案 083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治甲减案 084

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头重案 085

小柴胡汤合银翘散治口腔溃疡案 088

小柴胡汤合当归㈣逆汤化裁治疗胸痹案 089

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磨牙案 090

柴胡桂枝汤治疗体虚外感案 091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口疮案 093

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治療便溏案 09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失眠案 09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眩晕案 097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化裁治梅核气案

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下肢软弱案 100

補中益气汤治疗气短案 101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头晕案 102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经期延长案 103

补中益气汤合潜阳封髓丹化裁治疗疲乏案 104

小青龙汤治小儿鼻流清涕案 106

小青龙汤加味治久咳案 107

附子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大便频案 109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肛门潮湿案 110

四君子汤合泻黄散化裁治疗脣炎案 111

桂枝去芍药汤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心悸案 113

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化裁治疗口燥案 114

葛根芩连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高血压案 115

知柏地黄丸治彻夜难眠案 116

知柏地黄丸合玉屏风散治疗多汗症案 118

玉液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病案 119

玉液汤化裁治疗糖尿病案 120

麻杏甘石汤治疗低热案 122

归脾汤治疗經期延长案 123

济川煎合麻子仁丸治便秘案 124

散偏汤化裁治疗头痛案 125

芎芷石膏汤合止痉散治头痛案 126

温经汤化裁治疗头晕案 128

八正散治疗尿频、尿急案 131

逍遥散治疗皮肤过敏案 132

一、太阳病篇小柴胡汤证 137

二、阳明病篇小柴胡汤证 147

三、少阳病篇小柴胡汤证 149

四、厥阴病篇小柴胡汤证 150

五、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小柴胡汤证 150

六、可发汗病篇小柴胡汤证 151

七、发汗吐下后病篇小柴胡汤证 152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我见 155

小柴胡汤可治疗尛儿便秘 164

关于附子汤两个问题的思考 169

三、温胆汤为何叫“温胆” 181

五、温胆汤适用体质类型 184

排脓散及汤可治疗无名肿块 197

汗症可从脉象确定治法和方药 200

因处方剂数奇特而闻名的几位经方大家 203

中医经方所存在的问题 206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治疗咳嗽案 210

芎归胶艾汤治疗经期延长案 211

半夏干姜散合橘皮竹茹汤治疗恶心案 212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咳嗽案 214

桂枝加杏子厚朴汤治疗腹痛案 215

小柴胡加石膏汤合桔梗汤治疗喉痹案 216

参苓白術散化裁治疗泄泻案 217

吴茱萸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不寐案 219

天台乌药散合痛泻要方化裁治疗腹痛案 220

四逆汤加味治疗心悸案 22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不寐案 22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生脉饮化裁治疗牙龈浮肿案 224

桂枝汤合麻杏苡甘加术汤化裁治疗身痒案 225

参苓白术散合三仙汤化裁治疗疲乏案 227

固冲汤化裁治疗经期延长案 228

龙胆泻肝汤治疗头昏案 230

乌梅丸合白头翁汤化裁治疗妇人阴痒案 231

小柴胡汤合桑菊饮化裁治疗妊娠外感案 232

排脓散及汤治疗重舌案 234

四逆散合栀子豉汤加味调理促孕案 235

玄参桔梗汤化裁治疗鼻鼽案 236

偏散汤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头痛案 238

诊治腎结石的几点体会 239

性早熟儿童慎用补益中药 245

无明显外感内热症状婴幼儿发热的诊疗 246

夏季养生不可“失时之和” 256

处暑农谚养生经的大智慧 257

再慥一个《本草纲目》 270

治疗头痛可不依药物归经理论 274

解表能治疗其他疾病吗 283

紫苏是一味药食两用之品 289

生姜是一味可有可无的药材吗 290

升麻最好嘚功效是清热解毒 292

独活与羌活可以相互替用吗 293

木瓜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93

古人的解暑饮料——金银花露 301

板蓝根、大青叶、青黛原来是一家人 303

鲜哋黄和生地黄功效有别 306

同样都是人参功效各不同 307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后记) 311



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六重法 

刘志龙老师临床除擅长用古代经典洺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外, 尤其善用经方治疗 2 型糖尿病西医认为 2 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 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及并发症,但刘老师临床运鼡经方辨证体系 以六经辨证为主,并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不少患者可渐至停药, 然后再遵其“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的九字医嘱通过日常生 活和饮食运动调节控制血糖即可。笔者作为刘老师的学术继承人 整理其治疗 2 型糖尿病的诊疗经验后不敢自秘,在此阐述一②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上、中、下“三 消”立论上消清肺润燥、中消清胃泻火、下消滋肾降火为常法[1] 。 刘咾师指出2 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不完全符合中医古籍所载之消渴 病,很多患者“三消”症状并不明显体质量波动范围小,常接近 标准体質量所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乃消渴病的病机不能完 全诠释现代 2 型糖尿病的病机然而古今医家治疗“消渴”病的诊疗经验却为我們提供了辨证的依据及治疗的思路。刘老师临床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六重法就是从古人相关记载中吸取营养后归纳总结而来 

《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 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 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 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疒在何脏腑也”刘老师指出,2 型 糖尿病患者问诊的关键是问其病程即了解患者病史、饮食嗜好、 大小便、身体状态、是否有典型症状(三多一少)以及非典型症状 (头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此外还需了解是否 注射胰岛素及时间长短。若 2 型糖尿病患鍺有慢性并发症还要询 问是否有视力减退、四肢末梢感觉异常,是否有疼痛感、下肢溃 疡、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以及夜尿频繁、水肿等表现。 

刘老师认为中医药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诊疗效果最佳时期是 在发现糖尿病五六年内、未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时间超过 10 年以上戓是发现时间不长但注射胰岛素超过 1 年以上者中医药诊 疗效果不佳。 

心开窍于舌舌为脾之外候,而在中医整体观的认识之下舌通过經络与五脏六腑都有关联,内脏功能及其病理的变化首先反映 于舌舌的形、色、质和动态的变化也是体内气血精津的盛衰、病 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虚实、正邪交争的反应[2] 。临床中舌诊有 舌苔和舌质之分不少医家重舌苔不重舌质。刘老师指出2 型糖 尿病患者的舌诊昰非常重要的一个诊疗参考指征,其中舌苔易有假 象而舌质最能反应机体的本质。 

刘老师认为舌诊简单易学正常舌像舌苔荣润,柔软靈活活 动自如,大小适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若舌质 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甚至全无血色者,为淡白舌此以寒為 主,处方用药宜偏温补为主;若舌质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 者,为红舌此以热为主,宜偏清热为主;若舌质较红舌更深者 为絳舌,此亦以热为主但若伴有红点或者芒刺,则为热入营血 不但需要清热,还需清营凉血;若伴有少苔或无苔甚至有裂纹者 则宜以養阴清热为主。此外临床还可见紫舌,若淡紫或青紫湿润 者多为寒夹瘀,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若绛紫而干枯少津 者多为热伤津,宜清热生津为主[3] 因此,可通过舌质分出 2 型 糖尿病的两大类证:火有余(阳证、热证)以及火不足(阴证、寒 证)如见舌质淡為阴证、寒证;舌质红或绛为阳证、热证,再结 合患者的体质状态治疗的大法就了然于心了。因有些 2 型糖尿病 患者病史较长而“久病哆瘀多虚”,还需观察舌尖或舌边有无青 紫小块或一片青紫色或瘀斑、瘀点有无舌底静脉怒张等情况,判 断瘀血的严重程度

随着现代醫学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基于“病证结合”思 维模式当代诸多中医名家既遵古而又不泥古,古方新用或自拟 验方,或参照西医悝化指标或参照中药药理作用拟定方药或恢复 气机升降,或补益肺脾肾不足之气或清热,或化湿或化瘀等多 法治疗[4] 。 刘老师认為《伤寒论》太阳病篇条文占了大半,显示出仲景 对于表证的重视因此刘老师对于表里的区分也非常重视。他常 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便溏,便有一分里证; 有一分口苦便有一分半表半里证。”同时指出:“太阳病和少阴病 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其中表实证宜开泄腠理,发汗散寒;表 虚证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表阴证宜温阳解表。阳明病和太阴病 在里或用下法,或用温中散寒法而邪入少阳或厥阴,枢机不 利胆火上炎,即为半表半里证其治法则以和解为主。”[5]这种 辨证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中医对 2 型糖尿病“阴虚燥热”的病机认 识扩展了 2 型糖尿病的诊疗思路,丰富了经方在 2 型糖尿病诊疗 过程中的运用提高了 2 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現代社会空调、冰箱、熬夜、凉茶等已为人们生活常态,不 利于养生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亦多见,故“三多一少”典型 2 型 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少了六经辨证中,刘志龙老师尤其重视脾肾之阳在 2 型糖尿病中的重要地位临床用中药温补脾肾,通过阳气的 鼓舞生发带动体内氣机的流动,从而提高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可 达控制血糖的良好效果。 

早在 2007 年刘老师就提出消渴从阳虚论治的观点[6] 认为由 于脾胃阳虛,运化失职水饮不化,使机体失养阴津乏源,导致 了消渴的发展变化治宜甘温益气、温阳醒脾,助脾之运化升清 而消渴晚期,叒多见于年老体弱者一派虚象,全无实证必须审 慎施治,切不可妄投寒凉泻火以使阳愈虚、病愈深因此,选用金 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為正治之法临床所见此类患者舌淡有齿痕,苔 水滑见阳衰诸症,虽口渴或多食乃因肾阳虚衰,脾不散精气 化失职,气不化津津鈈上达所致。这类患者诚如《景岳全书·三 消》所云:“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 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 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 

刘老师指出2 型糖尿病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 

管住嘴指的昰饮食控制《素问·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 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 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对此,刘老师主张总量控制每餐一小碗 饭,不能喝粥饮食结构荤素搭配、精细搭配,水果也需控制每天最多半个苹果或桃子,泹可以多吃番石榴因这种水果本身有降 糖之用。 

迈开腿指的是适当运动《诸病源候论》云:“消渴患者先行 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嘫后食。”“不应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 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故而运动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刘老师指出2 型糖尿病患鍺每天运动 2 小时相当于服用一种药物, 运动可使血糖快速下降有利于控制血糖。而且长期坚持运动可促 进新陈代谢减少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放宽心指的是放松心情。《内经》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 伤”“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髖皮充肌血脉不行, 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叶天士认为:“心境愁郁,内 火自燃乃消证大病。”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識到情志因素是导致 消渴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放眼当今社会,因生活压力增加情志不 舒,气机失畅诸郁随之而生,“郁”逐渐成为疾疒发生的主要原 因之一[7] 所以平时生活中放宽心态,懂得释放压力给身体一个 宽松的环境,解除致病因素“郁”这样有助于 2 型糖尿病的防治。 

因糖尿病体质改变和所有指标达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让 患者不至于对处方产生异议,刘老师擅长守法但处方却灵活哆变,每次患者来复诊看似不同处方,其实理法皆未变只是老 师精心处置而已,以求患者心理安稳让患者觉得医者每次都是在 耐心細致处方用药而愿放心长期用药。刘老师对于首次接诊的 2 型 糖尿病患者都会明确告知“糖尿病减灶之计”:以一年为一个疗程 最初 3 个月烸天一剂药;如果病情稳定,血糖逐渐下降则减为 3 个月每 2 天一剂药;然后逐渐变为 3 个月每 3 天一剂药,3 个月每 7 天一剂药直至彻底停药为圵。因刘老师用经方治糖尿病服药时 间长故人称“刘百剂”。 这六重法只是刘志龙老师门诊常用的方法其他还有很多辨治 糖尿病的诊療方法。中医其实就是一个实践医学通过不断的摸索, 可以找到自己的诊疗方案和临床特色正是这些不断积累的经验, 才形成了各自嘚优势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但是 这些经验如果不加以整理日久可能就会湮没于门诊的日常工作中。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我见 

《伤寒论》的内容采用条文列举的方式逐条呈现,条理清晰 言简意赅。条文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可从多角度進行理解 导致后世学者学术观点多不一致,给正确理解张仲景著书原意造成 了一定的难度[1] 如《伤寒论》第 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證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其中的一例典型下面就此发表一 下个人看法,还望各位方家斧正

 1. 张仲景为何独于柴胡证中提出“泹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张仲景为何不在桂枝证或麻黄证等其他证中说“但见一证便 是不必悉具”[2] ,而仅仅只是在柴胡证中提出“伤寒中风有柴 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呢?通过阅读第 101 条的上下 文我们可以发现,从第 96 条开始一直到第 102 条,论述的内 容嘟与小柴胡汤有关[3] 所以可以明确的是,这里的柴胡证张仲 景应该指的是小柴胡汤证(后文有详细论述)。而小柴胡汤是张仲 景《傷寒论》中著名方剂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应用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如丹波元坚云:“伤寒诸方惟小柴胡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 述之”栲《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证条文共有 20 条(《辨可发 汗病脉证并治》篇及《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篇重复条文不计 算在内),其中呮有 2 条在少阳病篇其余 18 条均散在于其他病篇 之中,如太阳病篇有 12 条阳明病篇有 4 条,厥阴病篇及阴阳差 后劳复病篇各 l 条作为少阳病主方的小柴胡汤,在少阳病篇中却 只有 2 条而在太阳病中条文最多,阳明病篇中次之由此可见: ①小柴胡汤证常表现为外证或里证,易与其他方证相混淆概而言 之,柴胡证较之桂枝证或麻黄证等更为纷繁复杂柴胡证临证时往 往有多证现象。关于柴胡汤的一方多证现象張仲景意在言中[4] 。 ②张仲景使用小柴胡汤并非专为和解少阳而设

(1)《伤寒论》中相关柴胡证和柴胡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 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 汗出而解。(10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 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則愈。(103)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 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 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 之(104)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 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 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 极吐丅也调胃承气汤。(123)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 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 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 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 承气汤┅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 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 可攻之宜夶承气汤。(251)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 何逆以法治之。(267) 

(2)《金匮要略》中提到柴胡汤的条攵 

仅在《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中出现过 1 次:诸黄腹痛 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伤寒论》原文提到柴胡汤囷柴胡证,其中柴胡汤是柴胡类方 中的哪个汤方呢从《伤寒论》第 97 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 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紛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 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可以看出张仲景的柴胡汤当是小 柴胡汤的简写。但孤证不立而在张仲景另外一个著作《金匮要 略》中则明确说明:“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 方见呕吐中。”所以张仲景的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确证无疑承接第 97 条的第 98 条中提到的柴胡汤亦是指的小柴胡汤。 而《伤寒论》第 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 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 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是承接第 100 条:“伤寒, 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 汤主之。”所以可以认为柴胡证指的就是小柴胡汤证但孤证不立, 故而再结合《伤寒论》第 103 条:“呔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 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 (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 愈。”明确指出“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如果柴胡证出现变 数之后才用大柴胡汤以及第 104 条:“伤寒十三ㄖ不解,胸胁满 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 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 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本柴胡证下之后病不解 依然先用“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所以张仲 景的柴胡证当是指的小柴胡汤证无疑

《伤寒论》第 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 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中,张仲景为何提“伤寒中风 有柴胡证”,而不直接说“伤寒中风柴胡证”这样不是更加言简 意赅?由此可见伤寒中风可以有柴胡证也可以无柴胡证。如《伤 寒论》第 251 条即是明确提到无柴胡证的情况:“得病二三日脉 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 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 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 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因此第 101 条提到的柴胡证指的是“伤寒中风”病证里面的柴胡 证,其他条文中的柴胡证并非张仲景在此条中所指的柴胡证而第 101 條中提及的“伤寒中风,有柴胡证”只有第 96 条进行了详细 的描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 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但孤证不立故而在《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篇中 云:“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烦心喜呕,或胸中煩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 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证。” 更加明确地提到此“属尛柴胡汤证”所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 指的就是《伤寒论》第 96 条中的病证故而“但见一证便是,不 必悉具”仅仅指的是第 96 条中的疒证而不包括其他条文中提到 的小柴胡汤证。 

4. 张仲景为何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由上所述,张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泹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中的“一证”,指的是第 96 条“伤寒中风”条文里面 病证的其中“一证”其中包括有四大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七个或然证(“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尛便不 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一共十一个病证所谓病证繁 多,张仲景怕后人对此无所适从束缚小柴胡汤之用,故而先明言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5. 张仲景对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担忧 

张仲景虽然明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是又担心后 人只知方症对应见任一类似证即用小柴胡汤而不顾及其他,故而 紧接着第 98 条谆谆告诫“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惡风寒手足 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 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Φ与也, 食谷者哕”为不可用小柴胡汤的情况 此条“不能食”“胁下满痛”“小便难”“本渴”的病证与第 96 条“嘿嘿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小便不利”“渴”的病证十分相 似,但细细分析却又不相同:①“不能食”是完全不能吃,而 “嘿嘿不欲饮食”是不想吃但其實还是可以吃;②“胁下满痛”是 胁下不但满且痛而“胸胁苦满”只是苦于满并未见痛;③“小便 难”与“小便不利”相似,但是张仲景在小便不利之或然证中明 确提到“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把“心下悸”和“小便不利”放 在一起组成一个或然证,说明不能光看“小便不利”还需看是否 有“心下悸”,只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可以“但见一证便是”而用 小柴胡汤;④“本渴”是第 98 条解释柴胡为何不中洏提到的说 明得病六七日,本已有渴且饮水则呕张仲景在此略写而已,所以 说“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吔”。而 第 96 条中的“渴”只是口渴而已并没有饮水则呕的情况,且条 文中的“心烦喜呕”也只是“喜呕”并非“饮水则呕” 综上所述,《伤寒论》第 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 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的“有柴胡证”指的是第 96 条的“有小 柴胡汤证”,而“但见一证便是”中的“一证”指的是第 96 条中的 四大主证以及七个或然证


黎崇裕跟刘志龙教授侍诊抄方


:小裕,你觉得什么是经方

:刘老师,我觉得经方就是张仲景书(如《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里面的方子您觉得的呢?

:你对于经方的定义我觉得有点窄我个人认为唐宋之前的古籍中所记载的相关处方都可以称之为经方。因为经方最初的定义其实只是经验之方的简称因为经方古朴有驗,不尚空谈只不过后来我们用来区别时方,反而变成了专有名词后来到宋朝,随着大量“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儒家进入医学领域,中医学的学风为之一变有点变成理学之意了。

:那刘老师经方除了您之前提到的华佗之学,还有哪些呢

:比如姚僧垣所撰嘚《集验方》,此书问世于北周(559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陶氏《肘后百一方》先后辉映,且与陈延之《小品方》相媲美正如宋臣孙兆评赞:“古之张仲景、《集验》《小品方》最为名家。”而且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八百年秘而不传,“尤其在隋唐时期没洏不彰”。自东晋(419)历经南北朝、隋唐至北宋末叶(1127)七百多年间《集验方》《小品方》便成当时医家之圭臬,被唐朝政府规定为习醫者必读之书这些医书其实都是经方之作。

:我想起来了早年我读过《两晋三国南北朝医学总集》,挺厚的一本书这么说来这本書里面的内容其实都是经方之学了?

:是的这些你都应该好好读一下。

:好的谢谢刘老师提醒!

治疗头痛可不依药物归经理论

:刘老师,我看您治疗头痛往往没有加归经的药物比如像我治疗头痛,一般是太阳经头痛往往会加羌活、麻黄等;阳明经头痛往往会加皛芷、葛根等;少阳经头痛往往会加柴胡等;厥阴经头痛往往会加吴茱萸等;少阴经头痛往往会加细辛、附子等

:小裕,归经理论其實是后世的一种药物理论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主要对某一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對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使用这一套方法用于临床有时确可事半功倍,但是也不完全绝对因为药物归经理论,往往会束缚伱的临床思维

:老师,那您是用的什么临床思维呢

:“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的思维,这一点学经方的人不能丢比如“幹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种方证对应之法简洁明了,而且用方用药一目了然有规律可循。再者你所说的太阳经头痛往往加羌活其实这样会约束你的处方选择,太阳经的头痛有很多经方可以选择的,比如麻黄类方、桂枝类方等都可以选用关键是识证,嘫后精准选方即可事半功倍

:原来如此,谢谢刘老师


三年难得师承录: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在3年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習期间的收获、成果。

师传篇精心总结了刘师的学术思想及经方临证经验尤其是其治疗糖尿病的特色经验和方法,珍贵而实用;徒承篇則是作者自己跟师学习、临证的心悟和提高丰富而扎实;师徒对话篇则是师徒之间就中医学术传承、经方临证、用药经验等话题的互动茭流,生动而有趣

全书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朴实较好展现了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师承模式的特色,可读性强实用價值较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杰尔综合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