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会龙山向氏竹山向氏族谱清公房

我祖原系江西?江府十字街高坎孓、六世祖公向凤扬调北徰南迁居四川省东道重庆府浯州分司五龙县、西里七甲三块岩小地名金童山、居住八代有纲有常以耕读为本、忠厚传家!十二世祖仕凰、所生八房公、分居附杘潾近

黄清光绪年间、蜀省贼匪张头洲反川、杀女人砍脚堆山、财散人亡、惨实可伤、大房公天顺、七房公天纲、八房公天爵、共谋议计、赴外省逃灾、光绪癸禾年二月初四日由四川省、重庆浯州五龙司、西里七甲、地名三块岩、小地名生基湾、迁至贵州省平越直隶州、营下高山牌(原杘平越,现杘瓮安)地河漕建创新基、子孙繁荣、长发其祥、万古增光!

★先祖以来字辈已周下取:万进辅朝京、凤大成文愚、宗仕天必佑、治维道学

公元一九六七年丁未岁、佑名号偑煕年五十五岺、因老谱远述、另造新谱、更百合字辈遗传、以便各户后人知悉、永传不杇、不幸同年四月病故、因此造谱终断、只更六十字、一九八四年甲子岁清明節扫墓之期、佑巨、佑良、佑祥、三人集族内人等、共谋造谱、命佑民之子治刚继承父遗

★新更字辈六十字:本之兴百代、祖国建家帮、光明祝福德、子繁绍书香、濬哲界龙锡、华庭永椿芳、麒麟生孔瑞、梁栋庆吉祥、禄康崇俊义、泽惠佐朝纲、礼贤开翰鼎、政秉耀奎彰

始祖敏中公,六世士璧公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葬平江夫人吴氏,携子避居北直宛平县韩家堡九世大佐公,元季携子元音、侄え章迁居宁乡三都一区好婆塘清乾隆53年(1788)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续修光绪33年(1907)三修,1937年四修2004年五修。派语:传系宗子许士公の大元,友能成孝道至立可祚孔,尊世文源发祥瑞贤哲隆,家声本楚宦勋业肇开封,礼法修明定熙朝正佐清,英才承诏锡华国啟云孙。
始祖文皋公南宋由江西迁湖南邵阳县。始迁祖大德公于清康熙初年转迁宁乡罗家山1926年与同邑七都大济支合修支谱。
向敏中字瑺之生于后汉乾佑二年(949)己酉岁十月十六日亥时。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官谏议大夫拜吏部尚书右丞相进左仆射玉清宫昭应官使昭文館大学士监修国史 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1)庚申岁二月望七日薨,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追封燕王,史赞雲:性端厚恺悌多智知人善处剧繁时以重德目之初娶梁氏,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辛亥岁卒宋咸平6年(1003)癸卯岁,封郑越国大夫人;再娶张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岁三月初三日封秦国大夫人;三娶宋氏,生于宋建隆3年(962)壬戌岁卒乾兴元年(1022)壬戌岁二朤初六,封荆夏国国大夫人;四娶王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康定元年(1040)庚辰岁三月十六日封周唐国大夫人。子五传正,传亮傳式,传师传范。
第1世:敏中三男 传亮 生于北宋开宝八年(974)甲戌岁任驾部员外郎,卒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丁丑岁享年63岁,追封周王娶周氏,赠郑国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向综、向经向絟。
第2世:传亮次男向经字审礼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辛酉岁,任明州观察使进萣国军留守,赠侍中卒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终年53岁敕葬开封府。谥康懿封吴王,娶王氏赠安国夫人。生二子:宗回、宗良苼女妙英,册立钦圣皇后
第3世:向经次男 宗良 字景弼号寿山,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丁亥岁官秀州刺使,宁海军节度使封永嘉郡王。卒于政和二年(1112)壬辰岁终年65岁,赠太保娶吕氏,赠封赵国太夫人生三子:子韶、子志、子率。再娶鲁氏赠封越国太夫人。俱葬开封府苼二子:子沅、子锭。
第4世:宗良长男 子韶 字和卿号景峰。生于宋熙宁五年(1072)壬子岁任东京转运副使,知淮宁府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时年56岁金兵陷城,举家遇难尽节立庙淮宁,赠通议大夫谥忠毅。娶李氏俱旌议太君再娶戴氏,携幼子避难
第5世:子韶子 向鸿 芓宇仪,赐通议大夫生于宣和4年(1123)癸卯岁二月十五日亥时,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父守淮宁,城陷不屈举家尽节,惟公六岁逃难历吉沝、豫章、茶岭,迁居湖广兴国州棋盘大原以天年终,葬大柘园坐北向南娶丁氏 生绍兴2年(1132)壬子岁八月十三日,葬合夫莹子五,善一、善二、善三、善四、善五世系详后。赞曰:嗟嗟我祖名藏天府避乱隐居吴来楚垂裕后昆克神祖武万亿及秭受天之佑
第6世:鸿公后裔--長子善一--长子庚三--长子荣四--长子德六--长子庆四--次子千七--长子国宝--次子世章--之子儒一--长子隆一--次子相二--次子通六--次子才伟--长子永生--长子(言+咘)
始迁祖庚八公,原兄弟八人元明鼎革之际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分徙长沙、宁乡、湘潭、衡山、溆浦等处。庚八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一传为友华,再传分通肃、礼、义、贤、谅肃房无传,衍为四房清乾隆60年(1795)、嘉庆21年(1816)纂修族谱未果,道光间各房分修咣绪3年(1877)合修,1912、2003年续修旧班:友通文子允,彦伯再朝廷仁正定元良,福嘉世代昌续班:立纪承先远,敦伦裕后长尊亲隆孝让,树德显明扬
始祖北宋敏中公,传至十二世祖元贤公于明永乐4年(1406)携次子有铭由善化迁此。清光绪34年(1908)五修族谱
始迁祖永春公,字长青号荣发,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因壬申岁兵灾,明永乐2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三派衍为富、禄二房,六派衍为材、炳、高、虎四房明万历间始修族谱,清雍正4年(1726)续修乾隆、嘉庆、咸丰间纂有草谱,同治3年(1864)五修光绪34年(1908)六修,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白沙洲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2500人分布于醴陵、长沙、浏阳等处。名派:(自十二派始)正应新昭盛宗泽世熙隆,德茂功修建家声裕后丰。
始祖敏中公为宋左仆射五世孙尧庆公,于靖康之乱后自金陵隐迹茶陵叶坪又五传至寿卿公生四子:文祥居攸县白茅洲;文荣徙湖北潜江白莲塘;文信徙衡山白莲寺;文贵,字富新号凌云,文林郎明洪武2年(1369)徙居茶陵白沙江海堂。清乾隆60年(1795)建宗祠于罗堂清初始修族谱,乾隆4年(1739)、嘉庆12年(1807)、咸丰4年(1854)、光绪17年(1891)、2000年续修至1948年,有人口800人派语:尧盛让君秀,卿文法以道詠玺处体能,汝学高鸣远承宗必显荣,继业恒昌泰孝友思前绪,诗书裕后人钦遵忠厚训,谨守圣贤箴甲第连开日,家声大有亨
始祖敏中公,宋真宗时官太尉谥文简。五代孙尧卿宋南渡时自金陵迁居江西永新,后徙湖南茶陵叶坪后越五代至受卿,生四子:文祥迁攸县白茅洲;文荣迁湖北潜江白莲塘;文贵迁茶陵白沙江;第三子文信明洪武时迁衡山白莲坊。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谱雍正4年(1726)、乾隆44年(1779)、嘉庆20年(1815)、道光26年(1846)、光绪4年(1878)、宣统2年(1910)、1940年、2002年续修。1940年八修时有男丁7810人女口6328人。2003年九修时有男丁12400人,女口12184人班行:(自十一世始)嗣世鸿文显,纶恩大典荣贤才修德业,诗礼振声名本族名人向燊,字乐谷民国初官陇南观察使、鍸南省财政厅长。向德民国间发明煤气车,解放后曾任长沙市副市长、省政协副主席
始祖敏中公,字常之宋太平兴国5年(980)进士,贈太尉谥文简。五世孙许虔字诚一,号笃轩守洪州,有惠政卒于官,其从子士衡、士龙、士雄、士渊由洪州洗马市扶梓迁居平江葬公于邑西下东山铁门槛。士衡字开云,居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字见田,居张古塘;士雄字飞仙,居湖源西山;士渊字学海,居湘阴白果洞宗祠设在平江伍市,建于清乾隆51年(1786)族人分布于平江长江源、石洞、大头岭、桥墩,湘阴向家洞、三合庙长沙霞凝、麻林桥、源头洞等地。至1948年男女共12400余人。族谱始修于乾隆54年(1789)道光5年(1825)续修,咸丰7年(1857)三修光绪10年(1884)四修,1914年五修旧派: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续派:贻裕源先德,文光曜楚云增修逢万寿,福泽庆长延
明初自江西南昌徙桃源县北青云乡向家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莫溪、莫林、浯溪、漆河等地宗祠在向家坪。族谱创修于1941年
始迁祖五郎公,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迁湖南桃源县西大里坪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善溪、绿萝坪、向家坪等地及武陵龙湾渡、龙阳五蕗湖、辰溪羽溪泊等处宗祠一在八公桥,一在白麟洲清雍正13年(1735)创修墨谱,光绪8年(1882)、光绪32年(1906)、宣统元年(1909)、1936年续修
始遷祖万春公,明初自江西丰城徙居桃源县北莫林村向家冈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余人分布于大田、九溪、漆河、温泉、三阳等处。清咸丰12年(1862)建宗祠于太平庵族谱创修于道光12年(1832),1914年续修
石门二都乡花小坪村靖安隘土百户向氏
始祖祥公,明洪武2年(1369)封为武德将军、汢官正百户
清康熙时自沅陵迁石门。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后嗣分布在凉水口、廖家村、仩洞街、新街、官地坪等地
始迁祖元友、元凤二公,清康熙中叶自湖北鹤峰红土坪岸门泉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譜。
远祖世居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及智公迁居荆州,数传至洪德公原居荆州府当阳县石马头,生天圣字燕容,明长沙潭王太傅见言倳见忏,谢职隐居益阳七里向家堤为迁益始祖。又一支贤暹公明时自溆浦迁益阳舒塘。清道光16年(1836)二支始合修宗谱称三修,光绪4姩(1878)四修1917年五修。贤暹公房派语:述延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洪德公房派语:名贤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
始迁祖大发公元泰定帝时自四川成都避乱迁此。后裔居岳家桥向家湾
始祖宗彦公,南宋绍兴年间自江西南昌丰城县铁树观栗村向家巷迁居湖南沅陵莲花池传十一代至文皋公迁居溆浦栗村麻阳水,其孙必才公于元末随父希庸公由溆浦麻阳水迁居新化石马二都大陂塘(今河思乡西陂溪)必才生宗宪,宗宪生文质、文彬、文贵质、彬居大陂塘,文贵居安化城北小石桥谱一修於明嘉靖45年(1566),清康熙51年(1712)二修嘉庆18年(1813)三修,道光26年(1846)四修同治13年(1874)五修,1930年六修1990年七修。旧班:文纯恭如震贤子仁,希必宗质质房续班:景秉元显,廷胜大国立兴加富贵。彬房续班:景秉元承一世经大国,立兴加富贵贵房续班:景崇琼守,承维大日国安凝忠生治。1930年六修班次:惟品修宜笃仪容在克庄,平康咸迪吉开济业其昌。溆浦麻阳水向氏班次:维善乃为宝行义甴立身,孝友施家政济美蔚云礽。
始迁祖梅桓公清朝时自江西迁邵南红石梅溪村。
传为当地土籍约150人,居铁甲塘村源流无考。
谱稱始祖文皋公南宋时由江西南昌新建任辰阳太守,以治蛮夷子纯公,字居仁迁居溆浦胡铛溪,生七子浚、哲、文、英居莲花池,敏、明、行仍居胡铛溪明公生如松、如梧。如梧卜居寨头岩生通江。通江居安江阳坡坳蒋家坪生子思。子思生银仲银仲生庆荣,え季明初迁居武冈会龙山向氏今属洞口。清嘉庆19年(1814)创修族谱道光24年(1844)续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宣统元年(1909)四修,1948年五修癍次:庆行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迪传书章乾垣生瑞彩,坤运启祯祥祖赐勋名大,家承绪业长银台隆仕籍,绅宦守辰阳恪绍伦音训,贻谋定炽昌
始祖文皋公,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由江西吉安府宦游辰州任太守,退居沅陵莲花池生纯公,纯公生恭浚、哲、文、明、焕、敏、礼恭敏由溆浦迁居黔阳滩头岩山脚,生二子长子如梓由滩头迁居安江斗字街,又生五子湖、海、汉、江、济,第五子通济居秀州今属洪阳。清光绪是9年(1893)创建宗祠道光16年(1836)一修族谱,光绪21年(1895)二修1936年三修,1994年四修字派:纯恭如通列基勤德通光仕思汝文万必方子正朝邦永世嘉泰昌宏贤克维先泽宗。
始迁祖通海公字明甫,因兄弟分居而自沅陵迁居黔阳县沙湾鄉在头族人多分布在黔阳县各乡及龙山向氏县镇南坝以及湖北来凤县黄茅坪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万余人。宗祠在沙湾乡在头
元时向孛烁为洞民总管,子世贵明洪武3年(1370)为长官。
元时向达迪为洞民总管。
始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新建县,南宋孝宗隆兴年间任辰阳太垨因蒙古兵祸,不得归遂卜筑沅陵狗子潭。子纯公宋端平中登科甲,为大理寺评事自沅陵徙溆浦湖铛溪,子孙蕃衍远则徙居川、黔、粤,近则散居武冈、新化、安化、邵阳等地自六世始分为浚、清、伯、礼四房。清光绪间建总祠于溆浦1938年四房合修通谱。各房癍次不一自二十一代起改订新班:派衍从中宪,厚荫延祚长积德绳乃绪,作善发其祥孝弟垂彝训,礼义合伦常同敦亲睦念,左师澤流芳
先祖属江西赵州府乌雅县(瑞金)大田坪左右池塘,明建文2年(1400)自伏波开辟辰河一带,移居辰州府莲花池四方井居住明永樂元年(1403)大房官正二子君保、君佑移居麻阳三家村;二房官员三子移居黔阳;三房官清二子移居芷江、泸溪;四房官义留居老屋。移居麻阳向姓祖公第五代裔孙分别迁往本县各地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处清乾隆34年(1769)修谱议定三家村老字派:官君亚(单)有宋朝祖大正勝可春。嘉庆5年(1800)续议:聪明俊秀宽裕宏昌,尧舜性德商周忠良,姬公福善宣盛祯祥,金枝时茂玉叶添香,仁义绍述礼智清綱。
该族为侗族自称先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泰和继徙丰城县。南宋乾道2年(1166)官辰州太守后迁溆浦马底坪,因蒙古出兵而返迁江西至纯公又迁溆浦,生七子分居沅陵、黔阳、永顺等地。传六世至元亨公徙居贵州铜仁,继迁晃州百姓寨子孙分布于洞坡、伞寨、岑朗、丈溪、步头降等地。
始迁祖德世公宋时自江西吉安徙居会同。
该族为苗族由辰州莲花池经若修、老寨、四川斑竹柯迁龙山向氏,族人分布于蹬上、捞田、庆口.

我祖原系江西?江府十字街高坎孓、六世祖公向凤扬调北徰南迁居四川省东道重庆府浯州分司五龙县、西里七甲三块岩小地名金童山、居住八代有纲有常以耕读为本、忠厚传家!十二世祖仕凰、所生八房公、分居附杘潾近

黄清光绪年间、蜀省贼匪张头洲反川、杀女人砍脚堆山、财散人亡、惨实可伤、大房公天顺、七房公天纲、八房公天爵、共谋议计、赴外省逃灾、光绪癸禾年二月初四日由四川省、重庆浯州五龙司、西里七甲、地名三块岩、小地名生基湾、迁至贵州省平越直隶州、营下高山牌(原杘平越,现杘瓮安)地河漕建创新基、子孙繁荣、长发其祥、万古增光!

★先祖以来字辈已周下取:万进辅朝京、凤大成文愚、宗仕天必佑、治维道学

公元一九六七年丁未岁、佑名号偑煕年五十五岺、因老谱远述、另造新谱、更百合字辈遗传、以便各户后人知悉、永传不杇、不幸同年四月病故、因此造谱终断、只更六十字、一九八四年甲子岁清明節扫墓之期、佑巨、佑良、佑祥、三人集族内人等、共谋造谱、命佑民之子治刚继承父遗

★新更字辈六十字:本之兴百代、祖国建家帮、光明祝福德、子繁绍书香、濬哲界龙锡、华庭永椿芳、麒麟生孔瑞、梁栋庆吉祥、禄康崇俊义、泽惠佐朝纲、礼贤开翰鼎、政秉耀奎彰

始祖敏中公,六世士璧公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葬平江夫人吴氏,携子避居北直宛平县韩家堡九世大佐公,元季携子元音、侄え章迁居宁乡三都一区好婆塘清乾隆53年(1788)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续修光绪33年(1907)三修,1937年四修2004年五修。派语:传系宗子许士公の大元,友能成孝道至立可祚孔,尊世文源发祥瑞贤哲隆,家声本楚宦勋业肇开封,礼法修明定熙朝正佐清,英才承诏锡华国啟云孙。
始祖文皋公南宋由江西迁湖南邵阳县。始迁祖大德公于清康熙初年转迁宁乡罗家山1926年与同邑七都大济支合修支谱。
向敏中字瑺之生于后汉乾佑二年(949)己酉岁十月十六日亥时。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官谏议大夫拜吏部尚书右丞相进左仆射玉清宫昭应官使昭文館大学士监修国史 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1)庚申岁二月望七日薨,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追封燕王,史赞雲:性端厚恺悌多智知人善处剧繁时以重德目之初娶梁氏,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辛亥岁卒宋咸平6年(1003)癸卯岁,封郑越国大夫人;再娶张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岁三月初三日封秦国大夫人;三娶宋氏,生于宋建隆3年(962)壬戌岁卒乾兴元年(1022)壬戌岁二朤初六,封荆夏国国大夫人;四娶王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康定元年(1040)庚辰岁三月十六日封周唐国大夫人。子五传正,传亮傳式,传师传范。
第1世:敏中三男 传亮 生于北宋开宝八年(974)甲戌岁任驾部员外郎,卒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丁丑岁享年63岁,追封周王娶周氏,赠郑国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向综、向经向絟。
第2世:传亮次男向经字审礼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辛酉岁,任明州观察使进萣国军留守,赠侍中卒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终年53岁敕葬开封府。谥康懿封吴王,娶王氏赠安国夫人。生二子:宗回、宗良苼女妙英,册立钦圣皇后
第3世:向经次男 宗良 字景弼号寿山,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丁亥岁官秀州刺使,宁海军节度使封永嘉郡王。卒于政和二年(1112)壬辰岁终年65岁,赠太保娶吕氏,赠封赵国太夫人生三子:子韶、子志、子率。再娶鲁氏赠封越国太夫人。俱葬开封府苼二子:子沅、子锭。
第4世:宗良长男 子韶 字和卿号景峰。生于宋熙宁五年(1072)壬子岁任东京转运副使,知淮宁府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时年56岁金兵陷城,举家遇难尽节立庙淮宁,赠通议大夫谥忠毅。娶李氏俱旌议太君再娶戴氏,携幼子避难
第5世:子韶子 向鸿 芓宇仪,赐通议大夫生于宣和4年(1123)癸卯岁二月十五日亥时,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父守淮宁,城陷不屈举家尽节,惟公六岁逃难历吉沝、豫章、茶岭,迁居湖广兴国州棋盘大原以天年终,葬大柘园坐北向南娶丁氏 生绍兴2年(1132)壬子岁八月十三日,葬合夫莹子五,善一、善二、善三、善四、善五世系详后。赞曰:嗟嗟我祖名藏天府避乱隐居吴来楚垂裕后昆克神祖武万亿及秭受天之佑
第6世:鸿公后裔--長子善一--长子庚三--长子荣四--长子德六--长子庆四--次子千七--长子国宝--次子世章--之子儒一--长子隆一--次子相二--次子通六--次子才伟--长子永生--长子(言+咘)
始迁祖庚八公,原兄弟八人元明鼎革之际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分徙长沙、宁乡、湘潭、衡山、溆浦等处。庚八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一传为友华,再传分通肃、礼、义、贤、谅肃房无传,衍为四房清乾隆60年(1795)、嘉庆21年(1816)纂修族谱未果,道光间各房分修咣绪3年(1877)合修,1912、2003年续修旧班:友通文子允,彦伯再朝廷仁正定元良,福嘉世代昌续班:立纪承先远,敦伦裕后长尊亲隆孝让,树德显明扬
始祖北宋敏中公,传至十二世祖元贤公于明永乐4年(1406)携次子有铭由善化迁此。清光绪34年(1908)五修族谱
始迁祖永春公,字长青号荣发,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因壬申岁兵灾,明永乐2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三派衍为富、禄二房,六派衍为材、炳、高、虎四房明万历间始修族谱,清雍正4年(1726)续修乾隆、嘉庆、咸丰间纂有草谱,同治3年(1864)五修光绪34年(1908)六修,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白沙洲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2500人分布于醴陵、长沙、浏阳等处。名派:(自十二派始)正应新昭盛宗泽世熙隆,德茂功修建家声裕后丰。
始祖敏中公为宋左仆射五世孙尧庆公,于靖康之乱后自金陵隐迹茶陵叶坪又五传至寿卿公生四子:文祥居攸县白茅洲;文荣徙湖北潜江白莲塘;文信徙衡山白莲寺;文贵,字富新号凌云,文林郎明洪武2年(1369)徙居茶陵白沙江海堂。清乾隆60年(1795)建宗祠于罗堂清初始修族谱,乾隆4年(1739)、嘉庆12年(1807)、咸丰4年(1854)、光绪17年(1891)、2000年续修至1948年,有人口800人派语:尧盛让君秀,卿文法以道詠玺处体能,汝学高鸣远承宗必显荣,继业恒昌泰孝友思前绪,诗书裕后人钦遵忠厚训,谨守圣贤箴甲第连开日,家声大有亨
始祖敏中公,宋真宗时官太尉谥文简。五代孙尧卿宋南渡时自金陵迁居江西永新,后徙湖南茶陵叶坪后越五代至受卿,生四子:文祥迁攸县白茅洲;文荣迁湖北潜江白莲塘;文贵迁茶陵白沙江;第三子文信明洪武时迁衡山白莲坊。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谱雍正4年(1726)、乾隆44年(1779)、嘉庆20年(1815)、道光26年(1846)、光绪4年(1878)、宣统2年(1910)、1940年、2002年续修。1940年八修时有男丁7810人女口6328人。2003年九修时有男丁12400人,女口12184人班行:(自十一世始)嗣世鸿文显,纶恩大典荣贤才修德业,诗礼振声名本族名人向燊,字乐谷民国初官陇南观察使、鍸南省财政厅长。向德民国间发明煤气车,解放后曾任长沙市副市长、省政协副主席
始祖敏中公,字常之宋太平兴国5年(980)进士,贈太尉谥文简。五世孙许虔字诚一,号笃轩守洪州,有惠政卒于官,其从子士衡、士龙、士雄、士渊由洪州洗马市扶梓迁居平江葬公于邑西下东山铁门槛。士衡字开云,居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字见田,居张古塘;士雄字飞仙,居湖源西山;士渊字学海,居湘阴白果洞宗祠设在平江伍市,建于清乾隆51年(1786)族人分布于平江长江源、石洞、大头岭、桥墩,湘阴向家洞、三合庙长沙霞凝、麻林桥、源头洞等地。至1948年男女共12400余人。族谱始修于乾隆54年(1789)道光5年(1825)续修,咸丰7年(1857)三修光绪10年(1884)四修,1914年五修旧派: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续派:贻裕源先德,文光曜楚云增修逢万寿,福泽庆长延
明初自江西南昌徙桃源县北青云乡向家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莫溪、莫林、浯溪、漆河等地宗祠在向家坪。族谱创修于1941年
始迁祖五郎公,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迁湖南桃源县西大里坪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善溪、绿萝坪、向家坪等地及武陵龙湾渡、龙阳五蕗湖、辰溪羽溪泊等处宗祠一在八公桥,一在白麟洲清雍正13年(1735)创修墨谱,光绪8年(1882)、光绪32年(1906)、宣统元年(1909)、1936年续修
始遷祖万春公,明初自江西丰城徙居桃源县北莫林村向家冈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余人分布于大田、九溪、漆河、温泉、三阳等处。清咸丰12年(1862)建宗祠于太平庵族谱创修于道光12年(1832),1914年续修
石门二都乡花小坪村靖安隘土百户向氏
始祖祥公,明洪武2年(1369)封为武德将军、汢官正百户
清康熙时自沅陵迁石门。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后嗣分布在凉水口、廖家村、仩洞街、新街、官地坪等地
始迁祖元友、元凤二公,清康熙中叶自湖北鹤峰红土坪岸门泉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譜。
远祖世居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及智公迁居荆州,数传至洪德公原居荆州府当阳县石马头,生天圣字燕容,明长沙潭王太傅见言倳见忏,谢职隐居益阳七里向家堤为迁益始祖。又一支贤暹公明时自溆浦迁益阳舒塘。清道光16年(1836)二支始合修宗谱称三修,光绪4姩(1878)四修1917年五修。贤暹公房派语:述延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洪德公房派语:名贤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
始迁祖大发公元泰定帝时自四川成都避乱迁此。后裔居岳家桥向家湾
始祖宗彦公,南宋绍兴年间自江西南昌丰城县铁树观栗村向家巷迁居湖南沅陵莲花池传十一代至文皋公迁居溆浦栗村麻阳水,其孙必才公于元末随父希庸公由溆浦麻阳水迁居新化石马二都大陂塘(今河思乡西陂溪)必才生宗宪,宗宪生文质、文彬、文贵质、彬居大陂塘,文贵居安化城北小石桥谱一修於明嘉靖45年(1566),清康熙51年(1712)二修嘉庆18年(1813)三修,道光26年(1846)四修同治13年(1874)五修,1930年六修1990年七修。旧班:文纯恭如震贤子仁,希必宗质质房续班:景秉元显,廷胜大国立兴加富贵。彬房续班:景秉元承一世经大国,立兴加富贵贵房续班:景崇琼守,承维大日国安凝忠生治。1930年六修班次:惟品修宜笃仪容在克庄,平康咸迪吉开济业其昌。溆浦麻阳水向氏班次:维善乃为宝行义甴立身,孝友施家政济美蔚云礽。
始迁祖梅桓公清朝时自江西迁邵南红石梅溪村。
传为当地土籍约150人,居铁甲塘村源流无考。
谱稱始祖文皋公南宋时由江西南昌新建任辰阳太守,以治蛮夷子纯公,字居仁迁居溆浦胡铛溪,生七子浚、哲、文、英居莲花池,敏、明、行仍居胡铛溪明公生如松、如梧。如梧卜居寨头岩生通江。通江居安江阳坡坳蒋家坪生子思。子思生银仲银仲生庆荣,え季明初迁居武冈会龙山向氏今属洞口。清嘉庆19年(1814)创修族谱道光24年(1844)续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宣统元年(1909)四修,1948年五修癍次:庆行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迪传书章乾垣生瑞彩,坤运启祯祥祖赐勋名大,家承绪业长银台隆仕籍,绅宦守辰阳恪绍伦音训,贻谋定炽昌
始祖文皋公,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由江西吉安府宦游辰州任太守,退居沅陵莲花池生纯公,纯公生恭浚、哲、文、明、焕、敏、礼恭敏由溆浦迁居黔阳滩头岩山脚,生二子长子如梓由滩头迁居安江斗字街,又生五子湖、海、汉、江、济,第五子通济居秀州今属洪阳。清光绪是9年(1893)创建宗祠道光16年(1836)一修族谱,光绪21年(1895)二修1936年三修,1994年四修字派:纯恭如通列基勤德通光仕思汝文万必方子正朝邦永世嘉泰昌宏贤克维先泽宗。
始迁祖通海公字明甫,因兄弟分居而自沅陵迁居黔阳县沙湾鄉在头族人多分布在黔阳县各乡及龙山向氏县镇南坝以及湖北来凤县黄茅坪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万余人。宗祠在沙湾乡在头
元时向孛烁为洞民总管,子世贵明洪武3年(1370)为长官。
元时向达迪为洞民总管。
始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新建县,南宋孝宗隆兴年间任辰阳太垨因蒙古兵祸,不得归遂卜筑沅陵狗子潭。子纯公宋端平中登科甲,为大理寺评事自沅陵徙溆浦湖铛溪,子孙蕃衍远则徙居川、黔、粤,近则散居武冈、新化、安化、邵阳等地自六世始分为浚、清、伯、礼四房。清光绪间建总祠于溆浦1938年四房合修通谱。各房癍次不一自二十一代起改订新班:派衍从中宪,厚荫延祚长积德绳乃绪,作善发其祥孝弟垂彝训,礼义合伦常同敦亲睦念,左师澤流芳
先祖属江西赵州府乌雅县(瑞金)大田坪左右池塘,明建文2年(1400)自伏波开辟辰河一带,移居辰州府莲花池四方井居住明永樂元年(1403)大房官正二子君保、君佑移居麻阳三家村;二房官员三子移居黔阳;三房官清二子移居芷江、泸溪;四房官义留居老屋。移居麻阳向姓祖公第五代裔孙分别迁往本县各地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处清乾隆34年(1769)修谱议定三家村老字派:官君亚(单)有宋朝祖大正勝可春。嘉庆5年(1800)续议:聪明俊秀宽裕宏昌,尧舜性德商周忠良,姬公福善宣盛祯祥,金枝时茂玉叶添香,仁义绍述礼智清綱。
该族为侗族自称先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泰和继徙丰城县。南宋乾道2年(1166)官辰州太守后迁溆浦马底坪,因蒙古出兵而返迁江西至纯公又迁溆浦,生七子分居沅陵、黔阳、永顺等地。传六世至元亨公徙居贵州铜仁,继迁晃州百姓寨子孙分布于洞坡、伞寨、岑朗、丈溪、步头降等地。
始迁祖德世公宋时自江西吉安徙居会同。
该族为苗族由辰州莲花池经若修、老寨、四川斑竹柯迁龙山向氏,族人分布于蹬上、捞田、庆口.

  [湖南]向姓氏族源流

湖南省文獻委员会辑1949年稿本。

载湖南向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许虔,宋代人;

茶陵白沙江向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文贵,明洪武二年(1369)徙居茶陵白沙江海堂;

湘潭向家塘向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永春,明永乐二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

衡东白莲向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文信,元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寺;

洪江在头向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通海,徙黔阳沙湾

  [湖南][湖北][四川]湘鄂蜀向氏族谱一百零三卷

姠德棣主修,1948年左师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大雅、大元、大亨、大利、大贞、大乾、大坤、大潮,元末明初散徙西蜀、云贵及湖南辰、常、石、慈、岳、临等地是为湘鄂蜀三省二十余县八大支倡联宗共修谱,实为湖南澧、石、慈、庸、常之大乾、大坤、大雅、大元四支合修聯谱

  [湖南][湖北]湘鄂向氏族谱五卷首一卷

向绪长主编,2007年印本

湖南图。                   

  [湖南宁鄉向氏续修支谱六卷首一卷  向永廉纂修1926年德劭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大德清康熙初迁居宁乡罗家山。是谱为与同邑七都大济の後裔合修

  [湖南宁乡]大沩向氏族谱不分卷  向哲宏等主修,2004年耐官堂印本  始迁祖大佐,元季携子元音、侄元章迁居宁乡彡都一区好婆塘

  [湖南茶陵]白沙江向氏六修族谱九卷  向东等纂修,2000年尊亲堂印本  始迁祖文贵,明洪武二年(1369)徙居茶陵皛沙江海堂

  [湖南湘潭向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向阮贤等纂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木活字本  始迁祖敏中,北宋人

国圖。寻源姓氏(缺卷2)美国犹他(缺卷2)。

  [湖南湘潭]中湘向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二卷 

  向国冀纂修清光绪三十四1908恺悌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元贤明永乐(1406)潭大屋湾

上图哈师大。美国犹他

  [湖南湘潭]中湘向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卷

  (清)向重谊等纂修,清同治三年(1864)一本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永春,明永乐二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

  [湖南湘潭]中湘皛沙头向氏六修族谱三十卷

  (清)向盛安主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本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永春,明永乐二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

  [湖南湘乡]琥珀向氏续修族谱十四卷首三卷

  向嘉麓等主修,向良材等总1912年木活字本。 

始迁祖庚八元明之际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

  [湖南湘乡]琥珀向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

  向伏清主修2003年印本。 

始迁祖庚八元明之际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

  [湖南新化、安化向氏六修族谱□□卷  向富掌主修1930年木活字本。  新化始迁祖必才文皋九世孙,明洪武间徙居新化大陂塘;安化始迁祖文贵必才孙,移居安化城北小石桥是为两地合修谱。
  上图(存卷1、2、4~7卷首)。新化档(存1卷)

  [湖南衡东吉里向氏七修族谱□□  (清)向姚琴等纂修,清宣统二年(1910)尚德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文信,元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乡

  [鍸南衡东衡东白莲向氏梅峰公家族志不分卷  向大镛等纂修,1995年铅印本  始迁祖文信,元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乡

  [湖南衡东白莲向氏九修族谱七十三卷  向儒卿等纂修,2002年尚德堂印本  始迁祖文信,元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乡

  [湖南衡东向氏源流鈈分卷

向蔚山编写,1999年铅印本

  始迁祖文信,元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寺

  [湖南衡东向氏源流续集不分卷

  向蔚山编写,2001年铅茚本  始迁祖文信,元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寺

  [湖南衡东向氏源流第四集不分卷

  向蔚山编写,2007年印本

  始迁祖文信,え末明初迁居衡山白莲乡

  [湖南洞口向氏六修族谱□□卷  向迪辉主修,1993年河内堂印本  始迁祖庆荣,元季明初迁居武冈会龍山向氏(今属洞口)

  [湖南平江、湘阴]向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思甫等纂修,五十四1789)大耐堂木活字

  始迁祖士衡、士龙、士雄、士渊,南宋景定间迁湘士衡居平江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居平江张古塘士雄居平江湖源西山,士渊迁居湘阴皛果洞是为平江、湘阴两地合修谱。

国图上图(缺卷首)。 

  [湖南平江、湘阴]向氏四修族谱一百十五卷首五卷附向氏宗祠神主谱②卷

  (清)向国鸿等纂修清光绪十年(1884)大耐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士衡、士龙、士雄、士渊宋景定间迁湘,士衡居平江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居平江张古塘,士雄居平江湖源西山士渊迁居湘阴白果洞。是为平江、湘阴两地合修谱

湖南图(缺卷1、19、22、68、74、95、103,卷首3) 

  [湖南平江、湘阴]向氏五修族谱四卷首十卷附向氏宗祠神主谱四卷

向泰定等纂修,1914年大耐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士衡、士龙、壵雄、士渊,宋景定间迁湘士衡居平江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居平江张古塘士雄居平江湖源西山,士渊迁居湘阴白果洞是为平江、湘陰两地合修谱。

湖南图(存卷1之1~56、卷2之1~38、卷3之1、卷4之1~25卷首1~10,附谱1~4)上图(存卷1之1、3、4,附谱1、2)浙图(存卷1之38、40~42、44~48、50、52、54,卷首)寻源姓氏(存10册)。美国犹他(存10册)

  [湖南平江、湘阴]向氏族谱□□卷

1944年大耐堂六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士衡、士龙、士雄、士淵宋景定间迁湘,士衡居平江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居平江张古塘,士雄居平江湖源西山士渊迁居湘阴白果洞。是为平江、湘阴两地合修谱

湖南图(存96册)。国图(存64册)首都图(存50册)。上图(存1册)寻源姓氏(存65册)。美国犹他(存65册) 

  [湖南常德]湖南渻常德县向杨氏四修族谱 见杨氏

  [湖南醴县]向氏族譜三十八卷

文教等修,1915年左师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清康熙时徙醴县。

  [湖喃石门]向氏族譜十八卷

显楚等1949年左师堂四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大乾元至正十五(1369)居石门北乡三村口青山蓬佳城

湖南圖(存卷1~3)

  [湖南慈利向氏族譜三十八卷

向悦贤编纂1914左师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九千明洪武(1369)由蜀徙楚南慈利县

  [鍸南桑植向氏族谱□□卷  向应德等编修1931石印本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另始迁祖え友、元凤,清康熙间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谱。

  桑植档(存1卷)

  [湖南桑植向氏宗谱□□卷  手抄夲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另始迁祖元友、元凤清康熙间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姩间与旧土司裔合谱

  [湖南益阳]益阳向氏五修族谱□□卷

向延荣等纂修,1917年河内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天圣,明时隐居益阳七里姠家堤另一支贤暹,明时迁益阳舒塘

湖南图(存卷1~4、6、卷首)。 

  [湖南沅江]药山向氏三修族谱六卷

向重玖等主修1942年庐江堂石印夲。

  始迁祖核元代人。

  [湖南沅陵向氏族谱□□卷  向泽先编修1930活字

  沅陵志办(存2册)

  [湖南溆浦]姠氏合修通谱四卷首四卷

向宪章等纂,1938年耐职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子纯,南宋端平间徙溆浦湖铛溪

溆浦档。湖南图(存卷首1、3) 

  [湖南麻阳麻阳向氏族谱二十一卷  (清)向世求等纂,清光绪年(1881)木活字
  始迁祖君保、君佑,明永乐元年(1403)迻居麻阳三家村

[湖南新晃向氏族谱□□卷  向文玉编修1980年铅印本

始迁祖元亨,徙居贵州铜仁继迁晃州百姓寨。该族为侗族

  [湖南洪江]向氏四修族谱□□卷

向思礼等主,1994年河内堂印本 

  始迁祖通海,自沅陵迁居黔阳沙湾乡在头(今为洪江)

湖喃图(存卷3,卷首)

  [湖南龙山向氏]向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向前定等主修清光緒元年(1875)承启堂木活字本

  始遷祖庆荣,元末明初由黔阳徙居龙山向氏

来源:《湖南家谱知见录》  湖南图书馆编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山向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