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老师,什么时候找到工作和女朋友?

在山东,考公务员、教师是比较流行的“社会现象”,每年都有一些公务员岗位出现“千里挑一”的局面,即便是“考教师编”,一些比较好的地区、比较好的学校,也会出现“百里挑一”的情况。正因为如此,能够考上公务员、教师可以说“荣光无限”。

近日,一位朋友却“喜极生悲”了,女友奋战3年考上“教师”,不到一个月自己“被分手”。

现在的人或许都这么现实吗?朋友在一家私企上班,工资也还可以(月6000+),之前女朋友在一家公司做文员(3000左右),生活也还过得去,两人在大三时候朋友介绍认识,毕业后3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青岛,关系挺好的。女友没考上之前,也考虑买房、结婚的问题了。

前段时间女朋友考上了“教师”,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前几天朋友说买房的问题,被她委婉的拒绝了,聊着聊着又说先不结婚了。

朋友说:我又不傻,一说就懂了,唉,爱情终究被现实打败了,分手了,祝你幸福吧,找到比我更好的人,不怪你,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好,怪只能怪我自己没有本事。

后来两人见了一次面,女朋友也没有很绝情,她说希望朋友能考上正式工作,朋友最终选择了放手。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表达了自己观点:

网友“清风和熙”说: 这种人就是一个势利眼,她要是没成正式的,她可能跟你结婚,现在人家成正式的了,觉得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也必须要找个正式工作的,加油,自己当老板,不比正式的拿那点死工资强多少倍

网友“龙哥”说 :女的虽是势利眼,但兄弟怪也怪你看人不准,或者没早点种下种子。。我一朋友,女的研究生,在法 院工作。男的高职大专生。挣得也不多。。。以后不知道咋样,至少现在人家结婚了。

网友“米兔”说 :不稀奇 我有个朋友 订婚了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就是没领证 女孩考上老师就把他甩了 然后没找到合适的又回来找他 找他又觉得亏了又走了 反复了好几次 ,朋友最终想开不做备胎了

网友“高铁”认为:她的选择是对的,人生路还很长,找对象基本要门当户对

现在社会上独生子女的家庭太多了,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都希望他们有个稳定的单位,工作轻松一点,这是很多长辈心里的想法,尤其是在山东,所以家长都支持他们去考公务员。

另外,在机关单位上班,找对象的时候,说到工作也体面。有一点“毋庸置疑”,在山东的相亲市场,“女教师”是很“抢手”的。

读博两年后的体会:导师、科研、师门、女朋友和父母

本人985高校博二在读,和导师开过会、出过差、见过几个业界大牛;和科研相爱相杀,发过几篇论文,参与几项课题;和女友吵过架、谈过心;和师兄弟(师姐妹)争论过、鄙视过、互助过;和父母争吵过、解释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读博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读博的圈层也会涉及到导师、父母、朋友等。现在分别从导师、科研、师兄弟(师姐妹)、女朋友和父母等方面分享一些自己读博两年后的体会。

1.刚认识导师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万能的,两年时间过去了,他认为我是万能的。大到年度汇报总结,国家级多中心创新计划申报,小到跑报销,提醒他开会,给他拍照p图,帮他装graphpad,帮他女儿买药等等,事无巨细,到处有我。

2.导师也是人,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多是以资金为主,企业和导师签项目是冲着导师的头衔去的,而导师则是冲着资金去的。

3.导师的论文都是学生写的。被导师催促,被评审刁难,辛辛苦苦几个月才能发一篇。但注意了,导师是一作。

4.师生关系是导师指导学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找到好的导师,真的很重要,招到好的学生,同样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有效沟通,相互理解,有利于关系融洽。

5.如果你遇到了不管不问型的导师,就需要你多些自觉和自律。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是如果你不主动找他,他绝对不会对你的课题有任何指导。对于那种主观能动性超级强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做科研也需要有个引路人,此时就需要你多些自觉和自律。

6.如果你遇到了push类型的导师,就需要你听话。这种类型的老师精力十足,凡是亲力亲为,干劲十足,每周都会找学生讨论好几次工作进展,这样的好处就是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及时得到指导,然后可以迅速调整研究方法等,缺点就是平时会比较累,但是最后文章被接收的时候还是会非常兴奋的,辛苦的付出还是会有回报的。

1.科研是自己的事,更是导师的事。博士科研不是独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尤其是一些不熟悉的项目和博士论文,必须要有导师的指导,独自一人是完不成的,所以科研过程中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更多的获得导师的指导,这也体现在发表论文上,你辛辛苦苦写的论文一般情况下都是导师挂一作的,所以你和导师是互融共生的。

2.科研是孤独的,尤其是人文类很多专业,说实话就是自己一个人找资料,自己一个人看书,自己一个人写论文,自己一个人投稿。但是我认为做研究其实和其他工作的本质一样,那就是耐得住孤独才能走到最后。尤其是研究往往好几年也不一定有看得见的成果,在旁人看来更是浪费时间,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自己才要更加清醒得认识到孤独不是坏事,而是帮助自己静下心来,有所沉淀的必经之路。或者说,往往能享受孤独的人才能做好研究。

3.文章,越快越好,越早越好。现在的文章,通货膨胀速度太快,晚了就不值钱了。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你是毕业后从教、从政或者进入私企工作,论文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毕业初择业时,面试时的考量一是学校出身,二是论文成果,在没有其他衡量标准的情况下,论文成果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你的能力。尤其是如果你毕业后进入高校当老师,论文更是重中之重的。

4.科研也要讲究成果输出,输出形式不仅仅只有研究论文,还有综述,专利,会议报告等。换句话说,综述和专利也可以算作工作量。

5.学生搞科研最常用的方法是试错法,若不是把所有错误的想法都否定了,导师绝不会让你进行下一步。

6.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正热爱科研?而非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收获高学历,甚至出于对其他领域的无知等其他易混淆的东西。

PART3、关于师兄弟(师姐妹)

1.多和高年级的博士甚至博后交流,尤其多聊一些对于科研的感性认识。这些老者的感悟可能不是那么高光伟正,但是绝对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2.科研的道路上除了导师之后,你最亲近的人就是师门了,一般博导都是很忙的没有时间带学生,所以此时你要抱好同门师兄、师姐的大腿,毕竟他们是过来人,有很多实验、课题或者生活上的一些事可以给你指导。

3.要学会和别人合作,学会利益分配,尽量让文章中的每个作者都能贡献适当的才能,不要试图自己去搞定一切。

4.同在一个屋檐下,总会有一些利益的冲突的,所以师门之间也会有明争暗斗。有些前辈是个坑,一不小心就入了万年大坑。该尊敬的,该附和的,该联系的,都要做好。想太多了没用,你不也是千万师兄师姐的一员吗。该学的,该改的,都要记着,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当初讨厌的那个。前辈不是万能,人脉总有点用。

PART4、关于女朋友

首先说明:我读博,女朋友工作

1.一人读博,一人工作,可以说都需要付出很多,一直在各种等待,等我做完实验陪他,等我毕业,等我延期,等我找工作,等我结婚生子。她在郊区上班,住在郊区,但我还无所不用其极地拐骗他周末进城玩,主要是为了能让他陪着做下实验。一周基本在做实验,看文献或者发呆,没有功夫吵架,没有时间聊天,没时间做饭。

2.每次开视频聊天,她说她的工作事情,我说我的科研过程,到最后只能聊一聊各自环境的人事关系。这才明白什么叫异地恋,什么叫不懂对方的具体思想表达。

3.女朋友的支持很重要。若不是她支持我读读博,我可能早就下车间了。

1.父母以为有了博士学位工作就能随便挑,殊不知其实在现代社会,专业极度细分,专业对口远比学历高低重要得多。

2.父母以为你读了博士就光宗耀祖了,殊不知博士只是一个头衔和学历,以后的工作并不一定能够光耀明媚。

3.父母以为你读了博士以后就能挣大钱了,殊不知现在的博士也很难就业。

4.父母以为你读了博士以后工作就不累了,殊不知现在进入高校的青年导师也有很多累的英年早逝。

5.父母永远都理解不了博士期间都干些什么,在他们眼里不就是上上课考考试,四五年以后就能拿个博士学位,而我们又要再给他解释一次读博是怎么一回事。

6.父母的支撑很重要,尤其是当你奔三还不催促你结婚时,尤其是当别人都挣钱养家,你还独自一人时,尤其是当别人有车有房,你还只有自行车和宿舍时。他们的支持你会少去很多心理负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研学术也一样,而关键是在读博的过程中,如何争取自己在学术圈这个江湖拥有一席之地。我觉得我读博会后悔四年,不读博会后悔一辈子。在此,感谢导师的指导、师兄师姐的帮助、女朋友的理解和父母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于像韦东奕这样的学者、科研人员来说,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状态。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的名字,他因为一条采访视频走红,视频中的他穿着朴素,手提矿泉水和馒头。

任凭是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个智商160+的数学天才,韦神也因为自己的朴素的打扮备受非议。随着时间的推移,韦神也逐渐销声匿迹。

但随着一篇《6人博士团队4个月没有解开的难题,被韦东奕“秒破”》的帖子,韦神再次走红,成为了众人热议的对象。

韦神再次走红,北大院长回应

原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科技公司有一个模型方程需要计算,团队6个博士研究了4个月都没有得到解决。

直到通过熟人找到了韦东奕,韦神仅用了一个晚上就给攻破了,最后产品正确率高达99.8%,这样的超神举动,让很多人大受震撼。

有人找到了北大数学院院长,北大院长回应:不清楚,但是这对于他来说很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别人做不了的韦东奕能做这很正常。

院长表示,韦东奕很聪明,且非常专心,只想解决数学问题。

至于韦东奕“朴素”到极致的生活方式,院长则给予了尊重,表示这是他自己的意愿,只希望这样的舆论不要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

不过院长还补了一句:自媒体时代谁都可以发声,其实网上吵什么,他大概也看不见。

韦东奕:不想找女朋友,只对数学感兴趣

网上的这些舆论,大概率不会影响到韦东奕,因为韦东奕从来不玩社交媒体,甚至之前一直使用的都是“老年手机”,只有通话功能。

只是因为现在北京到处都需要看健康码,所以韦神才更换了智能手机,不过智能手机对于韦神来说,可能依然不具备“娱乐”功能。

早在韦神第一次走红时,就有人采访到了韦神,在镜头中的韦东奕显得非常腼腆,并回应了之前网上说的“退课”问题,表示自己的确课讲的不太好,可能是互动比较少,自己也在反思这一问题。

在采访中,还问起了韦神的个人问题,韦神则大方表示自己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家里人也从来没有催过,甚至还没有谈过恋爱。

面对韦神的刀枪不入,记者犀利地问道:那是不是意味着,数学就是你的女朋友了?

韦神则很快否定了:也不能这么说吧,主要是对数学感兴趣。

看得出来,韦神现在并没有找女朋友的打算,这也侧面验证了北大院长所说的,韦神是一个很专心的人,他只对数学感兴趣。

韦神的走红源于反差,箪食瓢饮的科研人才值得敬佩

韦神的确很厉害,但在清华、北大和韦神一样,甚至比韦神更厉害,更有成就的教授、老师们也有很多,但为什么只有韦神走红了呢?

这其实主要是来源于,一种独属于韦神的反差感,他身上的学霸光环和质朴的外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感。

乍看上去,韦神就是一个拎着几个馒头和矿泉水的平凡路人,但实际上他却在专业领域拥有着极不平凡的成绩,这样的反差感让人们对这个“矛盾”的人,产生巨大的兴趣。

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韦神这样追求箪食瓢饮的科研工作者还有很多。

如穿着布鞋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骑着自行车的清华经管院长钱颖一,都因朴素的生活作风走红过。

当然是否过得“朴素”完全是个人选择,与这些科研工作者而言,他们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更好的生活,这是他们应得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科研人才,但甘愿过“苦日子”,他们选择科研也是一种工作,既然选择工作肯定是要有报酬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下更多人才,中国科研才会走上更高的台阶。

结语:大家对于韦神的关注,绝大部分都是出于“善意”的,这些关注包裹着大家对于科研人员的敬佩,对知识的向往和崇拜。

从这个角度而言,宣传韦神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要让更多人看到在国内还有韦神这样朴素的天才学者,要让更多学生对知识保有崇敬的态度。

崇拜学霸、尊重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也希望韦神能在自己的领域继续前行,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哪里可以找到女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