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一个人不拍照 有自己的难处这该怎么解决?

左颖缓慢意识到自己对技术的依赖,如同温水里煮的那只青蛙。

儿时,她喜欢记路和公交路线图:老家的九路车开往老城区,穿过童年的游乐场;八路车开往县城,一路上尘土飞扬,运输动物的卡车往返于城县之间……

但现在,“任何时候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我就不用再动脑了。”同时,她曾经敏锐的方向感正逐渐退化。

丢失物理坐标仅仅是开始。在2021年建立的“反技术依赖”豆瓣小组内,成员有两万余人,他们拥抱技术带来的便利,也不同程度地遭遇着“技进人退”:难以集中注意力、没有真实可感的社交、大面积精神焦虑、被算法精准投喂商品、被同质化的信息裹挟等。

他们正付诸行动,有人物理隔绝,把手机锁进可以定时的盒子、打卡放下手机30天;有人用老技术制造“不便”,换成老年机、水墨屏;有人关掉了推送、朋友圈以及个性化推荐功能;还有人依然在苦苦探寻自己依赖技术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让技术退回工具的位置,是多位受访者的共同心愿。那回到美好故事的最初,那些技术给他们带来的自由与快感是镜花水月吗,他们后来如何沦陷,又如何抵御与反思技术对生活的入侵?

“很多人像是活在了手机里”

“我好像处于一个四面都围拢的地方,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所有的连接都是从线上来的,我见不到那个人真实的样子。”27岁的王雁北目前在上海居家办公,她也只消维护那一块屏幕里的形象,开视频会前“换一个上身(衣服),妆也不想化,戴口罩画个眉毛”。

用了一天电子设备,她眼睛很疼,觉得困倦,但晚上躺到床上精神又很足,“为什么我睡不着呢?”她很困惑。

在此之前,王雁北尝试用多晒太阳、增加运动量的方式缓解睡眠问题,却难免失眠。通过复盘自己一天天都做了什么,她发现一个问题,“我怎么随时都在看手机,做瑜伽(间歇)也在看手机?”

王雁北还对手机游戏上瘾。单位上班时,有次遇到项目压力大,她专门跑到卫生间里玩了一局,玩完愧疚感袭来。居家办公时,周围无人监督,一个人处理繁重事务感到焦虑,她心想:这怎么这么难啊,去玩一局再回来写吧。处理压力的方式仿佛只剩下了游戏,“如果不玩我不知道这事怎么办,不想去查一些新的资料。”

她这才意识到,手机已经让她的生活变得繁重、失序。

在北京一家周刊做记者的杨璐没有手机成瘾,但她的难处在于手机时常“甩不掉”。

记者的工作需要她大量浏览社交平台上最新的热点、观察大众的反应。“从微博看到公众号,自媒体,在差不多的话题上反反复复提,角度都差不多。”杨璐觉得有些苦恼,“好占用时间。”

写稿时有人发消息来会打乱工作进程,为此她常给手机调静音,任务完成再查看。但她知道,商业公司里的很多采访对象经常一个人有十几个工作群,接连不断地被艾特,“他们相较于我而言,才是完全没有时间。”

前一阵,她因出差采访去到一处有名的石窟。那天下了小雨,空气湿漉漉的,出行的游客不多。走在石窟之中,她感觉自己正身处一个安静的时空。

沿路往前走,她看到身边的游客少有人欣赏风景,纷纷下意识地举起手机记录眼前的画面。杨璐开始觉得奇怪,“大家都在拍照,拍石窟,互相给对方拍照。可是网上专业的照片很多啊,都能看到,但你在当下氛围中的体验感只能是本人到场所获得的。”

“很多人像是活在了手机里。”杨璐说。

相似的场面,宋宇几个月前也碰到过。北京的冬夜,十点,一辆公交车穿梭在街头,载着八名疲惫晚归的乘客。窗外的夜色混沌,医学博士在读的宋宇抬头看了看车内的情况,“那时我发现,除了我以外的7个人都埋头刷着眼前的小小屏幕。”像是工厂流水线工作的工人,没有人下统一的命令,但每个人的动作惊人趋同,“不知道为什么,我那时候觉得大家好像都被控制了一样。”

下车前,宋宇注意到一位年纪比她大的女士脖子向前伸,不断地在刷抖音视频,一个接一个,似无止息。

“我们的社交软件没有‘底线’”

关蕊的记忆里,以前的网页是有“底线”的,即浏览完当前页需要点击下一页,“给用户精神和心理上的休息思考时间。”而现在“社交软件没有‘底线’”,“你一直滑它就会一直出现”,永无尽头。

最夸张的一天,关蕊发现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长达13个小时,那就意味着,她除了睡觉都捧着手机。她只身在英国读硕士,生病或者学业压力大的时候,看手机频率非常高,但长时间的使用让她感觉“被压垮”。

无穷的信息把人网住,绵密的算法勾勒出人的行为画像,精准诱惑着人的注意力,人们想要逃离或抵御并非易事。

华为消费者管理培训生许柯发现市面上免费连wifi的软件都会给用户推送小视频,他觉得这背离了人本身使用App的需求,将用户强行和软件绑定增加浏览时长。

据他观察,在传统商学院的教学里,产品设计往往以用户需求为开始,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很多商学院的课程不讨论商业伦理。“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就是经济效益,软件永远有新的刺激点吸引你停留在其中。”

一个显见的例子是,每一次在微信朋友圈给朋友点赞,就会收到接连不断的共同好友点赞、评论信息,那些红色数字标记反复提醒用户前去查看。在广州一家航空公司工作3年的李醒讨厌这个设计,“技术层面是想让人更多地点进朋友圈,增加你的点击次数后进一步加强你的肌肉记忆。”

关蕊看过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有一句话她印象深刻,“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你就是被出售的产品。”片中,一些从美国互联网公司离开的员工,抨击看似免费的社交平台将用户的大数据贩卖给广告商,而广告商也乐于“购买确定性”。


图源: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Social Dilemma)

2021年,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问卷统计了5289名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每日平均8小时4分钟,基本等同于在手机里上了一天班。

论文《数字媒介技术依赖的多学科析因及整合性阐释》中谈到媒介技术的成瘾机制:媒介技术呈现的新异刺激会诱导多巴胺释放并激活奖赏系统,从而使用户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保持兴奋……不断延长使用时间。

“一睁眼就需要手机提供的多巴胺”

王雁北专门去查了论文,说手机的蓝光会影响人的褪黑素(促进睡眠的激素)分泌,增加人的警觉度。她联想到自己整天抱着手机,“一直想各种各样的东西,特别嗨,一嗨就睡不着。”

论文中,“影响视力”、“眼部疲劳”、“失眠”这些冷冰冰的研究结论对应着她现实生活中的状态,让她想要卸下过度依赖带来的沉重负担。

她有意识地给手机和ipad定时关机,通过写日记回顾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她发现自己查资料时容易被网页其他内容吸引,有一次专门记录了查资料和无所事事浏览的实际用时。前者半小时,后者两小时——屏幕上的数据让王雁北有所警惕,开始限制自己对App的使用时长。

她给ipad里的软件设定停用时间,10-19点打开ipad,应用会变成灰色,点开显示“今日使用已到限额”。她想通过减少电子设备依赖一点点夺回对生活、睡眠的掌控力。

在做“拯救睡眠”主题的报道时,杨璐采访了不少睡眠临床医学的医生,了解到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与焦虑和失眠相关联(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发现,频繁使用技术产品患上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更大),她更关注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长了。

杨璐早年读过《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书中提到互联网的推送与呈现方式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人的大脑长期养成碎片接收信息的模式,有意识地思维中断,之后想要深度思考也会困难。这些年来,她观察到身边很多人时刻抱着手机,或频繁掏出手机浏览,与书中的内容呼应。杨璐因此把智能手机看成“吸收智力和注意力的黑洞”。

朋友在聊天中和她提及Kitchen Safe(用来锁手机的盒子),还没把这事介绍完,杨璐就从淘宝上搜了一家海淘店,下单买了一个。

Kitchen Safe很快寄到了。它最贵的地方是盒盖,上面有个圆形大按钮,旋转它的时候,显示屏上就告诉使用者上锁的时间,调好后往下一按,盒子就锁上了。在美国,有消费者用这个盒子戒甜食、戒酒、戒除药物依赖。晚上11点,杨璐把手机扔进盒子里,设置上锁10小时,按下按钮,立刻就觉得内心安宁了。

宋宇觉得手机会让自己“脆弱”、被同质化的信息包围,“你的思考模式是在信息的裹挟下趋同的,而非自发趋同。”

她直接在豆瓣“反技术依赖”小组里开了一个“不玩手机30天”的记录贴。开始的三天内,起床后、上厕所时,宋宇都有强烈的刷手机欲望,“多可怕以及多奇怪啊,在每天一睁眼的时候,我就需要手机提供的多巴胺。”

她喝着咖啡,想起刚看到的多肉植物,迫不及待要打开淘宝购买花盆、多肉和土。她转念一想:可以用家里废弃的杯子,楼下花坛的一点土,以及室友多肉掉下来的叶子。想到这儿,她伸出去的手停下来了。

每天多出了四五个小时,从小屏幕前抽身的宋宇发现——家里沙发已经堆满衣服了,很多东西闲置可以卖掉……“那是我第一次,着手审视我的家,并开始动手改造、营造一个我想要的生活。”

三十天里,宋宇将每日的手机使用时长控制在了半小时左右。她有块苹果表,用来看时间和接电话,早中晚各三次查看微信回复消息。

她所在的豆瓣小组有不少人像她一样实践打卡:跨专业考研的黎冉尝试用卡顿的水墨屏手机减少自己的沉迷;关蕊买了一部诺基亚过上极简电子生活;许柯使用软件前,会将其中涉及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关掉,“我很害怕它只给我推荐我喜欢看的。”

“适度反连接”与社交平台减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在论文中写道,当今人们面临着过度连接的重负,例如强互动下的倦怠与压迫感、圈层化对个体的约束及对社会的割裂、线上过度连接对线下连接的挤占、人与内容过度连接的重压、对“外存”的过度依赖等。过度连接的背景下,适度的反连接或许将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新法则。

去年11月,李醒关闭了朋友圈入口,作出这个决定有多方面的考量。

之前他经常会点进朋友圈,肌肉记忆般手指向下滑动刷新;更新状态后十分期待有没有更多的人给自己点赞、互动,“我并不喜欢这种心理状态。”出于工作原因,两三年内,他的微信好友数从300涨到了1000,但是其中大部分的朋友仅是工作关系,现实中不熟,这让他发布朋友圈前对内容有些迟疑。

在彻底关闭前,他也做过几次同样的尝试,逐渐发现自己对朋友圈的内容关注度下降了。他看重内容带来的信息增量,但是朋友圈里的每一条动态,自己真的要“事事关心”吗?

关闭后他在一档播客的早间新闻节目中听说了EDG获胜的消息,当时他庆幸自己关了朋友圈,“看朋友圈刷屏的感觉一点都不好。我本身不关心这事,精力和注意力又有限,不想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被动地注意力分散。”

他将更多的在意放在自己的亲人好友身上,偶尔会点进好友主页关心近况。“我的朋友也知道我不怎么用朋友圈,减少网络社交互动不会影响我们现实中的关系。”他自己想要分享动态时,会先设置私密,三天后“解封”,避免实时频繁互动,但同时也有记录作用,朋友想要了解能够看到。

“如果你的现实社交很充实,你可能也不那么在意多少人给你点赞评论了。”李醒说。

黎冉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热衷于网络社交,用网络流行语来说是“营造人设”。每每发布朋友圈,要思考文案怎么写,图片怎么拍好看,谁可见谁不可见,这些附加的事项混入了她最初的快乐分享状态。分享完后,她会在意朋友的互动点赞,一整个流程下来,感觉有些“内耗”。

专门研究了传播理论,黎冉觉得“朋友圈像一个流动的舞台,你不清楚你的受众是谁,所以你经常会想做一个面面俱到的人,可是没有人真的可以做到。”在网络虚拟光环的笼罩下,人们像是戴上了面具,有些丢失真实的自我和实体的社交。

黎冉觉得长期被社交平台的信息流喂食,会丧失自己自由选择和专注的心流能力。备考期间,她删除了以往关注的公众号,只留下备考相关号。“我们研友之间也会相互交流,不会遗漏重要信息的。”

“人到底是需要信息还是需要空白,我目前觉得人更需要空白。”经历了30天计划,宋宇这么想。

她在进行医学博士的攻读,希望自己在医学以及写作、金融、运动领域深耕,而非将注意力铺满。她了解时下风靡的比如冰雪运动、汉服都是积极文化,但从商品属性来说,那也是一种“被创造的需求”。她会先区分内驱的兴趣和外界的灌输。

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十分冗杂,宋宇觉得它们不如书籍中经过时间检验的理论内容那样可靠,“而且,一个错误的观点带给人的伤害,高于正确的观点带给人的收益。”她喜欢30天计划后更清净的信息环境和更充裕的时间,如果自己的大脑被有用无用信息都填充了,“我会没法自由。”

“在局部战场取得胜利”

即便左颖选择更“在地”的生活,也很难做一个全然脱离技术依赖的个体。临近毕业季,带着信息焦虑浏览招聘信息、公司就职体验时,左颖会被网页推送的公司内部八卦吸引,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又懊悔浪费了时间;她在生活的省会城市里带着现金去购物常常无法获得找零,最后还是改用移动支付。

“但在城中村、三线城市及更小的地方,现金使用率尚可,存在很多交谈的空间,哪怕是讲价。”左颖形容下,和手机相处“就像是一个掰手腕的过程。有时候掰不过只好认输,但在某些局部小战场我还是可以获得小胜利的。”

许柯在反依赖尝试中也有过来回拉扯,在他的比喻中,那个过程就像“聪明的蜘蛛织出一张结实的网方便前行,行为却又永远困在了这张网上”。

大三时他做过一周“无智能设备+使用现金”实践,好处在于“解放了时间和注意力”。当时他打印了两篇在知乎数据库里收藏已久却没有仔细阅读过的文章,反复阅读后收获良多,记忆犹新。

他把此前在智能设备里“收藏”好文章的习惯打了个比方,“我像一个渔夫……打上的鱼炖了吃两口放进冰箱赶紧重回海边,生怕错过打捞下一条鱼的机会……可是这片海的鱼实在太多了,打鱼也是有成本的。”

许柯记得,《社会心理学》里讲过多的选择造成人的满意度下降。在离开智能设备的一周里,至少他的选择变少了,心情“简单和舒畅了不少”。

难办的在于:他用现金支付,平日网购2分钟能买到的电影票,线下选座购买要花10分钟,享受不了优惠。期末前的课堂,大家拿着平板对电子资料圈圈画画一边搜索,他只能拿着一本书咬文嚼字。现代生活、联络深度依赖智能设备,他每晚“特赦”自己用手机处理社团信息对接、同学交流的相关事项。

一周体验结束,他拾起智能设备借助互联网学习、补充笔记。于他而言,技术改善生活、提供便利的部分不需要被强制舍弃,他在日记本上写下,“无论网络还是生活,要找到自己的节奏。”这是他实验后更大的收获。

黎冉也是这样想的,她认为技术一体两面、利弊各半,“没必要非得做一个生活家,什么都不用,住在山顶上。”在她抵抗“手机沉迷”的过程中,会借助办公效率App,用能改善人生活的技术抵抗让人沉迷的技术。

尝试戒除数字依赖后,王雁北空出了时间推门外出,感觉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进入生活让我看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她家附近有梧桐树,慢慢散步,她听到车开过马路的马达声、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上海的爷爷奶奶在交谈。中间的小道会很安静,仔细观察能看到周围人各异的状态。购物时,她和进出口折扣店的老板、菜摊老板愉快地聊天。

她尝试走了一条以前没走过的街,沿途看着一幢幢特色建筑的介绍,感受到“原来这个地方以前曾经有过这些人、这些事情”。

左颖也会有意识地与住宅附近的餐饮店、电器维修店、废品回收站人员接触交谈,和一家零食杂货店的老板成了熟人。有时需要购买商品她会直接给老板打电话,老板转行后还帮着周边老客户低价进一些生活物资。“我觉得这样的购物形式更有温度有人情味。”她说。

做携带诺基亚实验的关蕊如今将手机使用日时长控制在了2小时内,留下了更多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杨璐和同事一起写下了“互联网消失的40件事”,例如问路、光盘、放空、耐心、长相真实的照片,纪念这些正在消隐的美好。在广州的李醒发现看纸质地图能让自己在脑海中“点亮城市中的地理坐标”,地方与地方之间有了联系,不再是数字中的一个个端点。

放下手机30天,宋宇觉得“内心更轻松了”。

为了改掉睡前睡醒下意识刷电子设备的习惯,宋宇把手机放在了家里的进门处充电,不带进卧室。相替代地,她放了一本书在床头,晚上习惯性地翻几页。

她以前常打网约车、订外卖,实施计划中,她选择乘公交车,自己做饭或者吃食堂,一个月省下了3000元。一些外卖软件会在饭点提醒用户可以点餐了,宋宇觉得,“有些需求可以被替代,或者本来不存在。”

去年的平安夜,她邀请朋友来家吃火锅。她喜欢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线下近距离的分享,“网络社交无法替代现实社交,网络上你可以迟疑回复,现实生活中的交流需要察言观色,人们的反应都是即时的。”

在去实验室路上,她单纯地走路而非将目光时刻聚焦在手机上。她更加关注头顶的天空、沿途的风景、周边一颗颗长得茂盛的树,那种感觉像是儿时熟悉的时光,需要自己寻找乐趣度过空白时间。她捡了一些树枝回家插在瓶子里,在家里种菜种花,“我真的在玩,不是在手机上玩。”

“其实我觉得药物和技术之间是有些相似的。”宋宇读博前在一家医院工作过一年,她举例道,如高血压药物更多缓解症状、调节血压,而非治疗根本。

她觉得技术也是类似。人们借游戏逃离现实生活,通过看短视频转移注意力,试图用技术缓解焦虑或不确定感。“但技术很多时候可能治标不治本,它并非有何动力让我们开心,我们的开心还是需要自己去获得的,是一个主动的东西。”

在“不玩手机30天”计划的末尾,宋宇在帖子中写下:“我和手机的关系:它是我的工具,但它不是我人生的全部。”

(应受访者要求,王雁北、宋宇、黎冉、关蕊、许柯为化名)

> 为什么好多人不懂审美和欣赏,还要去参观博物馆?

你去博物馆是真的喜欢博物馆吗?还是被朋友死拉着去的?去那里的人都会懂得欣赏那里的展览吗?

  • 走进博物馆的人一定是出自于内心对博物馆的认同与审美。兴趣一定是首要原因,其次就是欣赏。哪怕有人专为打卡拍照而来,也一定是因为符合 Ta 的审美才拍照证明来过。走进博物馆的人一定会在某些方面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象,潜移默化提高了审美水平。只有见识过精品,才能知道什么是精品,才会欣赏精品。每个人的审美... 显示全部

    • : 学会欣赏,旅行才有意义,不然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
    • : 每到一地,有时间,我必须到博物馆。 古今多少沧桑事,尽在博物馆藏中! 我希望,今后能到博物馆工作…
    • 答主 : 谢谢您的欣赏(苹果)(苹果)
    • 答主 : 谢谢(微笑)(微笑)
    • 因为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还免费。所以那些为了省钱的主就去了博物馆。每次看到博物馆字都不认识的孩子,难处乱跑的小学生,还有互相讨论的人我就烦。看就看呗,叨逼叨什么劲,显摆!字都不认识,带孩子看个毛,还楞提给孩子文化氛围,氛围个屁啊,孩子能背出来中国朝代,我就服他。来博物馆评爱好的最多也就一半人。
    • 答主 : (赞小蜂)(赞小蜂)(赞小蜂)

      @Ken Goo [强哥]:每到一地,有时间,我必须到博物馆。 古今多少沧桑事,尽在博物馆藏中! 我希望,今后能到博物馆工作…

    • 答主 : 谢谢你的欣赏(玫瑰)(玫瑰)(玫瑰)

      @粉雨:你的游记也很棒哦!

    • : 你的游记也很棒哦!

      @燕子:谢谢你的评价(爱心小蜂)(爱心小蜂)(爱心小蜂)

  • 首先,作为一个“文艺青年”,艺术展馆、博物馆、历史建筑绝对是我的心头好但是,作为一个理科生,你要问我有什么审美和特别的鉴赏能力,抱歉我没有以及,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观点和审美鉴赏能力,不以自己的喜好去否决别人的喜好,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观所以,审美能力如何和能不能去看博物馆就完全是两码事了。我去博物... 显示全部

    • : 亲爱的蜂蜂,截止到12.05号,你的这条回答收到了152次浏览,1次评论,1次收藏,感谢你的分享~窝里有你更精彩!
  • 爱妃叨叨|为什么我们要在旅行中去博物馆我超爱逛博物馆,出去旅行的时候,经常会在博物馆里带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之前也有朋友问我怎么那么爱逛博物馆,明明旅行时间很宝贵,为什么还要去博物馆里走马观花地看一些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前从来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偶尔想想也没想出个大概,而这次... 显示全部

  • 博物馆是面相所有人的,无论你懂不懂审美和欣赏。你懂,好,这里为你提供更多展品供你你鉴赏。你不懂,没问题,这里的展品可以培养你的品味和情操。而你的问题把博物馆的定位狭隘化了,以上是其一。其二,博物馆不仅是文化历史美术方面的,还有很多是自然科技博物馆,本身就是提供科普的啊,就是让不懂的人去学习的嘛... 显示全部

1、女孩子若对你宽宏大量,落落大方,那就是表示喜欢得你不够。

2、犯不着吃回头草,往前面走一定会碰到新的。

3、很寂寞的,一个人怎么跳探戈,旅途中谁同你拍照片,有个伴侣,你累了他背你,他累了你背他,说说话,解解闷,日子容易过。骗一个人,要费好大的劲,不在乎她,又如何肯骗她,所以,如果将来有人苦苦蒙骗你,千万不要拆穿他。

4、一个人在心灰意冷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得积极起来。

5、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6、失望是不是,不过不要怕,生命中原充满失望。

7、我也想清楚了,婚姻根本就是那么一回事,再恋爱得轰动,三五年之后,也就*消云散,下班后大家扭开电视一齐看长篇连续剧,人生是这样的。

8、生命从来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个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

9、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10、我不介意出卖我的青春。青春不卖也是会过的。

11、世上芸芸众生,有几个人是叫人一见倾心,又有几个人,会得出人头地。其实做普通人最开心。没有侈望,顺其自然,尽其本步而游于自得之场。

12、一个人走不开,不过因为他不想走开;一个人失约,乃因他不想赴约,一切借口均属废话,都是用以掩饰不愿牺牲。

13、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14、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

15、书就是这样好,无论心不在焉,板着长脸,只要考试及格,就是一个及格的人。你试着拉长脸到社会去试一试。这是一个卖笑的社会。除非能够找到高贵的职业,而高贵的职业需要高贵的学历支持,高贵的学历需要金钱,始终兜回来。

16、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17、情绪这种东西,非得严加控制不可,一味纵容地自悲自怜,便越来越消沉。

18、*之蜜糖,乙之*霜。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岂是一项艺术,简直是修万里长城,艰苦的工程。

19、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20、文字的能力有限很多感觉非笔墨可形容像伤心欲绝这种事你还可以讲得出来?那你还不算太过伤心。

21、你是个最最聪明与最最笨的女人,聪明在什么都知道,笨在什么都要说出来,心里藏少量的奸也不打紧,你记住了。

22、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算障碍重重,你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到它。但若是你不是真心的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纵使前方道路平坦,你也会想尽一切理由阻止自己向前。

23、生活上依赖别人,又希望得到别人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24、不要把丢脸的事放在嘴里咀嚼出味道来,老皮老肉的女人是最最可怕的女人。

25、过了*岁,谁还会为一朵云一阵风一枝玫瑰一句絮语而笑。都是牙膏筒里的假笑,适当的时候挤一些出来应用。

26、住在五光十*的城市里,没理由沾不上一点缤纷。

27、十年寒窗,十年苦干,再加上十足十的运气,才能有一份事业,你别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大多数人只能有一份职业,借之糊口,*劳一生,有多少人敢说他的工作是事业?

28、人肯给你一个漂亮的名目,你就接受,何必苦苦追究真相,说穿了,哪里有什么好听的话。

29、人的天*便是这般凉薄,只要拿更好的来换,一定舍得。

30、做朋友便是做朋友那么简单,最恨别人去打听我的私隐,如果你认为值得付出友谊,让我们握手言欢,如果不,那么去找别人,但别试图探听我的秘密。我的秘密,属于黑暗。

31、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32、和时间比赛,我们永远都是输家,只有多做点事情,虽败犹荣。

33、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安静地呆在房间里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相处。

34、那种难得的朋友。我成功,她不嫉妒。我委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5、人家叫你走,高高兴兴也是走,怨气冲天也是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如恭敬从命,欣然引退,免得惹人憎厌。

36、一个人必须学习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不然生活何其孤苦。

37、这个世界,白痴才说钱没用。

38、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39、哭要一个人躲着哭,笑呢全世界陪你笑。

40、我喜欢向没有知识但是聪明的人学习,他们那一套不讲理、原始,令人难堪,但往往行得通。受过教育的女人事事讲风度,连唯一的武器都失掉,任由社会宰割。

41、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成长都有益处。

42、这样的爱拖一天是错一天,爱一遍叫人老了几十年。

43、在寂寞当儿想念一个人,不算什么,但如果在热闹的时候想念,又不同了。

44、那么喜欢,又被你得到,你管它是真是假?

45、你要改是因为你自己愿意改,不要为任何人,怕只怕那人会令你失望,你又得打回原形。

46、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47、人是犯贱的,不失去一样东西,不知道那件东西之可贵。

48、做任何一个行业,都得在岗位上有所表现,既红、不骄、不迟到、不早退、敬业乐业、有衣食,那才是高手。

49、风景这么好,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截,路的确是弯曲一点,但有什么关系?我们终于会到达罗马。

50、何必向不值得的人*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51、真正属于你的爱情不会叫你痛苦,爱你的人不会叫你患得患失,有人一票就中了头奖,更有人写一本书就成了名。凡觉得*苦,即是强求。真正的爱情叫人欢愉,如果你觉得痛苦,一定是出了错,需及时结束,重头再来。

52、世上最奇怪的一种人叫朋友,略得些名利,朋友全来了;略咳嗽一声,朋友又全部散开,宜随缘,不宜花太多精力追求。人贵自立。

53、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54、我已经认识她一辈子了,只是等到今天才碰到她而已。

55、最下流的男人,才说女人是非。

56、命运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是规定的,冥冥中注定,该离场的时候,多不舍得,也得离开。

57、如果有人用*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58、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59、当一个男人不再爱它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60、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61、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62、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63、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午夜梦回,你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我要你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可以,人都是这般活下来的。

64、珍惜今日,努力将来,过去种种,且忘记它,午夜梦回,如有记忆浮沉,转个身,再睡。

65、假使有人说他爱我,我并不会多一丝欢欣,除非他的爱可以折现。假使有人说他恨我,我不会担心,太阳明日还是照样升起来,他妈的,花儿不是照样地开,恨我的人可以把他们自己的心吃掉,谁管他。

66、所以,什么头晕颠倒,山盟海誓,得不到鼓励,都是会消失的,谁会免费爱谁一辈子。

67、我所有的,我所有的,他们都可以看得到,我所没有的,他们不知道。

看了亦舒的名言名句还看了:

  • 1、女孩子若对你宽宏大量,落落大方,那就是表示喜欢得你不够。 2、犯不着吃回头草,往前面走一定会碰到新的。 3、很寂寞的,一个人怎么跳探戈,旅途中谁同你拍照片,有个伴侣,你累了他背你,他累了你背他,说说话,解解闷,日子容易过。骗一个...

  • *票与钻石又不一样,钻石是穿着皮裘礼服的女人。现*是……裸女。爱情是另外一件事。爱情是太奢华的事只有不愁衣食的人才有资格用时间来埋怨命运事无大小,若非当事人本身,永远没法子明了真相坐劳斯莱斯,最忌自己开关车门假使有人说他爱我,我并不会多一丝...

  • 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包饺子……但,第一次烧灶有听过吗?在没有煤气灶问世之前,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大灶,灶台架着一个大锅,做饭烧水用;灶下用来烧柴用。这只有在农村地方才能看得到。这几天回到乡下姥姥家,家中正好有灶。回...

  • 《黄石谷》1只要本*有吸引力,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人处,都可以学习。2人最怕固定的生活,一成不变,奄奄一息。3寂寞也是一种享受,恰到好处的孤寂令人反省自己的心。4不介意独自一人,如果没有好伴,还不如一个人乐得清静。5文明的恶*剧产品是虚伪欺诈...

  • 1、骗一个人,要费好大的劲,不在乎她又如何肯骗她,所以将来有人苦苦蒙骗你,千万不要拆穿他。——《忽尔今夏》2、不过女人到底是女人,日子久了就任由感情泛滥萌芽,至今日造成伤心的局面。女人都痴心妄想,总会坐大,无论开头是一夜之欢,或是同居,或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自拍怎么拍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