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什么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杨叶万条烟”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排&&序&&方&&式&&
使用次数:7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16.两首诗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7.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145');">&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福建泉州市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铁关西馆①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②。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这首诗是作者赴安西节度使府任职途中所作。②天倪:天边
20.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巧妙,请简要赏析。
2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134');">&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安徽蚌埠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小题。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20.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1.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112');">&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寄乡友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①斜影,绿水散圆纹。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闵②默?是日最思君。
【注】①结:交叠。②闵:同“悯”,哀伤。
20.中间四句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春日的哪些特点?
2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077');">&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湖南株洲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省中院壁①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②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③,退食④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⑤。
注:①这首诗为杜甫47岁,官居门下省左拾遗时所作。诗人在任上对肃宗多有劝谏,但主张少被采纳。②霤:防止雨水滴落在人身上,在屋檐下用来接雨水的竹筒。③通籍,指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借指做官。④退食:退朝而就食于家。或公余休息。⑤双南金,双南金:指南方出产的铜,后亦借指贵重之物。此处指皇帝封赏自己的职位。
20.诗中一二联写了省院中的景象,请赏析。
21.结合诗歌的颈联与尾联,分析诗人杜甫表达了自己哪些思想感情?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066');">&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广东肇庆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野泊对月有感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释】①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②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20.后人评价认为周莘此诗颔联写景很有特色,在写景上与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第三四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周诗颔联与《雁门太守行》第三四两句在写景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21.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033');">&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山西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6.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17.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021');">&
题型: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6.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17.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010');">&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明】徐子熙
瀚海潮声万泒①浑,鱼虾随势尽惊奔。
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②。
螃蟹咏(其三)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④!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⑤空余禾黍香。
【注】①泒(gū):水。②禹门:龙门。③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④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⑤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螃蟹原来的生长处。
20.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1.徐子熙的《蟹》采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8000');">&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江西玉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龙潭,即白石湫,在桂林北,水甚深。
18.诗歌颔联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9.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90');">&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吉林大学附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宋] 王安石①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①此诗是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钟山所作。
18.赏析诗中“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两句。
19.这首诗最后两句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于寻常景物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请比较异同。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80');">&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月考一语文试卷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16.诗歌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绪?
17.诗中写“归梦”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68');">&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湖北武昌实验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0.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21.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56');">&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长干曲①两首
其一&&&&&&&&&&&&&&&&&&&&&&&&&&&&&&&
君②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①长干曲,古乐府,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多描写古代妇女的生活。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②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③横塘,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
21.王夫之评崔颢的《长干曲》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请对诗中文字之外的“描写”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诗中表现的富有生活情味的场景,并概括其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22.《长干曲两首》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44');">&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安徽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6.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7.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31');">&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23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0.本诗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因其意蕴别致被誉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21.本诗题目《咸阳城西楼晚眺》还有另一种版本《咸阳城东楼》,但编者大多选用了前者,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908');">&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4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重庆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峤①屿②春潮
瀛洲见海色,潮来如风雨。
初日照寒涛,春声在孤屿。
飞帆落镜中,望入桃花去。
【注】①峤:山岭;
②屿:有山的小岛。
20.诗人写海上春潮的构思是如何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21.诗人写春潮采用了多角度的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896');">&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4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浦途中①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5.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和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中后两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884');">&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3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20.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1.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怎样抒情?请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861');">&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5
入库时间:
来源: 2016届江西上高二中高三月考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20.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1.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7825');">&
题型:语言表达&&知识点:诗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注】①作者一说为岑参,&杨叶&一作&杨柳&。#from 鉴赏阅读答案__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来自 end#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8.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6分)9.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5分)答案8. 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2分)9.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2分)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2分)小编推荐鉴赏阅读答案: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古诗词鉴赏: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姜妍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无”到“有”是诗美体验产生的过程,而诗歌创作的过程则是与之相反,是从“有”到 “无”。后者更重要,也更难。
B.诗人灵感的爆发,离不开积累,一个偶然的契机,会让诗人“感物而动”。以言表现无言,从“有”到“无”是唯一的途径。
C.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注重“隐”,真正的意旨隐藏不说。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D.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无”才是真“有”,用“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让诗歌富有暗示性。这也正是钱钟书所说的“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B.诗人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因为诗美体验是“忘言”的,而诗人写诗得从“忘言”走
向“寻言”,许多诗人慨叹寻言之苦都说明了这一点。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大巧若拙。”但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必得一番艰苦锤炼的功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一斋诗说》认为文理能通、修饰能工是初学诗和未成家的诗人之诗,而最高妙的诗不止于通与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因为“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所以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至言无言,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C.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经过苦心锤炼,却没有留下人工的痕迹,这是“大巧若拙”的典范。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境界天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臵,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B.人情大扰
C.咸获苏息
苏息:死而复生
D.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B.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C.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D.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
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 他
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
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
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
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
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 告
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
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作者一说为岑参,“杨叶”一作“杨柳”。
9.请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5分)
10.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王勃笔下《滕王阁序》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传唱千古的文句。
(3)《陈情表》中,李密用“
”来表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分离的请辞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按时看日出的人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击中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在文中,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了人经常看日出意味着什么。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本文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作者说早晨的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使视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听觉上有形的“静”,充满美感。
C.本文以叙述为主,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昭示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大家作
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多处体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例如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煮熟的光
线,中年的光线”,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13.“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说的“幸运”如何理解?(5分)
14. 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笔墨集中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15. 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按时
看日出”的理解。(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
,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市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的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
转移到农村,终究会
,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人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人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
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于“召唤恶魔”,必将
A.自食其果
B.作茧自缚
C.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
B. 2015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许多传统媒体人跳槽至新媒体,不仅可以为新媒体发展注入活力,也可以让媒体融合变得更加顺畅。
C. 有专家认为,由于学区房价格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多校划片政策对学区房价格的抑制作用不够显著。
D. 表现动物与环境的和谐,是动物摄影的魅力所在。有摄影爱好者按汽车喇叭来惊飞天鹅进行拍摄,很有可能造成对这些野生的天鹅遭到伤害,作品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秦朝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
,或驻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 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 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 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 中央常务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
,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20.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设计元素,并说明其寓意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0条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套卷
最新高考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树梨花晚浮生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