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卵巢的食疗方法卵黄囊瘤的饮食,食疗,保养卵巢的食疗方法卵黄囊瘤吃什么好

(卵巢内胚窦瘤)
卵巢卵黄囊瘤吃什么好?
向您详细介绍卵巢卵黄囊瘤饮食保健,卵巢卵黄囊瘤的食疗方。得了卵巢卵黄囊瘤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日更新浏览数:1723收藏数:209
卵巢卵黄囊瘤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清淡饮食;2、宜高蛋白、高热量饮食;3、宜高维生素饮食。
属于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于胸腔积液的吸收。
每天100克左右。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胸腔积液的吸收。
每天50-100克。
有补虚润燥、益肺化痰之功,凡肺气虚或肺阴虚者,食之皆宜。
每天100-200克左右。
饮食禁忌:1、忌高盐饮食;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3、忌油腻食物。
辣椒易伤肺气,耗心阴,使心肺气阴两亏,加重胸腔积液。
尽量避免。
奶油容易使痰浊内生,内外邪气搏结,胶固粘滞,从而使咯痰不畅,咳嗽难愈。
尽量避免。
香烟烟雾可刺激气管使痰液分泌增多,咳嗽加剧。
尽量避免。
卵巢卵黄囊瘤饮食原则
卵巢卵黄囊瘤饮食保健一、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1.龙葵砂糖茶:龙葵自15克,麦饭石30克,煎汁加糖代茶饮服。2.葵花楂肉:葵花托盘60克,煎汁取液,以液煮猪肉60克,山楂30克。3 .逍遥馒头蟹(雷公蟹):逍遥馒头蟹煮熟吃肉,并以其壳磨粉,每天2 克,每天3次,吞服。4.向日葵花:向日葵花托盘2只,上放枸杞子30粒,核桃肉10枚,肉片30 克,佐料适度蒸食。5 .化瘕猪胰:猪胰1具,洗干净,加酒后蒸熟,切食。二、化疗食疗:化疗期间病人往往食欲不好,消化道反应明显,选择药膳应是一些清淡可口,又有降逆止呕作用的为主。1.鲜芦根汤原料:鲜芦根120克,冰:糖30克。制作:鲜芦根,加水约500毫升,煮20分钟,加入冰糖,即可。用法:每日一至二次,或当茶饮。功效:清胃止呕。适应证:化疗期间恶心、口干等。2.鲜藕姜汁粥原料:鲜藕(去节)500克,生姜汁10克,粳米100克。制作:共入1000毫升清水,以弱火煮粥,约1个小时,熟时加入姜汁即成。用法:每日一至二次。功效:和中养胃。适应证:化疗期间食欲不振、恶心等。3.红萝卜粥原料:红萝卜250克洗净切片,粳米100克,姜粉、山楂粉适量。制作:红萝卜洗净切片,加入粳米,水1000毫升。共煮粥,约1个小时,煮熟后,加姜粉、山楂粉即可。用法:每日一至二次。功效:理气和胃。适应证:化疗期间,食欲不振、腹胀等。4.佛手粥原料:干佛手10克,粳米100克,冰糖和葱适量。制作:干佛手,水煎取汁,加入粳米,水1000毫升,同煮粥。加冰糖和葱调味食用。用法:每日一至二次。功效:理气和胃。适应证:化疗期间,食欲不振、腹胀等。5.清蒸鲫鱼原料:鲫鱼1条(500克),冬笋片60克、香菇30克、葱、姜适量。制作: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盛入盆中,把冬笋片、香菇、葱、姜适量依次排放在鱼身上,入锅内煎20分钟,然后倒入锅中,加入清水500毫升,汤开后调好口味即可。用法:每日一次。功效:益气养血。适应证:化疗期间,体倦乏力等。6.海参茯苓羹原料:枸杞子20克,茯苓20克,海参(湿)250克。制作:先将枸杞、茯苓煎水,取水与海参煮熟烂,和盐调味,作羹服食。用法:每日一次。功效:滋补脾肾,养阴生血。适应证:化疗期间,,短气,心悸,白细胞减少者。7.钩藤莲子牛奶汤原料:莲子50克、钩藤20克,牛奶100毫升,冰糖或白砂糖适量。制作:先用水适量煮莲子、钩藤20克,去渣取水,放入冰糖或白砂糖调味,冲入牛奶,煮沸即可服食。用法:每日一至二次。功效:健脾养胃、补虚生血。适应证:适用于化疗期间,眩晕纳差者。8.龙眼大枣炖甲鱼原料:甲鱼1只约250克,龙眼肉20克,大枣20克,盐姜适量。制作:甲鱼宰杀去肠脏洗净,和龙眼肉、大枣加水1000毫升,炖1小时,和盐姜调味。用法:每周一至二次,佐膳。功效:具有健脾补中,添精生血的作用。适应证:适用于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卵巢卵黄囊瘤饮食保健文章
相关疾病饮食概述/卵巢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Yalk&sack&tumor)又称内胚窦瘤(endodermal&sinus&tumor),因组织形态和小鼠胎盘的结构很相似而取此名,多发生在30岁以下妇女,是婴幼儿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生物学行为呈高度恶性。 体积一般较大,结节分叶状,边界不清。切面灰黄*色,呈实体状,局部可见囊腔形成,可有局部出血坏死。 镜下见多种组织形态:①疏网状结构,是最常见的,相互交通的间隙形成微囊和乳头,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背景呈粘液状;②S-D(Schiller-Duval)小体,由含有肾小球样结构的微囊构成,中央有一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AFP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③多泡性卵黄囊结构,形成与胚胎时期卵黄囊相似大小不等的囊腔,内衬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囊之间为致密的结缔组织;④细胞外也是常见的特征性结构。
发病机制/卵巢卵黄囊瘤
图11.大体& 卵黄囊瘤几乎均为单侧性右侧略多见;双侧者多为转移所致。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直径多超过10cm;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有包膜;有时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浸润。切面以实性为主粉白或灰白色,湿润质软;常伴有含胶冻样物质的囊性筛状区,呈蜂窝状;出血坏死常见2.镜下& 卵黄囊瘤具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学结构,包括:(1)微囊性结构:又称网状结构,最多见。由扁平或星芒状瘤细胞形成疏松的网状和小囊或微囊结构低倍镜下似蜂窝状(图1),但高倍镜下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2)内胚窦样结构:又称Schillei-Duval小体。由立方或柱状的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包绕、薄壁血窦或小样血管,形成血管套样结构横切面很像肾小球。虽然这种特殊结构具有诊断意义,但在有些肿瘤形态并不典型,北京协和医院的材料中仅54.2%可找到典型的Schiller-Duval小体。(3)实性结构:由小的多角形上皮样细胞聚集而成瘤细胞胞质空,核大核仁突出;核分裂活跃,类似胚胎癌。(4)腺泡状结构:又称迷路样结构。扁平、立方或星芒状瘤细胞构成弯曲多变的管道状或囊状结构。卵巢卵黄囊瘤(5)多泡性卵黄囊结构:扁平、立方或低柱状瘤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其间隔以致密的梭形细胞间质或疏松的黏液样间质。这种结构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初级卵黄囊变成次级卵黄囊的结构相似。以上各结构中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玻璃样点滴,但并不是卵黄囊瘤所特有的,因为很多分化差的恶性肿瘤都能见到。这种点滴PAS和AFP染色阳性,由瘤细胞分泌产生并在胞质内聚积,而后破裂进入周围组织。另外还有5种不常见的组织学结构,有时可构成肿瘤的主体成分。包括:黏液瘤样乳头状、巨囊性、肝样和原始内胚层结构。乳头状结构的结缔组织轴心常有明显的玻璃样变,肿瘤广泛坏死时血管周围残留的瘤组织亦可形成乳头样结构。肝样结构是实性结构的一种亚型,又被称作肝样卵黄囊瘤;诊断时需与转移性肝癌鉴别,临床上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分布均有不同特点上找到胆汁是后者的有力依据。原始内胚层结构是由原始内胚层细胞形成腺样和实性团块其间有结缔组织分隔。腺腔内常含浓缩的分泌物,很像分泌黏液的腺癌;有时腺体的形态与分泌型子宫内膜癌相似。上述各种结构常互相混杂并移行,以1~2种为主。最常见的是微囊结构,其中夹杂实性团块或腺泡样结构;多囊性卵黄囊肝样和腺样或原始内胚层样结构很少见,但多以单一成分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卵巢卵黄囊瘤
症状由于卵巢卵黄囊瘤增长快又易有包膜破裂及腹腔内种植,故常见症状有(76%)、、(50%)及(86%)。、出血可使体温升高而有发热症状(50%)。少数患者尚因有胸腔积液而气憋,但胸腔积液并不意味着胸腔转移有的于手术后10~14天消失,有的死后尸检也找不到胸腔器官内有转移似为。患者的卵巢功能一般都很正常,少数患者有短期闭经或稀少病前生育功能一般也正常,已婚者多数有过。有个别患者发现肿瘤时同时合并妊娠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故从开始有症状至就诊时间都很短。45%不超过3个月,64%不超过半年患者就医时肿瘤局限在卵巢者仅为50%曾报道的41例卵黄囊瘤中临床Ⅰ期、Ⅱ期及Ⅲ期者分别占51%、12%及37%。并发症: 卵巢卵黄囊瘤的转移发生率高。北京协和医院1978年以前收治的42例卵黄囊瘤中,来院治疗时80%已有转移。其中绝大多数为盆腔或腹腔腹膜种植,前者占转移的93%,后者占68%。包括子宫直肠窝膀胱反折、盆壁腹膜、子宫浆膜面及对侧卵巢表面等腹腔腹膜包括大网膜、前后腹壁腹膜肝表面及肠系膜等1978年以后,在对卵巢卵黄囊瘤曾进行淋巴结清扫或部分切除的32例中有淋巴结转移7例,占21.9%。Gershenson(1983)报道的卵黄囊瘤15例临床Ⅲ期者,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转移,占20%而曾作尸检的6例中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占50%。故肿瘤转移的途径除了直接浸润及种植扩散外,也有不少通过淋巴结转移。肝肺实质内转移较少,但在应用化疗而使患者生命延续稍长但终未能挽救者中,有时可见到肝、肺实质内转移。
诊断/卵巢卵黄囊瘤
卵巢卵黄囊瘤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一些特点,如发病年龄轻肿瘤较大很易产生、病程发展快。若警惕到这种肿瘤的可能性,则并不难诊断。特别是甲胎蛋白(AFP)检测,可以起到明确诊断的作用卵黄囊瘤可以合成AFP,是一个很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放射免疫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内AFP的敏感度极高。有时在混合型殖细胞肿瘤内的卵黄囊瘤成分非常少,必须作连续切片或反复切片才能发现极小块肿瘤。血清内AFP都有升高现象。北京协和医院纯型及混合型卵黄囊瘤100例中,手术前血清内AFP都有升高无一例假阴性。因此血清对卵巢内胚窦瘤有明确诊断的意义。鉴别诊断 注意与卵巢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如等相鉴别。
检查/卵巢卵黄囊瘤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放射免疫检测。其它辅助检查: 检查。
治疗/卵巢卵黄囊瘤
表11.手术治疗(1)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卵巢卵黄囊瘤患者就医时,50%~80%已有卵巢外肿瘤转移。而转移绝大多数局限在盆、腹腔内脏器的表面。亦可有转移肿瘤又常为单侧性,故手术范围应包括卵巢原发肿瘤、大网膜及盆腔内种植瘤切除。Gershenson(1983)组41例卵黄囊瘤26例作单侧附件切除者有17例存活,而15例作双侧附件切除者仅有4例存活。因此作双侧附件切除,将对侧正常、也切除并不会对预后带来任何好处相反,目前联合化疗既然可使患者获治愈的希望则在选择手术范围时应特别强调保留生育功能。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虽不小但大多数为小型转移。既然本病对化疗敏感,淋巴结又是机体的免疫器官,是否手术切除范围一定要包括淋巴结清扫,尚无统一意见。37例曾接受足量VAC或PVB化疗的卵黄囊瘤不论是初治或复发病例,其持续缓解率与是否作淋巴结清扫术,二者之间未显示有正相关的联系未作淋巴结清扫的9例中有8例持续性缓解故作者提出若手术时探查淋巴结并不增大,可不必作淋巴结清扫术。当然,该组病例数较少,仅37例,应积累更多病例的总结分析才能下定论。应用于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即尽可能比较彻底地将肿瘤切除,使残存肿瘤不超过2cm直径。这种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否也适用于卵巢卵黄囊瘤?过去,对待内胚窦瘤的手术治疗原则与对待卵巢上皮癌是一致的。但近年来,既然已找到很有效而敏感的化疗方案,将原发肿瘤及大块转移种植灶切除仍是很必要的。但如果手术将伤及脏器的完整性例如子宫直肠窝内肿瘤,只要能将大块肿瘤挖除,留下少量残存癌,手术后进行化疗仍是有效的,不必作直肠切除或造瘘作人工假肛。总之,手术不宜给患者带来过多创伤。残存的小量癌组织可依靠化疗予以消灭。(2)复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卵巢卵黄囊瘤原发肿瘤切除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联合化疗,或是化疗不足量,肿瘤常常很快复发。如果复发瘤比较局限体积不大,也许单用联合化疗即可奏效。如果腹腔内的复发瘤分布较广而多或是体积偏大,仍需要手术切除,以使联合化疗取得成功而满意的效果。表22.化疗& 很多年以来,人们曾以各种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60Co放射治疗、胶体放射性核素腹腔内及单一烷化剂化疗,试图减少卵黄囊瘤手术后的复发率提高存活率,但均告失败。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有了烷化剂与抗代谢药及抗生素类药的各种配伍联合化疗,如ACFUCY[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Ac)、(5-氟尿嘧啶,5-Fu)、(CY)]及MAC[氨甲蝶呤(MTX)、(更生霉素A)及环磷酰胺(CY)]联合化疗的经验。以后,VAC曾成为大家普遍采用的化疗方案,其用药剂量及方法如表1所示。已有多篇报道应用VAC的效果(Gershenson1985;Slayton,1985;Schwarte1984)。其Ⅰ期治疗率为82%,而有转移者治疗率<50%。根据报道,以PVB[顺铂P、(长春花碱)V博来霉素B]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广泛性转移性睾丸癌很成功,所以,PVB联合化疗也很快成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其用药方法及剂量如表2所示。Gershenson(1994)曾总结15位作者以PVB治疗OGCT共200余例的应用效果,其治疗率在Ⅰ期及Ⅱ期病例为95%或更高。Ⅲ、Ⅳ期及复发病例则分别为80%、60%和40%。故PVB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VAC有关顽固性癌治疗成功的经验,尚有BEP联合化疗方案B:P:顺铂,E:依托泊苷(Etoposide VP-16),其效果与PVB类似,而毒性较PVB低(Williams1987)BEP的用药方法及剂量如表3所示。美国癌瘤协作组(GOG)曾进行以BEP治疗OGCT的临床研究,他们对93例ⅠⅡ、Ⅲ期病例在肿瘤切净后仅用BEP 3个疗程,其持续缓解率可达96%(Williams,1994)。因而目前BEP方案已成为治疗GCT较为普遍且最有效的方案。由于博来霉素(平阳霉素)可能产生肺纤维化的毒副作用顺铂则有肾毒性故有人企图将BEP方案改为EP方案或以卡铂替代顺铂。其研究提示博来霉素是联合化疗中的主要,去掉后要影响疗效,以卡铂替代顺铂虽然初步效果相同,但较长期随诊发现其复发率较高,故仍较多沿用BEP方案。表3有关以上用药的疗程数尚无明确的统一意见,对于Ⅰ期癌或有转移但瘤灶可全部切净的病例,以3~4个疗程为宜。如手术后残存癌较大,则可能需要5~6个疗程。含有的PVB、BEP联合方案,只要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注意用药“及时”、“足量”,则效果会很满意。有少数病例并未经过手术切除肿瘤,也获得长期的持续性缓解,因而使人想到,对于卵黄囊瘤的治疗是否完全可以依靠化疗的作用,而不必行手术切除。卵巢卵黄囊瘤的联合化疗虽然可取得很满意的效果,但大多数报道都是在手术切除肿瘤以后辅以化疗。只是有个别病例单用化疗而获得持续缓解。尚无足够的资料支持以单纯化疗代替手术及化疗的综合治疗。而且卵黄囊瘤的原发肿瘤一般体积很大化疗后的坏死组织体积也不小,虽然可被机体逐渐吸收,但这种坏死组织的吸收对患者仍是一个负担,且有可能留下腹腔内粘连而且对于卵黄囊瘤的手术治疗并不强调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只要将主要的大块瘤切除,并不复杂,创伤性不大。对于健侧卵巢及子宫应注意保持其完整性,则手术治疗仍是一个不应省略的步骤。单纯依靠化疗势必使疗程数有所增加,而带有顺铂、博来霉素的化疗有一定的毒性。过多的化疗与一个不太复杂的手术比较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负担因此原则上还应考虑手术治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只是对个别复发的肿瘤如果体积不大累及范围不广可以试行单,并同时以血清AFP作为定期监测。当疗效不满意或疗效反应较慢时,仍应考虑手术切除。卵巢卵黄囊瘤与子宫绒癌的情况是有区别的,后者肿瘤长在子宫上手术切除子宫将失去生育功能而卵巢卵黄囊瘤绝大多数为单侧性,手术切除单侧附件仍有很大希望保留生育功能。饮食禁忌:卵巢卵黄囊瘤吃什么对身体好?
(1)宜多吃具有抗卵巢肿瘤作用的食物:鲎、海马、鳖、龙珠茶、山楂。
(2)出血宜吃羊血、螺狮、淡菜、乌贼、荠菜、藕、蘑菇、马兰头、石耳、榧子、柿饼。
(3)感染宜吃鳗鱼、文蛤、水蛇、针鱼、鲤鱼、麒麟菜、芹菜、芝麻、荞麦、油菜、香椿、赤豆、绿豆。
(4)腹痛、腹胀宜吃猪腰、杨梅、山楂、橘饼、核桃、栗子。
卵巢卵黄囊瘤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1)忌烟、酒、咖啡、可可等。
(2)忌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辣椒、花椒、桂皮等。
(3)忌发霉、烧焦食物。
(4)忌油腻、煎炒、烧烤、烟熏等热性食物,如羊肉、火腿、熏肉、肥肉等。
预后预防/卵巢卵黄囊瘤
卵巢卵黄囊瘤预后: 卵巢卵黄囊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在VACPVB联合化疗应用以前,预后极差。自从VAC和PVB联合化疗问世以后,存活率明显改进。M D Anderson癌瘤研究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两个单位卵黄囊瘤治疗后的持续缓解率在未采用VAC及PVB联合化疗以前分别为17.6%及7.1%;而采用VAC及PVB联合化疗以后,存活率显著上升,达75%及78.6%。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0例卵巢卵黄囊瘤,以Berkson Gage生命表计算法,统计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存活曲线及存活时间可以看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后的存活率截然不同,采用VAC及PVB联合化疗后初治病例的存活率为85.2%,复发病例的存活率为45.7%。对初治病例特别强调手术后立刻开始带有顺铂的PVB、BEP化疗,防止其复发争取100%的存活率是很有希望的。预防: 定期做好高发人群的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随访工作。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1:36
贡献光荣榜卵黄囊瘤的治疗_好大夫在线
卵黄囊瘤的治疗
全网发布: 20:54:58
发表者:顾松
(访问人次:4946)
卵黄囊瘤以往称为内胚窦瘤,1959年Teilum提出,系来自全能性的生殖细胞或有潜能的胚胎癌向胚胎外中胚层和胚胎外内胚层发展。肿瘤的空网状结构相当于胚外中胚层的网状胶质,上皮性囊腔相当于卵黄囊。Pierce等用电镜观察证实该肿瘤的细胞和鼠卵黄囊壁的上皮细胞相似。Gitlin研究证明,人类的卵黄囊可以合成AFP。卵黄囊瘤发病率占儿童卵巢肿瘤的6.1%8.7%。发病年龄据Kurman的资料统计显示为l1个月-45岁,平均年龄19岁,好发年龄为儿童和青少年。&该瘤可同时并发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其中以成熟型多见。肿瘤多见于性腺及骶尾部,也可发生于腹膜后、纵隔、大网膜、心脏、颅内、眼眶等。发生于卵巢者可直接浸润卵巢被膜向腹膜后及盆腔生长,一般瘤体较大,单侧多见,右侧为主,血行转移为主,恶性程度较高。在PVB联合化疗方案问世以前,是所有卵巢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的一种。大多数患者死于诊断后2年之内。临床表现首先是盆腔肿块,并多数在短期内迅速长大,可合并腹痛腹胀:急剧的腹痛意味着肿瘤的扭转或破裂。&由于肿瘤本身没有内分泌功能,因此临床上极少有内分泌紊乱现象。若出现内分泌症状,可能混合绒毛膜瘤或胚胎癌成分。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较大,以实性成分为主,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区域,甚至有的病例以囊状改变为主。肿块内无钙化,同时有大量腹水。CT及MRI在诊断肿块来源及与周围脏器关系方面较超声优越。AFP是一个很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卵巢内胚窦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与、畸胎瘤、透明细胞癌、胚胎性癌等多种肿瘤相鉴别。&自有效的联合化疗问世 以来 ,从70年代的VAC方案到80年代PVB及PEB方案的推出,使得卵巢卵黄囊瘤的治愈率不断提高,即使晚期病例也有60%~80%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这为卵巢卵黄囊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了有效保证。&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术前血清AFP值是否大于10000ng/ml均不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Ayhan等也报道年龄、肿瘤的大小及组织类型均不是卵巢卵黄囊瘤患者主要的预后因素。&综上所述,卵巢卵黄囊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卵巢肿瘤,但只要治疗适当,不仅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还可以保留卵巢及生育功能。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式加术后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是年轻妇女卵巢卵黄囊瘤理想的治疗模式。临床期别、残留灶的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好发的年龄和部位多在幼儿和青年人的性腺,即睾丸和卵巢,约占92.9%,偶尔也见于性腺外的组织。其进展迅速,容易转移和复发,术后存活率低,Kurman等早期报道手术治疗卵黄囊瘤3年生存率仅为15%。在临床表现上早期均为无症状肿块,病程短,发展到一定时间,则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血行转移。&目前国内对儿童仍按Brodeur分期 系统分为四期:I期:病变局限,手术完全切除,显微镜下无残留;II期:手术完全切除,显微镜下有残留或区域淋巴结阳性;III期:手术不能完整切除或肿瘤破溃,胸腹水中检出癌细胞;IV期:肿瘤远处播散或转移。&对卵黄囊瘤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术中尽可能切除病灶或减瘤,如病情需要也可以先化疗1~2个疗程再手术。随着联合化疗的应用和不断改进,5年生存率也在逐渐提高,李璋琳等统计报道2年总体生存率达到53.33%,长期缓解或治愈的病例已有报道。&肿瘤形态具有多样性,其基本特征为:1)典型的Sehiler—Duval小体.即类似于“肾小球血管袢”样的结构,或啮齿类胎盘的内胚窦结构。2)粘液网状结构。3)嗜酸性小体。4)免疫组化染色S-D小体及瘤细胞甲胎蛋白(AFP)和仅广抗胰蛋白酶阳性,嗜酸性小体及间质膜样物PAS染色阳性。其中S-D小体及瘤细胞阳性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血AFP的含量还可做为肿瘤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
发表于: 20:54:58
顾松大夫的信息
副主任医师
小儿普通外科疾病,儿童实体肿瘤的手术治疗
顾松,男,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获...
顾松的咨询范围:右卵巢卵黄囊瘤: - 华夏病理网论坛
回复:6 阅读:100
右卵巢卵黄囊瘤:
粉蓝豆:28
经验:6583
注册时间:
楼主 发表于
性别女年龄27临床诊断盆腔占位一般病史盆腔占位标本名称盆腔肿物大体所见灰黄色质软肿物15*10*8cm.腹腔网膜多发结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
添加参考诊断×参考诊断&&
回复:6 阅读:100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最多可输入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按内容按会员乘电梯外阴卵黄囊瘤概述
外阴卵黄囊瘤简介
  外阴卵黄囊瘤是发生于卵巢的生殖细胞恶性度高的肿瘤,为外阴罕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1~26岁,中位年龄18岁。  为外阴部发生质地硬、活动的无痛性肿块,肿块大小不一,有的仅仅是外阴肿胀,表面出现溃疡或蜂窝组织炎时有触痛。
外阴卵黄囊瘤相关标签
外阴卵黄囊瘤相关知识
yuan桑分享经验0
遥遥归分享经验0
yuan桑分享经验0
遥遥归分享经验0
林理分享经验0
林理分享经验0
林理分享经验0
林理分享经验0
林理分享经验0
林理分享经验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卵巢囊肿食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