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莱阳梨树王结果第一次结很多果,后来就不结了呢?也不开花?

奇!醴陵这棵梨树一年开3次花结两次果 - 三湘万象 - 湖南在线 - 华声在线
奇!醴陵这棵梨树一年开3次花结两次果
兰国义家的梨树(王晋 摄)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10月17日讯(醴陵记者站 张洁 通讯员 吴迪
刘瑜涛)大多数果树春天开花,夏秋结果。然而,在醴陵市仙岳山街道江源村的兰国义家庭院内,却发生了一个“奇观”:一株梨树在10月初,又一次开花。今年来,这株梨树已开3次花,结了两次果,演绎了一出“梨花三弄。”
10月14日,走进兰国义家庭院内,只见一株直径10来公分的梨树上,梨花洁白似锦,让人恍惚以为这是春天,而不是清冷的秋日。兰国义介绍,他这株梨树种了10余年,今年春天,梨树开花结果后,在秋天开花结果,现在又是繁花满枝,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附近的居民前来观看,啧啧称奇。
醴陵市林业局工程师王光明经过现场查看,给出了专业分析。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梨树的根部受到病虫害,在春天落叶过早,于是在秋天又开花结果,这是树木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我的梨树栽了好几年了,为什么它总是不开花,不结果呢?_百度知道
我的梨树栽了好几年了,为什么它总是不开花,不结果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般3、4年都会开花坐果,大枝拉开呈70——80度角,修剪时除中心干、主枝头短截外,其它一律缓放,当年就会形成花芽,另外注意肥水、病虫害的管理。  造成梨树不开花也不结果的原因,通常是:造成梨树不开花也不结果的原因,通常是:1.栽植位置阳光不充足。2.栽植位置靠近高楼,通风不良且梨树外倾生长。3.施用了较多的氮肥,磷钾肥缺乏。4.长太好,没注意剪切和管理。
采纳率:52%
来自团队:
另外注意肥水、病虫害的管理,大枝拉开呈70——80度角,修剪时除中心干,当年就会形成花芽,梨树很好管呀、主枝头短截外,其它一律缓放几年了?一般3、4年都会开花坐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桃三杏四梨五年。。。你的如果是种子种出来的。要5年。嫁接的一两年就可以开花结果
如果是扦插或嫁接苗,那么好多年不开花估计是生长环境的问题了,比如阳光不足、氮肥过多。第一种的可能性较大。 经移栽的果树在前几年是不会结果的,
可能是土的问题
那你是不是种错啦,或是环境不好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已有342人关注
[生物学特性]
梨树的生长发育特性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一)根系的形成于分布
& && &梨树的根系发达,但须根较少。砧木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旺,直根粗壮发达,出圃起苗时常易折断,影响定植成活率,所以育苗时需要先行移栽或切断主根,促发侧根。梨苗成活后,自断口处发生新根,早发生的、生长旺的,代替主根向下延伸而形成垂直骨干根,弱的发育成须根。侧生骨干根中开展角度大的,向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水平骨干根。梨树的根系较深,是成层分布的,但第二层常少而软弱。 生长到一定深度,即不再延伸,有时甚至死亡,而由侧生骨干根中开张角度小的和水平骨干根上向下生长的副侧根,与垂直骨干根共同形成下层土中的根系。根系主要有主根、侧根、须根、根毛四部分组成。根毛是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侧根又分为垂直根河水平根。一般情况下垂直根分布的深度为2~3㎝左右,水平根分布一般为冠幅的2倍左右,少数可达4~5倍。根系分布的深度广度和疏密状况,受砧木种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土层深浅和结构、地下水位、地势、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土质疏松、深厚、少雨的陕西洛川地区,杜梨根可达到11㎝以下。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在河北定县平原地区的观察,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风沙积土上,鸭梨根深3.6m,水平分布4.5m。据日本川口研究,27年生长十郎的水平根,距离主干1m以内的根占总数的57.4%,1~2m间占36.7%,2~3m间占5.9%,3米以外根很少。垂直根深为2.1m,第一层分布于地下30㎝,占26.1%,第二层根分布于地面下120~150㎝土层中占20.5%。综上所述,梨树根系在一般情况下,多分布于肥沃的上层土中,约在20~60㎝之间土层中分布最多最密,80㎝以下根量少,150㎝以下的根更少。水平根愈接近主干,根系愈密,愈远则愈稀,树冠外一般根渐少,并且大多为细长少分叉的根。
(二)根的功能
& && & 根可以将梨树固定在土壤中,并可以吸收水分、矿物质元素及少量的有机物,还可以贮藏水分和养分,并可以合成细胞激动素、生长素等,根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和结果状况。影响根生长肥因子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 && & 1.地上部有机养分的供应&&根系的生长与养分、水分吸收运输和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物质都依赖于地上部有机营养的供应。在新梢生长期间,新梢下部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根系中。有节奏和适度的新梢生长对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是必不可少的;结果太多,或叶片损伤都可能引起有机营养供应不足,抑制根系的生长,即使加大肥水管理也难以奏效。
& && & 2.土壤温度&&土壤的温度对根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大多数情况下,在土壤温度达到13~27℃根系生长发育最佳。
& && & 3.土壤的三相&&土壤的固相(土壤质粒)、液相(主要是水分)和气相的组成比例,对根系生长影响很大。
& && & 4.土壤营养&&肥沃的土壤可以使根系得到良好的发育。在肥沃的土壤中,梨树肥吸收根多,维持活动的时间长。
(三)根的年生长规律
& && & 梨树的根系活动比地上部生长要早1个月。生长中一般每年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新梢停止生长后,根系生长最快,形成生长高峰;第二次在采果前根系生长变强,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在辽宁省兴城白梨的根系自5月20日生长量可明显增大,6月18日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回落;第二次自9月16日开始上升,生长微弱或被迫停止生长。生产中应结合这两次根系生长高峰来施肥,尽量在生长高峰到来之前将肥料施入。
& && & 地温达到0.5℃时根系开始活动,土壤温度达到7~8℃时,根系开始加快生长,13~27℃是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达到30℃时根系生长不良,达到31~35℃时根系生长则完全停止,超过35℃时根系就会死亡。
& && & 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也会有影响。在土壤分布层,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最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 && & 梨的枝条是由梨芽萌发后形成。为了在生产上方便管理,接枝条的生长结果习性,一般将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
& && & 1、营养枝& & 未结果的发育枝称为营养枝。按长度可分为长、中、短枝,一般20㎝以上的为长枝,5~20㎝的为中枝,5㎝以下的为短枝。按生长发育时间又可分为新梢、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及多年生枝。春季叶芽萌发至落叶以前称为新梢,新梢落叶后至第二年萌发以前称为一年枝,一年生枝萌发后至下年萌发前称为二年生枝,二年生枝以上的枝称为多年生枝。
& && & 2、结果枝& & 枝条上着生花芽,可以开花、结果的枝称为结果枝。长度在15㎝以上的为长果枝,5~15㎝的为中果枝,5㎝以下的为短果枝。结果后留下的膨大部分为果台,果台上的分枝称为果台副梢或果台枝,果台枝可连续结果。
& && & 梨树的芽为晚熟性芽,一般当年不萌发,第二年抽生一次新梢,很少发二次枝。梨芽的萌发率高而成枝力低,因此枝条的生长与果实发育争夺养分的矛盾较小。梨树的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叶芽与花芽。
& && & 1、叶芽& & 叶芽分为顶芽和腋芽。顶芽着生于枝条的顶端,芽较大,较圆。腋芽着于叶腋间。叶芽外部附有较多的革质的鳞片,芽个体发育程度较高,芽体较大,并与枝条呈分离状。短梢一般没有腋芽,中长梢基部3~5节为盲节,所以梨树常用枝条基部的副芽作为更新用芽。
叶芽的分化是有节奏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 && & 第一时期& & 自春季叶芽萌动时起,随着幼茎各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节形成腋芽原基。随着所在的节的伸长与节上叶片的增大,芽原基由外向内分化鳞片原基并生长发育为鳞片。到所在的节间及节上叶片停长以后不久即暂停分化。但有芽外分化枝的顶芽,要在新梢停止生长后,才开始第一分化时期。
& && & 第二时期& & 一般要经过炎夏后才开始,在第一时期形成鳞片的基础上开始分化叶原基,并生长成幼叶,一般分化叶原基3~7片,直到冬季休眠时,即停止分化。极大部分芽,在此时期中确定叶片数,以后不再增加。
& && & 第三时期 & &在越冬叶萌芽前进行。营养条件好的芽,方可以进入第三时期,继续分化叶原基。这时期中,短梢可以增加1~3片叶,中、长梢可增加3~10片叶片。所以在栽培上,冬季通过修剪、肥水管理,促使芽进入第三期分化,以增加枝叶量。
以上三个时期,均在芽内进行,称为芽内分化。中国梨芽内分化的叶片数,一般不超过14片,西洋梨一般不超过6~8片。
& && & 第四时期 & &着生位置优越,营养充足及生长势较强的芽,在芽萌发以后,先端生长点仍能继续分化新的叶原基,继续增加节数,一直到6~7月间,新梢停止生长以后才能再开始下一代顶芽分化的第一时期。这次分化是在芽外进行的,所以称为芽外分化。芽外分化形成的新梢,一般都是强旺的长梢或徒长枝。但西洋梨的中、长梢,都有芽外分化,仅基部6~8节,节间很短的部分,为芽内分化的叶,上部有较长节间的叶,均为芽外分化的叶片。
& && & 2、花芽& & 梨的花芽为混合芽,既可开花又能抽生枝叶。一般按芽的着生位置的不同分为顶花芽和腋花芽。着生于顶端的花芽称为顶花芽,着生于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花芽。有的品种易形成腋花芽,如砂梨品种中的黄金、水晶、秋黄、新高、爱甘水等。
花芽分化分为三个时期,即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形成期第一时期的分化与叶芽没有区别,第一时期中所形成芽的鳞片大小、多少,是芽好坏的一种标志,鳞片多而大,则芽质基础较好。据莱阳农学院研究表明,白梨的顶芽鳞片为14~19片,荏梨长梢顶芽鳞片为12~15片,短梢为15~17片。据日本田野宽一研究,日本梨花芽鳞片为11~20片,多数为13~15片;西洋梨花芽为10~17片,多数为11~16片。江苏农学院对莱阳小香水长梢上的芽的初步观察,腋芽鳞片为6~11片,多数为8~9片。大叶节上的芽好,鳞片多数为10~11片。节上叶片小的,芽发育差,鳞片也少。鳞片因品种、营养状况、枝龄、树势和芽分化生长发育时期的长短等不同而有差异,所以鳞片的多少、大小,又是母枝好坏、树势强弱以及营养状况的一种形态指标。
花芽分化都在第二时期中才能进入形态分化。如第一分化期后芽的基础较好,营养状况又较好,则在第二时期才能进入花芽分化,反之仍然是叶芽。进入花芽分化的芽,在新梢停止生长后不久即开始分化。由于树势、枝条的强弱、停梢的早迟、营养状况、环境条件等不同,花芽分化的开始时期亦有不同。
& && & 大部分品种的花芽分化自6月中下旬开始,6月底到8月中旬为大量分化阶段,15~20年生的树比老树要迟10天左右。鸭梨、酥梨的花芽分化自7月10日开始;荏梨自6月上旬开始,9月中旬结束,少数在10月上旬结束。对具体的芽来讲,凡短枝上叶片多而大、枝龄较低、母枝健壮、生长停止早的,花芽分化开始就早,花芽的生长发育也就好。中长梢停长早的,枝条充实健壮的,花芽分化早,反之则迟。不论花芽分化早迟,到休眠期停止分化时,极大部分的花芽都形成了雌蕊原基。花芽分化开始就早,花芽的生长发育也就好。中长梢停长早的,枝条充实健壮的,花芽分化早,反之则迟。不论花芽分化早迟,到休眠期停止分化时,极大部分的花芽都形成了雌蕊原基。花芽分化开始迟的,分化速度快,这样花期才能表现一致。所以花芽分化开始迟的,因分化及发育的时间短,营养不足,开花时花朵数少,坐果能力差,果个也小。因此在梨树的生产管理中,应重点抓好5月下旬前的肥水管理,防止因肥水不足造成花芽分化不良,而影响第二年的产量。
1、叶片的功能& & 叶片是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物是葡萄糖,并进一步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供梨树生长结果。
2、叶的生长& & 梨树叶片从萌动到展叶约需要10天左右,全树的叶片迅速生长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约15天左右的时间,一片成叶自展叶到停止生长约需要16~28天。叶片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叶面无光泽,但但叶片停止生长时,即展叶后25~30天左右,约在5月下旬,全书的叶片在几天内,比较一致地显出油亮的光泽,生产上称为“亮叶期”。亮叶期表示,中、短枝的叶面积已经形成,是叶片功能最强的时期,又是中、短枝顶芽鳞片形成期,芽已经进入质变期。凡是为了促进花芽分化或果实膨大的管理措施,都应在亮叶期前或亮叶期进行,才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3、叶量& & 在山东省的胶东地区,梨树叶量在5月下旬就可达到全年叶片总量的70%~85%以上。据报道,在山东的莱阳地区,全树90%的以上的叶面积在6月1日前已经形成。特别是正常生长的成年树更是如此。在此时期形成的叶是芽内分化的叶,此类叶可以在枝条停止生长前后大量形成光合产物,对花芽分化、果实生长发育、根的生长等均有利。5月下旬以后形成的叶,大部分是长梢芽外分化的叶,这些叶要在新梢停止生长后才能有较高的光合生产率。所以长梢多,对前期营养积累不利,对花芽分化及果实的前期生长都不利,但有利于后期的营养积累。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叶面积形成的早晚和大小,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和枝条的生长,而且还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的贮藏物质的积累。花芽的形成与短枝叶片的数量有关,通常4~6片叶的无果短枝,当年即可以形成花芽。坐果情况也与叶片数目的多少紧密相关,具有3片叶的短果枝开花后均未坐果,4片叶的短果枝的结实率为10%,5片以上的短果枝的结实率为80%。
根据梨树叶片生长快、停长早的特点(尤其是短枝和短果枝更是如此),必须加强梨树春季的肥水管理,以保证当年生长和结果良好,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和树体内贮藏养分的积累。
4、叶片诊断 & &叶片对营养状况、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是衡量树势好坏的指示器官,许多栽培措施都可根据叶的反应来决定。江苏农学院的研究表明,认为鸭梨、黄盖梨等品种,稳产在150kg以上的树,每果平均叶面积应在600㎝?以上,单叶平均面积45㎝?以上,叶片厚在0.17㎜以上;叶色稳定在云杉绿(中国科学院1957年版标准色谱)以上;叶幕中有较多叶片的解剖结构,第一次栅状组织较厚,细胞长在45μm以上,第三次细胞基本上转化成栅状组织,是树势健壮、株产维持150kg以上的标志。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在晋县20多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0.85hm?180株树平均产量为122640kg/hm?,平均株产584㎏,这是栽培管理上长期维持丰产树势的结果。他们认为新梢平均在30~50㎝,粗在0.4㎝;全树长、中枝占总枝的10%~20%;5~7叶短枝平均叶面积为55~65cm?,叶片厚在0.2~0.26mm,叶片含氮量在1.75%~2.2%;新梢在6~8月测定氮、磷、钾的比值为1:0.07:0.6至1:0.14:0.9为树势健壮、高产、稳产的指标。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秋白梨大树,短枝叶面积平均30cm?以上,外围新梢平均长20~30cm,新梢占总枝量的10%以内,枝果比为4:1,每立方米树冠坐果2.5kg左右时为高产、稳产的指标。综上所述,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坐果要求,其丰产的形态指标亦有差别,产量要求高,树势指标亦高,所以在栽培上要在花芽分化、枝叶的生长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以促进枝叶的生长发育,增强树势,平衡生长与结果的关系,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生产目的。
梨的花序为伞房花序,萼片5片,呈三角形,基部合生筒状,花瓣5枚,白色离生。雄蕊20个分离轮生,柱头3~5个离生,雌蕊显著高于雄蕊。大部分品种每个花序可开花5~10朵,通常可分为少花、中花、多花三种类型;8多花以上的为多花类型。有的砂梨品种如黄金开花多的可开15朵花,其他砂梨品种的开花数见表3-1。
表3-1& & 砂梨新品种的开花数目(青岛莱西,2003)品种一般开花数(朵)大多数开花数(朵)早生黄金
8& && &&&开花时,先抽生一段新梢,并可发生果台副梢。个别品种的花芽,结果新梢上没有叶片,也不抽生果台副梢,成为不完成混合芽,但它与桃、杏、李等纯花芽结构完全不同。胶东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开花,花期一般为8~10天左右。梨是花序外围的花先开,中心花后开,先开的花坐果率高,大多数品种的一个花絮可做2个果。在山东的胶东地区,目前栽培的主要梨树新品种开花期和落花期见表3-2。表3-2& & 目前栽培的梨新品种开花期和落花期
(青岛莱西,2003)品种花序分离(日/月)
初花(日/月)
盛花(日/月)
落花(日/月)
& && &&&影响坐果率的因素很多,如气候、土壤、授粉受精、营养、树势状况等都可以影响坐果数的多少。梨是异花授粉果树,品种内授粉坐果率极低,必须有其他品种的花授粉才可能坐果,生产中应注意配备一定数量的授粉树,并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才可以确保高产、稳产。主要的日、韩砂梨品种的开花期及花粉量见表3-3所示。表3-2 3&&砂梨品种的开花期和花粉量
(据韩国资料)品种初花(日/月)
盛花(日/月)
花粉量(日/月)
(一)果实发育
& && & 经过授粉受精的花,开始了幼果发育,果实的发育受种子发育的影响。种子发育分为三个时期,胚乳发育期、胚发育期、种子成熟期。与此三个时期相对应的果实的发育也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速生期、缓慢生长期和第二速生期。第一期(第一速生期),从落花后25~45天果实直径达到15~30mm时,此期果肉细胞迅速分裂,细胞数量增加,幼果的纵径生长快于横径生长,果实呈长圆形。第二期(缓慢生长期)为胚的发育时期,此期果实增长缓慢,主要是胚和种子的发育充实。第三期(第二速生期)在种子充实之后,此期果实细胞体积迅速增大,也是影响果实产量的最重要时期。
& && & 梨树的落花落果比苹果轻,具有落花重落果轻的特点。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贮藏养分不足造成的。落花一般发生在花后7~20天。开花以后,未受粉受精的花开始枯萎,脱落。在某些梨园,落花严重者可达80%以上。
& && & 梨树的落果发生在开花后30~40天。幼果在胚乳发育期的营养不足,就会造成胚乳停止发育,从而造成落果。梨树春季发芽早,常常造成有机物质营养不足。为了防止落果,就必须重视采后的管理及尽量提前春季肥水的供应。
& && & 梨树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有果地大小、含糖量、石细胞多少以及果实的外观等。梨品种在一般条件下,单果重应达到一定的大小,如黄金梨400g、水晶梨450g、鸭梨200g、荏梨250g以上。决定梨果实个头大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梨果的细胞数量。一个梨果大约有2.5万~4万个细胞组成,大果有3.5万~4万个,小果仅有2.5万个。细胞数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在花后一个月左右,此期及花前营养不足则细胞数目少,细胞数的多少还取决于上年秋季贮藏养分和春季至5月末的营养状况。二是果实中的细胞的大小。果肉细胞增大主要在梨果的第二速长期,此期营养不良则直接影响果实细胞的大小。果实大小的影响因素还有树势的强弱、肥水供应和负荷多少。树势弱、肥水不足和负荷过多是当前果实偏小的主要原因。在保证花芽质量及授粉受精的基础上,还应注意疏花疏果,以保证达到大果数量的增加。
& && & 梨果实内部水分随果实生长而发生变化。5月份幼果含水量最底,随着果实的生长而逐步增加,至7月上旬果实水分含量为5月份的12倍,8月上旬达到70倍,9月上旬达到150倍。因此7~8月份梨园水分供应是非常重要的。果实除水分外,有10%是干物质,干物质的90%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糖。据日本研究发现,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细胞中开始出现淀粉,以后少量增加,到7月份急剧增加,7月下旬最多;8月份逐渐减少,9月上旬淀粉几乎消失。糖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自7月下旬开始增加,8月上旬迅速上升,直到采收为止。这些都值得栽培者在生产中加以注意。
& && & 梨的果实内有五个心室,授粉受精完全时,一般有10粒或接近10粒种子,果个大,果形端正,果实整齐一致。授粉差时,受精种子一侧果实发育正常,未受精或受精差的一方发育较慢,果实易长成偏形果,造成果形不端正。据我们观察,在日、韩砂梨品种中,黄金、水晶如果单果重分别在450g、500g以上时,一般情况下其果实内的种子数大多在10个或接近10个。而果实个头小的,大多数种子的数目也相应减少,且多数果实果形不正,果实一般也大多数属于小型果。
(二)果实营养成分
& && & 梨树必需的营养元素由根系吸收,并且经过转化成为不同形态的化合物,部分进入果实,随着果实的采收而离开梨园,这就会造成梨园土壤内营养元素的缺乏。因此明确梨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对指导施肥及其他管理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 && & 1、水分& & 梨果实中的水分占85%以上。果实作为水分的库源,是种子发育过程中对水分胁迫的自我保护。种子发育后期常遇到干旱的时候,果实中的水分对种子的成熟就显得更为重要。果实中水的结合状态及含量是活性物质存在的条件,定向控制果实水分含量是提高果品品质的必要措施。
& && & 2、糖& & 梨果实中的含糖量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目前栽培的生食品种一般为8.5%左右。糖主要有蔗糖、果糖、葡萄糖。其中蔗糖为0.70%、果糖为6.00%、葡萄糖为1.80%。梨果实中的糖主要供给种子,用作发育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 && & 3、淀粉& & 梨果实中的淀粉含量为0.29%。淀粉的主要作用是种子长期保持活力的物质基础,种子萌发时淀粉水解为糖,参与生物能的转化。
& && & 4、花青素& & 花青素是酚类物质的一种,酚类物质合成的最终产物还包括木质素、单宁、类黄酮。酚类物质在果实中合成,说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使果皮抗氧化力的增强,也随之提高了果实的抗病能力。
& && & 5、有机酸& & 果实中存在多种有机酸,其中分布广泛、生理作用重要的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草酸等,梨果实中的柠檬酸占67%。有机酸的形成是糖氧化分解的结果。各种有机酸常与阳离子结合形成盐,构成一个缓冲体系,以稳定细胞液中的ph,并保护细胞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能缓冲农药对植物叶片的伤害。
& && & 6、维生素C & &维生素C是各种具有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统称。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测定,梨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3.12mg/g。抗坏血酸有四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是L-抗坏血酸,效价最高。通常讲的维生素C即指L-抗坏血酸。维生素C容易氧化,具有强的还原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在水中极易氧化,在酸中稳定。糖、盐、氨基酸、果胶、明胶等溶液有降低氧的溶解量的作用,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 && & 7、单宁& & 梨果实中含有单宁18.4mg/g。单宁是高分子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抗氧化的特性。幼果含单宁的量较高,果实成熟后单宁逐渐消退。
& && & 8、果胶& & 果胶有三种形态,即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果胶酸。原果胶只存在于细胞壁中,不溶于水;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测定,梨果实中含有可溶性果胶0.40%,可溶性果胶存在于果实的汁液中;果胶酸微溶于水。未成熟的幼果由于果胶的存在,而使果实组织坚硬;随着果实的成熟,原果胶水解成纤维素,分离成可溶性果胶,并渗入细胞液,最后果胶去甲酯生成果胶酸,果实变得不具黏性,果肉柔软。
& && & 9、脂肪& & 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测定,梨果实中的脂肪含量为0.10%。脂肪在常温下呈固体状的油脂,是稳定的贮藏态化合物。脂肪的性质决定于脂肪酸的组分。梨种子的脂肪含量为20%左右,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 & 10、蛋白质& & 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测定,梨果实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249%。氮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植物组织中氮占蛋白质的16%~18%。蛋白质依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组成,分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梨果实中主要含有的是清蛋白,蛋白质是能量贮藏的形式。
& && & 11、氨基酸& & 氨基酸的味感与其结构有关,D-型色氨酸;L-型氨基酸有甜、酸、苦、鲜等四种不同的味感。甜味氨基酸有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酸味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梨果实中的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8.8%。酸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3.2%。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占总量的比率中,梨果实中的为36.0%,是梨、苹果、葡萄、板栗、核桃、枣、樱桃、猕猴桃、桃等果实中最高的。
& && & 12、矿质元素& & 每100g梨果实中含氮为47mg、磷为9.20mg、钾为80.67mg、钙为9.16mg、镁为5.18mg、铁为0.41mg、锌为0.27mg、铜为0.17mg、锰为0.05mg、硼为0.18mg。矿质元素与果实的品质有关,钾、磷、锌与果实的总糖、淀粉和花青素关系密切,锌、铁对酸度、脂肪的影响较大,氮、锰、锌对果实的硬度影响较大。
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 && & 梨树喜温,生长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休眠期则需要一定的低温。秋子梨如红南果、京白梨等,最耐寒,可耐-30~-35℃,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4~12℃。白梨如荏梨、鸭梨、酥梨、雪花梨等,可耐-23~-25℃,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7~15℃。砂梨如黄金、水晶、新高、圆黄、华山、秋黄、鲜黄、满丰等,可耐-20℃左右,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13~21℃。西洋梨如巴梨、红安久、红巴梨等,可耐-20℃,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7~15℃。梨树经济区栽培的北界,与1月份的平均温度密切相关,白梨、砂梨不低于-10℃;西洋梨不低于-8℃;新疆梨和秋子梨以冬季最低温度-38℃为栽培的北界指标。生长期过短,热量不够亦为限制因子,确定以大于等于10℃的日数不小于140天为栽培区界限。
& && & 梨树的需冷量,一般为小于7.2℃的小时数为1400。但品种间的差异很大,如鸭梨、荏梨需要469小时,库尔勒香梨需要137小时,秋子梨中的小香水需要1635小时。这些种类中以砂梨的需冷量最小,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温度过高,也不适宜。当温度达到35℃以上时,生理即受障碍。由此可以看出,白梨、西洋梨在年平均气温大于16℃的地区不适宜栽培,秋子梨在大于13℃的地区不宜栽培。我国各种梨主要分布浅的温度情况如表3-4。
表3-4&&各种梨主要分布区德气温状况(℃)种类生长季节气温
(4~10月)
休眠期气温
(11月至翌年3月)
15.5~26.9
18.7~22.2
14.7~18.0
18.7~22.2
-13.3~-4.9
-5.9~-13.8
-15~-29.5
-33.1~-45.2
-15~-29.5
& && &梨树开花需要10℃以上的气温,14℃以上时,开花较快。梨树的花粉发芽也需要10℃以上的气温,24℃左右时,花粉管的伸长最快,4~5℃时,花粉管即受冻害。花粉自发芽到达子房受精一般需要16℃的气温条件下44个小时,这一时期遇到低温,可影响受精坐果。另一个问题,是白梨在自然休眠期需要7℃以下的低温大约50天左右。气温增长,则需要的天数亦随之增加。如不能满足,则芽的发育不好,以致花器发育差,而影响花期的整齐开放与授粉受精,叶芽生长以及叶片发育都不健壮。所以白梨与西洋梨在江苏以南地区,气温条件不能满足其需要,但是对砂梨是最适宜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有利于同化作用,有利于着色和糖分积累。我国的西北高原、南疆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多在10~13℃之间,所以自东部引进的品种品质均比原产地好,耐贮运力也强。梨树的各物候期的界限温度见表3-5。表3-5& & 梨树各物候期的温度界限物候期温度(℃)
根系开始活动
(二)光照
& && & 梨树喜光,年需日照在小时以上的地区,生长结实良好。据山东农业大学研究,肥水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阳光充足,梨叶可增厚,栅状组织第三层细胞也能分化成栅状细胞。树高在4m时,树冠下部和内膛光照较好,有效光合叶的面积较大。但上部阳光很充足,也为表现出特殊优异,这可能与光过剩和枝龄较幼有关。树冠下层的叶片,光合强度对光量增加反映迟钝,光合补偿点低(约200lx以下)。树冠上层的叶片,对低光反应敏感,光合补偿点高(约800lx)。下层最隐蔽区,虽光量增大,而光合效能却不高,因光合饱和点也低,这与散射、反射等广谱成份不完全有关。一般要求一天内有3小时以上的直射光为好。根据日本田边贤二光照条件对廿十世纪梨果实品质的研究(1982),认为相对光量越低,果实着色也越差,含糖量也越低;短果枝上及花芽的糖与淀粉含量也相应下降,使次年开花的子房、幼果细胞分裂不充分,果实小,即使明年的气候条件很好,果实的膨大也明显的差;认为全光照50%以下时,果实品质即明显下降,20%~40%时即很差。日本梨树采用平顶棚架栽培,棚下光为全日照的25%时为光照好,15%时即不良。当光照不足时,就会影响当年果实的大小、花芽分化并直接导致大小年。严重时,可以造成当年梨树落叶和套袋果实水锈严重发生。安徽砀山果树研究所研究表明,90%的果和80%的叶在全光照30%~70%的范围内,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含量为9.2%~11.5%。日本杉山的研究表明,日本梨在5月份,如每天日照8~14小时,光合生产率在3.42~5.2g/(m?.d)之间,就不至于发生大小年。
(三)水分
& && & 梨的枝梢含水量占50%~70%,幼芽占60%~80%,果实占85%以上。正常情况下每天每平方米叶面积的水分蒸发量约为40g,低于10g即引起伤害。梨的需水量在353~564ml之间,砂梨的需水量最多,在降雨量为mm地区,仍然能正常生长。白梨、西洋梨主要产在500~900mm降雨量的地区秋子梨最耐旱,对水分不敏感。日本的山本隆俄的研究认为,梨的蒸腾与吸收比率的季节变化在品种间变化不大,当总日照量超过1674.7J(cm?.d)的时候,其比率即超过1。日蒸腾超过日吸收的临界值在巴梨为12g/(dm?.d),廿十世纪为10.5g/(dm?.d)。从日出到中午,叶片蒸腾率超过水分吸收率,尤其是在雨季的晴天。从午后到夜间吸收率超过蒸腾率时,则水分逆境程度减轻,水分吸收率和蒸腾率的比值8月下旬比7月上旬和8月上旬要大一些。午间的吸收停滞,巴梨表现最大。根据林真二的研究,如产梨4000㎏,则年需水达640t之多。在干旱的状况下,白天梨果收缩发生皱皮,如夜间能吸收水分补充,则可以恢复或增长,否则果实小或始终皱皮。如久旱忽遇雨,可恢复肥大直至发生角质,明显龟裂。梨比较耐涝,但在高温死水中浸泡,1~2天即死树;在低氧水中,9天发生凋萎;在较高氧水中11天凋萎;在浅流水中20天也不致凋萎。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空隙率小的黏土中,根系生长不良。久旱、久雨都对梨树生长不利,在生产上要及时旱灌涝排,尽量避免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若梨园水分不稳定,久旱遇大雨,可以造成结果园大量裂果,损失巨大。尤其是韩国砂梨中的华山、我国梨品种中的绿宝石,裂果比较严重。
(四)土壤
& && & 梨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砂土、壤土、黏土都可以栽培,但是仍以土层深厚,图纸疏松,给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一般情况下,梨树根系要求土壤中氧气含量在12%以上时开始产生新根,15%以上时正常生长,低于2%是根系停止生长。我国梨树的著名产地,大都是冲积沙地,或保水、保肥良好、土壤的通透性好的山地,或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如著名的莱阳荏梨、河北鸭梨、砀山酥梨等就是建园在山地上。梨喜中性偏酸的土壤,PH值在5.8~8.5之间内均可生长良好。土壤有害盐类主要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等。这些盐类的有害作用是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迫使细胞液返渗透,造成质壁分离。另外有些盐类对根系有腐蚀作用,使梨树凋萎枯死。相比其他果树而言,梨比较耐盐碱,当含盐量达到0.14%~0.2%时可以正常生长,但是在0.3%以上的含盐量时,即受害。不同的砧木对土壤的适应力也不同,砂梨、豆梨要求偏酸,杜梨可偏碱,杜梨比砂梨、豆梨耐盐力都强。多数研究表明,梨树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标准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土壤质地与持水量之间的关系见表3-6。
表3-6& & 土壤质地与持水量之间的关系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在60%~80%是的土壤含水量(%)
17.3~23.0
21.8~29.0
31.4~41.8
36.1~48.2
42.7~57.0
--果农朋友的好帮手 www.guoyetong.com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曾经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已离职的版主
Ta最近发表
果业通网QQ: &&&果业通①群:
&&&果业通②群: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梨树什么时候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