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哪里有济麦22号种子卖

正品济麦22_种子供求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
查看完整版本: [--
正品济麦22
鲁研良种 粒粒真情&&&&“ 济 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广适、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 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06年7月由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办公室公告保护,品种权证书编号:CNAX。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独占性拥有该品种的生产和经营权。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及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许可,任何商业性生产、销售上述品种繁殖材料的行为均属侵权。&&&&“济麦22”自审定以来,以其优异的产量性状和抗逆性表现,在山东省及周边省份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山东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该品种面积达2325 万亩,成为山东省年度种植面积最大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如下:&&&&——超高产:2006年6月山东省科技厅和山东省农业厅联合组织的专家组在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进行实打验收,实收面积4.56亩,平均单产727.43公斤,创造了山东省历年来小麦实打验收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纪录。&&&&2007年6月山东省科技厅和山东省农业厅联合组织的专家组在8个示范县中实打 13块地,9个品种,其中“济麦22”是唯一亩产超过 700公斤的品种,在兖州市小孟镇陈王村进行实打验收,实收面积2.25亩,平均单产722.64公斤。&&&&2008年6月在山东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核心区、示范区小麦高产田实打验收过程中,兖州市小孟镇陈王村 4.38亩,平均单产737.38公斤,创鲁西小麦单产纪录;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 2.0 亩,平均单产738.65公斤,创鲁南小麦单产纪录;平度市蓼兰镇北张家丘村4.23亩,平均单产726.1公斤,创青岛市小麦单产纪录;桓台县索镇睦和村亩产716公斤,创鲁中小麦单产纪录。&&&&2009年在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小麦十亩高产攻关田专家实打验收过程中,共23个试点,“济麦22”在8个试点平均单产超过 700公斤,其中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 3.46亩,平均亩产789.9公斤,创山东省小麦单产新纪录。&&&&— — 抗寒:该品种属冬性品种,2007年4月,山东省发生严重倒春寒,部分品种因冻害不同程度减产,“济麦22”未受任何影响,普遍表现增产。&&&&—— 抗倒: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株高70-75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连续四年在山东省及周边省份未发现一例倒伏现象。&&&&—— 抗病:综合抗病性好。2005 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白粉病免疫。&&&&—— 耐热:抗干热风,落黄佳。&&&&——品质好:面粉白度好,特别适合制作优质馒头和面条。&&&&— — 适应性广:适宜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江苏、安徽北部、山西省南部等省份种植。&&&&为了维护“济麦22”的新品种权益,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决定2009年“济麦22”大田用种在山东省内实施统一鲁研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广告宣传的市场销售政策,现在山东省内诚聘县市级经销商,详情请拨打电话或来人咨询。敬请广大客户认准“鲁研”商标,仔细检查或电话咨询防伪标示,谨防假冒。&&&&济南、泰安、淄博&&&&0&&&&聊城、潍坊、烟台、威海&&&&9&&&&菏泽、枣庄、莱芜&&&&9&&&&德州、滨州、东营&&&&5&&&&济宁、临沂、日照、青岛&&&&5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东郊桑园路28号&&电话:4
传真:4&&&&邮编:250100 网址:http://www.luyans.com 电子邮件:陵县高唐县茌平县临清市莘县阳谷县高密市青州市诸城市安丘市寿光市招远市东明县巨野县济阳市章丘市长清区桑梓店新泰市东平县“济麦22”山东省授权经销商一览表授权经销区域临邑县禹城市博兴县、 滨城区平原县德城区&&&&庆云、武城、夏津、乐陵、齐河宁津、东营&&&&邹平、 无棣、 沾化、阳信、惠民青岛市费县河东、兰山区罗庄区郯城县蒙阴县莒县济宁高新区兖州市金乡县东昌府区郓城县牡丹区、定陶县成武县单县枣庄市台儿庄区&&授权经销单位山东临邑惠农种子有限公司禹城市金丰收农资供应技术推广服务专业合作社博兴县博星种业有限公司山东运河种业有限公司德州圣丰种业有限公司陵县颜农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泽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德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北种业有限公司平度忠毅良种公司费县福地种业临沂市嘉盛种业罗庄区润丰农资经营部郯城县神丰种业蒙星种业莒县金丰种子经营部田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齐鲁种业有限公司金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聊城市农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金农种业有限公司山东天诚种业有限公司临清市鑫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景阳岗种业有限公司高密市八方种业有限公司青州市田丰种业有限公司潍坊市密州种业有限公司安丘市奥原种子有限公司寿光市农圣种业有限公司莱州市瑞丰农资山东昌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巨野县麟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郓城县种子公司菏泽市艺农种苗有限公司成武县种子公司单县种子公司枣庄市台儿庄种子公司济阳鲁丰种业有限公司章丘金泉种子经营部济南鑫富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济南市天桥区桑梓益农良种门市部新泰市种子公司东平县种子公司&&联系人&&周维安&&司&&伟&&盖庆河&&董学河&&崔金良&&毕远兴&&时春勇&&董&&峰&&王书玲&&荆学毅&&潘兆福&&张&&萍&&汪华彬&&司玉岳&&崔传方&&邵长新&&王保学&&苏桂芹&&张根实&&李保顺&&殷传平&&刘瑞玲&&刘来堂&&李进秋&&于荣成&&&&宿芳珍&&&&魏兆志&&张法兴&&范洪河&&殷玉楼&&王汉中&&王国玲&&石振华&&孔宪刚&&高新磊&&梁天昊&&孙玉霞&&任忠秋&&王洪亮&&田冠宝&&颜承金&&李臣达&&吴俊德&&徐西莲&&贾承强
怎么批发啊
公认品种确实高产
怎么找单县种子公司啊,垃圾公司!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当前位置: &
种子批发 高产小麦种子 济麦22高产 耐寒抗倒伏表现稳定产量高
优质粮食作物种子产品高产小麦种子,欢迎选购!
手机扫码快速拨号
进入手机版
品种纯度 :
发芽率≥ :
含水量≥ :
产地/厂家 :
永济会生种子销售有限公司
Product details
品牌代理:欢迎各地经销商加盟代理 。欢迎各地大户农场主来电咨询
我们将为你提供最实惠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和技术指导,咨询电话: 1.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北片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和国审麦2006018,已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3015E。一、产量表现: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均列第一名,平均亩产536.81公斤,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0.7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1公斤,比对照增产4.05%;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亩产518.08公斤,比对照显著增产4.67%,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5%。2014年在河北保定大面积生产一般亩实产600-650公斤二、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克,容重800克/升左右。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两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平均:籽粒蛋白质14.27%、湿面筋33.1%、出粉率68%、吸水率62.2%、形成时间4.0分钟、稳定时间3.3分钟。永济会生种子销售有限公司
批发销售各种油葵,玉米,大豆,小麦,花生,蔬菜等大田农作物。公司经营将近20年。在当地多家经销商和全国多个生产厂家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公司代理“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和各大知名企业的多种产品。以一流的服务,优质的产品。尖端的技术,服务于农。让农民朋友种好田,多产粮。是我们的宗旨。本着信誉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让每一个与我们合作经销商无后顾之忧。真诚的邀您与我一起见证公司的发展。
搜好货供应商永济市会生种子销售有限公司供应种子批发 高产小麦种子 济麦22高产 耐寒抗倒伏表现稳定产量高,为您提供详细的产品报价、参数、图片等商品信息,如需进一步了解种子批发 高产小麦种子 济麦22高产 耐寒抗倒伏表现稳定产量高,请与厂家直接联系,请在联系时说明是在搜好货网看到这条商机的。
Contact information
永济市会生种子销售有限公司
山西省山西永济市舜都大道北段蒲津市场北门对面
批发蔬菜种子 优质韭菜种子雪韭白根韭菜韭黄
批发陕西大荔中熟高产西瓜种子 辛星100
批发高产农作物种子豫单606玉米种子 优良品
蔬菜种子优质港田七寸参 胡萝卜红萝卜种子 根
种子批发 高产小麦种子 济麦22高产 耐寒抗
高产小麦种子 衡6632 国审大田农作物种子
批发大田种子 大荔高产抗病抗重茬中早熟西瓜种
种子批发 蔬菜粮食大田农作物作物 高产大豆种
批发大田农作物种子 花生种子郑农花14 产量
矮大头向日葵油葵种子s568 中种国际推出高
粮食作物种子相关商机
此种子批发 高产小麦种子 济麦22高产 耐寒抗倒伏表现稳定产量高产品由永济市会生种子销售有限公司在日07:42更新,主要更新内容为:产品图片,产品详情,产品促销语,产品起订价,产品起订量信息。
更新产品链接为:
发送询价单
*采购数量:
*联系信息:
公司名称:
*采购说明:
发送询价单
您对该公司的咨询信息已成功提交,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联系人信息
手机号码:
固定电话: -
联系姓名:张会生 &&
公司名称:永济市会生种子销售有限公司
让卖家联系我
咨询问题:
请选择咨询问题
*图形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图形验证码
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的来电~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为保障您的使用体验,建议您立即升级浏览器!
微软已停止对IE6~8的安全更新,您的浏览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火狐浏览器
Google Chrome关于2017年安徽省小麦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
关于2017年安徽省小麦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
现将2017年安徽省品审会小麦初审通过的品种予以公示。初审意见、各试点试验数据、汇总结果等详见安徽农业信息(www.ahny.gov.cn)和安徽种业信息(www.ahseed.com),公示期为30天(自日至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个人提出的请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单位提出的需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刘玉恒,邮编:230051,邮箱,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18号,电话:08,传真:66。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小麦审定品种介绍(公示稿)
1、隆平麦6号(LP06)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烟361/西农97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期222天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壮。越冬期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和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茎秆被腊粉,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旗叶较长、被卷、上举,穗层厚,株行间透光性好。落黄及熟相佳。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6/39万,穗粒数31/38粒,千粒重43/40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9/3);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
(病指50/42)。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0/796g/L,粗蛋白(干基)14.98/14.90%,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1/30.8%,吸水量57.0/59.2mL/100g,稳定时间17.1/14.3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79%,极显著,居C组第2位。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6.0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30%,极显著,居C组第2位。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5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5.23%,居半冬性一组第4位。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0万,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2、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3、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纹枯病。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柳麦618
申请者: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西农97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熟期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壮。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分蘖力及成穗率稍低。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较好,腊粉重。旗叶斜举,穗层整齐,株行间透光性好,落黄及熟相一般。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3/38万,穗粒数32/36粒,千粒重44/43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感/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1/2.9);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2/814g/L,粗蛋白(干基)14.69/13.8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8/29.6%,吸水量57.6/61.8mL/100g,稳定时间5.5/5.9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3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6.85%,极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2.93%,不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0.3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7.19%。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每亩适宜基本苗为18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申请者:濉溪县农业科学试验站
育种者:濉溪县农业科学试验站
品种来源:周麦22/烟农1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3天,较对照皖麦52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茎秆腊粉重。旗叶斜举,上拧,稍干尖,穗层厚,熟相较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6/41万,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1/40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3.0);高抗/中抗白粉病(病级1级/3级);中感/感纹枯病(病指22/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2/804g/L,粗蛋白(干基)13.93/13.6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0/28.8%,吸水量57.0/53.2mL/100g,稳定时间8.0/7.1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5.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60%,极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7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6.74%,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6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5%。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18万,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纹枯病。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山241/西农17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熟期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较抗春霜冻。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茎秆腊粉重。旗叶短小、斜上举,穗子较多、小,熟相佳。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籽粒角质,较饱满,商品性好。年亩穗数平均为51/45万,穗粒数30/33粒,千粒重39/37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9/3.1);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0)。
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1/817g/L,粗蛋白(干基)13.84/14.16%,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6/31.1%,吸水量59.7/59.1mL/100g,稳定时间17.6/11.9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2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83%,极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7.7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1.67%,不显著。8点汇总,5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7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2.98%。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2、合理密度:亩基本苗16万-18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山241/西农17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熟期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一般。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稍慢,抗倒春寒。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松散,茎秆被蜡质,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旗叶上举,叶片深绿色,穗子较小,结实性好,落黄及熟相较佳。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籽粒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50/45万,穗粒数31/33粒,千粒重40/38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9/3.2);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0/42)。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9/792g/L,粗蛋白(干基)14.09/14.04%,湿面筋(以14%水分计)29.7/30.0%,吸水量58.9/57.4mL/100g,稳定时间17.5/8.7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43%,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9.8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2.11%,不显著。8点汇总,4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0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6.09%。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2、合理密度:亩基本苗16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6、瑞麦618(国瑞0402)
申请者: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烟农19/连麦2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熟期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快,两极分化较快,较抗倒春寒。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8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较好。旗叶斜挺,叶尖卷下披,穗层厚。落黄及熟相一般。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穗。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6/44万,穗粒数31/34粒,千粒重42/38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1/3.3);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9/806g/L,粗蛋白(干基)13.55/13.77%,湿面筋(以14%水分计)29.6/28.7%,吸水量59.4/58.4mL/100g,稳定时间11.1/6.8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8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5.20%,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6.8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4.5%,不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6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5.43%。7点汇总,7点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亩适宜基本苗为16万-20万,晚播适当增加播量;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等病害;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7、恒麦168
申请者:合肥恒盛品种权代理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恒盛品种权代理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内乡185/周麦9号)/内乡18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熟期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松散,茎秆弹性一般。旗叶横举,较长,微卷。落黄及熟相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年亩穗数平均为47/44万,穗粒数29/33粒,千粒重43/39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9/3.1);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6/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42/816g/L,粗蛋白(干基)12.71/12.55%,湿面筋(以14%水分计)24.5/25.6%,吸水量56.8/56.3mL/100g,稳定时间8.4/8.1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5.7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3.82%,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年区域试验平均度亩产518.6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6.93%,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5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7.70%。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10月上中旬为适播期,亩适宜基本苗16万-18万,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3、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申请者: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西农979/济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3天,较对照皖麦52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长势壮。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能力稍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1厘米左右,株型松散,茎秆弹性一般,腊粉重。旗叶上举、短小,穗子较小,穗层厚。落黄及熟相较差。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年亩穗数平均为47.6/42万,穗粒数27/35粒,千粒重46/42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9/3.2);中抗白粉病(病3级);感纹枯病(病指44/46)。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6/792g/L,粗蛋白(干基)13.74/13.51%,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7/28.5%,吸水量56.2/55.0mL/100g,稳定时间1.9/2.6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3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3.40%,不显著。8点汇总,6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9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19%,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6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6.18%。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亩基本苗16万-18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精细整地,足墒下种,浅播匀播,提高播种质量;注意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9、涡麦101(涡麦)
申请者: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涡9701/淮核0308
特征特性:半冬偏春性,全生育期224天,与对照皖麦52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长势壮。越冬期抗寒性一般,春季生长发育快,较抗倒春寒。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旗叶斜上举,茎秆被腊粉。落黄及熟相较佳。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小穗排列紧密。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2/37万,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52/46克。2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3.4);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0/52)。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6/800g/L,粗蛋白(干基)14.02/13.0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4/28.7%,吸水量58.9m/57.7L/100g,稳定时间2.7/4.1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8.1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01%,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5.2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29%,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8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7.04%。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2、合理密度:亩基本苗18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0、华麦218
申请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淮麦20/新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生育期期222天,熟期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较好;旗叶斜上举、微卷,茎秆腊粉重。落黄及熟相一般。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籽粒粉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8/42万,穗粒数31/33粒,千粒重42/41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3.3);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48/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2/796g/L,粗蛋白(干基)13.3/13.14%,湿面筋(以14%水分计)25.8/27.2%,吸水量51.5/52.2mL/100g,稳定时间5.6/9.0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1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58%,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5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4.33%,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2.9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6.09%。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亩基本苗16万-18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3、田间管理:做好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1、淮核12013
申请者:合肥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太谷核不育/276份冬春性品种
特征特性:半冬偏春性,全生育期221天,较对照皖麦52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和两极分化快,较抗倒春寒。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茎秆被腊粉,茎秆弹性一般。旗叶卷下披,叶色深绿色,穗层整齐。落黄及熟相中等。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8/43万,穗粒数28/33粒,千粒重48/42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48/5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8/810g/L,粗蛋白(干基)14.35/14.2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7/28.7%,吸水量60.2/61.7mL/100g,稳定时间11.6/14.7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0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80%,极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6.5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67%,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2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5.36%。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亩基本苗16万-18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3、田间管理:做好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2、永民1718(丰麦99)
申请者:郭树明
育种者:安徽永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淮麦20/鲁麦14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3天,较对照皖麦52同期晚熟1天。幼苗匍匐,长势一般。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稍慢,较抗倒春寒。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91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抗倒能力较好,茎秆被腊粉。旗叶斜举,叶片深绿色、干尖。穗层较整齐,落黄及熟相较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角质。年亩穗数平均为50/42万,穗粒数28/32粒,千粒重43/41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3/3.2);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6/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8/804g/L,粗蛋白(干基)13.49/13.79%,湿面筋(以14%水分计)
28.4/31.3%,吸水量60.9/60.0mL/100g,稳定时间4.1/3.5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5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70%,极显。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7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4.17%,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5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4.50%。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播量: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亩基本苗为16万-18万;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3、田间管理:做好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3、富麦669
申请者:安徽省创富种业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创富种业公司
品种来源:烟农19/周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3天,较对照皖麦52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片绿色,较窄,长势一般。春季生长发育缓慢。越冬期抗寒性好,较抗倒春寒。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旗叶卷下披。落黄及熟相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籽粒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6/41万,穗粒数31/34粒,千粒重40/40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感/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1/3.0);中感白粉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2/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9/816g/L,粗蛋白(干基)13.93/14.16%,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1/29.8%,吸水量57.5mL/58.7/100g,稳定时间12.3/10.4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8.1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5.16%,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0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6.53%,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4.7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4.48%。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每亩适宜基本苗为18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4、苏泰麦1号(天润327)
申请者:宿州天润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郑麦8329/烟农1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与对照皖麦52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好。分蘖力好,成穗率高。春季生长发育快,两极分化较快。株高87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较好。旗叶近平举、较长,叶片深绿色,穗层不整齐。落黄及熟相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7/42万,穗粒数30/33粒,千粒重43/41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1/2.8);中感/中抗白粉病(病级5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6/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7/796g/L,粗蛋白(干基)14.42/14.4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2/31.7%,吸水量56.5/57.7mL/100g,稳定时间7.6/5.1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9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5.92%,极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4.8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5.22%,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平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2.8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6.26%。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与密度: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亩基本苗16万-18万,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2、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
3、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5、大地2018(华成2021)
申请者:宿州市天益青种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濉溪县五铺农场
品种来源:{(丰华8829/西农979)}F4/{(皖麦19/陕225)F1 /新9535}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3天,较对照皖麦52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片浅绿色,长势较壮。春季生长发育快,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8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旗叶上举,旗穗同层,落黄及熟相好。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半角质、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6/40万,穗粒数27/32粒,千粒重50/47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3.2);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0/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2/811g/L,粗蛋白(干基)14.13/13.41%,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2/27.6%,吸水量55.7/53.5mL/100g,稳定时间8.7/11.5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6.28%,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9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58%,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0.0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7.13%。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每亩适宜基本苗为16万-18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返青后拔节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6、华成2019
申请者:宿州市天益青种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宿州市天益青种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烟农19/宿266)/(丰华8829/陕160)
特征特性:半冬偏春性,全生育期221天,较对照皖麦52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长势较壮。春季生长发育快,两极分化较快,较抗春霜冻。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较细、弹性好,抗倒伏。旗叶短小、斜上举,落黄及熟相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角质,较饱满。2016年亩穗数平均为43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3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
/3.0);中感/中抗白粉病(病级5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48/46)。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5/813g/L,粗蛋白(干基)
15.11 /14.74%,湿面筋(以14%水分计) 32.9/32.3%,吸水量60.2m
/59.4mL/100g,稳定时间6.8/10.8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6.09%,极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8.7公斤,较对皖麦52增产9.85%,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5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6.61%。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每亩适宜基本苗为18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7、皖垦麦0622(鉴0622)
申请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连麦2号/汴123(烟农19/tai8802)
特征特性:半冬偏春性,全生育期221天,较对照皖麦52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长势壮。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较抗倒春寒。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被蜡粉、弹性好,抗倒伏。旗叶上冲、干尖,穗层厚,落黄及熟相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籽粒角质、饱满。年亩穗数平均为47/42万,穗粒数27/31粒,千粒重47/45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8/3.2);中感白粉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8/809g/L,粗蛋白(干基)14.33/14.8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1/32.9%,吸水量57.1/58.8mL/100g,稳定时间9.2/5.9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3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38%,极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79%,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9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4.86%。7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每亩适宜基本苗为18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8、白湖麦5号(皖江麦2号)
申请者:安徽省白湖种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白湖种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09天,比对照扬麦158晚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穗层整齐,平均株高85厘米,茎秆弹性好。株型半松散,旗叶上举。纺锤型穗,白壳,长芒,红粒,籽粒饱满度中等,半角质。熟相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1.2万/亩,每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2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5/2.8),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
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6/54)。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0/克/升,粗蛋白含量12.98/12.62%,湿面筋27.9/22.0%,吸水量51.7/53.5mL/100g,面团稳定时间3.8/1.9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0.7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22%,不显著;9个试点7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2.28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8.01%,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7.57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38%,
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18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9、白湖麦6号(皖江麦4号)
申请者:安徽省白湖种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白湖种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8天,与对照扬麦158相当。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弱,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平均株高84.3厘米。株型半松散,旗叶上举。白壳,长芒,红粒,纺锤型穗,籽粒较饱满,半角质。熟相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1.8万/亩,每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3.3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6
/3.1),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高感纹枯病(病指50
/62)。2015年/2016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0/774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2.12/12.39%,湿面筋(以14水分计)26.4/24.6%,吸水量54/54.7mL/100g,面团稳定时间2.81.6/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03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7.99%,极显著水平;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6.46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32%,显著;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9.4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25%,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18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0、喜红1号(越红2号)
申请者:安徽省庐江县越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徐麦27/扬麦158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09天,与对照相当。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高87厘米,株型半松散,茎秆蜡质重。旗叶上举,穗层较整齐。白壳,长芒,红粒,纺锤型穗,籽粒饱满度中等,半硬质。熟相较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4.1万/亩,平均每穗粒数37粒,千粒重39.1克。2015年/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
/2.3),中感白粉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8/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6/77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98/
13.52%,湿面筋 (以14水分计)33.6/26.8%,吸水量53.1/ 53.3ml/100g,面团稳定时间
4.9/3.8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2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34%,极显著水平;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本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8.15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2.13%,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2.84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09%,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20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1、喜红3号(越红3号)
申请者:安徽省庐江县越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1/矮抗58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8天左右,与对照扬麦158相当。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弱,成穗率高;平均株高87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欠整齐。白壳,
长芒,红粒,纺锤型穗。籽粒较饱满,半角质。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1万/亩,每穗粒数39粒,千粒重41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3),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
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4/48)。2015年/2016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6/764克/升,粗蛋白含量12.7/12.33%,湿面筋(以14水分计)27.1/26.1%,吸水量58.8/59.7mL/100g,面团稳定时间5.2/4.0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9.58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84%,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7.01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28%,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1.97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21%,
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20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2、旺嘉麦2号
申请者:安徽全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全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郑麦9023/矮抗58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9天,比对照扬麦158熟期略迟。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成穗率一般。平均株高84厘米,株型半松散,茎秆蜡质重;旗叶上举,穗层较整齐。白壳,长芒,红粒,长方型穗,籽粒较饱满,粉质。熟相较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2万/亩,每穗粒数36.
5,千粒重42克。2015年/2016年抗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8 /2.6),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
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0/58)。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0/764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58/13.58%,湿面筋(以14水分计)
30.2/ 28.7%,吸水量53.8/56.2mL/100g,面团稳定时间3.4/4.2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0.29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7.57%,显著;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6.04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3.52%,不显著;9个试点7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91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44%,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25日到11月5日;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20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4~16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等病害进行防治。
23、皖红麦759
申请者:安徽省红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红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9号/富麦9606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0天,比对照扬麦158熟期迟2-3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一般,成穗率偏低。平均株高82厘米,株型半紧凑,穗杆蜡质重,旗叶下弯。白壳,
长芒, 红粒, 纺锤型穗,籽粒较饱满,
半角质。熟相较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1万/亩,平均每穗粒数36粒,千粒重41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6
/2.7),中抗白粉病(病级3 级);感纹枯病(病指54
/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1/782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
13.92/14.00%,湿面筋(以14水分计)
30.7/30.7%,吸水量51.8/54.2ml/100g,面团稳定时间4.8/4.1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7.26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64%,不显著;9个试点7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9.11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7.03%,极显著;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6.84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43%,
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18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等病害进行防治。
24、皖新麦05012
申请者: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
育种者: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
品种来源:西农979/郑麦9023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7天,比对照扬麦158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叶窄细,浓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偏低。株高85厘米,株型紧凑,旗叶平伸。白壳,
长芒, 长方型穗,籽粒琥珀色,
饱满度中等,角质。熟相较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2.5万/亩,平均每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0.6克。2015年/2016年度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
/2.7),中抗白粉病(病级3 级),感纹枯病(病指52
/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71/744克/升,粗蛋白含量12.99/%,湿面筋(以14水分计)27.3/27.1%,吸水量54/58.8mL/100g,面团稳定时间2.8/3.9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1.44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7.85%,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8.45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4.17%,不显著;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9.89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70%,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18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等病害进行防治。
25、轮选27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扬87-158、郑麦9023)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7天,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幼苗直立,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低。株高85.5厘米,株型半松散,茎杆蜡质重,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白壳,长芒,红粒,长方形穗,籽粒较饱满,粉质。熟相好。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2.6万/亩,平均每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3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
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6/50)。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1/764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03/13.57%,湿面筋30.6/%,吸水量54/55.1mL/100g,面团稳定时间3.6/2.6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3.76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8.41%,极显著;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8.58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2.25%,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0.66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8.01%,
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18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等病害进行防治。
26、华齐麦5号
申请者:刘亮荣
育种者:马鞍山市科农农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9/R05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9天,比对照扬麦158迟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平均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半松散,旗叶上举,穗层较整齐。白壳,长芒,红粒,纺锤型穗,籽粒较饱满,粉质。熟相较好。2015年/2016年两年亩穗数平均为29.9/32.7万,穗粒数40.6粒,千粒重37.9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3
/2.4),中抗/中感白粉病(病级3
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8/52)。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3/759克/升,粗蛋白含量12.95/12.22%,湿面筋28.4/%,吸水量52.0/55.6mL/100g,面团稳定时间3.1/1.7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平均亩产448.68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62%,显著水平;9个试点8点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平均亩产410.53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0.22%,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86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43%,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25至11月5日;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20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等病害进行防治。
27、扬辐麦7号(扬辐麦1229)
申请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麦11/扬辐麦9311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8天,与对照扬麦158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平均株高82.9厘米,株型半松散。茎秆蜡质重,旗叶平伸,穗层整齐。白壳,长芒,红粒,纺锤型穗,籽粒较饱满,半角质。2015年/2016年两年平均有效穗32.6万/亩,每穗粒数35,千粒重42.3克。2015年/2016年两年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抗/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0
/2.2),中抗白粉病(病级3 级),感纹枯病(病指50
/42)。2015年/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4/770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
13.24/13.93%,湿面筋(以14水分计)26.8/25.7%,吸水量53.1/54.6mL/100g,面团稳定时间2.4/2.4min。
产量表现: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8.71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7.18%,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2.48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0.61%,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24Kg,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04%,5点汇总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10月25至11月5日;2、播量,适播期亩基本苗15~20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中上等地力田块亩施纯氮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6~9kg;氮肥70%为基肥,30%返青或拔节期追施;4、田间管理,秋播后苗期或早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南麦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等病害进行防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麦2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