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仪价格是怎么在LED行业中运用的

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国 家级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2400万元,总投入5100万,致力于红外焦平面阵列和热成像仪的开发,拥有包括核心探测器芯片和热像仪系统的全部...
热像仪、热成像仪、红外热像仪、红外热成像仪、红外夜视仪
公司: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张先生
电话:+86-021-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平路418号13层06室
> 新闻详情
红外热成像仪是怎么在LED行业中运用的
当前,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电子元器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大部分人都对“是怎么在LED行业中运用的”很感兴趣,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巨哥电子资深编辑从实践基础的专业角度出发,给各位朋友分析哪个牌子的红外热成像仪的资讯所在。“红外线”一词源于“pastred”,是超出红色之外的意思,表示该波长在电磁辐射频谱中所处的位置。“thermography”一词是采用同根词生成的,意思是“温度图像”。热成像的起源归功于德国天文学家SirWilliamHerschel,他在1800年使用太阳光做了一些实验。Herschel让太阳光穿过一个棱镜并在各种颜色处放置温度计,利用灵敏的水银温度计测量每种颜色的温度,结果发现了红外辐射。Herschel发现,当越过红色光线进入他称为“暗红热”区域时,温度便会升高。“暗红热”即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红外热能,处于被称为电磁辐射的电磁波频谱区域。二十年后,德国物理学家ThomasSeebeck发现了温差电效应。在该发现的基础上,意大利物理学家可以轻松检测到由人手传递给墙壁表面的余热LeopoldoNobili于1829年发明了热量倍增器(即早期版本的热电偶)。这种简单的接触式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两个异种金属之间的电压差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过了不久,Nobili的合作伙伴MacedonioMelloni把热量倍增器改进为热电堆(以串联方式安装热量倍增器)并将热辐射集于热电堆上,这样,他可以检测到9.1米(33英尺)远处的人类体热。1880年,美国天文学家SamuelLangley使用辐射热检测仪探测到304米(1000英尺)以外的牛的体热。辐射热检测仪测量的不是电压差异,而是与温度变化有关的电阻变化。SirWilliamHerschel的儿子SirJohnHerschel于1840年使用名为“蒸发成像仪”的设备制作出第一幅红外图像。热图像是薄油膜的蒸发量差异形成的,可以借助油膜上反射出的光线进行查看。红外热像仪用于非接触式检测热像仪是一种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便可检测出红外波长频谱中的热图案的设备。早期型号的热像仪称为“光导探测器”。从1916年至1918年,美国发明家TheodoreCase利用光导探测器做实验,通过与光子(而不是热能)直接交互作用产生信号,最终发明了速度更快、更灵敏的光导探测器。20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期间,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军事应用领域的需求,热成像技术不断演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德国科学家发现,通过冷却光导探测器可以提高整体性能。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热成像技术才被用于非军事应用领域。虽然早期的热成像系统很笨重、数据采集速度缓慢而且分辨率不佳,但它们还是被用于工业应用领域,例如检查大型输配电系统。20世纪七十年代,军事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造就了第一个便携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建筑诊断和材料无损测焦平面阵列(FPA)是一种图像传感设备试等应用领域。20世纪七十年代的热成像系统结实耐用而且非常可靠,但与现代热像仪相比,它们的图像质量不佳。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热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主流行业以及建筑检查领域。经过校准后,热成像系统可以制作完全的辐射图像,这样便可测量该图像中任意位置的辐射温度。辐射图像是指包含图像内各点处的温度测量计算值的热图像。安全可靠的热像仪冷却器经过改进,取代了沿用已久的用于冷却热像仪的压缩气或液化气。此外,人们还开发并大量生产了成本较低、基于管道的热电光导摄像管(PEV)热成像系统。虽然不能进行辐射测量,但PEV热成像系统轻巧灵便、携带方便,而且无需冷却便可操作。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种称为焦平面阵列(FPA)的新设备从军事应用领域转移至商业市场。焦平面阵列(FPA)是一种图像传感设备,由位于镜头焦平面处的红外传感探测器的阵列(通常为矩形)组成。这大大改进了原始的扫描式探测器,从而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现代热像仪上的典型阵列的像素范围为:16×16至640×480。从这个角度来说,像素是可以检测红外能量的FPA的最小独立元素。对于特殊应用场合,阵列的像素可以达到以上。第一个数字代表每个垂直列中的像素数,第二个数字代表屏幕上显示的行数。例如,160×120阵列的总像素为19,200(160像素×120像素=19,200总像素)。自2000年以来,使用多个探测器的FPA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长波热像仪用于检测8μm至15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能量。微米(μm)是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等于1毫米(0.001米)的千分之一。中波热像仪用于检测2.5μm至6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能量。长波和中波热成像系统均提供全面的辐射型号,图像融合度和热灵敏度通常为0.03SDgrC(0.054SDgrF)或更低。这些系统的成本在过去十年间降低了十倍以上,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用于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有了显著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商业类型的红外系统均使用软件来协助分析和撰写报告。报告可快速生成并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形式发,或以一种常见格式(例如PDF)保存,而且还可以刻录在多种数字存储设备上。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每个行业都会通过各种高科技产品的辅助快速前进,从而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红外热成像仪的出现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它是怎么在LED行业当中使用的呢?我们看下文当中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能够发出红外线的都是有温度的物体,热成像仪就是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通过有颜色的图片来显示所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并且根据温度的微小变化来找出温度的异常点,然后研究和维护。红外热成像仪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在热成像、过程检测、机械设备状态检测等领域,同时还能帮助大家看到实时热图像,然后通过红外视频或者相关温度测量数据进行过程控制和预警。在LED行业当中使用这种仪器是非常经典的存在,因为LED研发和品质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研发的过程当中,LED模块的驱动电路,电源系统,半导体芯片发热分布,光衰测试等都会跟着热量和温度的存在发生改变,所以在品质管理方面使用此仪器可以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在LED行业当中的运用:首先,LED模块驱动电路中的运用,在这个模块的设计当中,工程师会采用仪器快速精确的几率电路上面的温度,并能快速发现温度异常的地方,然后完善自己的设计。其次,LED光源半导体芯片发热,芯片的工作温度和产品质量以及寿命有很大的关联,采用这种仪器,能够快速的获取半导体芯片发热的温度和红外热像图,这样可以有效的对芯片工作状态和温度进行研究和设计。最后,光衰试验,光衰是LED的特征,需要在研发和生产领域当中研究关注,光衰的直接反应就是温度的变化,而且光衰主要是通过晶片,荧光粉和封装技术决定的,所以在这里使用仪器,可以有效的保证光衰反应。这就是红外热成像仪在LED行业当中的运用,当然它不仅对这种行业有专业有效的帮助,它在其他行业当中同样能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所以有需求的用户们,在选择这种仪器之前,需要认真的正视自己的使用需求,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在行业当中的正常使用。
相关公司推荐
相关热门新闻推荐红外热像仪在行业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红外热像仪在行业中的应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单片机、电路板
连接器、接插件
其他元器件
红外热成像仪
红外热成像仪
本词条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对目标物进行红外探测,然后将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出来的仪器装置,在医疗、治安、消防、考古、交通、农业和地址等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仪的特点
非制冷微量热型焦平面探测器测温范围宽从-40到2000℃(扩展)热灵敏0.06℃倾斜式取景器,屈光度可调通过数字接口连续记录实时数据采集速率最高可达60帧/秒可预设时间,温度触发方式,避免错失重要数据的记录随机配置在线操控,数据分析与报告软件功能完善内置数码相机可翻转式高清晰度彩色液晶显示屏多种功能自动完成,操作简单自动识别镜头类型内置存储器和闪存卡插槽方便携带热像仪外出使用以语音,文本,可见光图像对红外热图进行注释
红外热成像原理
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2.0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外,波长为2.0~1000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照相机成像得到照片,电视摄像机成像得到电视图像,都是可见光成像。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定目标的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并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热红外线形成的图像称为热图。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目标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换一句话说,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红外热成像的特征
我们周围的物体只有当它们的温度高达1000℃以上时,才能够发出可见光。相比之下,我们周围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正常的人所发出的热红外线能量,大约为100瓦。所以,热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热辐射除存在的普遍性之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特性。1.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 。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接触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
红外热成像仪的发展历程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在1964年首次研制成功第一代的热红外成像装置,叫红外前视系统(FLIR),这类装置利用光学元件运动机械,对目标的热辐射进行图像分解扫描,然后应用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最后形成视频图像信号,并在荧屏上显示,红外前视系统至今仍是军用飞机、舰船和坦克上的重要装置。六十年代中期瑞典AGA公司和瑞典国家电力局,在红外前视装置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温度测量功能的热红外成像装置。这种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通常称为热像仪。七十年代法国汤姆荪公司研制出,不需致冷的红外热电视产品。 九十年代出现致冷型和非致冷型的焦平面红外热成像产品,这是一种最新一代的红外电视产品,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把红外热成像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七十年代中国有关单位已经开始对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研究,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在长波红外元件的研制和生产技术上有了一定进展。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中国已经研制成功了实时红外成像样机,其灵敏度、温度分辨率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在红外成像设备上使用低噪音宽频带前置放大器,微型致冷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发展,并且从实验走向应用,主要用途用于部队,例如便携式野战热像仪,反坦克飞弹、防空雷达以及坦克、军舰火炮等。第一代热像仪主要由带有扫描装置的光学仪器和电子放大线路、显示器等部件组成,已经成功装备部队,并在夜间的地面观察、空中侦察、水面保险等作出重要的贡献。第二代热成像仪主要采用焦平面阵列技术,集成数万个乃至数十万个信号放大器,将芯片置于光学系统的焦平面上,取得目标的全景图像,无需光--机扫描系统,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热分辨率,可以进一步提高目标的探测距离和识别能力。第三代热成像仪也正在研发中。中国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研发力量,但是总的来讲,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与西方相比,约差10年以上。
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
1、 钢铁工业中的应用热像仪可用于从冶炼到轧钢的各个环节。 具体应用实例列举如下:① 大型高炉料面的测定② 热风炉的破损诊断和检修③ 高炉残铁口位置的确定④ 钢锭温度的测定⑤ 连铸板坯温度的测定⑥ 钢铁模温度的测量⑦ 出炉板坯温度的测定与控制⑧ 热轧辊表面温度的测定2、 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许多重要设备是在高温高压状况下工作的, 潜伏着一些易燃、 易爆危险,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在线监测, 及时消除隐患。 使用热像仪能检测产品传送和管道、耐火及绝热材料、 各种反应炉的腐蚀、 破裂、 减薄、 堵塞以及泄漏等有关信息, 可快速而准确地得到设备和材料表面二维温度分布。 炼油厂用热像仪检测催化裂化装置、 反应堆尾气设备和熔炉、 安全阀与凝气阀的泄漏、 地下管道的漏失等, 能早期迅速准确地找出热漏点。 对炉身、燃气和排尘管道、 反应堆槽以及转移线路中耐火材料的损耗、 裂缝和磨损等情况进行检查,对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能耗十分有效。3、 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 电气事故大都不是一下子发生的, 其间有一个变化过程。 由于电气元部件逐渐出现松动、 破裂、 锈蚀等造成接触电阻增加, 致使电气元部件温度升高, 出现热异常现象。采用热像仪直接观察和测量就可发现这些异常现象, 掌握潜存故障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根据需要, 安排维修, 消除隐患, 所以热像仪是发电厂、 输变电网以及用电工厂的一种有效检测仪器。热像仪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检测目标是发电机组装置、 输电线路接头、 绝缘部件、 变电所设备、变压器绕组及油冷系统、 高压线路的保险丝电路、 闸刀开关、 断路开关、 转换开关和终端装置、电路分配调度中心、 控制台及照明配电盘等。4、 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体是一个天然红外辐射源。 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波段为 3-50mm。 当人体患病时, 人体的热平衡受到破坏, 因此测定人体温度的变化是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热像仪可以显示和记录人体的温度分布。 将病变时的人体热像和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人体热像进行比较,便可从热像是否有异变化来判断病理状态。医用热像仪技术用于临床诊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现已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 医用热像仪已成为诊断浅表肿瘤、 血管疾病和皮肤病症等的有效工具, 在医疗学科研究中, 热像仪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5、 热成像技术在其它工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前面介绍了热成像技术在工业和医学两大领域的应用, 工业热像仪和医用热像仪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新型检测仪器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然, 热像仪并非只有这两方面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应用实例说明热像仪在其它方面的应用情况。(1) 对建筑物的检测(2) 监测森林火灾(3) 粮食火灾的探测(4) 蒸气阀的检查(5) 制冷设备中的应用(6) 监视液化气体泄漏(7) 极地动物的识别(8) 对轮胎的检测6、在公安、 消防工作中的应用(1) 夜间以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目标的监控在夜晚,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可见光器材已经不能正常工作, 观测距离大幅缩短, 如果采用人工照明的手段, 则极易暴露目标。 若采用微光夜视设备, 它同样也工作在可见光波段,依然需要外界光照明, 在城市中工作尚可, 但在野外工作时, 则观测距离大幅缩短。 红外热像仪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红外热辐射, 与气候条件无关, 因此无论白天黑夜均可以正常工作, 同时可以避免暴露自身。在雨、 雪、 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 由于可见光的波长短, 克服障碍的能力差, 因而观测效果较差, 甚至不能工作, 但红外线的波长较长, 特别是工作在8~14um 的热像仪, 克服雨、雪、 雾的能力较高, 因此仍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正常观测目标。所以在夜间以及恶劣气候条件, 采用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可以对各种目标, 如人员、 车辆等进行可*地监控。(2) 伪装及隐蔽目标的识别普通的伪装仍然是以防可见光观测为主。 一般犯罪分子作案是也是通常隐蔽在草丛及树林中,这时如果采用可见光的观察方式, 则由于视觉错觉, 从而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红外热成像装置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热辐射, 人体和车辆的温度及红外辐射一般都远大于草木的温度及红外辐射, 因此不易伪装, 也不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另外, 一般人员也不了解避开红外监视的方法。 因此红外热成像装置在识别伪装及隐蔽目标这方面的效果明显。(3) 夜间以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治安巡逻在高速公路、 铁路夜间安全保卫巡逻、 夜晚城市交通管制等领域中, 红外热成像装置也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热成像系统在观察、 识别目标方面有着众多的优点, 因此车载或直升飞机机载监控系统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重点部门、 建筑、 仓库的保安、 防火监控由于红外热成像设备是反映物体温度而成像的设备, 因此除了夜间可以作为现场监控使用外, 还可以作为有效防火报警设备, 并且由于该种设备是一种成像设备, 因此工作可*, 可以大幅减少虚警率。(5) 消防灭火现场指挥与人员拯救在火灾现场、 在浓烟密布的建筑物内, 仅通过肉眼, 已经不能清晰地观察情况, 不能准确迅速地发现遇险人员。 若应用红外热成像装置则可以透过浓烟, 清晰地看清火场的各种情况。另外, 消防队员还可以应用这种设备, 观察到室内屋顶气流的流动速度, 避免由家俱受热挥发出的可燃气体聚集产生的闪燃(flash burn 或译为燃爆) , 以避免自身伤亡。(6) 电气火灾的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通常都伴有设备故障局部过热的火灾前兆, 因此应用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有效地发现事故发生的苗头。
浏览次数:7979次
深圳优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优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优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优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微光夜视技术靠夜里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动方式工作,自身隐蔽性好,在军事、安全、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微光夜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础上,第四代技术应运而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也走过了三代的历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探测,与微光成像技术相比,具有穿透烟尘能力强、可识别伪目标、可昼夜工作等特点。可以说,微光成像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夜视技术的二大砥柱。
&&&&2微光夜视技术及其发展
&&&&2.1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在多碱光阴极(Sb-Na-K-Cs)、光学纤维面板的发明和同心球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完善的基础上,将这三大技术工程化,研制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级单管可实现约50倍亮度增益,通过三级级联,增益可达5x104~105倍。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属于被动观察方式,其特点是隐蔽性好、体积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上兼顾并解决了光学系统的平像场与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间的矛盾,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其缺点是怕强光,有晕光现象。
&&&&2.2第二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二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MCP)的发明并将其引入单级微光管中。装有1个MCP的一级微光管可达到104―105亮度增益,从而替代了原有的体积大、笨重的三级级联第一代微光管;同时,MCP微通道板内壁实际上是具有固定板电阻的连续打拿级,因此,在恒定工作电压下,有强电流输入时,有恒定输出电流的自饱和效应,此效应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晕光现象;加之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内微光夜视装备的主体。
&&&&2.3第三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三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将透射式GaAs光阴极和带Al2O3,离子壁垒膜的MCP引入近贴微光管中。与第二代微光器件相比,第三代微光器件的灵敏度增加了4倍-8倍,达到800μA/Im~2600μA/Im,寿命延长了3倍,对夜天光光谱利用率显著提高,在漆黑(10-4lx)夜晚的目标视距延伸了50%-100%。第三代微光器件的工艺基础是超高真空、NEA表面激活,双近贴、双铟封、表面物理、表面化学和长寿命、高增益MCP技术等,又为发展第四代微光管和长波红外光阴极像增强器等高技术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1所示是用三代微光夜视仪在同样条件下分别获取的图像,从图中可明显看出第三代要优于第二代,而第二代又远远优于第一代。
&&&&2.4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微光夜视器件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提高已有的几代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扩大装备;进一步延伸新一代产品的红外响应和提高器件的灵敏度。
&&&&2.4.1超二代微光夜视技术
&&&&超二代微光管采用与第三代微光近贴管结构大体相同的技术,[1]&&&&&
? ? ? ? ? ? ? ? ? ?
? ? ? ? ? ? ?
标王热词推荐红外热成像仪在钢铁行业的使用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红外热成像仪在钢铁行业的使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外热成像仪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