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戴上20 分钟之后就会不舒服,取下之后就会堵耳 是为什么?

在一楼的基础上说一下所谓的“越戴越聋”是什么意思。 国内目前的助听器验配满意度较低,只有不到20%。所以很多老人不愿意戴助听器,除了心理上抗拒怕人说自己戴助听器外,就是戴着不舒服。很多孝子贤孙,以为自己买一个助听器,回去让老人自己调就行,其实助听器不是“买”,而是“验配”。必须要对老人具体的听力损失有严格的检测,进而调试程序。 实际上有了听力损失,如果不戴,反而因为长时间的缺乏刺激,大脑产生听觉遗忘,即使以后补偿了听力,也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可以说不戴才会越聋哦。 所谓越戴越聋,其实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2007年之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助听器是模拟式助听器(实际上1996年就出现数字式助听器了,但真正大规模流行起来在中国是2007年),这种助听器因为全部线性放大,也包括噪声,而数字式助听器出现之后,很多“老验配师”没有技术能力去调试,只会不断的放大。那么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加速听力的下降。。 资深的助听器验配师告诉我们,其实是因为验配工作没做好,导致损害了残余听力(如果只是验配略有不准,这个也不会越戴越聋,需要不断的评估和优化调试)。如果验配合适,是不会影响残余听力的,或者说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下降(耳朵是个消耗品,所有人都是逐渐下降的)。但问题是——怎么找到合适的助听器验配师?

在香港和欧美,助听器验配师的入行现在要求至少是听力学博士。而内地,连本科里开设听力学的只有首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广东中山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国内,助听器验配师从低到高有四级、三级、二级三个标准,其中二级助听器验配师据我所知只有一位,三级验配师不到百位,四级验配师不到1000位(2015年左右)。当然,一些没有证书的资深验配师也是有的,但很难找到吧? 所以,如果要去配助听器,请首先选择大型耳鼻喉科医院的听力门诊,如北京的同仁,上海的九院、复旦耳鼻喉,成都的华西,广州的中山等等。不过,医院买助听器没有折扣,售后也不方便,实际上验配完成度是不够高的,助听器必然是一个需要后期不断评估调试的。

如何选择听力中心,请参见我写的另一个文章什么样的听力中心算得上是靠谱专业的? 最后是一些大型助听器连锁或助听器品牌直营、认证店,如峰力、唯听、奥迪康、斯达克、瑞声达,即使门店水平不够,也可以请技术专家做指导。需要说明的是:品牌店并不是单一品牌,也不是厂商直接开的,鱼龙混杂,对于一些只会卖卖卖的,请小心避让!此外还有一些小众品牌,可以考虑,但售后不便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习惯了戴助听器,突然摘下后听力下降很厉害,感觉没以前听得好了,这是为什么呢?有很多戴助听器的人反应以前不戴助听器的时候听,别人的声音还可以勉强听见,但是戴了助听器几年后某天突然摘下助听器,发现自己听力下降了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担忧的错觉呢?

那么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些戴近视眼镜的人是不是也会出现戴惯了眼镜,突然摘下眼镜后眼前一片模糊的景象呢?也是相同道理,当你长时间地戴助听器后,大脑对声音的感知程度相对提高,大脑已经习惯你每天听着这些声音,而且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意识记忆了,所以突然摘下助听器后就会感觉声音突然小了很多,那是大脑短时间对声音收听的一种错觉,但是听力的听阈还是没有变化的,只是感知度短时间产生了误差和错觉。如果尝试一星期不戴助听器后,那你就可以恢复到你以前没有戴助听器之前的听力感觉了。人对信息的收集都有个记忆功能的,不管是文字还是声音,一旦这种规律被破坏或强行改变,那么大脑在短时间内是转不过来的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峰力助听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